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遭遇“充电后遗症”

80酷酷网    80kuku.com

    “100%就业,100%高薪”、“1分投入,百倍回报”……从去年开始,各种超“炫”的培训广告几乎成了都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随之,培训市场火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火热充电后,相当一部分人突然意识到,不但当初的各种承诺没有兑现,自己反而陷入了“充电后遗症”的怪圈——

  湖南女孩英子在当地曾是位优秀的中学计算机教师,去年IT培训火热的时候来到北京,想进一步深造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在付出半年时间和1万元学费后虽然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IT行业不爱招女孩的现实却是她事先万万没有料到的。就这样,1万元学费+半年时间+辞去工作+近5000元的生活费=转行。至今,英子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千里迢迢进京充电,不但没有求到敲门的“金砖”,反而被“封杀出局”了?

  病情:“充电后遗症”害人不浅

  记者了解到,其实“充电后遗症”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渐露端倪,只不过由于今年特殊的就业形势,“病情”愈发严重罢了。仅以IT培训为例,去年一家培训机构办的软件工程师培训班中,85%的人并没有机会从事相关的工作,高额买到的培训证书成了摆设;甚至有20%的人做着保险、业务等与IT丝毫不靠谱儿的工作。不仅是IT,“充电后遗症”让许多行业性的技能培训都未能幸免。

  和英子一样,来自山西的小陈原本也有份不错的工作,为了争取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薪资,他毅然辞职来到北京,并相继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是,一年后小陈不得不和那些离乡背井、辞去原有工作,甚至负债来京充电、培训的人一样成了“北漂”一族。而曾经得到单位支持、参加过全日制IT脱产培训的陈东,在无奈之余他还徒增了一种“小儿郎上学堂,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的”的歉疚。

  诊断:教、学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时间+金钱+美好的愿望,换来的却是失望,“充电后遗症”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充电后遗症”的病因究竟在哪里?“骗人”的培训广告能负起全部责任吗?

  对此,北京软促协会linux项目负责人李新科认为,就业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对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不区分培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就做出种种承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部分培训机构对项目前景的过高预期也使自己和学员都陷入了尴尬境地。而另一些培训机构出于商业炒作的目的,往往并不重视自己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吃亏的自然是学员。同时,接受培训者太过急功近利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机构就是抓住了某些人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广告宣传上稍做手脚,就能钓到“大鱼”。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腾继盟老师也深有同感:“现在同声翻译行业人才稀缺,一些外语培训机构就在招生广告中许诺‘一年实现同翻梦想’。其实,北外的优秀本科生报考高翻学院的‘同翻’硕士专业,不说‘扒层皮’,至少也要费一番周折。两年的专业学习其辛苦程度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即便是这样,刚刚毕业的学生也不敢直接进‘箱子’。而一个语言基础一般的人,经过一年的非专业训练就想从事同声传译,无异于‘天方夜谭’!”

  处方:培训不能脱离职业规划

  李新科副总和职业咨询顾问王宁都认为,在决定接受何种职业培训时,一定不能脱离个人的职业规划,不仅要认清自己,也要认清外界环境。参加计算机培训值不值?不仅要看计算机行业热门与否,还要看个人是否有能力脱颖而出。比如linux在录取学员时,要进行一项逻辑思维方面的测试,筛选出具备发展潜质的学员。对于那些在数学和逻辑方面不占优势,却因为计算机热门而想投身其中的学员,有必要先作一个自我分析:你的优势何在,凭什么立足?

  据了解,若干年前windows人才的月薪曾高达8000元至10000元,但今天几乎已经没有人把擅长windows操作当成一项特长,其相关人才的收入也随之狂跌。因此,考察培训项目的含金量,不能盲目地以三年前的情况为标准或受广告渲染诱导,给自己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