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怎么调理(湿气重出汗多中药怎么调理)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话题,这就是如何帮助肥胖的人温散湿气。

什么叫温散湿气啊?说白了,就是用温阳的办法,把肥人体内的湿气散出去。这就好比找一个热源,把挂在上面的湿衣服烘干。

衣服上的湿气没了,就能穿。人的湿气没了,就能瘦。

说这些,你可能还不太明了。来,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0岁,医案记载姓黄,是某工厂的一个工人。

这个人啊,是个胖子。胖到什么程度呢?身高一米六零,体重83公斤。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已经很离谱了。

肥人湿气重!一张方子,改善肥人阳虚湿重、浑身没劲儿,建议收藏

另外,这个人肥胖的时间特别长。大概从30岁开始,她就肥胖,一胖就胖了20年。

光肥胖,还算能忍受。关键是,此人在肥胖的同时,有一身的诸多不适。这就包括大便溏薄,每日最多5次,身体怕冷,腰酸乏力。另外,她食欲比较旺盛,很能吃。但是吃完,立刻就要上厕所。

这个状态,实在让她难受。后来,她在别人的建议下,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缓,舌淡苔薄,下肢有轻度的浮肿。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患者开了一张方子。这张方子,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我认为,它很有启发意义。但见——

党参,白术,黄芪,陈皮,茯苓,甘草,半夏,仙茅,枸杞,麻秸,当归。

所有这些,水煎服。

医家嘱咐,在服药的同时,坚决不碰甜食。

结果如何?患者在用药一周以后,体重减轻6斤,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到3次。

这以后,医家遵原方继续加减调整。在用药四个月以后,患者体重减轻13斤,大便正常,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

一年之后,患者再次接受随访,称体重减轻了21斤。

肥人湿气重!一张方子,改善肥人阳虚湿重、浑身没劲儿,建议收藏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它最初刊载于1980年的《福建中医药》。通过中药方剂,有这么好的瘦身效果,道理在哪里呢?

我说说这背后的原委吧。我一说,你就恍然大悟。

读者朋友,你一定洗过衣服吧?你发现没有?衣服刚洗完,它肯定发沉。对不对?当然会沉了。因为衣服里头有水啊,还没干呢。

相应的,人的身体里,要是有了太多的痰湿,也会让体重增加,对不对?当然了,随着痰湿的增多,人的肥肉就会多。一身的痰湿,就这样粘在身上了。

衣服上有了寒湿水气,可以用火来烘干。

人身上的痰湿,也可以拿来“烘干”。而烘干痰湿的热源,就是体内的阳气。

上文医案里的女患者,她之所以取得疗效,其实就是采取了用阳气来烘干痰湿的办法。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她经过辨证,属于脾肾阳虚。

肥人湿气重!一张方子,改善肥人阳虚湿重、浑身没劲儿,建议收藏

咱们仔细来分析一下此人。

你看,她脉象沉缓,舌苔薄白,这就是阳气不足,脉道鼓舞乏力的写照。患者下肢浮肿,那是阳气不足,水湿代谢不畅的写照。

患者怕冷,那是阳气不足,温煦失常的表现。患者腰酸,这提示肾阳不足。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 腰部失养。患者便溏,每日3到5次如厕,这体现脾阳不足,运化失常。

由于阳气不足,患者的身体不得已要多摄入食物来生成精微以自救。所以,患者就能吃。但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太差,所以吃进来的东西没有一样能起作用,反倒是成为痰湿,积存在体内了。

可见,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脾肾阳虚。阳气本能化散湿气。由于脾肾阳虚,导致她体内的痰湿长期积存,不得化散,如一件潮湿的衣服,总是不得轻便、干爽。长达20年的肥胖,就这么来的。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要温补脾肾阳气。这没什么好解释的。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

这里头,仙茅用于滋补肾阳,党参、白术、黄芪、陈皮、茯苓,用于健脾除湿,并借仙茅温肾之力,温补脾阳。

半夏,可以燥湿化痰。枸杞,滋补肾阴,以阴中求阳。当归,用于养血。盖党参、黄芪等益气之品,需借养血之力而功效自倍。麻秸这东西,善于利水消肿。

肥人湿气重!一张方子,改善肥人阳虚湿重、浑身没劲儿,建议收藏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等患者脾肾阳虚的状态被改善了,体内的痰湿被清除了,她自然就可以瘦下来了。

故事说到这里,该告一段落了。

通过它,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其实,对于肥胖,中医很早就有认识,总结出“肥人多湿”、“肥人多痰”、“肥人多虚”这样的经验。其中,肥人多虚,是比较值得重视的一点。

这里的虚,多包括气虚和阳虚。临床上,肥胖而阳气不足的人,很多。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别看身体胖,但是比较畏寒怕冷,腰酸乏力,消化不良,浑身没力气,不爱动,局部有浮肿。

一些人则爱出汗,同时有的尿少,还有的尿频。脉沉缓、沉细,或者濡缓,舌苔薄白,或者白腻。此类人,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温阳气,才能化痰湿。利用补益脾肾之阳的办法,是可以有效改善的。

肥人湿气重!一张方子,改善肥人阳虚湿重、浑身没劲儿,建议收藏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上文里的验方,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我建议,有这方面倾向的朋友,应该多去看看中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上文我转述的方子,只能作为参考,不宜盲目尝试。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