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戴姓”

80酷酷网    80kuku.com

新百家姓排名:96


戴姓图腾戴姓图腾一、姓氏源流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戴姓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繁衍发展,戴撝数传至戴云升时,戴云升由宋迁居谯郡亳州,之后世代留于此,并形成戴姓历史上的第一个郡望——谯郡。西汉时,戴姓有从豫东迁豫南的,如时称“关东人豪”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而世居谯郡的戴姓为避战乱由亳南迁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并形成广陵郡望。另有一支由豫东迁山东半岛,因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有济水和黄河交汇,这支戴姓以济会为郡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陵戴姓有戴烈因担任三国时吴的左将军而徙江南,其孙戴渊被司马睿引为心腹,而居建康(今江苏长沙长海医院内科主任,国民政府陆军44军卫生队队长和第56师少校军医。1931年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在的国民党军第56师被红军歼灭3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参加红3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封锁,红军伤病员增多,医疗条件低劣。他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自制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医疗器械和药品,抢救伤病员。1932年春,他在根据地的永新县黄岗医院,一面克服困难治疗伤病员,一面办起医训班,自编教材讲课,培养医护人才。他懂几国语言,凡从战场缴获的进口药品,别人看不懂的,他都能一一译出,使药品得以使用。1933年9月任湘赣军区司令部医务主任,次年1月跟随萧克、王震指挥的红军第17师北出南浔,1934年10月任6军团卫生部部长,随部队长征北上参加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央红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为了加强120师的卫生工作,1940年任八路军120师卫生部政治委员,从延安率领一支医疗队爬山涉水,迂回绕道,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辗转一个多月到达晋西北的根据地后,在河家川创办120师医院,治愈了一大批抗日负伤将士。后任任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等职。致力于军队卫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卓有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率领医务人员志愿入朝,及时研究解决了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为保障志愿军将士的健康作出贡献。1952年12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60年因病离休。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戴克林少将
戴克林(1913-1990),原名戴道驹,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先队大队长,红四方面军第9军27师8团宣传队队长,第27师卫生队队长,第80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第81团副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连长,第3支队司令部侦察参谋,挺进纵队第1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1师1旅4科科长,江都独立团参谋长,第1旅2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5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6团团长,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师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9师师长,第20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参谋长,工程纵队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戴克明少将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黄安县赤卫队。同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黄冈县区委书记,黄安县特务大队大队长,中共光山县委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支队供给处会计科科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伊川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1纵8团政治委员。中原突围时,指挥8团抢渡襄河,为主力部队打开通道。8团被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包围,他身先士卒,率全团杀出重围,到豫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受到纵队通电表扬。后任鄂豫军区潢川军分区4团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副司令员,洛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分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历任第5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1月21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戴金川少将
戴金川(1918-——),河北省高阳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队列科科长、研究室主任,山西朔县武工大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3军9师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1军7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第1军7师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7师政治委员、第1军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院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学院院长,总后勤部政治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未能获得功勋荣誉章。
戴润生少将
戴润生(1916-——),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政治营青年干事,公略步兵学校政治指导员,军委干部团俱乐部主任、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保卫局政治指导员、巡视员,第4师1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343旅686团营政治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独立旅第一团政治委员,黄河支队、教导第4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旅政治委员、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6军、17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军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员,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顾问组组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戴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戴学江上将
戴学江(1930.2-——),江苏省靖江县人。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28团营文化教员,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199团政治处技术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部秘书。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治部组织处助理员,沈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副部长,师政治委员,陆军第23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1985年起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1992年11月-199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戴怡芳中将
戴怡芳(1940-2001),河北省东光县人,1960年考入河北大学,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参谋、股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等职。1979年调军事科学院工作,历任战役战术研究部副团职、正团职研究员,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指导部副部长、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在部队工作期间,刻苦钻研战术技术,积极探索部队建设规律,为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做出了显著成绩。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参加过战斗条令、教令的编写、实验、修改和定稿工作。组织编撰的一批研究报告和理论专著,获得了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奖。先后组织领导了全军军事科研工作“九五”计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全军军事科研工作大会,主持了军事学学科调查,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研究。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在组织领导战略、作战、外军和军事运筹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丰硕的军事科研成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
199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1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戴广坤少将
戴广坤(1941.12-——),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龙阳镇魏寺村人。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93年2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部长,1997年10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副部长等职。不论在基层连队还是在领导机关,都始终牢记着一名军人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优秀的军职领导干部。1994年因青藏兵站部创造了部队上线执勤40年来安全行车的最好成绩,未发生过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而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1994年4月,由于西藏灯煤油储量不足,境内暗藏的少数反动分子则乘机Shan动Bu明真相的藏族群众抢购、屯积灯煤油,从而使拉萨等地的灯煤油供应告急,以致连续发生了几起聚众闹事、哄抢煤油的严重事件。他为此指挥部队执行中央军委总部“紧急运送300吨煤油进藏”的紧张运输任务,因此青藏兵站部再一次受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赞扬。1994年10月,他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国庆四十五周年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8年7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戴清民少将
戴清民(1943-——),山西省万荣县人。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电子对抗与雷达部部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附录:将军诗人
2005年4月9日上午众多文学大家、诗人、评论家们参加了在河南省鹤壁市举行了“鹤壁·中国诗人之家”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少将戴清民即兴赋七律诗一首《参加“鹤壁·中国诗人之家”揭牌仪式感赋》:
钟期千里感相邀,诗人兴会意展豪;
共写山川成史记,各赋风月入离骚;
且捧拙句效鲤对,敢以犬尾续貂毛;
欲供瑶琴寄相忆,淇上群鹤鸣九皋。
注:“鹤鸣九皋(hè míng jiǔ gāo)”:九皋,谓深泽。意指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