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代名人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冯宪文
冯宪文,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国防医学院,留校任助教。1963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获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68年任台湾国防医学院教授、副教授。现为台湾药学会会员、生物学会理事兼总干事,国际纯粹及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台湾委员,台湾中华学术院研士。有医学论文数十篇发表于海外学术刊物。

no.2 徐悲鸿
 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除达章读书,9岁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遭水灾,悲鸿便跟着父亲到常州、无锡等地,开始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1912年,其父回家养病。悲鸿便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先后担任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女子学校的图画教员,步行奔波于相距15公里的宜兴县城与和桥镇之间,常常半夜起床赶路。1914年其父病逝,他离开家乡。在1915年夏抵达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由同乡、中国公学的教授徐子明带着去找复旦大学的校长谋职,未能如愿。后考入复旦大学法文系学习。当哈同花园附设的仓圣明智大学征求仓额画像时,悲鸿所画之豫一举选中,获得1600元稿酬。他决心东渡日本考察绘画艺术。1917年5月,与他热恋的蒋碧微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与他结为夫妻同赴日本。在东京往了半年,回到上海。1919年3月,悲鸿夫妻同赴法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费拉孟为师,并于1920年冬,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每个星期天都去达仰画室学习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获得好评。1924年,他创作了油画《萧声》、《蜜月》、《远闻》等。  1925年,他为筹款购买达仰的油画《奥菲利亚》,到新加坡卖画,为陈嘉庚等华侨领袖画了油画像,筹得一笔不小的款子后,回到了阔别6年的上海,田汉为他举“消寒会”,介绍他与郭沫若等人见面。  
  1926年3月,他从上海抵达巴黎继续学习。夏天,他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每天到博物院临摹油画。1927年春,他赴瑞士、意大利游览,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传世名画。4月,他学成回国,途经新加坡时,上岸继续为华侨画像,筹得了足够在上海安家的费用。抵达上海后,他在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义务招任美术系主任。在教学的同时,构思并创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不久,应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9年离开南国艺术学院, 迁居南京。1929年9月,他受聘为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大胆提出了革新的主张,提倡师法造化,学习西方一些优秀技法。在用人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敦请木匠出身已届67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担任教授,并亲自编辑出版了齐自石的第一部画集。由于守旧势力的横加阻挠,悲鸿的改革计划难于实施,因而辞职仍回中央大学 艺术系执教。933年1月,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请,赴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5月10日正式开幕,有法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多人参加,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观众超过3万人。又应意大利的邀请在米兰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并先后在比利时、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徐悲鸿个人作品展览。1934年5月1日在苏联红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展览期间,他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多处讲演。接着,画展又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隐居博物院举行。1934年8月载誉归国。  1940年春,他应印度诗哲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学。2月l7日为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像,甘地在画上签名。他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行画展,所得款项均捐献祖国救济难民。同年11月,又从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后在吉隆坡、槟榔屿、悒保3个城市举办救灾画展,热爱祖国的华侨竞相抢购,所得10余万元美金全部捐献救济难民。  1945年2月5日,郭沫若看望悲鸿,将周恩来从延安带来的红枣、小米礼物捎给他,并将亲手起草的《首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给悲鸿过目,他看后立即签了名,4月22日发表于《新华日报》。这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不久,他与廖静文结婚。
  1948年秋,在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国民政府教育部急电北平各大专院校南迁。徐悲鸿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校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不迁校的决议。在北平解放前夕,南京第二次派飞机降落在临时检修的机场,指定接去一批大专院校的校长及其家属,虽经劝说和利诱,悲鸿始终未为所动。当北平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城内不时听到炮声隆隆。博作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邀请了在城的一些名流学者征询意见,与会者在听了博作义的开场白后,悲鸿第一个站起来要求博作义顾全大局,顺应民意,免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文化古城遭受损失。其他与会人员接连发言支持悲鸿的意见。对博作义决心起义产生了积极作用。
  1949年3月,徐悲鸿参加了以郭沫若为团长的新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后改在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回国途中的车厢里,为田汉、丁玲、郑振铎、邓初民等人画了素描像。在教学工作之外,他还参加了制定国期、国徽、国歌的工作。其中国歌的投稿数以千计,但没有一篇尽如人意。在毛泽东召开的讨论会上,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接着大家纷纷发言表示赞成从而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通过。1949年10月1日,悲鸿与党和國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听着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周思来总理亲自任命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悲鸿患脑溢血,抢救无效,于26日心脏停止了跳动。其骨灰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no.3 袁仁仪
袁仁仪,小名阿二,人称“袁老二”,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无锡县羊尖舍上村人。幼丧父。家贫,以放牛谋生。从小爱拉二胡,常骑在牛背上自拉自唱各种小曲、山歌、滩簧。20岁母亡,与兄外出做短工,闲时沿村“唱春”,并善唱滩簧《游码头》,名闻乡里。因而逢年过节,特别是每当秋收举行“待秋斋”庆丰收活动时,远近乡民都要邀请他去唱滩簧。光绪二十九年正式拜滩簧名艺人王文香为师,学唱18出滩簧对子老戏。光绪三十四年初冬,袁仁仪孤身只琴闯入上海。先是走街串巷卖唱(俗称跑筒子),后在茶馆、酒楼唱滩簧,为在上海演唱“无锡滩簧”的第一人。岁末,一改自拉自唱方式,与徒弟“半天红”生、旦对唱。民国9年(1920年)新春,邀数人结成戏班,挂牌“无锡班;苏锡新戏”,着简易清装,于天外天游乐场演唱。其唱腔圆润动听。与徒弟“半天红”合唱《游码头》,他能一口气连唱100多句连环句,赢得满场喝彩。民国10年,改班名为“无锡滩簧·龙凤班”,移至大世界游乐场演出,将滩簧从“对子戏”推进到“同场戏”阶段,开始根据唱本编排演出《珍珠塔》。演员也初次分成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在剧中他扮演老旦,首创“反弓簧调”,并将“苏州文书”的“铃铃调”、南方戏的“南方调”溶入《珍珠塔》唱腔中,丰富了滩簧戏的曲调。“同场戏”的演出轰动申江。上海胜利唱片公司特地为他灌制了唱片《珍珠塔,赠塔》。此为锡剧史上的第一张唱片。民国16年,与常州周甫艺戏班合作,于先施乐园通力演出,更名为“常锡文戏”,并创立常锡文戏研究协会,从此滩簧进入“常锡文戏”新阶段。至今锡剧界有“锡帮不能忘记袁仁仪,常帮不能忘记周甫艺”之说。民国27年他返回无锡,寄居东亭徒弟家中,曾编写《打倒东洋鬼子》等段子,进行抗日宣传。是年病逝于上海,终年58岁,葬于故乡羊尖。

no.4 张 煦
 张 煦,宇艾西,江苏无锡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历任重庆交通大学、金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上海市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致力于通信理论及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的通信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数字通信、光纤通信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著有《长途电话工程》、《数据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等10多部专著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no.5 吴子敬
吴子敬,又名梓敬,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安徽人。自幼家贫,早年至上海南翔镇一家布庄学业,继为英商依和洋行丝栈职员,后升买办,得与吕镜生同事。因吕熟悉丝厂业务,两人遂在上海合股创设协和丝厂。以后又与他人开办协安、吴翁等丝厂。10年之后,拥有资本40余万两银。宣统元年(1909年),与何梦连、祝大椿在无锡惠山浜口开办源康丝厂。每年茧汛时,他专程来无锡购茧,兼理源康丝厂业务。源康丝厂位于运河南岸,行人来往都赖渡船,落水丧生之事时有发生。他萌发了在运河上建桥的设想。民国4年(1915年)9月,吴子敬与无锡市公所总董薛南溟、副总董钱镜生合议,决定雇工建桥。10月13日,他与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船厂正式签署造桥合同,桥址选在黄埠墩以西。民国5年春破士动工,翌年3月告竣,造价为银洋32324元,全部由吴子敬支付,故以其姓氏命名吴桥。吴桥是无锡最早的钢铁衍架结构的公路大桥。它的建成,直接沟通了火车站至惠山的通路。他平生慷慨好义,在上海还独资创办了救火会、孤儿院、贫民小学等慈善事业。民国5年 l1月2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42岁。邑人在惠山尊贤、至德两词为他举行了入祠典礼。

no.6 王 序
王序,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无锡人。民国20年于无锡辅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民国24年毕业。翌年4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深造,进行植物成分有机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获博士学位。民国29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翌年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药天然成分的分析和合成研究,曾先后成功地研究出土大黄、丹参、射干、益母草、野百合碱的成分,并确定它们的结构。同时开展对天然成分的合成研究,完成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发明合成稠环角甲基的方法,取得新的研究成果。****1950年,王序调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教授。曾主持对益母草、鸦胆子、玉米须、锡生藤、猪尿豆、吊群草等中药的研究。他提出并应用酶和受体系统作为寻找中药活性成分的工具,对已整理出的200味常用中药,用15个酶和受体系统进行筛选,找到了一些对 paf和安定受体有活性的新结构类型,加快和提高了研究的进程和质量。1955年,他提出要建立系统研究碱基、核苷和核苷酸合成方法的科学体系,结合抗肿癌药物的研究寻找新药。1961年建立核酸化学研究室,系统研究硫代糖、去氧糖以及嘧啶、嘌玲类核苷和碳苷的合成。其中一些三嗪类化合物和它们的核苷,经证明是有效的抗癌剂。在此期间与同事合作,利用羟基含氮杂环的不正常对甲苯硫酰化反应,为合成不同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新成果获1964年國家科学发明奖。1970年,他根据中医“扶正怯邪”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增强免疫系统的活力和增强体内的激素调节能力,调节酶系统作为“扶正”的两种途径。他从研究 c—amp(即环状胨呤核苷酸)的调节能力着手,紧紧抓住近代发展起来的环核苷酸系统,首先解决合成方法及生产路线,进而合成一系列的核苷亚磷酸及核苷环亚磷酸,为进一步研究 c—amp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开辟一条新路。1977年,他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β--内酰胺抗菌素、四环素类、前列腺素类、长春花碱等的半合成以及 ansa大环类化合物化学的研究作了详细分析,写成《复杂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问题》一文。这些科研成果,分别于1978、1980年获國家科委和卫生部的发明奖和成果奖。他先后发表论文35篇,与人合著《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两本书。****王序曾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历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及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副组、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化学学报》、《药学学报》编委和《化学通报》主编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10日,他在实验室工作时猝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逝世,终年72岁。

no.7 刘世杰
刘世杰,江苏无锡人。1935年满州医科大学毕业,1944年获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劳动卫生学的教学和科研,“全国(18省市)高温作业现场工人生理改变的调查及高温车间气象条件卫生标准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no.8 丁宝书
丁宝书,字云轩,别署芸轩,清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人。幼年时由父亲丁洁庵教读四书五经。但性喜绘画,课余常到附近裱画店中观摹国画。13岁时,他临摹名家花卉已能达到乱真的地步。以后他拜画家高研五学绘花鸟。光绪十年(1884年)起,他受聘于无锡一些士绅人家教书。  光绪十五年中秀才,光绪十九年参加乡试,中副榜。同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在校期间,与吴稚晖等人畅谈新学,开始学习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光绪二十年起,经人介绍,先后在常熟宗舜年、嘉兴钱子密两位收藏家府中执教,又临摹了华严、陈淳、徐渭、张子祥等人物、花卉和山水名作。任教5年期间,共临摹古人名画200多幅。光绪二十四年实行变法,各地新学蜂起,他与吴稚晖、俞复等在无锡崇安寺创立三等学堂,并担任国文教习。还与吴稚晖等人编写具有新学内容的蒙学教科书。他主要负责插图。光绪三十二年,廉泉在上海创设文明书局,聘请其为美术编辑,并兼任书局附设的文明小学教员。廉泉处收藏古今名画很多,他得以欣赏和临摹这些画坛珍品。他用近3年时间,临摹了其中精品120幅,题名《古今画苑》,由文明书局出版。以后,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他临摹的《张子祥课徒画稿》。  民国10年(1921年),因文明书局并入中华书局而去职。此后,他除一度受聘于周舜卿为家庭教师外,余则专门从事国画创作。他重视写生,师法自然。风雨天常撑着伞到园林观察风雨中的花鸟神态。他认为,虫豸姿势不多,能够入画的更少,所以需要时常观察,默念模写,决不能浅尝辄止;只有反复描绘,才能渐渐画得有貌有神;反复再三,才能画到有神无貌,进入化境。他笔下的花鸟草虫神态栩栩如生,色彩鲜明、雅纯,别具一格,所画八哥、荷花尤佳。中年以后,他对佛学产生兴趣,写出了100余万字的《大乘起信论解》和《北溪字义心解》8卷。同时对老庄和道学也有所研究。其诗画作品有《芸轩画粹》、《丁芸轩题画诗集》问世。民国25年12月10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

no.9 王 选
王选系计算机专家,生于1937年2目,江苏无锡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國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主。1975年主持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该系统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和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首。王选负责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电子系统已销售3万多套,累计产值30多亿,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no.10 冯宪刚

 冯宪文,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国防医学院,留校任助教。1963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获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68年任台湾国防医学院教授、副教授。现为台湾药学会会员、生物学会理事兼总干事,国际纯粹及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台湾委员,台湾中华学术院研士。有医学论文数十篇发表于海外学术刊物。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