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群众大移民避免1000亿善款浪费

80酷酷网    80kuku.com

  

  汶川地震发生了,很多人都在问:“我能为地震灾民做些什么?”,和许多人一样,我从微薄收入中拿出钱来参加了4次捐款,近期还打算去献血。但我想,对灾后重建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从根本上为地震灾民脱困。

  汶川地震是个意外事故,但也不是多大的事,死亡数万人,一万多伤员在住院。随便的一个交通事故就死伤数人,以我的工作经验来看,这只是一起较大的事故而已。发生交通事故后,我们不能情绪化,惊惶失措,反应过度,手忙脚乱却不知如何是好,首先要做的是抢救伤员,维持现场秩序,之后要做的是处理好善后事宜。理性地按程序走,也就是采取各种最优方案,效率最高,效果也最好。

  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到目前为止,已捐得善款300多亿,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包含了千千万万人和法人的爱心,他们以自己的福利损失来帮助地震灾民。國家财政将向灾区拨款700亿,这是国民的财富,也是全体国民同意的福利转移。如何将这1000多亿巨额财富真正用在灾民身上,发挥最大作用,这是个大问题。这笔巨款用往何处效果如何,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义务去关注。这笔善款应该花的务实,不能为花钱而花钱,更不能为做秀而花钱,还要考虑花后的长期效应及后果。

  现在各种重建方案纷纷出笼,有建议修几百万套过渡房的,有建议加大灾区基建投资的,有建议县城重建的,这些方案不能说没道理,但这都是地震破坏了一个旧世界,1000多亿善款又原样建设一个旧世界,结果是一大堆面子工程和永久性的地震灾民。

  众所周知,四川及周边的地震灾区,原本就是生态灾区,山陡地薄,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居民难以生存,纷纷外出打工谋生,这原本就需要移民,或者说青壮年已经移民到城市或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移不出去的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也就是说这些居民多是破碎的家庭,为了生存被迫放弃家庭生活。老人和儿童为啥移不出去,从政策上来说,这是户口制度的限制,从经济基础上来说,青壮年没钱在外面有个立足点,家在山区搬不走,搬不到他们工作的地方,那些地方生活条件更好,小孩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老家也在农村,那里的农民同生态灾民、地震灾民一样,缺少最基本的资本,他们没钱在已经工作的城市或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买房或租房并将全家人生活长期维持下去,就差这几万元铺底,一步路跨不过去的两个世界。

  1000多亿善款,如果说其中能有30-50%直接分配给地震灾民,就足以将200-300万山区居民移走,包括全部较重的灾民。1995-2001年我在中石油河南局运输处参加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多次参加移民搬迁,详细考查研究了移民活动是如何改变贫困山区居民的命运,在國家支持下,贫困山区居民从根本上摆脱长期受困的恶性循环地域,这是他们自身所无力挣脱改变的,他们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当然开始肯定有个适应期。还可以肯定的是移民资金直接分配给移民使用效率最高,一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还有自己的钱自己最珍惜。我见到一户从湖北秭归山区移住湖北当阳平原农村的居民,用很少的钱买当地农民涛汰在空心村中的老房,他说补偿款用了再也没有,一辈子就这么多钱,钱很宝贵,以后有大用处,先扎下脚有住的地方就行。故土难舍,这户居民还带了个已断成两段的石头喂马槽作纪念。但地震灾民不同,家已经没了,没什么心理上难割舍的,再说这地方又不安全,以前一方面没钱全家外迁,另一方面放不下这个窝,现在这个窝没了,又有了外迁的钱,移民成本对灾民个人、对國家、对社会即使最初成本高昂,但其初始高成本会随之时间逐渐摊薄。

  计划经济模式的全国大折腾应该被尊重个人人权的新方法所涛汰,从国际上的经验看,一些國家发生天灾人祸,其它很多國家也主动接受了很多灾民或难民,这样很快就能安顿大量灾民,稳定局面,真正解决了灾民的困难,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除灾难解救灾民的方式。我国在这次地震中若采用分钱移民方案,在救灾的同时又让地震前原本已分散的家庭团聚,这彰显对个人人权的尊重,在全世界树立中国政府更加人道和关怀的光辉形象,成为政府组织救灾高效新的表率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好体现。

  很难想象几百万人长期居住在帐篷或其他临时建筑之中,因为重建工作并不是短时期可以奏效的,光居民楼房重建起来至少也要一年,这样灾民们要集中长期居住在简易安置区内等待重建,这样灾民要长时间受苦,而且将来这么多人的工作、就业、生产、生活都是难题。既然如此,应尽快拿出善后方案,灾民可以少受苦,早安定。

  生存性的流动是一种社会功能,给灾民选择权,让地震受灾的人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每个人合理分配个人应拿走的國家补贴和各种捐助。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那种环境下生活真是受罪的,绝对是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留,因人而异,地地不同,多种形式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些年,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一样,各人的想法也有不同。國家出点钱,各家自己安排加上自力更生,应该不是大问题,借这个机会作一些改造,应该是很好的事。我老家的农民就和这此些灾民的处境差不多,我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早就想改变,没这几万元,改变不了,现在千载难逢机会来了。

  最主要的移民办法是从善款中按重灾民人均1.5-2万元分配,灾民所属土地等移交國家,在当地销户,國家出台政策,其亲属凡在外地工作已超过三个月的,在当地入户,允许其投靠亲友,户口随迁。这对國家来说是有限责任,一次性解决。如果说每个人1.5万,按一个家庭4口人算,那就是6万元钱,足够这些贫困山区的居民在其他地方安家。这样政府不但节省人力,节省了给这些救灾人员的工资,而且还能够保证救灾钱款使用的有效性。政府成建制的移民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唐人街式的移民群体是无法很好地融入移居地的主流社会,何况这种移民势必还要安排住房、工作等等,而且是硬性指标,发达地区就业压力、住房压力本身就已经很大了,很难承受大批移民,区区1万政策移民的构想就引起淅江大恐慌。政策移民将会开了个很坏的先例,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都移民的话,往哪移?分散自愿移民的,多很快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一般都会比原来好得多,对灾民来说,这也是生活根本改变。

  要有科学和理智的态度来对待重建,重建需要大智慧与大视野,而不应成为公共财政的黑洞,现在2008年就支出1000亿,如果说按现在有人主张的十年重建,钱花费的是天文数字。这些被地震摧毁的县重建是要重建的,但是规模要大大缩小,孩子死的太多,大规模重建没有太大意义。震区破坏厉害,大型基础设施要花很多钱,且属于地震频繁区,很不安全,未来还有地震的可能,如果在灾区大量重建好了,以后是不是还会发生这样大的灾害呢?地震区房子的建设成本也很高。整个龙门山脉都不应再考虑大搞建设,让它回归自然吧,已往退耕还林工作一直不理想,这次借机从根本上让当地生态恢复,不重建的地方保留成自然保护区。

  为什么众口一词重建,这是为什么?很多利益集团和官员考虑到老百姓移民走了,钱也跟着走了,只留光杆司令,领导咋办?再说重建一方面出政绩,还另一方面还能借机捞一把。

  没必要建设什么暂时性或永久性难民区,这代价高昂,拿这笔地震善款分给灾民,人人都会找到住处而不叫Zheng府操心,不管是塑料大棚、外地租住房、外地新房,他们就会在短时间内在国内散去,找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居住。他们会同在外打工的亲属团聚,在较高生活水准的地方安家。多数地震灾民移走后,灾民的土地分配给未移走的居民,就会让没移走的居民财富特别是可支配财富有较大增加,这将极大改善余下的山区居民的生活,灾区保留少量居民点和较少的人口,发展适合当地经营的如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移走灾民后废弃的建筑物有大量可回收的建材可分配未移走的居民,用于加固和改善这些山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对于灾民来说,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受灾不是一种资本,救急不救贫,不要把同情当成财富,这样得到的不再是大家的同情和支持,不能靠舆论挟持,道德绑架,没有人欠你什么,遭灾祸的人多了,这些人大多都未能从國家和社会那里得到过什么帮助,所以也没必要讲什么条件讨价还价,见好就收,是否移民完全自愿,國家和社会也不会管你们一辈子,毕竟以后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的。现在国内外对地震灾区关注度高,这事也就三分钟热度,这世上需关注的事多了,说不定明天又发生了个什么事,大家注意力又转移了,所以要趁热打铁,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这事一旦凉下来,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1000亿善款可能使这些灾民和山区居民的命运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当然也可能什么也没改变。如果说在中央政策出台前国内外没有对善款使用最优方案进行广泛讨论的干预,历史就会重演,象多次发生的那样,善款就会大量使用不当,很多的人借机发了财,跑冒滴漏,钱最终到灾民手中肯定是少数,灾民仍旧困在不安全的贫困山区,和地震前一样妻离子散,他们仍是灾民。

  一旦大规模向经济发达地区外移灾民,这将是世界救灾上史无前例的壮举。地震破坏了汶川穷乡僻壤一个旧世界,大规模移民在繁华闹市建设一个新世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