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登顶要改变线路

80酷酷网    80kuku.com

  

  作为EDS的一位高级人力资源官员,翠西·弗兰德发现,在她应聘主管招聘工作的组合投资经理时,她的创业背景为她加了分。她说:“敲门砖不是学位而是技能。”

  2002年7月,爱德华·布里恩受命出任丑闻缠身的泰科国际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布里恩开拓了一条不再由公司元老和学术精英主宰的晋升途径。布里恩毕业于一所非名牌大学,并且在成为首席执行官之前从未在泰科任职。

  2003年7月,48岁的艾德·弗洛被任命为罗赛尔集团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他对于成为一家他从未工作过的公司的主管没有丝毫的惶恐。他说:“现在,人们都是通过自身表现来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她认为,晋升并“不取决于论资排辈”。

  通过对1980年与2001年《财富》1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主管进行比较,沃顿人力资源中心主管彼得·卡普利与西班牙马德里的Empresa商学院教授莫尼卡·哈默利证实:过去20年间,升任总裁之路和总裁所具备的特点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再见,组织人

  简而言之:今天的企业主管更年轻,更有可能是女性,在非名牌大学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升迁的速度之快堪称前所未有(与1980年相比,大约提早了四年),在成功道路上所从事工作的种类更少。在得到晋升前他们进入所在企业的时间不到5年,而且更有可能是外聘人员。

  而组织人——那些毕生忠于公司,却在晋升道路上步履维艰的员工——似乎被关在了门外——显而易见正受到女性的排挤。根据卡普利和哈默利所著的《登顶之路:1980至2001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的变化》,1980年的榜单上没有一位是女性。在2001年,有11%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女主管们更年轻(47岁对52岁);可更快地晋升到主管职位(21年对25年),而且成为公司终身员工的可能性更小(32%对47%)。

  卡普利和哈默利写道:“从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公司的主管大同小异。”他们很可能是模范组织人,忠于首次雇用他们的公司,然后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成为公司主管,直到退休。这段时期的主导观念是,职业生涯应在一家公司内部发展。”但是,“70年代的种种迹象表明,变革正在开始……我们再次将主管生涯列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卡普利承认,如何定义这一新的公司主管模式,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首先,这一新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一直存在下去。”卡普利指出,本项研究主要关注那些更为传统的《财富》100强大企业,即“最有可能保留传统的企业生涯模式”的公司。卡普利写道,如果这些等级森严的机构企业模式在过去的20年间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话,根据此项研究,它们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小公司,我们所能衡量到的变化有可能会更大。”而且,即使在2001年,仍有45%的主管人员被归为“终身职业人”,即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同一家公司度过的员工,这个比例与1980年的54%相比已经有所下降。而且,在年轻的公司(那些成立不到30年的公司)内,“终身职业人”的数量仅为17%。

  其次,这种新模式明显强调,“综合技能将得到回报,新型的主管将从这一趋势中获益。”卡普利写道:“穿灰色法兰绒套装的企业界人士——那些毫无特点,但适合这一组织结构的平庸之辈——将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牺牲品。而能自我推销的人则将成为最大赢家。现在可以说,复合性人才成了抢手货,但我无法确定这是否现实,因为要判断什么是真正的能力并非易事。但看上去有能力的人将在这一模式中占得先机。”

  什么改变了“登顶”方式?

  在《登顶之路》中,卡普利和哈默利认为:《财富》100强企业在规模、年龄层次、管理结构,以及产业侧重点上所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形成主管人员职业生涯的演变。

  公司等级结构趋于平缓。“我们研究了1980年至2001年间公司主管人员工作责任分配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设置了相同的等级结构和头街,但大多数都有三个等级: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一级、执行副总裁和副总裁一级……我们发现,高层和中层所占的比例已经有所下降(分别从27.8%和65.1%降至22.8%和59.3%),而低层所占的比例显著地增加(从7.1%增长到17.8%)。这也再一次证明,公司等级结构已趋于平缓。”

  不同类型的公司所提供的晋升前景也不尽相同。“例如,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有巨大的优势。与止步不前的公司相比,主管人员在保持健康发展速度的公司中所得到的晋升机会要多得多……另外一点是,在同等条件下,新兴公司能提供更快的发展机遇,这也许是因为它们的等级结构更趋平缓。”而且,“最新的公司,也可能是发展最快的公司,最经常从外部招聘人才。”

  “登顶的速度”取决于所处的行业。本报告和以前的研究表明,“快速增长行业中的企业也将能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卡普利惊奇地发现:1980年和2001年,正在经历合并和结构重组的产业中,管理人员的晋升速度要快得多。卡普利说:“这很正常,因为乱世出英豪。你之所以能迅速得到晋升,原因之一便是,企业内人员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了。”

  升任主管的“内部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上世纪70年代,“市场营销是升任主管的最佳途径,但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财务是目前为止的最佳途径。只要投资者继续在公司中发挥巨大影响,金融财务背景道路将继续成为登顶的主要途径。”

  更多的非名校毕业生成功地进入公司高层。人们尚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企业不再固守精英至上的理论,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学生更加开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这个专业学位高速膨胀的时代,名牌毕业生数量减少,因此所占比例趋于下降。

  卡普利指出,猎头公司在这场登顶之路的变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到底有多大则不得而知。

  几家猎头公司的主管人员看到这些研究结果的反应各不相同。富兰克林·马斯勒是费城史宾沙顾问公司猎头顾问,他说:“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你只在一家公司干过,情况对你不利;拥有不同公司的工作经历,会是有利的。一份不断发展的简历确实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但是,马斯勒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招聘者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他说:“过去20年间,人们看重的不是家谱,而是表现。上世纪80年代是由看重名牌大学学历到看重业绩和成果的转变时期,而且这种转变越快越好。布里恩——泰科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便是一个范例。我们聘用他之前,他已是摩托罗拉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肯尼斯·库林并不敢肯定猎头公司是否在登顶之路的变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是Heidrick & Struggles的资深合伙人。库林说:“我知道的是,人们更频繁地变换工作,顶级大公司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所需的综合技能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你必须很快成为行家里手,公司动不动就炒雇员的鱿鱼,因为现在的公司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评估业绩,并且缺乏耐心。”

  卡普利认为,不仅是升任主管之路发生了改变,而且首席执行官自身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说:“今天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项目管理。公司聘用首席执行官和主管人员是要完成某个具体计划,做出成绩而不是填补空缺。他们雇用这些人来实施公司的战略。而且,他们正在寻找的人本身也成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

  卡普利和哈默利最后写道,总的来说,在解释这些结果时,也许会“见仁见智”。尽管有很多关于跳槽和人力市场日趋开放等方面的例证,但还是有人会说,2001年,几乎一半的高层主管仍然在为他们首次工作的公司服务,而且主管人员在同一家公司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5年之久。2001年,高层主管的职业生涯显然是稳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提及的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公司,有庞大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有根深蒂固的内部晋升政策。如果现在一半以上的高层主管都是外聘人员,其几乎一半的职业生涯在其他公司度过,而且终身服务一家公司者的百分比和平均服务年限都明显下降,那么今天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模式将会继续发生明显的变化。“组织人”模式已是明日黄花。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