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烟草的“人才冶炼”

80酷酷网    80kuku.com

  

  投奔BAT:一位管理培训生聚光灯下的“冶炼”

  7年前的俞翔,还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一个“乳臭未干”的大学生,他放弃某国际著名IT公司的抉择在同学中引起一场不小的心理“地震”——这是很多学生梦想的就业高地。

  7年后的今天,俞翔已经成长为真正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在英美烟草(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下文简称BAT)亚太北区品牌经理的位置上苦心经营一个名牌,随后转而负责其华南区所有品牌的市场营销。

  4月下旬,在广州花园酒店一层的Lotus Pond接受记者采访的俞翔,提起7年前痛苦的抉择,依然有些动情。那时,他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他在学生时代写的一篇关于某国际著名IT公司的营销征文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该公司名噪一时的总经理在颁奖台上亲自邀请俞翔加入该公司。

  然而,经过一番痛苦而慎重的抉择,俞翔还是拒绝了该公司的橄榄枝。

  “我最终选择了BAT,就是因为看中了它独特的Management Trainee(见习经理,下文简称‘MT’)管理培训计划,我认为这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最完善、最全面、最周到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精英第一步:渠道学徒

  1996年7月,俞翔成为BAT在中国内地培养的第一批MT,踏上了走向营销精英的历程。“从这一天起,我的任务就是成长为管理者,对我的要求也是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来衡量。”

  BAT每年在全国招聘的人数不超过15人,报名与录取的比例几乎是1000∶1。

  控制数量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质量。BAT对MT的培养规划是:2~4年内成为初级管理人员;4~5年内发展成为中级管理人员,10年内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俞翔最先参与的工作是渠道管理,头三个月,他与7-11、屈臣氏、百佳等连锁店接触。“这些客户有国际代表性,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进口品牌的销售额比较高,是我们的重点客户。”接下来的三个月,他开始做“夜场”,进入以夜间消费为主的餐饮娱乐行业,包括迪斯科舞厅、酒吧和卡拉OK厅,与年轻消费者建立联系,做各种促销活动。

  经过半年的学习与实践,俞翔被安排到一些销售项目中,担任项目领导者的角色。这些项目包括与街档,以及大型批发、百货商场洽谈合作。在每个项目的“幕后”,公司高层都会直接为他指定一位部门经理作为“教练”,其主要责任就是教授业务上的技能。“如果我不能从他那里学到应该学习的东西,他会受到公司的处分。”自然,这些“教练”都非常尽心尽力。

  “他甚至很怕我学不好,而不是怕我学了以后超过他。”俞翔微笑着说。

  接下来的一年,俞翔参与了全国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直接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工作。他取得香港总部IT、市场研究部门的支持,跑遍全国各地20多个分公司,讨论如何建立项目,如何与当地部门合作建立内部网。“这个系统建成以后,每天我们的工作人员到市面上采访、搜集到的市场情报都会及时上传到系统中,系统则自动运行计算,使公司高层,甚至伦敦总部,都能在第二天就知道整个中国地区一天的市场各项指标。”

  除了这个大项目以外,俞翔还先后做过一些小项目的负责人,包括一些大型赞助活动。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中,俞翔获得了基本的管理经验。“我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其他部门协调的能力,等等。”

  就这样,在BAT的头两年,俞翔基本上就是学习、管理、再学习、再管理,按照公司为他设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各个岗位上轮换,能力和见识都得以提高,对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研究、顾客细分、品牌管理等等,也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国际化人才第二步:“放逐”

  由于BAT在中国内地没有独立的品牌营销策划部门,1998年3月,公司决定派俞翔到澳洲学习一年。

  “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工作刺激,因为我将以初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工作,不再仅仅是学习了。公司期望这样来激发我的潜能。”放逐国际市场,这是对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真正考验,仿佛老鹰把小鹰第一次扔到空中任其挣扎。

  BAT在澳大利亚的公司掌管整个大洋洲的生意,还有大型的生产工厂,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系统。俞翔在悉尼总部做品牌副经理,参与当地最大品牌Horizon的管理。

  俞翔所在的品牌管理团队中,人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比利时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当然还有新西兰人和澳洲人。在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熔炉里,俞翔建立了国际关系网络,并从不同背景的精英身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德国人非常严谨,每一步都经过精确计算,任何一个促销计划的总费用,投入在哪些方面,每一分钱会产生多少利润,公司有什么回报,都计算得非常清楚;美国人会直接跳过这个过程去看结果;澳洲人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而他们对我的亚洲销售经验非常看重,因为亚洲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市场。”俞翔告诉他们一些华人的习惯与文化,比如爱面子,喜欢送礼,烟草的包装喜欢“红”和“金”,这些意见都被采纳到一些针对当地华人的品牌开发中。

  俞翔形容这一年多的国外工作经历“既有挑战性又有趣”:澳洲是一个“dark market”,全国禁止公开的烟草广告,即使BAT自己投资的专柜都不能刻上商标。

  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让消费者同样意识到品牌的存在:为每个品牌设定一种专用的品牌颜色,烟的颜色与品牌颜色完全一致,以期使消费者产生联想;又在货品排列上花许多心思,利用有限的空间做出许多创意。“这些知识在我回到亚洲以后,非常容易就能应用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而且公司对亚洲的市场非常重视,投入的资源更为充分。”

  俞翔的另一个收获是学会融入国外的社会。“我们与留学生的生活不同,我们生活在澳洲人的社区中,比留学生的生活圈子大许多。”俞翔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克服文化的差异,适应许多生活上、语言上的困难,与下属的销售人员准确沟通,告诉他们如何做事,为什么这样做事,并且要成功地在他们中间建立威信。

  在国外生活一年,俞翔所有的薪酬福利、住行费用等都由公司负责,其标准与当地国际调派的经理一致。公司甚至提供资金让他在国外购买他需要的资料和书籍。以慷慨的投资激发MT的潜能和动力,是希望他们能在未来同样激发其他的员工。

  “每个经理人员每年工作考核指标的第一条,不是销量,不是利润,而是People Development。而对MT的培训,更是公司的重中之重。把一个普通的MT,培养成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公司的花费不会少于一百万。”俞翔说。

  职业提升第三站:独立

  成就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除了勤习“外家功夫”以外,“内功”修为也决不可少。

  经过三年的培训,俞翔具备了业务能力、管理技巧和商业思维的基础。接下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机会让他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并开始实现个人长远发展的蓝图。

  1999年,俞翔回到中国,公司委派他与广州卷烟一厂合作开发某新品牌,负责整个项目的全部营销工作。2001年,公司派俞翔到香港做一个重要品牌亚太北区的品牌经理,这个品牌占了其中国生意的绝大多数份额。从市场策略和销售计划的制定,到广告、促销、赞助、公关,俞翔全部一力担当。2003年,俞翔调回广州,负责整个华南区6个省所有BAT品牌的策划营销。“我们一直接受公司不计其数的各种培训。”

  “每个MT在我们公司会吸收两种不同的营养,一种是技能性的,一种是精神性的,两种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职业经理的全面素质。”俞翔说。

  MT培训中一个巧妙的地方,就是除了业务上的“教练”,公司还会为每个MT单独安排一位不同部门的“导师”,由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级经理担任。营销部门的MT,其导师可能是生产部门的经理;而生产部门MT的导师则可能是财务部门的经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MT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位“导师”教授的不再是业务技能,而是如何在大公司成长,如何培养领导能力,如何坚持不懈,如何良好沟通等许多做职业经理人的处事规则。

  公司制定了MT与导师每周面谈的制度,同时也鼓励MT和导师之间随时沟通。有时MT和导师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公司就会安排他们每两周见面一次,由公司负责来回机票和餐饮住宿等费用。

  “MT是在聚光灯下成长的。”俞翔说。

  公司董事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无论隔了多远,包括俞翔在澳洲的日子,公司香港总部的董事,也就是亚太区的一把手,都十分关心他的成长,一般每个月都会给他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了解他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阻力,也会从侧面了解他各方面的表现。

  “在外资企业中,BAT对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确实有独到之处。它不像有些企业每年招聘数量庞大的MT,导致企业内部层级分明,发展空间狭小;或者过于注重ROI(Return of Investment),入职后只有短暂的培训计划,然后就要负担很重的销售额,由于业务的压力而忘却对自身能力的发展。”俞翔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