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管理――执行力

80酷酷网    80kuku.com

  

  白起的悲剧

  你若不知道白起是谁,可说你不知道战国,不知道中国历史承上启下的秦。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将领可以凭一己之力左右一个历史时期的衍进,战国时期具备与秦一战的国家魏、楚、赵先后崩溃于白起指挥的军事力量下,有史书记载当时六国无一敢与秦一战,因为秦有白起。

  虽然白起未曾见证秦一统六国,但正是他的赫赫功勋直接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然而提到白起的死,这位被誉为战国第一名将的战神既不是死于沙场,更不是老死于卧榻,而是被赐死于流放的途中,只因他违抗君命,不愿再战赵国。

  不愿再战赵国,源于两年前的长平之战。那一战,可以说摧毁了秦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竞争者赵国,除了被白起坑杀的45万(一说40万)赵国士兵令后人唏嘘不已外,还留下了那句家喻户晓的成语――纸上谈兵。然而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秦昭王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原因是秦国在这次战争中也已元气大伤,急需休养生息,也或者是秦相范雎包括秦昭王自己都担心白起功高盖主甚至到了赵国拥兵自重。总之,在白起认为是顺理成章的灭赵国最好时机的时候,在赵国的土地上,白起接到了秦昭王撤军的诏书……回秦国后,白起心灰意冷,便称病赋闲。

  两年之后秦国再攻赵国,然而处于亡国压力下的赵国军民体现出了空前强大的战斗力,秦军死伤严重,履攻不力。万般无奈下,秦昭王不得不请白起火速去赵国掌军攻城。

  但白起拒绝了,理由是赵国在亡国的压力下,倾全国之力备战了两年,那两年无疑是针对秦国来准备的,现在不是攻打赵国的时候。在古代,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违抗君命的后果直接导致了白起先流放后被赐死的结局。

  职场白起,抗争还是迎合?

  白起的抗争于白起自己而言是理由充分的,然而对于秦昭王而言自然联想到了两年前的诏书,他认为白起在借故挑战他的权威。

  何曾熟悉的场面,你是否正看到一个下属在用自己的专业判断顶撞上司的战略决策?

  诚然,作为战国第一军事专家的白起,在他看来的确是攻打赵国最坏的时机,这位不败战神不愿用自己一生的声誉去做这样一场赌博;但与此同时,在秦昭王希望由自己完成一统六国霸业的战略版图里,他需要在这个时候攻下赵国,而不管在军事上是否是最好的时机。

  现实中,这种专业判断与战略的矛盾随处可见,白起最终以死抗争,但于现代的管理者而言则意味着一位得力人才的流失,因为你不可能以君权来逼迫,更何况对于类似白起而言的人才来说,没有任何逼迫是有效的。

  在这种上司与下属,战略与专业判断各执一词的情况下,谁也辨不清孰对孰错,不可调和的直接后果是人才的流失和战略的延误,无疑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对于如何应对现代企业中“白起”的抗争,笔者第一联想到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管理名词“执行力”,而专业判断与战略不调和导致的执行力问题,正是现代组织中比较突出的执行力问题之一。

  前两年,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波恩的一本《执行力》风靡中国企业,在书中,他们提到了执行力强的企业的几个共通特点,其中包括:一、执行力组织的薪酬设计更多的与业绩联系,并且对业绩之衡量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是更注重一个人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换言之,他们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人给与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二、在执行力组织中,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出现了白起抗争的事件,从更深层次反观秦的执行力保障机制,发现不少问题。

  秦的执行力保障一:激励机制评估

  可以说,秦的激励机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完备的,由于是一个尚武的时代,秦施行的是军功爵制,直接以军功来决定是否加官晋爵。白起从新城之战时的左庶长至最后的武安君,每立战功均有升迁。那么至最后再战赵国,白起又为何拒绝,是秦昭王不愿再升他爵位吗?显而易见不是。实际上我们从白起长平之战后称病赋闲一事即可看出端倪,对于白起而言,加官晋爵早已不再是他的奋斗目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而言,白起追求的已经是自我实现了。在长平之战后,白起眼前是唾手可得的赵国,亲手将一个大国送入历史,将其疆土并入秦国的版图,对于战国时期的将领而言,是多么骄傲的一个功勋,但秦昭王没让白起去实现。可以想象,在白起信心满满的时候,接到秦昭王这样的一道诏书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导致了秦王对于白起执行力的崩溃,再至后来,面对一场在白起看来不可能打赢的战争面前,白起更不愿意拿自己一生的不败战绩来做赌博,他宁可选择死。至此,秦对于白起执行力保障的激励机制就完全失败了。然而是否对于秦而言,他的军功爵制就失败了吗?纵观秦的历史,无论是白起之前或者之后,都是个名将备出的国家,可见,军功爵制对于秦而言是成功的,因为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然而对于象白起这样处于需求最高层次的人而言,则是缺失的。

  同样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在建立的基本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之外,是否评估过或者关注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的人才的需求,处于这一层级的人才,可以说财位两全,那些基本的激励体制已经几乎不在起作用,所以往往,出现执行力问题最频繁和后果最严重的正是在这一层级。所以,当你看到白起抗争秦昭王的时候,你是否似曾相识,是否想起曾有营销副总因为不愿接受下一年度的销售目标而出走,无论你许诺给予多大的奖励。也许你会认为他是无法完成目标而出走,但你是否想过,你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早已考虑了可完成度,所谓无法完成其实只是完成起来有难度而已。但往往,在这样的难度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退缩,现代企业不可能采用君权形式来逼迫,所以只能转而激励,但如果只是薪酬是不够的。

  其实在关注和分析这类人的深层次需求后,你会发现其实问题也不难解决,他们或许对所有权有渴求,那么可以适当进行股权和期权的激励,让企业同时也变成他的企业;如果对于权力有需求,那么可以许诺给予独立经营某家子公司,类似等等。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关注他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激励,如此对症下药,才能保障组织的执行力。

  秦的执行力保障二:战略与军事的结合评估

  历史是不可假设的,所以我们无从去推断究竟长平之战后直攻赵国还是两年后再攻赵国对秦国更有利,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秦的军事专业运营与其组织的战略制定是脱节的。决定是不是继续攻赵国的是秦相范雎和秦昭王,并没有充分听取白起的意见,这就好像总裁在收到营销总监的销售计划后,与财务总监讨论做或者不做,如此做法一方面会导致战略制定的片面性,当然另一方面就招致了白起的抵触情绪。至于两年后再攻赵国,相信秦国的在职将领们应该都能预见战争的难度,然而最终的决策也证明了秦昭王在制定战略时与其他专业方向的紧密结合度不够。

  正如《执行力》一书中所言:在执行力组织中,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这样制定的战略和运营计划才是经过各方认同的,才最容易形成组织的合力。当然,最重要的,避免了执行力中最为尖锐的矛盾,专业判断与战略不调和的矛盾。

  上述秦执行力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权唯一组织中,都会产生白起这样以死来颠覆执行力的情况,由此可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更是应该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毫无疑问,当你组织中拥有“白起”时,你将是幸运的,而如果“白起”抗争时,更不能说明你是不幸的,“白起”们对于组织执行力的颠覆只能说明组织自身执行力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应该反思而不是迁怒。有观点称一个企业成功的40%取决于执行力,所以当你的“白起”抗争时,你成功的40%正在等待你的把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