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月千年(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80酷酷网    80kuku.com

诗月千年(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中华五千年,在国人心中,明月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所象征的不仅仅是家国情怀,更是对人生的历史哲思。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对明月都不吝笔墨。盛唐张若虚以一篇《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宋代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寄予无限美好期望。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水调歌头》人尽皆知,自不必说。对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近代文化名家闻一多评价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春江花月夜》的美后世之人无法说清,就如同后世之人也无法彻底理解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般。

李白的伟大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尽的,如果说大唐的荣光多半在盛唐,那李白就是半个盛唐,从入长安时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惊倒贺知章,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被赐金还乡,他都是那样飘逸潇洒。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看似风光之人其实都有难以言明的苦衷,诗仙也不例外,惆怅时他会“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高兴时他也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都是这样,经历的事情越多,看万物时思考就越多,在经历人世间种种是是非非之后,他明白了他为什么而来又为什么而去,所以天宝年间的那场问月成为了永恒。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开元十八年夏,李白由安陆入长安,无所居所的李白只得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在此期间,李白多次拜谒王公大臣,但均以失败告终,他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年的蹉跎,他自感一事无成,开元十九年夏,李白经开封到达宋城,与好友元丹丘推杯换盏话夜雨,过完整个夏天,他萌生退意,不再寄希望于建功立业,只愿“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现实却不许他这样做,他只能再次扬帆起航。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向玄宗献上《明堂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石沉大海,他不得不再次等待时机。次年趁玄宗西巡,李白再次献上《大猎赋》,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可惜再次无果而终。

是年,李白前往紫极宫游览,遇见当世权贵,玄宗红人贺知章,李白以袖中作品《蜀道难》拜谒,贺知章读罢惊叹李白之才,直呼其为谪仙人,由此李白开始渐入高层。然而事情并非如他所愿一帆风顺,三年后,迫于无奈,他不得不再次离京,这一离就是四年。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后,对其十分钦慕,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次年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奉诏作《清平调》,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让杨贵妃异常开心,但也耗尽了李白的耐心。他厌倦了这种无休止地御用文人生活,开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曾经奉诏醉中起草诏书,让高力士脱靴,宫中人嫉恨他,就在玄宗面前诽谤他,未几,李白被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李白东游洛阳,情绪低落的他与友人把酒畅谈,可对于过往之事,他始终难以释怀。望着青天明月,他陷入沉思,恍然之间,他似乎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为复友人唱和,他写下《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诗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李白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他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诗仙一首望月感悟人生之作,引领千年风骚

李白写月之诗很多,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再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可真正发人深省的还属《把酒问月》。可惜千百年来,世人只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李白《把酒问月》。也许李白不在乎,毕竟千年过去,明月还是那轮明月,只是他们早已不在。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