如何跨越"创业代沟"

80酷酷网    80kuku.com

  

  案例一:27岁的小钱家住南汇。几年前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大学,父母用家里的积蓄给他做小生意。开始是搞康乐球游戏,半年后就给电子游戏机挤掉了,亏了万把块钱。后来父母又掏钱给他租间小店,卖比较便宜的成衣。开始店少,生意不错,到后来周围同样的小店增多了,每个月赚的钱除了付租金就不剩下什么了。父亲一看这情况,觉得小钱这么经营下去也不是一回事,干脆出资将小店买下来,然后租出去。

  小钱不愿意就这么变成了一个靠租金过日子的人,还是想做些事情,可是父亲说什么也不再同意了。父亲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稳一稳再说,其实心里对小钱做生意不放心。而小钱呢,经历过两次不能说是成功的创业,他觉得自己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经营方式。小钱现在想在南汇开一家连锁的品牌服装店,而那笔可观的加盟费他本人是拿不出来的。

  点评:需要看到的一个前提是,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做父母的不管观念是新是旧,都会希望孩子好。就这个案例来说,小钱的创业观念对他父亲来说是超前了些。一方面父母不要把他的经营项目一棍子打死,要帮助孩子细化经营思路,设计多个阶段分步实施的经营方案,经过曲折最终达到目标。小钱呢也不能把父母排斥在保守淘汰之列,要学会在漫漫创业途中的折衷和妥协,要有韧性和耐心。(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王垂康)

  案例二:闵行的林小姐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教书。林家可以说是教师世家,父母对宝贝女儿进教师行列非常满意。忽然有一天她提出要辞职出来办公司,做一番自己的事业。父母和同事都觉得难以理解。父母知道拗不过女儿,只是一再强调:你没有经商经验,做决定一定要想想清楚,真的走出这一步可就回不来了。

  对父母的话,林小姐听进去了一半:辞职后,没有马上自己开公司,而是选择给人家打工,用她的话说是“偷师学艺”。起先到一家大型公司应聘。按照她的条件,本可以选择坐办公室的,但是她去了比较辛苦的营销部门,可知道大公司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半年后,林小姐又辞职,去“喜铺”应聘。那时“喜铺”规模都很小,下岗人员居多,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大学生上门应聘,即使不是来“卧底”的,也不会做多长时间就跳槽,一开始应聘几家都没人敢收。

  其实人家的担心是对的。林小姐确实想学点经验,在“喜铺”生意上有所发展,她觉得这门生意门槛低,可行业素质却有待提高。上海年轻人有这个需求,这就是市场。后来总算有个老板“收容”了她,但同事们却老是在防着她,于是工作中吃了不少苦头。一番自我磨练之后,林小姐自己的喜铺店开张了。有了经验,加上自己的新观念、新做法,生意居然出奇地顺。后来她又注册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发挥自己学习工艺设计的特长,拓展新的领域。父母这下彻底地服了,逢人就夸女儿能干。

  点评:这个案例在上海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供人们思考的地方很多。一般认为在创业的观念上年轻人会前卫、激进,中老年人保守、落后;但是年轻人在企业运作实务上眼高手低,碰到困难容易往回缩,中老年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具体的事情能够办得比较顺利。所以两代人一起创业时,观念上要多听后辈的,操作上多依靠前辈。小林能听从老一辈的意见主动学经验,然后出来创业,这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弯路,两代人也就能和睦相处了。

  中国人企业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创业获得家庭或家族的全力支持,我个人不提倡创业突破家庭束缚的逆境成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白领文化有余,创业精神不足,父母对子女坚定的创业意图不能抱消极的、默默支持的态度,而应该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上海重开创业文化之风实应从老一辈开始。(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周卫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