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创业玄关之三

80酷酷网    80kuku.com

  

  描述:营销本来是企业经营的锐利武器,但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营销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业绩。

  案例:

  it卖场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产品销售模式,因其馋人的利润而让企业患了“近视”;因其连锁经营前景和不断增长的需求让企业得了“远视”。

  阿波罗电脑商城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为了提高销售额,能够在行业圈里一跑走红,商城决定要采取最有影响力的营销策略,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商城策划部熬了几夜的红眼,终于拿出了一个具有“震惊”价值的方案,建议请当红影星作卖场的代言人,毕竟“前无古人”,一旦实施,肯定有轰动效应。

  几经周折,商城终于如愿以偿,耗巨资邀请到当红影星做其it卖场的形象代言人。影星做秀的大图片被张挂在商城的每个显眼的地方,而专场组织的活动当天也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卖场的逻辑中,形象代言人的营销设计是很轰动的,阿波罗很快就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但是热闹一番后,阿波罗的销售业绩并没有丝毫的改观,反而是白白花了一大笔银子。

  评析:

  新兴企业的营销往往有一个误区,盲目学习大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而不是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于是一些荒唐而又没有收益的错位营销方案层出不穷,但企业却自以为感觉良好,像阿波罗的明星营销,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第八劫:高科技陷阱——巨龙科技的瞬间死亡

  描述:科技是创新企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创新企业成败的关键。但是过分相信科技的能量,而忽略产品的市场因素往往导致企业瞬间死亡。

  案例:

  长沙长海医院换钱。

  研发进入了最后的测试阶段,巨龙科技为了加快产品开发进程,再一次注入了四百万资金。

  产品研发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验室的数百次实验中,这种石墨与高分子材料契合的分析膜表现不凡。

  春风得意的巨龙人终于开始盘算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市场铺向全国,毕竟巨龙在这个产品上的投资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好在是独家生意,利润唾手可得。

  吃饱喝足、一直待命的销售人员兴冲冲地飞向全国各地,他们满怀信心地把产品交给医院试用。一个又一个电话反馈回公司,所有的医院对巨龙的产品都颇感兴趣。

  然而,老天还是和巨龙公司开了一个玩笑,而且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产品的试用结果非常不理想。毕竟医院在试用的过程中,多数不具备实验室的完备条件,而且巨龙的产品时效期短,对存放环境要求很高,稍有变化,高分子膜发生变异,分析数据会与真实结果产生较大的出入,医院对产品的兴趣锐减,市场亮起红灯。

  销售人员纷纷刹羽而归,在领完当月的工资后被告知,巨龙科技即日关门。评点:

  巨龙的产品选择,本身并无过错,只是在高科技领域,产品研发的成败几乎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巨龙在过分相信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市场因素,毕竟实验阶段的成功并不代表产品的根本成熟,一个在理论上几近完美的产品在市场上被彻底击溃。这个项目的合作,对于大学而言,或许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东西,而对于巨龙来说,一千多万的投入却是以产品的完败而告终。

  近几年来,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些投入甚大的高科技项目血本无归,一些被媒体炒得火热的,比如,光谷之类的,还有多少下文?比如信息产业,除了部分地区比较好以外,还有多少能够数得出来的软件公司?一些人有高科技情结,仿佛一打上高科技的旗号就可以通行无阻,殊不知,研究一项高科技技术需要不可预知的研究费用,而且市场到底如何还是空白,对研究成果的市场预测往往是以实验假设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以现实市场为出发点。说得开一些,以发明著称的美国贝尔实验室也不是每一项技术都获得高回报的,相反,淘汰率还比较高。

  当然,消费者也有盲目的高科技情结,双方的不理性就造成了整体的不理性。第九劫:反对商八股——mba可能是一种障碍描述:每年都会有不少企业被书本整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接受过类似于mba的教育,但是过于迷信书本使得他们对真实的市场失去的清晰的判断,失败在所难免。

  案例:

  武川是一个毕业不久的mba,在学校经历过严格的企业管理学习和训练,跨出mba大门的他和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多时间里勤劳经营,让他感受颇深,以下是自述: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个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在很多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力甚至美貌来得更为直接。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积弱的天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

  公司开业之初我们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亏损自然难免。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我有一种感觉,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用呆板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评析:

  关于mba误区的案例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是大案例,诸如麦肯锡兵败实达之类的。现在的创业者往往从现有的一些大企业的兴衰成败中寻找成功之道,但是种种站在云端的理论分析和微观层面的问题事实上相差很远,理论能解决居委会收取管理费的问题么,能解决一些小部门的牛毛费用么,能向不懂广告的人播放艺术味道十足的广告么,不能!

  如今的mba已经由盛行开始贬值,但很多人还是迷信。他们言必称经典案例,对于企业管理,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记者曾经参加过一次mba的案例课,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模型分析市场,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是,本来一个小案例,但是他们分析的时候却加上了国际金融、股市、期货等概念,以及通用公司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然后,很多人学以致用,将书本的东西照搬到企业中。因照搬书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书本,我们所要指出的是,对于理论,我们要学其神,而不要学其形,善于变通灵活应用,因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有适合自己的运营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套用。否则就成了商八股,成为创业大碍。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