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缔造第二次成功创业的基石?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拍摄的时间在二十三年前,地点在台北某展览馆,主角是十一位「第六届青年创业楷模」。

    照片被拍摄的那一刻,这十一位主角都是英雄。他们站在舞台上,从领导人谢东闵手中,接下相同的奖状,并披上鲜红色彩带,身后则有着白色套装的女学生高举他们的名牌。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九日这一刻,他们在历史上同时崛起,享受第一次事业成功的掌声。

    从照片左边数来,第一位是三胜制帽董事长戴胜通,曾有「帽子大王」的美誉,当时的他,头发梳得油亮而整齐。紧邻在他身旁的,是金锠公司董事长何树滋,戴着黑色粗框眼镜,腼腆的低着头。

    左边第三位,戴着超大的镜框,他是西陵电子董事长吴思锺,曾有「电话大王」之称。而在照片中,唯一身着浅灰色西装的得奖人是春保钨钢总裁廖万隆。

    然而,时间流转,二十三年后的此刻,这四人的际遇却迥然不同。

    二十三年前,四人同台受奖二十三年后,两人壮大、两人失意

    八月三十一日,我们走进汐止的西陵电子企业总部,大门口前,一部3000c.c.的奔驰大房车,醒目的停在阳光下,但仔细端详,却发现车头的奔驰三尖标志不见了,车身擦撞痕迹累累。再环视此栋建筑物的四周,倾倒的路灯上布满灰尘,彷佛置身在一座没落贵族的庄园。

    这栋大楼与奔驰车的主人,是西陵电子董事长吴思锺。今年六月,大楼被银行以三亿元拍卖。这一天,是银行要求吴思锺搬离的最后期限,位于七楼的西陵员工正忙着打包,唯独吴思锺仍留在这里,他不肯走。

    镜头继续转到台北市区的保富通商大楼,搭上电梯,抵达十楼三胜制帽总部戴胜通办公室。这间金碧辉煌的办公室,昔日是「帽子大王」用来招待记者贵客的场所。如今,只见落寞的戴胜通,以电话遥控方式,找买主接手他位于美国亚特兰大与德州的两座工厂。

    回想民进党刚执政之际,戴胜通与王又曾、辜濂松等大老,随着“总统”出访各邦交国,风光十足。现在的他,身上负债超过十亿元,还因为漏税,六月份被国税局限制出境,每个月的生活费必须靠弟弟,也是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资助。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债还清,洗刷两年前跳票的不名誉纪录。

    两个创业楷模,在二十三年后,陷入人生与事业的困境。

    然而,同一个时间,湖南省常德市,一座世界级的制鞋工厂正整地准备动工,刺耳的打桩声音,让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显得热闹起来。这座工厂为顺富控股与宝成集团所合资成立的新公司,第一期新厂计划一出手就是十亿元,为宝成跨足工作鞋领域的重大投资。

    顺富控股的老板来自台湾,也就是二十三年前获得青创楷模的金锠公司董事长何树滋。何树滋,在台湾很低调,却在这二十三年内,茁壮成全球第一大工作鞋业者,辖下员工两万人,营业额成长十倍,高达一百二十亿元。

    场景转到厦门。春保钨钢集团总裁廖万隆,现在则有「中国钨钢大王」之称,年营收超过百亿元。他最近频繁的飞德国,因为六月起,他从德国进口了超过十台、每台价格逾八千万元的精密熔炉,靠着这批精密熔炉,春保钨钢今年可望从亚洲第一,跃升为全球第三大钨钢厂。

    廖万隆的实力,从鸿海每年开发上万套模具所用的钨钢,半数以上来自春保看得出来。廖万隆最近还经常跑往江西赣县,他计划进一步掌握这座占全世界七○%钨矿量的小城镇,继续打造他五年内称霸全球钨钢市场的梦。

    从得奖那一刻算起,吴、戴、何与廖四人,分别在电话、帽子、工作鞋与钨钢领域,各自筑起一片王国。然而,二十三年后,有人痛失江山,有人的疆土却持续壮大。

    人,在攀上第一个高峰后,要再攀高峰,或维持不坠,显非易事。

    二十八年,283位青年创业楷模有人变成通缉犯,更有人成了和尚

    吴、戴、何与廖这四个人的故事,表面上看来,只是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史的一个片段,放大来看,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缩影。

    为此,《商业周刊》经济研究室以地毯式方式,全面追踪并研究过去二十八届,从1978年到2005年,总计达283位青年创业楷模的现况。从名单中,我们看见了许多如今独霸一方的企业家,如前宏董事长施振荣、信义房屋董事长周俊吉、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等人。

    英雄辈出,是本刊追踪昔日青创楷模现况所发现的第一个现象。我们以两个条件去检视,其一,位居产业龙头。《商业周刊》对龙头企业的定义是:若身处制造业,必须居于所属领域的全球前三大;若是服务业,则须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名企业。

    这定义相当严格,但调查仍发现,有47位成为龙头企业(编按:有11目前已丧失龙头地位),达17%的楷模攀上高峰。等于有1/6的青年创业楷模,在往后能成为佼佼者;第二个检查条件是上市,调查发现,有102家后来完成上市,占整体36%,也就是有1/3后来成为上市公司老板。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竟有多达74位,如今公司倒闭、跳票、重整,有的甚至因此遭青创总会除名。这群台湾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竟高达26.1%的比重,超过1/4的人被商场淘汰。换另一个词汇形容,这是「致命的四分之一」。

    74位中,有34家楷模的公司在经济部商业司的公司登记上填上「废止/撤销」,发生跳票的有14位,公司重整的有两位。

    上述还未列计,因涉及不法而遭检察官起诉或判刑的25名企业家,或者经营权易主。所以,变成通缉犯潜逃国外的有之、变成庙公不理世事的有之、到美国当寓公的也有之,际遇变化非常大。

    楷模,怎么了?根据《国语辞典》解释,指的是模范、榜样,其行为足以他人效法与学习。然而,统计数字的背后,揭露一篇篇商场兴衰史、一出出商场讽刺剧。多数的楷模,不再是楷模,甚或成为阶下囚。

    调查还进行几项统计,可看到荣耀与衰败的周期:283位青创楷模的得奖平均年龄是39岁、他们平均在公司成立第10.9年获奖。把调查母体缩小为发生财务危机的族群,研究发现,他们的公司从成立到出事的平均年数为19.4年,平均在获奖后的11.1年出事。

    根据经济部最新发表的《二○○五年中小企业白皮书》指出,过去十年,台湾每年平均有约八万二千家中小企业倒闭,约占整体将近7%,平均每年新成立的家数则约十万家;台湾中小企业总体的平均经营年数为13年。

    相对于这份白皮书,台湾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仅十三年来看,创业菁英虽然能活得较长。不过,与基业长青的距离仍十分遥远。

    换言之,青创楷模后来的发展,出现三种轨迹:其一,持续成功者,这是极少数;第二种则是,得奖后不进则退者(但因数据取得、比较基准问题,本文不做讨论);第三种则是,得奖后爆发财务危机者,此一比例高达1/4,本文将针对此一类型进行探讨。

    昔日英雄难敌劣势转型失败、大头病为两大主因

    当听到历届青创楷模中,竟然有1/4后来发生财务危机时,前财政部长颜庆章的第一个反应是震惊与意外,他直呼不可思议,在仔细看了名单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全浮上了他的脑海,都是当年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颜庆章语重心长的道出,「都是扩充太快和大头病害死了他们。」

    青创楷模尚且如此,更何况更多数未能得奖的中小企业主。台大emba副教授黄崇兴指出,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约20年,就会面临市场萎缩,或有劳力成本更低的其它国家兴起等大环境改变因素,这期间内,没能转型或升级者,将随着产业走入夕阳而陆续出局。但是转型难度很高,做不到的创业家,极可能在寻求转型的五年内即阵亡。

    这是一场:你不转型会萎缩,你转型不成功会出局的商场殊死战。

    黄崇兴提到的产业二十年光景,呼应了上述统计,出事的青创楷模其企业生命平均过不了二十年。他们都属于,转型不成功后出局的类型。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处长赖杉桂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就像季节循环的春、夏、秋、冬一样。春天是新创期,夏天是成长期,秋天是转型期,冬天是释放期,也是衰退期。许多企业过不了秋天,就走向衰败。

    他观察发现,青创楷模的得奖之际往往是初夏,因此得奖后仍能享有一段美好时光,然而,当大环境出现改变时,秋天来临,此时未能转型者,就得进入衰退期。

    一群杰出的创业楷模看见了落叶,意识到秋天即将到来,且选择的转型之路似也无误,为何多数楷模仍难敌大环境的冲击?

    颜庆章谈到的大头病,是一大关键。

    本站注:由于地域的原因,本站把某些政治和民国时间及数字等词语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大陆的习惯和要求。

    叶垂景过度转投资,招致大亏林纯精追逐社会地位,卷入法律纠纷

    拥有第一次成功后,掌声接踵而至,不少青创楷模就迷失于个人的英雄主义中,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因此积极进行转投资。“经济部”次长施颜祥表示,往往,这个念头就是企业开始衰败的起点。

    施颜祥说了一个笑话,某军法官出身空军机校,曾经修过飞机,有一天,另一个军法官的电风扇坏了,就问他「你会修螺旋桨,那会不会修电风扇?」令这位机师军法官哭笑不得。

    当选第十八届青创楷模的铼德科技执行长叶垂景,得奖后的来年公司上市、第四年成为全球龙头。上市才三年,市值已从19亿元扩增到1300亿元。来年,被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评为「全球三百家值得投资的小而美企业」之一。故事进行到此,完全符合青创楷模的第一部曲模式。

    来自全球的荣耀,让当时才42岁的叶垂景,信口开出五张大支票:在二○○五年时,铼德将训练出一百位总经理、经营绩效台湾前十大、员工都有自己的房子、成为光盘片规格制定者、以及集团营收一千亿元。

    他因此积极转投资事业,从网络、光通讯到显示器事业无所不包,总计达一百五十家公司,对比台湾第一大创投普讯,毫不逊色。过度乱投资的代价是,这六年铼德转投资累计亏损达六十亿元,导致铼德股价从最高点时的355元,如乘坐云霄飞车般跌落到只剩下不到十元。

    创业家都有野心,然而,一旦能力与野心失衡,就是翻车之际。

    另一种大头病,是陷入追逐社会地位的大头病。第十一届青创楷模逸园食品董事长林纯精就是一例。他以一介农家之子、四百元创业起家,快速成功让林纯精累积了知名度,却也迷失了。

    他开始积极争取社会团体领袖,并且扛着民进党主席游锡表弟名号,毛遂自荐陪同“总统”到中南美洲参访。不只如此,他还涉入政治,争取国民党的省议员提名失利。

    后来,他与前台北市议员陈政忠介入高雄企银经营权争夺,未经董事会同意即砸下庞大资金买进高企股票,后来以亏损一亿多元收场。此事因此引发林纯精被控侵占公司三亿四千多万元,被台湾高等法院判刑一年两个月。

    长期研究创业议题的黄崇兴指出,「创业成功,与经营事业成功,是两码子事!」青创楷模的受奖对象,是创业成功者,他们因着冒险进取的精神,又比别人早一步看到市场商机,乘势而起。

    创业成功,只是生意人格局要缔造二次成功,须升级为企业家

    然而,这种形式的成功,只停留在商人的阶段。「他们,还只是在做买卖(trading),逐水草而居,没有核心能耐」。

    黄崇兴分析,做买卖,与经营一家企业,截然不同。要称得上企业,必须有「文化」与「管理制度」。所谓的文化,包括组织愿景、核心目标等;而管理制度则包括有效的内控、人员培训与轮调机制等。

    黄崇兴说,当初的青创楷模,唯有从生意人层次升级为企业家层次,才能创造第二次成功。他进一步比喻两者的差别,「创业成功,相对容易,因为他设定的目标很简单,就只是要追到女朋友、结婚、生子而已。但生完小孩后,后面的苦日子才要开始,要经营一个圆满的家庭,所需要的能力与心态,都跟第一个阶段不同」。

    创业家必须改变心态,并长出新的能力,才能顺利转型。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温肇东也表示,创业家要转型为企业家,过去的人治管理就必须转变为制度管理,而前提是创业家必须懂得网罗人才,并授权。

    但台湾中小企业的组成核心多半为血亲与姻亲关系,外来人才在组织中不易获得信任。即使肯向外延揽,创业家若无法提供发展的远景,也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

    人才,成了中小企业无法创造第二次成功的天险。黄崇兴说,「在台湾有小格局,谁不会?但要走出台湾,闯出大局面,就不是那么回事」。

    从实际案例与学术研究都显示,创业家能否在缔造第一次成功后(甚至更早),逐步形塑公司文化、建立管理制度,并广纳外部人才,是第二次成功的关键指标。若没有在此阶段扎马步,那么乘势而起,因势而落,将是宿命。

    事实上,第六届青创楷模的11人中,除了戴胜通、吴思锺两人出现财务危机外,更有三位因公司经营不善惨遭除名,将近一半的淘汰比例,让人触目惊心。再往前看一届,第五届青创楷模的12人中,更只剩三位还能继续力撑不败。

    再三个月,第二十九届青创楷模又将出炉。然而要如何逃过「致命的四分之一」宿命?这张二十三年前的老照片,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如同一句俗谚所说:「失败比成功更有魅力」,人们唯有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才是缔造第二次成功的基石。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