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看好国内研发人才 争夺战日益升级

80酷酷网    80kuku.com

  

  研发机构相继进驻

  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跨国制药企业罗氏,不久前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目前,罗氏的中国研发中心是其在瑞士、德国、美国、日本之外的第5大全球性研发中心,也是其设在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全球性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有50名科学家,主要致力于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化合物库的建立。中心还将与中国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在传统中药、基因技术等领域寻求突破。

  另一家总部设立在英国布伦特福的葛兰素史克公司也开始在天津设立非处方药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是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的一个,为其在全球的市场提供研发产品,预计今后每年可为全球市场提供3-5个非处方药。据从辉瑞、强生方面传来的信息,这两家跨国药企巨头不久也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五大要素已经具备

  目前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目前我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并不多,在入世第三个年头,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加快把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由于跨国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行动已经完成,现在开始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

  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的前经济政策总监韦伯博士认为,中国成为新药研发中心的5个必要因素都已经具备——

  1 政府重视程度。他认为,中国政府对医药有明确的优先发展安排和战略,政府的研究机构力量也较强。

  2 知识产权的保护。韦伯认为,从1993年中国专利法的修订,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成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成员国,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4 现有医药产业有非专利药品企业(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大量的中药企业,以及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组成,有可能形成独特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5 中国的人才资源已经具备。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大约20万科研人员从事生物技术研究,而且人才外流的情况已经出现逆转,“海归”纷纷回国创业。

  目前,跨国制药公司已瞄准了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招人低得多,而且,中国的临床成本也低很多,总体算下来,所节约的成本相当可观。

  从趋势上来看,今后中国将会是跨国制药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理想之地,但目前来看,跨国制药企业仍然对中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有所担心。虽然跨国制药企业正逐步把研发移向中国,但其核心技术仍然被保留在其总部,许多药品的活性成分仍在本国生产。

  人才争夺日益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众多外资研发中心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大量的研发人才可以利用。因此随着越来越多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中心进入中国,国内研发人才的争夺战也在逐渐升级。不可否认,跨国药企优厚的薪酬条件和优良的研发平台对于国

  内优秀的研发人才的确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继医药研发人才出国潮之后,大量的研发人才对跨国药企的“中国邀约”怦然心动。对于此类现象国人各种评论的声音不断,褒贬不一。

  诺和诺德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坦言,诺和诺德之所以选择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研发中心,主要原因是中关村生命科园有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另外还紧靠中科院动物所。他说:“研发中心不是以中国市场为导向,之所以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和人才”。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低得多。“在中国,一位留美生物学博士的年薪为8000美元到1万美元,而同样的人才在美国,费用至少是中国的4倍。在中国,花1万美元,你就可以完成很多科研工作。”洛杉矶一家小型投资银行公司的负责人Epstein的话印证了专家的说法。

  此外,新药研发费用和时间的70%以上用于临床研究。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而中国大量的患者样本,也会让临床试验中样本采集非常便捷,并且统计数据完善,从而极大地加速了试验进程。因此总体算来,研发成本会大大降低。

  然而,每每谈到中国制药行业的弱势时,研发创新能力低总是必然提到的一个话题。中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4%为仿制药品似乎是这一结论的最有力证据。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制药业的人才状况呢?为何中国人才不能为中国企业出力?

  一位生物工程公司的博士告诉透露:“实际上,国内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都是相当高的,只不过大多数国内制药企业并不能给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据了解,国际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通常占营业额的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而我国制药企业平均只有0.5%-1%。“其实,中国企业不是不想自己研发新药,只是由于药企众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过低,使得大多数药厂只能维持现状,无力投入研发。”然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士却认为国内的研发人员很多都缺乏一种宏观性的研发思想,如果加盟外企的研发中心,通过国外先进管理机制的熏陶,说不定能够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更加市场化的科研人员。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培养中国自己的研发人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