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柳如是(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80酷酷网    80kuku.com

电影柳如是(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最近偶然看到一部电影叫做《柳如是》,在看惯了现在奇葩艳俗暴发户的古装造型后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剧中万茜所饰演的柳如是,虽然和我想象的相距甚远,但是依然不失之独特。

明末清初,涌现出一大批爱国歌女,柳如是便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情也算是家喻户晓了,作为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柳如是》的镜头画面拍得极美。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影片讲述了明末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一生经历,柳如是不仅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子,还是一个胸怀国家天下的奇女子。电影虽也有香艳镜头,瑕疵甚多,但总体来讲,几乎是纪录片一样平实。故事讲得清清淡淡,整个调性正是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那样雅致、温柔。

今天小银子就和大家聊一聊这里电影中的晚明女子服饰。这部电影妆容服饰还算考究,整体确是晚明气质。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1、明朝立领

柳如是的明朝立领纱衫: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汉服饰发展到明朝,已具极大丰富性,这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汉服中的立领即明立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的 中原和 江南已经广泛流行,当时明朝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立领应运而生。

这时的女袍有四种形式,一般是交领(斜领)、直领(对襟),盘领(圆领),合领(高领),这种高领就是许多人所谓的立领了。明朝立领,是当时的一种时装,因为领子是竖立而得名,与交领相对。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制汉服里,人气很高、而且百搭的,就是明立领。明代立领已有使用纽扣者。明代立领与现在我们所见的旗袍、唐装都有所不同,并且立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汉人女性的标志性领式。

立领流行於明清之际,特别为南方一般中层女子的家常装饰,其特征是:领子高约一寸许,有一二个领扣。明立领的盘扣材质多采用金属或者布制,当然也有富贵人家用玉石做盘扣。分为长款和短款。长款中有立领斜襟长衫、立领纱衫(闺门披);短款有立领对襟上袄,其中短款根据袖型又可以分为琵琶袖、直袖等等。

剧中,柳如是的立领斜襟长衫: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代晚期开始女装几乎已经不流行交领,最平常的是立领。明代的立领是方正的,像一个圆筒裹在脖子上。而衣服是宽大的,袖子也是宽大的,衣身很长。

像这样:

其实在明代很多画像中都可以发现立领…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末·命妇像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维护统治,在汉人中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其中由于“男从女不从”,明朝女装的许多特点幸而保全,并流传到清朝前期汉族女子的服饰中,这种几乎长到脚面的长袄+马面裙服装,一直延续到清初。

后来由于清朝时期的特殊性,在服饰上面也分为了满汉两种服饰。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清康熙 黄母郑孺人容像图

由于旗人的服饰以“衣不装领”为特色,满族人尚袍,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穿袍。

满族妇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的前身。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满人强制其他民族穿着其传统袍服,并设立阶级之分,由宫中贵族所穿着的叫做旗装袍,普通百姓穿着的叫做民袍。

早期的袍,均无衣领,穿时需另加一硬领,这种硬领称为“领衣”。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清皇太极黄色团龙纹常服袍

所以彼时汉人女子的立领则显得极为有特色,这也是清前期汉女装与旗女装的主要区别之一。满清服饰的显著特征不是“立领”,而是“厂”字领。

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旗袍通常是无领的,只在少数服装中出现了缀在领口的竖领。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

至清代中期,即乾隆以后,社会富庶,工艺成熟,明式立领进一步演化,融入了许多满式要素(滚边、大宽边、长尾盘扣、厂字襟),明立领更加广泛流行,旗袍的样式也有所变化,除圆领外,又出现了狭窄的立领。

具象化的话,像这样:

在无领的旗装上加上立领。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而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旗装有竖领才变得普遍了。

清初或许与明末难辨,但是清早期的这类服饰则显露出自己的风格。明朝汉族女子的高领,领子通常没有镶边,不做过多装饰,边角逞直线型,自然流畅。而清初的汉装女性,以袄、衫以对襟居多,上有高约寸许的领子,领上装有一两枚领扣,这种领扣形若蝴蝶,多以金银做成。但女子衣裳腰间部分仍用带子打结,不用纽扣。

剧中本想以身殉国却被救起,然后进入清初的柳如是,身为汉人的她身穿清初斜襟立领。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朝的“立领斜襟长袄”奠定了清代以后女式袍服的雏形。

作为明代女性最后穿着的服饰,它过渡到清代是毋庸置疑的。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2、褙子

柳如是的长袖褙子: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明朝女子服饰可分为命妇服装和一般妇女服装。

明朝后期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这些特征便应运而生。

明朝纽扣是扮靓佳品,明朝女装式样丰富,以淡雅朴素为时尚。

褙子也即背子,又名绰子,样式继承宋代,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到明代流行更广,用途甚广,其式样分两式:贵妇礼服为合领、对襟、大袖;普通妇女便服为直领、对襟、小袖。

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承宋制。

不过宋代褙子一般散领少量中间系带或扣,除大袖外,多数窄袖并会收紧袖口;而明代褙子多数系带极少见散开,明代褙子样分很多。

电影《柳如是》里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且清且艳,眉目素淡。非常讲究制式的明代女装,褙子,包头,发型,与画像上的柳如是如出一辙,几支发簪也点缀的恰到好处,不夺目。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这里补充一个:披风不等于斗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披风”从明代开始流行,最早是男性的服装,后来女性也会穿着。即披风是明代男女皆可穿着的对襟式外套,形制为对襟,直领。明人认为披风是从宋元的褙子发展而来。领的长度约一尺左右,大袖敞口,衣身两侧开衩,前后分开不相连属。衣襟缀有系带一对用以系结固定,也有使用花形玉纽扣进行扣系的。

而斗篷是清代的产物,清代以前没有出土文物、没有匹配文献、没有确凿图像。其实斗篷是不连帽的!

总之,一句话:斗篷无袖,披风有袖子。

这里,可见下图,黛玉身穿的是斗篷不是披风,其实这个斗篷帽子是可以拿下来的。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对于柳如是的素衣长袍,曾花费半年时间翻阅史料,甚至将满是繁体字的《柳如是别传》通读了一遍的万茜解释道,这与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有关,那个时代的人都喜欢穿以舒适为主的大袍子。

不过《大明会典》又记载:「乐妓则戴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这是延续元代的制度,指乐妓只能穿皂色的褙子,出入不许穿华丽衣服。

这种是一种针对娼妓做的规定,限制其所服褙子的颜色,不宜与其他妇女的服装规定一併讨论。

全片画面唯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亭台楼阁、迷蒙烟雨相互交织,如泣如诉,不疾不徐,万茜的柳如是一步一挪,尽是风情,但亦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有抱负、有理想的忠贞才女。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3、比甲

柳如是身穿比甲: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其样式较后来的马甲为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比甲产生于元代,先为皇室成员所用,渐渐流传与民间,至明代中叶已经成为一般妇女的主要服装之一,并且在社会上形成穿著的时尚。

比甲的名称,见于宋元以后,据《元史》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比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子之外,下面穿裙,所以比甲与衫、袄、裙的色彩搭配能显出层次感来。

比甲为对襟、无袖,左右两侧开衩。隋唐时期的半臂,就与比甲有着一定渊源关系。明代比甲大多为年轻妇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及奴婢之间。成为女子常服,北方女子尤为喜爱,穿时一般罩在衫袄之外。

嫁给钱谦益后的柳如是开始穿比甲,甚至连柳如是也变成了官场长袖善舞的大官夫人。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由于比甲易于搭配,在明朝贵妇中十分流行。比甲上也有用纽扣的,这样穿起来更方便、快捷、系结严紧,是服饰的新变化。明代比甲一般都有五枚金属扣,多为贵族穿着。

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红楼梦》、《金瓶梅》等书中也出现过比甲的描写,潘金莲的装束初时是“上穿白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嫁于西门庆后穿起了奢华的金比甲招摇过市。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制比甲于清制区别在于,领口为方形,臂口呈直线剪裁,而清式领口为圆形,臂口呈半圆剪裁。

明末商品经济发达,城市文化日新月异,昔日森严的服饰制度,早被冲得支离破碎,全新的服饰风尚层出不穷。明代比甲,原是妇女服装,晚明男子穿成了时尚。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4、明代襦裙

柳如是的“对襟齐腰襦裙”。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襦:短上衣,一般不过膝;下身为裙。

以领子式样:分为交领襦裙、坦领襦裙、直领襦裙(对襟襦裙)。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从古至今,对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款式,因为对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地方便。对襟上襦的特征是直领,两襟相对,衣襟呈对称状。

对襟衣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以前,到了唐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

元代后期至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但妇女劳动时也常会把上衣束在裙内或在衣外系上围裙。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襦裙从战国延续至清代,历经二千多年,一直保持基本形制。

明代流行袄裙(襦裙的演变),在明墓均有出土;交领中腰襦裙为日常百姓穿着(如丫头、农妇等)。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

随着明代纺织技术进步,各种纺织面料越发丰富,“西洋布”“高丽布”等海外面料大量涌入。十六世纪起,心学等思想的流行,让明朝人的审美观念也更自由。外加强大商品经济打底,明朝的服饰文化,也得以突飞猛进。

明朝开国年间,“混搭”风是个绝对要命的问题。朱元璋的严格服饰制度,对任何“乱穿”都是零容忍,戴错一件首饰都可能是牢狱之灾。但从明朝中期起,“混搭”却真成了明朝服饰的潮流。甚至很多娼妓乐工,这些在明代属于“贱民”的行业,到了明代晚期时,只要破费点银子,就能弄一套王公贵族家的礼服穿出来招摇。

看看明末柳如是的混搭风格:好不好看?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明朝可以算是史上最时尚的朝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服装作为最表之物,明朝的服饰对韩国影响很大,以至于成为韩国的民族服饰。以一篇文实在难以讲清。

家国情怀,人文气息,全都在“桃花得气美人中”以及刚烈的气节,无奈的抵抗,无声的倾诉中徐徐展开。不得不说这部戏是用心之作,将每个细节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万茜还为了演好柳如是,去学古琴、昆曲,还把《柳如是别传》研读了一遍。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秦淮才女柳如虽然身处脂粉之地,却倜傥自如,不但工于书法,诗词也有较高造诣,又凛然又大义。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我敬她风尘傲骨,也悲她蚍蜉撼树。最后唯有坟茔两座,生如是,死如是,生死如是。她就像是明末后最后一缕不肯倒下的,文人的气节。相信时代给予她最公正的认可。

电影《柳如是》晚明女子服饰大赏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