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

80酷酷网    80kuku.com

庚子赔款(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

1900年,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慈禧受到鼓舞,向十三国列强宣战。

战争结果是义和团和清兵惨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北京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 ,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这次出兵,俄国是最大的胜利者,一国得到了总赔款的四分之一还多。

德国次之,得到了赔款总额的五分之一。

(不仅如此,俄国还出兵18万控制了东北战略要地,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被日本打败,才失去了对上述地区的控制权)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法国六分之一;英国十分之一。

日本得到了赔款的十六分之一;意大利得到十七分之一。

美国得到了赔款总额的7%。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跟美国国务卿进行谈判。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却不按套路出牌,说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庚子赔案实属过多。”

于是,梁诚开始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这个国务卿怎么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随意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美国国务卿说的这句话并非是偶然,而是深思熟虑。

在签订《辛丑条约》之前,美国就认为4.5亿两赔款太多。

所以美国致力于在各国中协调,希望赔款的总额能限定在清政府有能力偿付的范围之内。

那么,这个限定赔款的总金额多少为合适呢?

据美国人所得到的情况,他们推算出当时清政府不可能支付超过1亿5000万美元(约3080万英镑)的赔款,这是赔款的最大限度了。

(在20世纪初,1英镑含金量为7.32250克,1美元的含金量为1.50466克,则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应为1英磅等于4.866美元。)

可是其他列强难以接受,觉得这个赔款数太少了,根本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损失。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美国不得不对赔款数额做出更改,提高了1000万英镑。

没想到,其他列强依旧不满意。

但是俄国、日本、德国、法国都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支付更多的赔款,4000万英镑太少了。德国则认为,中国应当赔偿各国的全部开支,没有理由在赔款数额上表现的过分仁慈。后,根据各国协调后得出了一个赔偿数——6750万英镑,这比美国提出的赔偿额多了2000多万英镑。

美国这样做并非多么仁慈,美国政客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的。。

不管怎么说,听到美国国务卿的一句话,梁诚紧紧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改变了谈判诉求,“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

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让美国退还不实赔款。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梁诚告诉那些国会议员:庚子之难后大清财政雪上加霜,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列强们能够适当减免一些赔偿额,那将有助于清政府度过难关,巩固其在中国的统治;而美国如果能够率先这样做的话,其他各国都将争相效仿。

了解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让美国国会接受一样东西非常难,让他们改变已经决定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

即使是美国总统决定的东西,很多时候也不能在国会通过。

至少当美国国会大多数人都被说服的情况下,才会有这个可能。

也就是说,凭梁诚一己之力,说服国会议员改变主意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事实上,美国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推动退还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专门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

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决定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退款的数额是1078万美元。

在美国的影响下,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列强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

德国是因为一战战败,俄国因为发生十月革命,中国政府停止支付庚子赔款。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美国和列强为什么要退还庚子赔款?

首先列强是认可慈禧对中国统治的。

列强在庚子之变中,向清政府提出一份名单,要严惩“肇事者”,没有慈禧的名字。

他们认为,只有慈禧才能控制政局。

当时中国全年财政收入为白银1亿两,而支出则需1.1亿两,这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增加百姓负担来偿还赔款,具体做法是一级一级向下摊牌。

每年赔款均分摊入省,各省又分摊入州县,州县在具体摊牌到百姓身上。

最后的结果是民不聊生,经济崩溃,官逼民反、清政府崩盘,国家陷入军阀割据。

如此一来,列强什么好处都捞不着。

而且所有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利益,比如投资开矿办厂,掠夺中国资源,为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寻求市场。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但是庚子赔款让中国人不堪重负,他们更加憎恶外国列强;他们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因此,只能减少或者退还赔款,才能保住大清,赢得中国人的好感。

其次,美国政界认为,大清跟西方的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不懂规矩。

帝国主义传教士文化入侵中国,欺压中国人是义和团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是慈禧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犯下很多不该犯的错误。比如各地枪杀传教士,北京枪杀外交官,围攻外国驻华机构所在地。

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不懂国际法,这在任何时候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为。

如果传教士做了违法的事,完全可以将他们逮捕,依法审判,该判刑的判刑,该驱逐的驱逐;而不是直接斩首,而且不分妇孺。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清政府为什么不懂规矩,义和团为什么要乱来,因为他们没有知识。如果这些人有知识了,打起交道就好得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人非常狡猾,他们想文化入侵中国,在中国培植代理人。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让大清留学生到美国学习,或者在中国办学,他们就会潜移默化接受美国的文化,认可美国政治制度,对美国产生好感。

这些接受了美国教育的学生,回国担任要职后,就会成为美国利益的代言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决策,让美国受益匪浅。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因为地理和种族上的优势,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每年不低于5千名,远远多于去美国留学的。

在抢夺中国留学生上,美国已经输给了日本;再不奋起直追,就没有机会了。

退还赔款还有助于赢得中国人的好感,在中国树立一个公正友善的形象,有助于维护他们的在华利益,获得的好处会远远大过那点儿赔款额;这些都是钱不能轻易买到的。

因此,美国政府才决定退还赔款;决定退款的数额是1078万美元。

1078万是清政府尚未支付给美国的赔款,总赔款是2444万美元,这些年来已经付了1366万美元,还有1078万没有未付,这部分美国人不要了。

但是美国人有个前提,那就是这笔钱必须存入美国的花旗银行,再由美国政府监督这笔钱怎么用。

也就是说,必须花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专款专用”。

如果清政府用这笔钱去给慈禧办寿,或者拿这笔钱去购买武器,美国人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将这笔退款用于中国教育事业,这个共识达成的过程非常艰难,是中美两国政府经过多轮较量之后的结果。

大清驻美公使梁诚认为,既然退给我们,怎么用是我们的自由,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不应该有附加条件,不应干涉。

后来,清政府还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在东北建立一个“东三省银行”,用东三省税收和庚子赔款余额作保证金,由“东三省银行”在美国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这个做法非常高明,可谓一石三鸟。

一是建一个银行为大清赚钱;二是庚子赔款余额清政府可以自由支配;三是将美国势力引入东北,遏制日本在那里的扩张。

但是美国人就是认定了办教育,别的他们不感兴趣。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认为:“没有任何方式能比培养一批学生那样具有更直接的效果。这些人在几十年后必将对中国政府、教育、金融以及工业诸方面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美国毫不妥协,清政府只能让步,同意将这笔用于教育事业上。

根据协议,退款之日为1909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每年派送100名学生赴美国学习,从第5年开始每年至少派送50名留学生。

利用庚子赔款,美国还在中国兴办学校。

用于清华学堂的办学经费,每年约60万银元。

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跟清华大学有什么关系?

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定名“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思路,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国人,肯定成为维护美国在华利益的得力干将。

不过事与愿违,无论是赴美留学生,还是清华学子,他们的确有很多人都成为各界精英和艺术大师,却没有一个成为美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美国当年在华培养代理人的如意算盘,最终因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操而落空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