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怕进工厂:老板不拿我们当人看待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他们是广东一家职业学校的职校生,半工半读,上学期间,他们至少在五家以上的工厂里干过活,从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他们在工厂里得到了很多人生历练。但是,工厂给他们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今年毕业找工作,他们约有一半人放弃所学,远离工厂,来到长沙长海医院,上千元医药费,起初老板一分钱也不肯报销,后来虽然给报了,但是硬说操作不当,骂他,要开除他。

  还有一个男同学,被一把没柄的锉刀戳穿了整个手掌心,血肉模糊,养了一个多月的伤,手掌还没完全好。

  在一次机器操作中,马松被一根飞起来的断刀打中头部,这是今年3月的事。他的同学在操作塑控铣床的铣刀时,忘了给刀片盖盖子,一指宽的刀片突然崩断,从空中飞过来,扎在马松的头顶上,顿时鲜血直流。“有时防不胜防,自己做得再好,但别人的一个失误可能就要了你的命。”马松说。

  签好协议保护权益

  就林碧权、杨桂辉、马松他们的半工半读经历和择业,记者昨天下午电话采访了广东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李洪。

  据介绍,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教育部前一段时间曾发通知,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李洪说,目前一部分半工半读的职校生毕业后放弃所学,不进工厂,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其中的原因是有一些学生不愿干辛苦的活,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探索有一个过程,希望职业学校在安排企业时,跟企业要签好协议,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写进协议,要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半工半读的目的还是希望学生们能学以致用。李洪透露,广东省教育厅准备在下半年召开一个职业教育改革的会议,估计对职校生教育会有新的部署。

  宁愿回家种田也不去工厂

  03机工班开始有70人,第一学年结束,走了20人,第二年学年结束,又走了一部分人,到毕业时,只剩下37人。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精英,我们得到了很多锻炼,也养成了一个习惯:自力更生。我相信,我去到哪里都饿不死,去到哪里都能找到活干。”马松说,在厂里做工,干一个月,最少一次他只拿了80元工资,最多一次拿了900元,一般也就是200元~400元的工钱,家里每月给300多元生活费,比妹妹上高中的费用少。

  “半工半读对我的人生是一种历练,这样的学校太少了,我们经历了很多,从心底里,我感谢学校和老师。”马松说。

  他们对半工半读的评价还有很多,譬如,半工半读的学生年龄还小,社会经验少,容易受伤害;在工厂里基本上是加班加点,安全防护措施和医疗措施不到位,有些私人的工厂更离谱,焊锡铁连口罩都没一个,对身体不好。

  马松和他的同学们多次提到,他们不想再去工厂。他们从5月份开始找工作,但谁都不想再回工厂。杨桂辉说:“说到工厂我就很害怕,我以前也想,把学校里和工厂里学到的技术用来做一点事,但现在,我怕了。哪天没饭吃了,我也不去工厂,我回家去帮爸爸妈妈种田。”

  杨桂辉去了广州番禺一间手机店,卖了一个月手机。他看不惯同事搞假,该配两块电池的只给人家配一块,他当面说过同事。有一天,店长对他说:“你不用上班了,你不适合在这里干。”

  杨桂辉来到广州沙面,帮一家少年英语报打工,在学校门口摆摊征订。摆了三天,他自己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辞工了。

  7月,杨桂辉、林碧权、马松、张洁灵等陆续聚到一起,到了现在的俱乐部,一边跟着台湾来的教练学习轮滑,一边推销。他们每个人都进步很快,有的还当上了教练。他们说,能教小朋友学玩轮滑,能接触不同的人,干得很开心。

  “所有毕业的同学中,约有一半人没有去工厂,到了服务行业。”马松说,放弃学到的技术,他们不觉得可惜,至于以后怎样,只能是努力干着。总之,绝不回工厂。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