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都市:兄弟帮,创业梦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业者的日子有多难?孙海涛的现身说法是:7个创业者通宵开头脑风暴会;断臂辞职,没有了后路;每个月收入800元;交通、电话没有报销;大热天穿着西服去找风险投资;办公在商住两用楼的小房间。

这就是三维地图网站E都市(www.edushi.com)成立之初的状态。“这样的创意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经历了创业第一步的孙海涛现在回想起当初的艰辛,还唏嘘不已。

跟孙海涛一起出来“闯”的还有他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的同学们,甚至还有同寝室的“战友”。四年的同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开学校两年后,大家刚刚进入事业起跑点,创业的冲动就把他们集合到了一起,成了创业打天下的兄弟帮。有了这股子信任劲儿,每个月800块的收入也坚持了下来;从做技术到找投资,全靠朋友的合作无间。

“现在E都市有了自己的网站、公司,也度过了最困难的起步时期”,孙海涛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创业是条艰辛路

时间回溯到2004年3月,刚刚过完年的孙海涛又开始不安分了。孙海涛2002年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毕业,之后就在上海工作。开始是软件销售,然后是总经理助理。虽然一直都是做的IT行业的本专业工作,但是创业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孙海涛过去的同学。这些“铁哥们”都是四年玩下来的好朋友,钱永根就是他的同寝室同学,现在在E都市负责招商的事情。那时孙海涛经常召集一批同学,今天在上海宝山某茶楼、明天在西湖船上、后天新天地星巴克,进行头脑风暴的聚会,到底做点儿什么好呢?那个时候大家天天在做梦,很开心。预算的年销售额都是上亿的。

开始,朋友们有个想法是做一个中间服务平台,为使用电子邮件的用户将信件转换成为纸质信件,然后代为邮寄。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就遭到了否定,甚至都没有做出东西来。

做网上城市的想法来自一个瞬间的灵感。当时有个创业者,在杭州有一家做家纺产品的商店。虽然只有十多个平方米,年租金却达到了十余万。“这么贵的租金,其实值钱的道理不是这个商店的面积,而是门口的人流量”,孙海涛回忆当时的头脑风暴,“如果我们做一个网上的城市,那么到访量就是门口的人流量呀;如果能吸引到人流量,我们的网站就跟那个奇贵无比的商店一样,能租个好租金了!”

“我们凑了50万块钱,先把网站做了起来”,当时还没有公司的概念,一门心思地想把技术做好。两个月过去了,E都市关于杭州的模型已经成型了。而孙海涛他们也找到了挂靠的网站———杭州网通的华东在线。作为华东在线的一个频道,当时以为上了频道就马上能有很多用户,有很多用户就能马上能赚很多钱,有了钱就可以支付给华东在线年费。想法很单纯,真的做起来以后一看不对,再赶紧跟合作伙伴商议暂停。幸运的是这还只是试运行。回想起E都市历史上的第一次对外商务合作,孙海涛还感到非常滑稽。

E都市这样的网站,主要成本在于成立城市模型需要庞大的数据,需要标度,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因此,50万的“星星之火”很快就要燃烧干净了。而这时的E都市还是只有支出,见不到回报,“我们那时候给自己规定的是,创业的这几个人每个月800块,没有任何报销,经常要贴自己的钱做事情,没有地方办公,就只有最简单的商住楼里面凑合一下”。

“为了能将这么好的idea发展下去,必须走融资的道路”。才半年不到,E都市的问题就从创意、技术转到了资金。“每个月都有些问题,做技术做模型有问题,找合作有问题,连每个月的生活都有些问题”,英雄也为钱发愁,创业者也很无奈。

找VC,峰回路转

2004年8月,已经有了5个月运行历史的E都市开始了第一次融资行动。方向:上海,目标:IDG。这时候,孙海涛又要开始游说的工作。“创业者必须要有能力过这一关”。

IDG是孙海涛他们找到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商。8月的上海还非常炎热,这帮做技术出身的人现在要开始打领带,坐着朋友的别克车出去游说IDG的投资了。“可惜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准备,IDG投资经理一直保持观望的态度,接触了六次也没有结果。”

没有找到钱,创业者们急得团团转,“大的风险投资不行,我们就去找小的,本地的风险投资”。孙海涛又回到杭州开始想办法。他简单地把E都市的构想写出来,然后试着给本地的几家有投资可能的公司写电子邮件,等着对方的回复。“我们那时候连写商业计划书都不是很正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什么分析呀,计划呀,其实都不怎么细致”。

幸运的是,机遇垂青了这帮年轻人。就在邮件发出去的第二天,杭州本地易合互联网的一位经理就给我孙海涛回了信,之后是公司的总裁、副总亲临孙海涛的“蜗居”办公室,然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的,一步一步走下来了。

易合认可了E都市的潜在价值,“投资很快就进来了,第一批几十万,然后第二批投资,E都市也有了阿拉丁这个正式的公司注册名;外地的办事处也开了,当初收钱的商业模式也实现了一部分。”

E都市的城市模型也日渐增多。“我们的模式是在大城市做运营平台,在小城市卖软件和技术标准”,现在的孙海涛可以挺起胸来,以自豪的口吻谈谈E都市这个去年还没人疼的“乖宝宝”了,“在大城市,比如上海、深圳、西安、青岛和杭州,我们自己做城市的模型,然后与当地的公司签代理合同,由对方到网上城市去开发增值服务,E都市就是一个平台商;而对于很多小城市,E都市就将自己的软件和做城市模型的技术标准卖给对方,由对方去建城市和做运营,但还是在E都市的网站上”。

“现在E都市每个月也有好几十万的收入了”,解决了燃眉之急的E都市现在又要开始忙着做商务了。

同学情成就E都市

“E都市能走到今天,一帮大学的同学是关键”,吃尽了创业的辛酸,现在做了总经理的孙海涛还是最感谢同学的友谊和信任。

通宵的头脑风暴、凑的50万“血汗钱”,还有看淘宝网上的广告图片得到的启发,一路过来,同学的力量帮E都市从没有到诞生,从孱弱到成长。“我们这些同学都是在大学里一起玩出来的,所以对彼此的性格都很了解,做事情回避了很多矛盾,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和梦想。这也是E 都市能一直坚持做下来的结果。” 这些同学里面,有做IT技术的,有做销售的,还有做财务的。凑到一起创业,这些人正好能各自担当一个方面。

当年的创业七君子现在已经有两位离开了E都市,“他们找到了更好的事业,离开也是正常的”,孙海涛说。现在,E都市从七个创始人成长到了100个人的大团队了。办公地点也从商住楼搬到了西湖边正式办公楼。“E都市从梦想变成了现在的现实,创业者的激情和勇气是最关键的因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