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遭遇严冬:苏强辞职,华晨新生?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围绕华晨资产而展开的仰融与辽宁省政府之间的拉锯战结束之后,华晨董事会终于向早有去意的苏强、何涛发出了辞职通行证。

  12月9日晚,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1114.HK,以下简称华晨中国)董事会宣布其离职之后,苏强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自12月9日起,苏强不再担任该公司总裁及行政总监,同时也不再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主席职务,何涛辞任沈阳汽车行政总监职务。

  消息一经公布,第二天,华晨国际股价在香港联交所下跌2%,收报于1.51元。

  在围绕华晨资产而展开的仰融与辽宁省政府之间的拉锯战结束之后,华晨董事会终于向早有去意的苏强、何涛发出了辞职通行证。至此,在华晨中国,吴小安、苏强、何涛、洪星四人仅保留执行董事一职。

  随着苏强等淡出华晨的核心权力层,华晨终于彻底摆脱仰融的阴影,开始进入辽宁省政府为其规划的发展轨道。华晨资产归属的天平彻底倾向了辽宁省政府。

  苏强的“正常”辞职

  2004年是职业经理人的“灾年”,一直身处舆论旋涡的苏强、何涛也不能幸免。

  据知情人士透露,苏强和何涛实被省政府“罢免”。其中有两点原因。一是金杯客车和中华轿车近年销量不佳,欲更换成更有领导力的管理层;二是华晨集团已引入了新股东,管理层也将随之变动。

  新上任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蔺晓,1997年曾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据有关人士透露,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极可能是华晨引入的新股东。

  近期,华晨动作频频。先是与印度塔塔汽车公司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欲把塔塔汽车引进中国;随后又在上海进行新车的调研,据业内人士透露,极有可能是金杯海狮。

  根据计划,2010年华晨集团的汽车产销量将达到96万辆,汽车销售收入超过1300亿元。与事实相悖的是,目前华晨几个主力产品正处于销售不畅的状态。

  今年前10个月华晨的主力品种——中华轿车总销量为10366辆,去年同期为21223辆;华晨最看好的宝马项目,前10个月累计销量不过1.4万辆车,与年产3万辆的目标相隔甚远。华晨一向引以为傲的轻客销售状况也极不理想,在轻客市场整体增长的情况下,其轻客销量出现大幅下滑。10月份的销售数据最惨不忍睹,中华轿车仅售出175辆,几乎是去年同期1045辆的一个零头;轻型客车共销售4800辆,较上月减少17%;中华轿车销量200辆,创下单月销量最低的纪录,仅为9月份销量的五成。

  华晨旗下的金杯汽车今年头三个季度亏损1.1亿元,据称是受洛阳华晨金杯汽车亏损加大拖累。而华晨持有洛阳华晨金杯51%的股权。

  对于上述两点辞职原因,业内人士并不认可,“苏强和政府之间的不愉快是导致最终离职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苏强辞职,华晨是喜是忧?华晨内部人士表示能够接受。

  由于仰融旧部的原因,苏强等四人一直处于舆论的暴风眼中,由此也连累了华晨。“华晨从来不缺新闻,但是绝大多数都不是正面新闻。”一位华晨人士表示,由于媒体始终关注着华晨纠纷案,已经牵扯了公司的许多精力。

  该人士认为,苏强和何涛辞职后,华晨可以安下心来做市场了。

  下课只是时间问题

  2002年3月,急于探清华晨金融迷宫的辽宁省对苏强等四人委以重任。同年12月18日,华晨集团以每股0.10港元,悉数收购原大股东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所有股份,计39.446%的股权。同时华晨承诺给予四人认购期权约3.46亿股,行使价0.95港元,行权期为2003年2月6日后第6个月同日起计的3年内。

  但两年过去了,四大金刚一直没有得到这一期权。其间,苏强曾三次与辽宁省有关部门谈判未果。

  早在今年6月,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已经提出辞职,未获批准,四人随后赶往香港;7月27日,四人从香港返回沈阳后,再次向辽宁省政府递交辞呈;8月份苏强等辞职消息广为流传。

  这一推断来自于华晨四高管,大举抛售所持华晨国际的股票。

  7月9日,苏强抛售所持1445.8万股华晨股票,套现1721.5万元,还持有4.2万股。其抛售源于2003年10月起,另外四位执行董事吴小安、洪星、何涛、杨茂曾就已分两次清售所持股票,平均售出价2.393港元和2.279港元。

  花旗环球金融作为接盘者,引起了敏感人士的关注。

  2003年10月,华晨与花旗环球签约,发行1.7亿美元5年期可转债,净筹资1.64亿美元。与此同时,双方签订有条件配售协议:花旗环球以每股2.65港元购买五人持股1.1364亿股。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抛售数据看,此后,苏强留有1445.8万股,何涛仍有4.5万股,洪星和吴小安全数清空,五人实际套现额超过2亿港元。

  他们套现的是仰融时期认购的股权。1999年9月18日,在仰融的主持下,华晨通过购股权计划,并于2001年6月2日授予董事购股权,认股价为每股1.896港元,自2001年6月2日起10年内有效。

  在中报利好和花旗接盘的掩护下,四人在2003年的减持行为并未引起市场的恐慌。

  9月6日,华晨2003年中报显示,其中期净利润为5.74亿元,同比增长98%。且手握46.5亿元现金(包括抵押现金),亦无负债。即使宝马项目需2.67亿欧元,华晨自身似乎也可应付,根本无需如此大规模发行可转债。

  但是隐患却在此时产生。苏强、何涛等四人的这次套现,正是辽宁省政府与仰融官司的关键时刻。当时身在美国的仰融声言不会放弃华晨资产。

  按惯例,花旗只是受客户委托购进华晨股票,自己并非希望成为华晨股东。当时,究竟是谁最后买走了苏强他们持有的股票?是否套现背后另有故事?目前仍然是一个谜。

  另一个疑惑则在苏强大规模清仓后产生。苏强的股票卖价与认股价仅差0.0926元,1445.8万股才赚133.88万元。即使是2003年10月售出时,股价亦不过2元多,以年初创下的最高点4.85元计,五人身家缩水五成以上。按理说,五个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的高手不至于理财水平如此之差。

  2002年,苏强曾信誓旦旦,“今后战略重点是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希望通过5到10年,把华晨汽车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的汽车集团。”

  其言犹在耳,无奈物是人已非。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