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创业成功只需坚持到底

80酷酷网    80kuku.com

  

    “没有宽大的胸怀就做不成大事业!”乍一听,似乎是已过中年之人所言,然而,如此豪言壮语的却是一位年仅26岁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就it这个行业而言,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实现赣州第一,五年实现江西第一!”一个如此年纪的小伙子就有如此气度和志向已令人刮目相看。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是2004年赣州惟一一位入选第二届“江西十大it青年”的候选人。他在赣州it界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呢?如此年轻的他是如何与it业结下深缘的,他又是凭什么在赣州it业内迅速崛起的呢?

   

坚持到底

    1997年以前,周海山属于“跳槽一族”,一边读夜大,一边换着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但总未寻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一次,他去朋友家玩,发现朋友买了电脑,这个新鲜“玩意”吸引了周海山,一个强烈的念头占据了他的整个脑海:买台电脑。为此,他不惜卖了自己心爱的摩托车,把电脑搬回了家。由于对电脑一窍不通,他花高价买回的是台动不动就“罢工”的电脑。一天,他不得不再次把电脑送到一家电脑公司修理,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与公司的员工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一个并非心血来潮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他想到这家公司上班。因为他隐约感到,自己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如愿以偿之后,周海山并未就此“安心”,他发现,自己因为不懂行,原来花高价买来的电脑根本就是一台组装的粗糙产品。他想不知有多少像他这样的顾客被人狠狠地“黑”过一把。工作2个月之后,周海山又辞职了,他想自己干,想让这个行业透明起来。

    1997年,父母把他们毕生攒下的2万元积蓄交到周海山手中,并意味深长地说:“(你的)老婆、房子可都在这儿了!”周海山深知话中的深意,但他决不言退,他又东拼西凑借了2万元,再把自己的几千元积蓄取出,成立了赣州地区和信电脑有限公司。所谓“和信”即“和为贵,信为本”,他想让这个让他如此热爱的行业不再欺骗消费者。

    第一次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周海山一时也有点懵:公司是开张了,经营什么呢?该如何进货?完全无助的他凭着一股年轻人的倔劲独自揣着钱去了广州。在广州电脑城,周海山感觉更“晕”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他甚至很多产品都叫不上名字,有钱也不知如何使啊!瞎转悠几圈之后,周海山决定,不再看货,“看人”。他和电脑城的老板们一个个地聊天,最终,他和一个姓刘的老板聊得很投机,在这位刘老板的指点下,他进回了第一批货。

    货总算是进到了,该如何经销呢?周海山考虑良久,想了个办法:把货送到各电脑公司代销,根据其销路决定以后该进什么货,不该进什么货。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听起来很可笑,但在当时,对他而言,还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那时,周海山常常骑着车,挨家挨户地送货。说到这段经历,周海山浮出一丝笑容:“说起来是公司,但老板和职员都是我一个,每当我去进货时,公司就只能先关门。”为了心中的梦想,每星期他得跑几趟广州,几乎不知道躺在床上是什么感觉了,虽然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

    1998年年底,周海山在赣州率先推出电脑租赁业务,并掘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第一桶金。1999年,他与人合伙,推出了电脑培训及租赁一条龙服务,但因种种原因,仅维持了三四个月就以失败黯然收场,周海山亏了3万多元,面对这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心情格外复杂,难过自不必说。有人劝慰他说:“合伙生意不好做。”但周海山仍坚信,人要走合作之路,事业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发展。为筹集资金,周海山忍痛“杀了下蛋鸡”———收缩公司规模,当一大堆拖鞋、脸盆之类的未转让出去的“破烂”堆在周海山面前时,他一边苦笑,一边思考,认为光有点小智慧是不行的,还得有丰富的知识才行。就在这年,周海山夜大毕业,被分到赣州某机关单位上班,但1天之后,他就选择了“失业”,因为他太爱it业了,不愿对她分心。周海山打算到北京进修,学习管理。

    埋头苦干

    2000年,周海山一边联系进修学校,一边决定考察考察外地市常他去了新疆。也许是太年轻了,他兴冲冲地乘飞机到新疆时,兜里只剩下不到500元钱(周海山回忆说,那时没想到一张机票竟那样贵),打的时又被司机狠宰了100多元,考察市场的计划看来是泡汤了,如何挣钱回家摆在了他考虑的首要位置。恰逢当地一家卖电脑配件的公司招聘搬运工,周海山被录用了。虽然月薪只有500元,工作也很辛苦,但他没有考虑的余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不会中文的俄罗斯人来买配件,他用英文写了几个品牌,但当时公司里的人无一人识得,都表示说没有。周海山凭着自己的经验,马上就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而且根据自己的观察知道公司里有这些品牌的货物。他赶紧留住客户,这次生意,公司赚了几万。老板惊讶高兴之余,将周海山提为门市副经理,工资也加到了1500元。老板的另眼相看令某些员工分外不满和妒忌,当他高高兴兴地领回第一笔工资时,被大伙儿嚷嚷着请客,几乎分文未剩。虽然如此,但周海山的能力却日益凸显出来。不久,他又成功地帮公司解决了一起纠纷,替公司省下了一大笔钱,老板再次提拔他,工资也加至3500元。当周海山在新疆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得到家中的消息,自己的公司快要支撑不住了。格外器重他的老板此时又提出,将公司每年销售额的6‰给他支配(不要小看这6‰,那可是一大笔钱),并愿意出钱为他买股份,摆在眼前的是诱人的广阔前景,回家还是留下?周海山心中只掠过一丝犹豫便下了决心:自己是那样热爱赣州,他必须回去。

    信心倍增

    新疆的经历虽然短暂,但对周海山此后的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说,这比上任何一所重点大学都更有意义,他不仅从中学到了一种敬业精神和管理经验,而且见识了他人是如何做大生意的。“自己以前在赣州开公司时,卖出一两件商品都觉得很高兴了,而在新疆,老板的商品是论车皮卖的,全是现金交易,那么多的钱可以说是以前从未数过的。”而他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现了别人在管理上的不足,有些老板害怕员工太优秀,总让员工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在周海山看来,这限制公司的发展,人要看得高、看得远,他决心要让自己公司的员工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周海山开始真正地思考公司的出路: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经过深思熟虑,周海山把公司定位在产品批发上,并尽量扩大库存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他用培养老板的理念来培养员工。“力争让每一个公司员工的工作经历成为快乐的回忆,让每个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种种原因,公司不少员工在“出师”之后都飞走了。每当员工告诉周海山自己要走时,他都心痛得要命,但他仍为每个跳槽的员工举行欢送会,毕竟他们都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周海山坚信,有一天自己的公司壮大了,这些人才还是会回来的。为了留住人才,他多于人性化管理,对一些员工的违规行为也是采取宽容的态度。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