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城市赢商环境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出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国对外招商引资活动日益表现为由地域分异所决定的、以各城市政府为主体所参与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赢资竞争,在整体对资本的需求格外旺盛的条件下,这种竞争显现出新的态势。

  中国仍属于一个转型社会,城市或地区的地理、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状况等都将对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赢商环境”理念是基于一个动态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环境新概念:投资环境显然是指以城市为主体所提供的一种适宜资本生存和增值的条件,它由进行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所需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硬环境)以及由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状况(软环境)等综合而成,是诸多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互动融合所形成的一个影响投资者进入并取得预期收益的有机构成体。通常人们测度的是投资环境在指定时间的属性和状况,但投资环境却有着既联系着过去又指向着未来的本质特征,一是衡量投资环境差异的尺度需要因时空的变化做出调整和变更;二是投资环境本身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整体上具有从一种存在形态到另一种存在形态变更的连续性,因此投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一个系统。

  基于这种动态不确定性的存在,赢商环境因此被赋予了比投资环境更为深刻的蕴意,赢商环境在概念上具有双层的要义:第一层次上,“赢商环境”的打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投资方与引资方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来提高双方各自潜能的过程;第二层次上,“赢商环境”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影响投资者进入并推动其资本不断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

  现实的中国投资环境实质上源于企业、政府两者的互动关系。目前就地方政府层面进行的相关讨论尚处起步阶段,我们有关赢商环境概念的提出和实证考察就是基于此为背景的。如何从微观、宏观、中观的视角把握国际资本流动规律,城市政府如何审时度势跟进一个双赢的机制, 各城市赢商环境发展现状和潜力如何?

  最近,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完成了此项《中国35城市赢商环境测度与评价》。项目组历经8月有余,涉猎国内外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并创造性地将赢商环境评价的众多指标进行组合集成,来确立独家的评价框架。将筛选出来的以省会城市为主的35个城市置于一国范围内可比的统一评价体系中,通过描述其在赢商环境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优劣势,从而有助于认识各城市赢商环境发展现状和潜力,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提供依据。本项目将焦点既集中在影响赢商环境的微观领域,强调赢商环境的微观基础,也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宏观因素,特别是从法治的实施效率入手来对城市赢商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力争为探求各城市在赢商环境竞争中的地位、优劣势和努力的方向提供依据,并成为投资者、决策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项目评价的数据年限锁定在2003年度。

  根据此项目的系列调查与研究成果,《商务周刊》杂志将推出“中国城市赢商环境调查分析”系列报道,本期刊载国内35个城市赢商环境的测度与排行,此后将选择一些重点城市和典型城市,逐一进行具体而微的比较与分析,敬请读者关注。

  赢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造说明

  由资源与区位、经济实力、开放与市场、政策与管理、法治与社会安定这五方面要素整合而成的赢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共计包含22个分项指标。为了准确反映各分项状况,每一个分项指标又通过多项的子指标来衡量,既包括衡量赢商环境物质基础的硬指标,又包括测度影响赢商环境人的因素的软指标。建立此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有两个原则:

  一、坚持评价的完整性原则。赢商环境是一个涵括方方面面诸多要素的有机整体,在具体的指标设置时,尽可能地覆盖所有在理论上能讨论到的各项要素,以完整地反映城市赢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二、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尽管指标体系中的软指标数据来自于问卷调查,获得的是各个主体对于当地赢商环境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但这种受访者的主观意见相对于评价机构来说则是客观性的。因此我们的指标体系中约占1/2的量化数据来自于问卷调查并作为直接的评价依据。

  实际操作中,个别硬指标因数据缺省太多又无合适的指标可以替代,还有个别与赢商环境要素并不直接相关的一些软指标如“城市发展口号”等在问卷调查中专门设计了问题,意在考察当地政府制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宣传实施力度,也仅仅是作为我们进行评价的背景参考并不参与测算,但为了进一步对城市赢商环境作跟踪分析时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还是将其保留在了整个赢商环境指标体系框架中。

  以下是对指标体系构造的一个简要说明

  1.资源与区位

  我们以人力资源、土地供给、资本市场、科技实力、能源及电力力量、资源集聚能力、商务基础设施等七项分项指标来综合衡量和评价城市的资源与区位状况,这方面指标目的在于从数量和本质上来比较各城市之间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的商务成本,这是构成城市赢商环境的基础条件,也是任何以“成本”为动机的投资者做出投资目的地选择的必要依据之一。

  1a.人力资源:每万人毕业大学生人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所拥有的人才存量;获得普通中学毕业证书的外国人数量主要是以在当地劳动部门登记的外国人就业状况为依据,从而表现当地对国际性人才的吸引和人力资源的国际化融合程度;营销从业人员易得性、熟练劳动力可得性以及人才的流动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有关人力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信息;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商业部门单位劳动成本、服务业部门单位劳动成本则通过统计资料来反映当地的劳动力使用成本状况,并且从逆向上来表现该指标,即成本越低,该项指标表现越好。

  1b.土地供给:土地使用成本指标和写字楼租金指标直接反映了在当地投资和经商的土地要素成本,这两项指标在统计计量中与资源与区位要素具有负相关关系,数值越低越具有优势。

  1c.资本市场:以银行资产占gdp比重来衡量城市的融资能力,信贷的市场化程度、资金的跨地区流动限制两项指标通过设计问题来衡量当地的金融服务水平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1d.科技实力:分别通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园区数目、研究技术和机构、人均r&d投入费用和授予专利件数等子指标,来反映城市所能提供给尖端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和帮助投资者实现技术和成果本地转化的能力。

  1e.能源及电力力量:企业用电资费水平可以直接体现当地的电力成本;能源自给度以gdp增长率减去能源消费增长率获得数据;能源使用强度设想以单位人民币元gdp消费的商业能源数量来衡量,但此方面数据在各评价城市中难以获得,因此在问卷中分别设计多个问题在侧面反映当地的电力及水资源的供给状况,作为对当地能源及电力力量指标的补充说明和评分的辅助依据,在此没有列为专门指标。该分项指标的目的在于考察以电力为核心的城市能源调配能力以及以水资源为重点的城市供配水状况。

  1f.资源集聚能力: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等;通勤圈、快递交通网络体系、是否财经、物流和商业中心这三个子项指标通过设计问题获得信息,如拥有公路、地铁、机场和港口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否完善,目的在于考察支撑商务活动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具有便利和枢纽效应,从而具有空间和地理上的区位优势。

  1g.商务基础设施:国际电话费用水平、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每万人互联网络用户数)主要反映城市的通讯发展和信息化程度,商务交易费用的降低以及商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增加;而每10万人拥有注册会计、律师数可以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能享有的法律和会计、审计服务上的便利度;行业协会及企业家联盟数目则可以反映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是否方便其成员享有协会的多种配置功能,维护竞争秩序。我们特将此两项子指标列入到商务基础设施条件之列。

  2. 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展示的是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深度,经济实力越强对投资经营活动所提供的支持越大。

  2a.总体财富度量: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gdp指标来度量,如gdp总量、人均gdp实际增长率、地下经济及其gdp、绿色gdp以及城市用于开展援助和经济合作的开支等等。城市gdp数字特别是城市人均gdp和收入水平的变动率与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与否可以说是企业经营大环境冷暖变化的晴雨表,城市gdp增长的基本态势预示着工商业经营局面景气与否。绿色gdp可以说明城市经济发展中产出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此外地下经济及其gdp是指未经有关部门许可,政府部门不知情的生产活动,这两方面数据在官方统计中尚未观察到,只能留待我们的后续研究中进行实际调查和测算。

  2b.生产力水平:一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反映城市经济活动效率,经济结构等级以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投入指标来考察。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阶段以及产业链分工协作关系尝试通过设计问卷请接受调查者做出判断,以反映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对于生产性行业的支持程度。

  2c.产业活动规模:由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三项子指标来衡量,这三项指标可以了解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技术联系状况,从而判断一个城市的经济大体上是处于以何种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3. 开放与市场

  这方面指标主要是了解赢商环境的广度,即城市对外开放度以及城市的市场条件和市场规模,表明了企业在当地所拥有的市场潜力。

  3a.需求结构:消费者行为特征度量通过市民问卷中的问答来体现,配合居民消费结构、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人均个人最终消费实际增长以及居民财富指数等四项指标来表现当地居民的消费偏好和实际的购买能力,从而反映当地消费水平和市场潜力的大小。

  3b.市场环境:我们通过企业类型及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判断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主要依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作为逆向指标,在此假定国有经济支配资本资源具有较低效率;此外就劳动力转移障碍和市场分割及地区封锁程度设计问题以考察当地的市场环境。

  3c.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百分比、引进外资存量或增量以及城市gnp与gdp差异值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是否属于外向型经济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因目前官方调查数据不再对gnp值作统计,城市gnp与gdp差异值指标在评价中没能使用。

  4. 政策与管理

  城市政府的政策与管理差异,对于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有效率地进行并获取预期的利益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方面指标数据主要以软指标形式,通过企业家问卷中的多重问题来获取。

  4a.政策影响: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经济环境有利于投资者增强信心,企业家从政府有关产业集聚及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口号中可以看出政府将会对哪一类企业进行支持和扶持;招商引资政策及其变动趋势、实施效率一方面反映了政府政策对相关与支持产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政策执行情况和诚信度;招商引资政策及条件透明度则反映当地政府的信息披露和政务公开程度上;城市发展机遇预示着城市是否具有较好的发展动力和机会,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直接描绘了境外投资者对该城市的投资兴趣和信心。

  4b.政府管制:政府价格控制力度、对能源、电力、通讯、供水等市政设施的管制程度,以及对金融、媒体、交通运输等特殊行业的管制程度三项指标以软指标形式获得,主要是了解政府对产品价格标准的控制力度以及对行业准入和退出的限制。

  4c.行政效率:审批事项的行政程序繁琐程度、项目审批工作日及具体的方便营商措施,反映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理念,说明了当地政府对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法治与社会安定

  投资者在注重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总是关注市场风险的最小化,城市的法治与社会安定状况对于投资者的行为决策起着决定作用。

  5a.税制环境:除平均公司税率占税前利润百分比指标为统计调查数据外,实际公司税的合理性、企业避税行为、税制的灵活性指标均由问卷调查获得投资者对税制环境的评价,税收制度及其运用是否合理和透明是企业竞争环境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

  5b.法治环境:专利及著名商标保护状况是否良好、产品与服务的立法是否可靠、工商管理部门办案协作机制以及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否健全,决定着投资者是否能够拥有一个保持他们竞争优势的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四个子项指标通过对企业家的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当地法治是否完善的主观感受。

  5c.社会安定:人均住房居住面积体现了城市收入分配状况,与市民对社会公正程度的满意度加权,反映居民能否安居乐业;一定刑事案件发生率反映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行贿受贿及官员腐败发案数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秩序;政府防治瘟疫、火灾、暴力、叛乱能力以及政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就业风险能力,则反映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排除城市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的困扰。

  5d.城市凝聚力:城市凝聚力是城市法治和社会安定方面指标的内涵之一,除了可用吸引人才措施指标来衡量外,对市民进行的移民趋势询问也提供了判据;比较这两项子指标,吸引中外企业设总部或地区办事处数目则在主成分分析中对城市凝聚力分项指标有最大的贡献率。

  5e.环境舒适度: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绿色食品提供的可能性、入学、入托等基础教育条件、每万人医护人员拥有率以及公园、博物馆、历史性建筑以及体育场馆规模、数量这几项指标分别从生活质量上、人居环境条件上体现了城市的环境舒适度;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次/年) 以及可持续环境压力指数,则作为逆向指标来证明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我们将这二个子项指标也归入考察社会安定状况的因素之列。

  5f.文化形态与价值观:市民是否心理健康、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市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市民在价值取向上是否追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道德完善的和谐统一,都是一个城市在文化形态与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城市法治与社会安定状况一定程度上是和城市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相一致的。

  测度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

  影响赢商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反映城市赢商环境的本质特征,通过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综合指数评价法,我们采用硬指标和软指标加权综合的评价方法。因此,本项研究中我们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工具来解决赢商环境评价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将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主因子,使它们在减少变量数目后仍然能够充分反映总体的信息。我们以主成分分析所得到的各因子的特征根为测算赢商环境的权重,最终得到各城市赢商环境指数。

  (一)数据来源

  1.硬指标:指标体系中约占1/2的硬指标数据部分来源于國家和相关城市或地区的标准统计年鉴和专家评估数据,另有部分数据取自有关部委的行业统计数据和资料。

  2.软指标:软指标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判断和数值。在客观性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精心设计了由企业家问卷和市民问卷组成的一套调查问卷,因为是针对赢商环境作评价,我们最为强调企业家的直接感受和意见;此外,访问市民,则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了解当地赢商环境发展的潜力以及问题的根源所在。每个软指标均通过设计2-3个问题,并采用5级量表制由被访人员自主评价来获得相关信息。通过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cati系统(计算机电话访问辅助调查)总计获得市民有效问卷2800份,即达到样本城市平均回收有效问卷80份方终止访问;企业家问卷则通过國家统计局工交司以及景气监测中心的帮助,以在线网络调查方式获得有效问卷2360份。

  (二)数据处理

  数据补漏:对于统计年鉴中一些城市某些不可得的数据项,我们参照其以往各年的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从而估计出最新的数据。因为不可得的数据项非常少,又加之我们对各项数据都进行了标准化,所以绝对数值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标准化后的值产生过多影响,对数据的相对位置影响更小。

  (三)指标得分

  我们对软硬指标数据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通过得分的方式确定各城市在各项指标中的相对位置,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各城市在赢商环境方面的相对优劣势,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反映相对位置的得分而不是原始数值。具体的得分公式为:

  1.如果指标与赢商环境正相关,则单项指标得分=(某城市单项指标的当前数据—所有参评城市基年相对应指标数据的最小值)/(所有参评城市基年相对应指标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2.如果指标与赢商环境负相关,则单项指标得分=(所有参评城市基年相对应指标数据的最大值—某城市单项指标的当前数据)/(所有参评城市基年相对应指标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我们设定单项指标得分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某城市指标值的得分越大,则表明城市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越优秀。

  上表显示:赢商环境综合指数排行名列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苏州、广州、北京、杭州、天津、无锡、青岛、珠海;

  赢商环境中“资源与区位”分项排名列入前5位的城市依次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

  赢商环境中“经济实力”分项排名列入前5位的城市依次有上海、北京、广州、沈阳、天津;

  赢商环境中“开放与市场”分项排名列入前5位的城市依次有上海、苏州、深圳、广州、杭州;

  赢商环境中“政策与管理”分项排名列入前5位的城市依次有深圳、苏州、珠海、杭州、上海;

  赢商环境中“法治与社会安定”分项排名列入前5位的城市依次有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北京。

  从五方面要素分项排行看,上海市仅“政策与管理”方面位于第5位,其他4个分项均居于首位。因此,上海整体赢商环境表现突出,并以赢商环境综合得分高出第二名深圳4.11分的差距遥遥领先各城市之首。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更多代表物的因素的第一因子是吸引资本的基础性因素,资源与区位方面因素以及经济实力方面因素在第一因子上有较大载荷。一个城市在第一因子得分较高时,表明该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教育科研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经商的基础设施即所谓硬环境较好;

  2.更多体现人的因素的第二因子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在第二因子上则分别是开放与市场方面要素、政策与管理方面要素以及法治与社会安定方面要素有较大的载荷。第二因子得分较高则表明该城市投资经商的软环境较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强、市场化程度高、城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也包括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比较不错。城市软环境状况目前已成为投资者抉择的重要参考;

  3.赢商环境是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排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个别城市外,多数城市第一主因子得分水平与第二主因子得分水平基本是相匹配的,赢商环境排行靠前的城市,大都在各分项得分上占有优势,如原本经济实力并不强显的城市苏州,因为投资软环境较好,近些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地缘优势使其产业集聚能力迅速增强,成为资本的新宠。此次评价中苏州以微弱的劣势居于排名第二的深圳之后。而计划体制下拥有较好工业基础的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因改革滞后,第二主因子得分普遍较低因而整体赢商环境评价位次不佳;

  4. 城市赢商环境综合指数排行与引进外资排行大体一致。从表2的关系比较上可以看出,各样本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排行分别是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城市高于西南和中部地区城市,继而西南和中部地区城市又高于东北城市,排行最靠后的为西北部城市,由此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梯度格局,与各城市赢商环境综合指数排行在趋势上比较的一致;

  5. 总体来看,赢商环境综合指数较高的城市基本处于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经济特区,相比其他城市有较好的发展机遇,全方位优惠的政策和经济自主权,使它们率先成为中国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而集聚了较多资本。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得人力资源充裕,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但伴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升的劳动力成本会对增量资本产生一定的排斥作用,所以更多企业会谋求到中部城市发展。

  位于中部的城市,近年来由于基础设施的着力改善,加之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力度的加大,伴随企业改制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质量好、价格低,整体投资环境得到较快发展。但一方面由于长期体制观念的羁绊,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赶不上硬环境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腹地效应和产业聚合力还比较弱,所以位于中部地区的城市赢商环境指数大都是偏低的水平。

  赢商环境排行靠后的城市基本位于西部地区,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但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与经济基础相联系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均不尽如人意,整体赢商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短时间内要形成规模引资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较为典型的城市有呼和浩特和银川等。

  长三角地带上的上海与环渤海地带的北京都是国际性大都市,一个是中国的经济门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门户,上海最特有的是其拥有曾经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商贸和制造中心的“知识积累”或“历史记忆”,万商云集之势的上海工商业氛围自然是最佳。而作为首都的北京伴随申奥成功拥有商机无限,绿色北京和绿色奥运对资本的需求大增,日益完美的生活环境也使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更加开放的北京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迅速增强。

  另外,从表3赢商环境与各方面要素的相关关系矩阵来看,总体赢商环境与其五方面要素均显著相关,高度印证了我们指标体系设计以及赢商环境理念的正确。其中总体赢商环境与“开放与市场”要素的相关度为最高,在最后我们通过主成分分析赋予该分项指标上的权重即对于综合评价的贡献也是最大的,表明在全国政局稳定、开放力度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开放与市场” 要素方面的表现指标如城市需求结构、市场环境以及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等等可以具体反映一个城市赢商环境的广度和潜力。此外从赢商环境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度来看,除“政策与管理”与“经济实力”这对关系的相关性稍弱之外,各分项指标之间相关性普遍较强。从中给予我们的一个有益启示是:各城市政府需要从强化“政策与管理”方面要素入手,增强城市经济实力,通过赢商环境构成各要素在质量和效率上的全面提升达到整体赢商环境的改善。

  数据来源:

  1.國家统计局:2001~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2.國家统计局:2001~200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國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3》

  4.國家统计局:2001~200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5.國家统计局:2001~2003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

  6.中国金融学会:2001~2003年《 中国金融年鉴》

  7.國家信息中心:《中国开发区年鉴2002》

  8.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编辑部:《 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02/2003 》

  9.中国交通年鉴社:《中国交通年鉴 2003》

  10.各样本城市(省市)统计年鉴

  11.國家统计局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

  12.國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國家工商管理总局有关统计资料

  13.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以及各地相关招商引资网站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