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心灵“耦合”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企业的各种资源当中,人的资源是第一位的,所以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内各种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的优势,克服企业内的所有弱点。这是创造一个真正统一体的唯一方法。”(德鲁克语)

  既然人力是资本是资源,他总得要有自己的价值来才算数,这又怎么衡量呢?据说可以从道德素质(工作热情)、资本素质(技能知识)和艺术素质(时间管理)三方面入手,员工只要在这三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层次,那他就是有价值的,就是一名潜在的好员工。

  然而这种“潜在的好员工”并不是你一按电门他就全速运转的机器,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他只是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有了“质料因”,其最终的形成还必须依靠“形式因”的协助,而事物由潜在到成形的过程则被称之为“隐德莱希”。

  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因”的推动追溯到最高造物主上帝,这当然是迷信行为,但不管怎样,“形式因”这份活是存在着,并且总得要有某位“主”来挑头去做。

  在企业里,管理层就是干这种活的主,管理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心目中合格员工的形象从天空落实到地上,把员工逐步培养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使其觉得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应是对工作负责,也就是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勇于面对问题,要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条件反射似的推诿责任。

  那么怎么培养呢?你说利用也好,限制也行,引导也是,总之就好比是变压器那样,通过磁场的“耦合”,管理层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广大员工,以期求得双方的共鸣。

  换言之,管理沟通必须落实到心灵“耦合”这一层才算到位,应该用音乐的柔情敲打对方的心坎。

  众所周知,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音乐的社会功能是用潜在的力量引导人,使人几乎完全是自发地把其潜在的品质体现于行动之中,加强社会组织内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培养团结一致的社会感情。例如,共同劳动时有共同的歌,如《伐木歌》、《采茶歌》;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音乐,如打渔人的《乌苏里船歌》,牧羊人的《牧歌》。

  还有,非洲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普遍不高,然而在劳动或闲暇时,每当感到需要彼此交往、组织协作、调剂精神或缓和紧张情绪,他们总能找到任何足以组成节奏结构的声响进行奏乐,有时连斧头、锄头、弯刀甚至船浆等工具都可以当作乐器使用,这说明音乐有时比文字更能“直指人心”。

  从管理说到音乐,我倒不是怂恿管理者在企业里真的弄个乐队到处吹吹打打,而是想说,沟通是不容易的,纯粹的语言有时也是苍白无力的。既然“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自己的世界的界限。”(维特根斯坦语),有的时候还得使点别的技巧,所以艾科卡才有这样的心得:“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