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伟创业故事:做企业瘦了7公斤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北京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的办公室里,张平伟向记者说:“在这里每个企业的孵化期是3年,如果3年毕不了业就有点难看了。但我相信到明年我们公司肯定行了。”

  张平伟是北京圣比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底从日本回国,不久后开始创业历程。

  读书花了23年

  “从小学到博士后,光读书我就读了23年。” 加上中间做了几年的研究工作,当张平伟在日本完成最后阶段的学业时,已是年近四十。回顾这样的人生经历,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从性格上讲,我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专门的理论研究,我得赶紧开始创业。”

  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张平伟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到了日本,一年多后开始在佐贺大学读“能源与新材料”专业的博士,佐贺大学是日本一所规模相对较小的国立大学。“说实话,到了日本的头3年我想都没有想过要回中国,因为我觉得日本实在是太好了。”在张平伟看来,日本的好不仅在于这个国家经济上的繁荣、研究工作条件的优越,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他说他在日本7年,没见到一次人们在公共场合吵架。而周围的人对他也是非常友好,甚至有一种特别的尊重,“人家尊重我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后台,要说有就是我的导师,而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授。在日本期间,我基本上都是在大学和研究所,这样的环境里,大家看的就是你有没有高质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为了报考日本科学技术厅3年期的“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相当于国内的博士后),张平伟的博士论文提前了半年答辩,因为这一职位要求考生的年龄不超过35岁,而那时他恰恰快满35岁了。这时张平伟已有了回国创业的念头,除了年龄的原因外,他也渐渐觉得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方面,还是有一些不习惯的地方。他说,如果当时这个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没有录取,他肯定就回国了;结果是录取了,但他还是十分犹豫,去还是不去?记得当时回北京的飞机票都买好了,他的导师井上胜利教授在劝导和鼓励他的第三次电话中说:为了你们中国,为了你自己,为了佐贺大学,你还是去吧!

  回忆起这样的情景,张平伟有些自豪,他说:“这三个‘为了’我都能理解:为了中国,是因为这一职位是日本人和外国人一起公平报考录用,竞争十分激烈、很难考上,面试也是用日语,作为一个外国人能考上应该是一种荣耀;为了我自己,是因为它确实对我个人的发展有利,现在我办这个公司,应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在这当中学的;为了佐贺大学,是因为我是佐贺大学第一个考取这一职位的人,而且是个外国留学生,这应该也是学校的荣誉。他心里可能还有一个‘为了’没说出来,那就是为了井上胜利教授,因为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也是他本人的骄傲。”

  于是张平伟又在日本呆了3年。当“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结束后,他38岁,实际上还有机会争取一种专门针对35岁以上人员的“特别流动研究员”职位,这种职位期限5年,据说年收入也非常可观。但这次张平伟是铁了心要回国了。1998年9月,他开始与国内的中科院联系,最终获得了中科院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的录用,虽然这一职位提供的工作条件和个人待遇都很好,但他觉得和他的人生定位还是有些距离,所以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职位,并开始了创业。

  困难比想像的要大得多

  张平伟说自己更喜欢做实业,想看看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底能不能转化成一些对社会有用的、实实在在的产品和财富。加上当时政府、媒体对创业的鼓励和宣传,以及社会上流传的第三、四代企业家的说法,坚定了他创业的想法。在启动资金、股东投入以及借款的基础上,他就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北京创办了圣比和公司,主要产品是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生产基地设在云南省个旧市。“如果有一天你的手机电池里用的是我生产的产品,我就会觉得我的知识确实是为社会作了贡献。”

  但真正干起来后他发现困难比想像的要大得多,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实验室里是大不一样的。他原先认为,只要保持产品质量和价格两方面的优势,企业经营理所当然就成功了,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现在说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这对我们知识分子来讲确实是比较欠缺的,感觉也是比较苦恼的,有时花了精力琢磨还琢磨不清楚,去做也做不好,这些原本就不是我们的强项。”他说自己有时是抱着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做事,但付出了很多,却是什么回报都没有。而最痛苦的是当做一件可能需要时间的复杂的事,一时还不能有回报时,却得不到周围的人的理解。

  在“人际关系”方面,张平伟认为在日本的经历可以说是让他变得更“迂腐”了。“我感觉在日本,大家相互间都非常尊重和友好,如果在那种环境中你做了一件不是很好的事,自己都会感到很内疚。

  “当然很多自我的东西我一直没有改变,在日本任何时候我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做中国人的骄傲。”

  虽然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张平伟仍坚信懂技术的人搞企业是有优势的。“因为我懂啊,我知道一个项目对我的企业来说是不是强项,我可以分析判断是不是有前景,是不是可行,而不是仅仅听别人的意见。”

  张平伟也时刻在进行“观念和行为上的创新”。“除了招收经营方面的专门人才之外,这也确实是我们需要补的一课,但是我有选择地补,我相信企业成败最终还是要靠真正的竞争实力。”他承认,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人格的前提下,该求人的地方还得求。“我是正牌的博士和教授,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讲,如果不谦虚地说,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吧?但现在做了职业经理人,为了企业的发展,有时也就不能完全去考虑面子问题了。”

  在股东增加投入和地方政府帮助协调资金的支持下,现在圣比和公司的主要产品钴酸锂和氧化钴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000吨,这已是目前国内同业最大的生产规模。但张平伟深切感受到了经营一个企业远比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要累得多,“回国创业至今我瘦了7公斤,我这个人本来就不胖,你知道7公斤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