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之下的“极限生存”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以加班为荣的“畸形”工作观——有白领说看过这本书后感到非常酸楚。

  记者:“白领”的称谓和以前有区别吗?

  薛莉:对白领的概念一直都没有统一的界定,“白领”一般泛指从事脑力劳动的管理者和科技人员。

  最早,白领一词是从传统上班族服装里的白色领子而来的,用于与蓝领进行区分。

  不过近几年,白领一族的穿着逐渐多样化起来,许多公司也大幅放宽上班族的服装规定,不再限制于女性套装、男性西装打领带的刻板条约,许多公司都开放了休闲服或是牛仔裤的穿着规定,新的公司甚至有些完全没有服装规定。所以,白领一族的外观大幅度更改了,天天穿着正式白领衬衣与西装裤上班的人反而成为了少数。

  在现代社会中,完全由白领一族所组成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因为不少科技业和服务业公司是不需要制造或生产实际产品的,这也就造成了白领中的白领现象。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公司里,组织的层次结构往往相当复杂,不见得就能用衣服符号化,较醒目的区分可能是由工作的质量、被委派的责任和特权、薪资等来定义的。

  记者:现在描写白领生存状态的书和文章很多,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

  薛莉:书中的文字完全来自我职业生涯中的感慨,我想整理一下白领的生活。我写的白领生活比较注重反映人的内心精神层面,笔下的一些人被生活、内心虚荣心、攀比的心理所折磨,甚至形成了“畸形”工作观、生活在极限状态当中。

  记者:什么是“畸形”工作观?

  薛莉: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不做不行,于是便在不停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

  举个例子,上海有一家美资咨询公司,其公司文化竟以加班为光荣,准时下班的人成为了要受到道德谴责的另类人群。有个休完产假刚上班的女职员,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项目没有以前多了,每天可以准时下班回家看宝宝,不喜反忧。她想尽办法寻找更多的项目来做,3个月后,成功拥有了每天加班到夜里12点的“机会”。喜得她逢人便说,终于又可以天天加班了。而孩子呢?交给父母,每周去看一次,贡献点母爱,这情形就像没孩子的白领周末去福利院看孤儿一样。

  还有个同事当场在办公室昏倒,原来是胃穿孔。他长期饮食不规律,常常忙得忘了吃饭,三顿并成一顿在睡觉前吃。记得姜文在卖胃药的时候说:胃疼?光荣!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胃穿孔患者就是英雄了。那种一天三顿竟能够按时吃喝的人,则真可谓是“落后者”了。

  记者:有白领说看过这本书后感到非常酸楚。

  薛莉:是的,几乎90%的白领都有这种无奈。最近有个在广告公司做的女朋友很是郁闷,她虽有才华,但恋爱经历却不丰富,27岁了才只谈过两场恋爱。老板和她谈话时说,你呢,其余的都好,就是太善良了!在老板心目中,女职员最好是千帆过尽的情场老手。这样做广告创意的时候,才会把两性关系塑造得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于是,“良家女”决定在简历上添上——恋爱经历无数、手段高明等字样,并在短期内将前男友数量由2个提高到了8个至10个。看来,她除了要废寝忘食加班外,还要废寝忘食地谈恋爱了。

  白领地位降低了? ——“面子”与“票子”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来愈演愈烈。

  记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白领的地位出现了哪些变化?

  薛莉:10年前,很多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白领,因为白领们那种衣冠楚楚出没于电梯间、写字楼、空调房的工作令人羡慕。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优雅、谈吐不凡,思想观念符合时代潮流,拿着许多人看起来不菲的工资,经常出入有一定档次的消费场所。

  近来,白领一族的工作环境有所变化。以往经理以上阶层的管理人士(所谓白领),经常享有宽大的办公室与高贵的工艺品摆设;但属于事务性质部门的雇员,却仅有狭小无窗的房间和简单的办公家具。今天的状况有所不同,办公空间变得较为平等,经理与雇员间的差别可能仅在于座位是否靠窗或较有隐秘的会议空间。

  如果以薪水区分,大多数白领一族都领固定的月薪,而蓝领一族则是以计时来算工资的。此外,过去认为白领一族享有比蓝领一族较高薪水的想法,今天也在逐渐变化当中。有许多白领一族的薪水结构被新的公司政策重新设计,变成了高奖金、低底薪的结构方式。如果没有达到一定工作成效,薪水不见得就比蓝领一族高。

  记者:为什么说白领的地位降低了?

  薛莉:20年前有句戏言—— 一块石头砸下来,肯定可以砸到一个诗人。10年前又有戏言—— 一块石头砸下来,肯定可以砸到总经理。如今又可以戏言—— 一块石头砸下来,砸到的不是一个白领,而是10个白领抢着被一块石头砸。

  过去在农业和早期手工业时代的社会,白领族群是相当少的,但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就逐渐变多了。特别是在科技时代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文书工作,并减少了工厂作业员与手工生产作业员的数量,因此白领族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主要族群。现在,只要是个小公司的职员都叫白领。

  记者:关于“面子”与“票子”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来倒是愈演愈烈,并逐渐渗透到了白领的世界里,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的体面或不体面职业。

  薛莉:体面工作不完全以金钱为衡量标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医生、工人都被视为体面的职业。而现在,投资银行、证券、金融等一些在社会商业结构中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知识、智力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已成为新兴体面职业。

  面子重要,还是票子重要?这样的问题到了后来或许会真正演变成“面子重要,还是生存重要”的问题。

  当然,想要高薪是要有所舍弃的。去创业做生意,会有风险;而去从事服务性行业,又必须得放下面子。

  记者:书中提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有些白领进了洋公司后中文也就没了性格。

  薛莉:是的,比如,有的人在台湾人手下工作,普通话就转型为了“台式中文”——口头语变成了“酱子”,喜欢把“为什么”读成“为沈么”;而遇到港人老板,普通话就更要惨遭矫正:“你有提到那个case吗?”“先别吃饭,开会先。”副词“有”字的增加和“先”字词序的调整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不仅语言没有了性格,而且人也失去了个性。

  缺乏保障难担突发危机——大多数白领都有生存危机感,他们对60岁之后的生活无法预料。

  记者:被新闻界热炒的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正在成为新白领的主体。

  薛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青年,正处于承前启后的丁字路口。他们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压力大、选择多,另一方面又缺乏保障、难以承担突发的危机。大多数白领都有生存危机感,他们对60岁之后的生活无法预料,安全感降至了最低。

  很多企业的劳动制度使白领们无法拥有应得的保障,在压力下竞争求存,挣自己人老体衰时的养命钱,但往往还没等到那时便要提前用辛苦赚来的钱去买自己因运动量过少或因室内空调、电脑的高辐射而过早衰老的身体了。

  记者:国外的白领境况如何?

  薛莉:白领的概念源自国外,但未被普遍使用。国外对白领的定义为——完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年薪在8万美元以上。在国外,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白领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可以从每月3000美元的薪水中拿出1000美元出外旅游一次,生活相对从容、自我。

  记者:一项有关人力资源项目的调查显示,在2005年白领消费结构的变化中,职业类消费的增长最为突出、涨幅最大,达到了79%。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投资于职业心理测评及咨询的。

  薛莉:白领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工作压力太大、恋爱感情纠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不少人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的则可能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压力有一个限度,如果压力过重,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限度,那么就会发生心态失衡。

  记者:在心理问题上,白领们应该注意什么?

  薛莉:请白领们心态从容些吧。如果长期感到力不从心,白领就要重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目标了,如目标过高,就应调整目标,以使自己的目标切合实际。一些有工作狂倾向的人,应经常问问自己,“是工作为了生活呢,还是生活为了工作”;“是健康和生命重要呢,还是事业重要”;“以健康和生命为成本代价换取事业的发达值不值得”,以使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上来。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