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80酷酷网    80kuku.com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原创2021-07-23 20:21·丹心说历史

上世纪30年代,福建出土了一个石碑名曰《天妃灵应之记》,碑文内含一千一百七十七个文字,记载了郑和在二十八年间七次下西洋的事件,此碑非常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阐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和时间,那么郑和当年下西洋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是一流芳百世的壮举,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可以称之为后世之传奇,传世之经典。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然而在石碑出土之前,这一壮举的真正目的也是有着不同的争议、褒贬不一,其中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郑和去世后的地点。

因为在过去,历史学家们对此事一直是以《明史》为准,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因为成祖朱棣为了追杀建文帝朱允炆以绝后患才派郑和去海外追寻其踪迹,同时也顺便向外邦炫耀一下自己的国富民强。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当时,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国土及国力都很强大,朱元璋之子朱标也是宽厚仁慈、德才兼备,可以说是后继有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竟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无奈之下只能立其孙朱允炆为太子并继承帝位,朱允炆上位之后大肆施行“削藩”政策,而这个政策则严重影响了各地藩王的利益及地位,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见自己地位不保、利益受损,于是便揭竿而起,发动了“靖难之变”并成功攻克王城,朱允炆见大势已去,于是命人火烧王宫,自己趁乱出逃。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一天不死,朱棣就寝食难安,于是便组织人手前去追杀,这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在这《明史》的记载中,把朱棣描述得非常不堪,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也是历史学家发生分歧的地方。

众所周知,在《明史》的编纂中,有几位是清朝的官员,历史的真相是属于胜利者的,明灭清兴,而关外入主的满清是否会公平公正的记载史书,这个谁也不敢保证,也无从考究,换而言之,堂堂朱棣又岂会真的大量消耗钱财、人力、物力去追杀自己大势已去的亲侄儿?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直至碑文的出土才得以让当年的真相大白于世,碑文是郑和在下西洋之前于福州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所记录,真实性不言于表。

碑文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真实意图和时间,郑和此行完全是为了和其他海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货物通商,和平友好的宣传教化,同时也不乏显示国力的意图。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下,他不仅将明朝的特产、文化传入他国,更是带回来了外邦国家的优点和优势,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显示了大明的真龙威严。

在碑文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

由此可见,郑和在去西洋出使交流的旅途中也是非常强横的,遇见不服从的会施与毁灭性的手段,遇见不恭敬的会生擒。但是在此之外,面对和平友好的国家也是本着交流、学习、宣传的意愿,既彰显了雷霆手段也展示了友好的态度。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的这一壮举对历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曾经也是站在了世界羽林之巅,鼎盛一时,既打开国门实现了国与国的互通交流,也让海外知道了我们的地大物博。

石碑的出土使得这一壮举的背后真相得以明朗,历史的记录也是有了明确的标杆,让后人传颂的真相和对历史的考究有了新的认知。

福建出土一石碑,碑文被翻译后,才知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但是遗憾的是,为何当时的鼎盛没有延续至今,当年强大的舰队又在何方?如果延续当年的强盛,如果保留了当年战无不克的舰队,那么后来的历史和现在的中国又是会强大到如何?

(声明:内容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火车票儿童票标准(火车票儿童票1.3米新规)

下一篇同比和环比是什么意思(房价同比和环比是什么意思)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