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包括哪几个方面)

80酷酷网    80kuku.com

5月6日,教育部官网官发布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2021】2号),涵盖中小学、学前、中等职业和特殊教育五个领域。全部能力标准明确为四种能力:

1、师德践行能力

2、教学实践能力

3、综合育人能力

4、自主发展能力

每种能力标准下面又有若干二级和三级指标,细化了具体的标准要求,明确了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和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我个人认为这个《标准》非常好,明确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当教师,有利于从“入口”把好教师质量关,有利于提高这五个教育领域的教师质量。毕竟教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教师能力标准出台,师德排第一。“为人师表”做到了,才不愧为师

我国是教育大国,从古迄今,政府民间都重视教育,出了不少教育家,也总结了不少的教育规律,不论私学流行的古代还是公学逐渐发达的近现代。这次教育部出台实行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就很好地继承了古代和近现代教育的教育规律。比如在师德方面,不论是哪个教育领域,“师德践行能力”作为首要标准,都是排在第一位。

教师能力标准出台,师德排第一。“为人师表”做到了,才不愧为师

孔子

对于此点,教育之外的人觉得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很好的师德,毕竟是教师,为人师表是第一位的。但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或者对师德、对为人师表这一教师职业特点认识不足的老师,往往出现的一些言行,表明他们的“师德践行能力”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比如,有的老师没有“规矩意识”,以为自己拥有绝对权威,在学生面前似乎什么可以干,导致出现许多违法违纪的行为;有的老师把“钱”放在价值观的第一位,爱学生就得要得到实惠、好处,否则就翻脸,不爱了;有的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旦受到别人的诟病,往往来一句“老师也是人,咋的!”……种种,都是师德不到位的表现。

是的,老师也是人,这一点没错,但请别忘记,老师是“为人师表”的人!这句话,在古人的眼里,意思是:老师不仅是给学生做表率的人,也是给社会上所有人做表率的人,所以讲“为人师表”而不是“为生师表”。

教师能力标准出台,师德排第一。“为人师表”做到了,才不愧为师

师德师风历来受到全社会上下的。

师德师风,即为师者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作风——历史地看,是自有教育以来上到政府、下到民众都关心的问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中,教师的使命主要是培养未成年人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的核心元素——德和才,即做人的素质和做事的能力问题。在德和才的问题上,大家历来把“德”放在第一位,从古至今皆如此,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素。可理解为我们讲的“核心素养”中的“首要因素”。

面对懵懵懂懂、一张白纸的未成年人来说,要育德育才,主要靠家长和老师。《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两个主要责任人,责任区分也很清楚,家长重在“养育”,老师重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达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现在孩子在家里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在学校或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正在成长的、不断吸收养分,还未定型的未成年人来说,教育者——或者说所有影响他的人,必须是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必须行得端、做得正,必须给孩子好的、正的影响。因为教育本质是一种传承,是全方位的传承,有形的无形的信息都在传承。一个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传承、影响就已开始。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在影响学生。教师必然(愿意不愿意都会发生)首先要成为学生无声的榜样、行为的示范者,其次才是知识传授者、能力的培养等等。大家都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对师德提出要求,几乎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不二法则。所谓“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开明的帝王、君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就是为整个社会树立榜样和法则,这必然对教师行为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此,古人的论述非常丰富,简单举一些——

*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经?大雅?抑》。匪:不但。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提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成语“耳提面命”源出于此,形容教诲殷切。)

* 择师不可以不慎。(《礼记?学记》选择教师不能不审慎。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教学生要有耐心!

* 圣人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圣人用不言而学生自明的教育方法。意指以身示范。)

* 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正行。)

*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修身》。教师的作用是端正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你这么大的作用,自己没有道德规范是显然不行的!!)

*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能讲解经书的教师易找,能教会怎样做人的老师难求。)反映出对“人师”的高要求。

* 宽而不畏,严而见爱。(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宽容而不使人畏惧,严厉而让人爱戴。)

*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清?魏源《默觚?治篇》。教育要用言谈讲论来感染学生,感化则要精神情感来感染学生。)发自内心、动之以情。

* 身教亲于言教。(清?魏源《默觚?治篇》。身教比言教更亲切。)

* 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孟子》。立教有一定的原则,教师躬行示范是化育学生的本原。)

* 不论男女皆得为师,惟才德是视。(清?康有为《大同书》。不论男女都可以成为教师其标准只能看他们的才能和品德。)——有德才的人才能当老师。……

总之,古代对为师者的要求很高,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在学识、品德上成为学生的老师,还要在行为上成为世人的榜样。不仅仅是学生的榜样,是全社会人的榜样。

近代以来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等,对师德也都有很多论述。

教师能力标准出台,师德排第一。“为人师表”做到了,才不愧为师

“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完全的奉献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真,是善和美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

“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现在的观点是,道德不好是危险品,随时可能危害社会。

“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与后代”。(陶行知)——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代教育家夏沔尊)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家吕型伟)

此外,革命导师、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对教师的德和才有很多论述。国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师德也有充分的论述: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美 爱因斯坦)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美 布鲁纳)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奖惩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力量”。(俄 乌申斯基)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俄 加里宁)

“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师能力标准出台,师德排第一。“为人师表”做到了,才不愧为师

捷克纸币上的夸美纽斯

总之,历史地考察,古今中外,社会上下对“师德”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当前,现实中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的去神圣化。认为教师就是个职业,不要用太高尚、太崇高的光环来神圣化教师,也不要过分的拔高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认为,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性化的、或世俗行为上的合理诉求等等。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在品德和行为方面社会要求高的不适应的反映。不错,“老师也是人!”听得出来,这句话里有对这种苛刻要求的不满,也有希望别人宽容、理解的祈求。其实,辩解和反驳都无济于事,这是客观存在,你没办法改变。不如提高自己,这碗饭才吃得硬气!——“谁让你是教师呢!”社会对教师的品德和行为的高要求,就是这个职业的特点和必须顺应的规律!

顺应这个特点和规律的唯一选择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应当始终做到“守住底线,追求高尚”!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