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著名的军事专家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张召忠
张召忠
张召忠, 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1970年入伍,1974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学习。1978年大学毕业,2000年国防大学基本系第18期指挥员班毕业,2001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结业。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國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曾获國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出版专著十余部,1000多万字。代表性专著有《海战法概论》、《海洋世纪的冲击》、《现代海战启示录》、《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话说国防》、《网络战争》、《明天我们安全吗》、《谁在制造战争》、《中国让战争走开》、《打赢信息化战争》等。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國家安全形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NO.2 张友骅
张友骅
张友骅,台湾政论名嘴,军事专家。祖籍浙江嵊州。其父随蒋介石抵台,官拜少将。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因在政论节目中揭露陈水扁贪渎弊案,与邱毅被誉为岛内“揭弊双雄”。
  他在节目上爆料时,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最被大众所熟知:“这件事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当事人,一个就是我,另一个我不能说。”
  电视上的张友骅,一头花白头发,特别是额前一绺白发,个性而又时尚,做起评论铁齿铜牙,不留情面。
  揭弊让他名声大噪,他却说,我痛恨我做的事情!
  揭弊让他风光无限,他却说:我很不快乐!
  揭弊让他面临牢狱之灾,他却说:要把揭弊进行到底!
  张友骅说他是反骨天生,所以做了一生的“反对派”。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爱看书、爱运动、爱家庭的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的良知,面对贪腐政权,即使为难自己,也要追求社会正义和是 NO.3 宋晓军
宋晓军
宋晓军,男。凤凰卫视、央视特约军事评论员。
  在军校学的是雷达与声纳技术专业。1976年入伍,曾在海军驱逐舰部队和潜艇部队担任过通讯军官和教官。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裁军后,转业回到北京,在《舰船知识》做编辑。主要著作有《世界军事工业概览》、《大国战略》、《中国不高兴》。现担任《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特约评论员。
NO.4 徐光裕
徐光裕
徐光裕将军
  解放军防化学院原院长
  解放军总参谋部退役军官、
  原总参谋部某部副部长(少将)、
  中国军控裁军协会理事
  北京三略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著书[核战略纵横]国防大学出版社
  现为<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智库网>高级顾问。
  中国当代著名军事专家。
  他对台湾收复的态度:
  战术上要重视一切敌人:台湾不打则已,一打就要往死里整,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气,不能让他得到强敌之援,更不能让他心存侥幸,疯狂乱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什么“打一下、看一看,再打一下,看一看。”狗屁不通!老毛当年打蒋,如果象你这样迟疑不决,早被老蒋消灭。你想让台湾苟延残喘,疯狂反咬一口,想让我们沿海发达地区陷入战火,想让美鬼日邪有时间援台,想让核战暴发,你想让中国灭亡?
  美英打伊,前期靠经济制裁封锁、政治孤立,军事禁飞几年,耗尽伊拉克的财力和先进军事设施,最后长驱直入快速歼灭。前提是伊拉克孤立无援,美国才能为所欲为,尽兴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看看台湾的情况:空军实力长期在我之上,长期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美国有分裂中国的对台关系法,邻近的日本刚刚完成可进行全国动员的战争立法。台湾空军实力不弱,美国想援救,日本人巴不得中国灭亡,后勤支援,我们有猫捉老鼠的条件吗?不要拿國家的命运当游戏。
  大敌当前,兵贵神速。应尽快夺取制空权,消灭台湾的反击力量,为从海上登陆铺平道路,在美日联盟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攻克台湾,有效威胁打击援台美军。想统一祖国不狠不行,不要对欲搞垮中国的美国鬼抱有什么幻想,对还没有向中国人民谢罪的狗日更是要警惕。
  大话套话连篇,办事粗枝大叶,不愿多收集资料分析情况,不学无术,做事不求细致精确,是我们行事的通病。
  军事专家要研究的是:如何压制开打时台湾的疯狂反扑;国际上对我方的不利反应,美日有多大的狗胆,他们的有效援台要用多长时间;如何在美日援台前快速攻占台湾;如何围台打援;各种情况,各个战场要用什么样的武器,要用多少导弹、装备,如何生产得到这些武器装备;大到军舰、飞机、导弹,小到油料、子弹、螺帽、粮、衣、水,如何保障后勤供给。
  战争的各种因素和各种情况变化都要详细算计,对每一细节都要重视。战争不相信大话,也不能闭门造车,看不到台湾的情况和国际形势。各种问题都研究一百遍才算得上军事专家!只会说大话空话是军事蠢才,当代马谡可以休矣!
NO.5 尹卓
尹卓
央视军情连连看等节目嘉宾主持,著名军事专家
  1945年9月生人,中共党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综合论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少将军衔;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海军战略、海军战役、海军发展战略等。中学就读于北师大一附中,后被國家送往法国巴黎大学就读本科。68年回国后从军。后就读于海军指挥学院合成指挥班、法国军事学院海军系、合成军事高级班。研究生学历,博士后导师组组长。
  年近六旬的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原综合所所长、高级研究员尹卓老师。他精通法语、英语等多国语言,曾在在法国军事院校留学,是國家军事战略决策专家组成员,目前仍在参与國家重大军事战略决策的论证工作。尹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功底,对影视作品以及纪录片中的细节进行专业的解读和评点,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对电影片断中的细节进行真与假、错与对的深入剖析,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电影情节背后真实的军事知识。尹卓老师深厚的学识基础、特有的气质风度、稳重、智慧的专家型主持人的形象成为《军情连连看》不同于其他军事节目的魅力所在。 NO.6 罗援
罗援
罗援,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少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
  曾在总参测绘学院、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深造。
  曾任驻丹麦副武官。
  曾应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邀请任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被中国台湾研究会、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北京台港澳交流促进会选为理事。主编或与人合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军事预测学》、《国际战略论》、《战略学》、《战略评估》、《伊拉克战争点评》等著作。
  出访过10余个國家。NO.7 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男,少将军衔。1952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副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1年3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现为解放军报特约撰稿人,知识博览报专家视点栏目特约撰稿人,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中国军事统筹学会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他多次应邀到中央党校、军内外院校和地方党政机关讲授國家安全战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辟了“一南军事论坛”专题节目,为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他深入研究国际战略和國家安全战略,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 
  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解放军报“金长城国际观察优秀奖”,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首届“杰出教授”。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通令,给1个单位、2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2个单位、7名个人记功。其中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同志记二等功。
  2007年1月四总部首次颁发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50名干部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金一南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已出版著作有:《竞争—生存与毁灭的抉择》,1993年版;
  《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上下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
  《军人生来为战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國家安全论》(合著),2002年版;
  《21世纪初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科研成果,2003年;
  《一南军事论坛-国际安全形势大透析》,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版
NO.8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
他是格兰特总统之后第二位职业军人出身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晋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第一大”--惟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
  逝世地:堪萨斯州葛底斯堡弗农山农场
  安葬地:堪萨斯州阿比林城
  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三军总司令、美国第34届总统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身高:179cm
  所属政党:共和党
  夫人:玛丽·吉瓦尼·杜德
  著作:《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
  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的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们其余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左分子。”NO.9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1](WilliamFrederickHalsey1882-1959),美国海军五星上将,自始至终参战,曾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和第3舰队司令。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因为人随和又而被称为“水兵的海军上将”。
  哈尔西于1882年10月30日降生于新泽西海军军官家庭。自幼受海军熏陶,1900年进入海军学院。1904年毕业后赴堪萨斯号战列舰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哈尔西分别在弗鲁塞号、奔汉姆号和肖号驱逐舰任军官。一战后,经过海军情报部的训练之后,哈尔西海军中校出任美国驻德国大使馆海军武官。1924年,改任驱逐舰舰长。两年后升为怀俄明号战列舰副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
  1927年是哈尔西海军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哈尔西出任海军学院雷娜号练习舰舰长,而该舰又成为学院飞行学员大队的训练基地,哈尔西开始接触飞行。1935年,哈尔西奉命在彭萨科拉飞行学校受训之后出任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舰长。两年后调任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校长,晋升为海军少将。1938年,哈尔西出任第2航空母舰分遣舰队司令,次年改任第1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旗舰为萨拉托加号。1940年春,升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指挥太平洋舰队所辖的全部航空母舰,晋升为海军中将。同年,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
  1941年随太平洋局势不断升级,美国海军不断加强太平洋的海空力量。1941年11月28日,哈尔西率以企业号航母为主的第8特混舰队为威克岛运送海军陆战队飞机。按计划应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为突遇狂风,延误了一天,哈尔西和企业号就此逃过一劫。得到珍珠港遭偷袭的消息后,哈尔西奉命劫击日本攻击舰队(显然是一个错误决定),但大战刚爆发造成的混乱中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情报使哈尔西的舰队向珍珠港以西追击,这无疑又挽救了哈尔西和企业号,因为若与珍珠港以北的日本攻击舰队相遇,哈尔西必死无疑。
  太平洋战争初期,尼米兹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后提出的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得到哈尔西的坚决支持。1942年1月底,哈尔西率企业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先后对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实施了战术突袭,2月底对日军占领的威克岛进行了突袭。这些战术胜利只能为美军太平洋战争初期整体溃败中取得一点点战略平衡。
  1942年4月,哈尔西和企业号为空袭东京的大黄蜂号护航。4月18日,杜立特率16架B-25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空袭东京成功。哈尔西名声大震,但5月初珊瑚海战役发生之时,哈尔西正在赶往战区的途中。在随后的中途岛战役之前,哈尔西因患皮肤病而被迫住院治疗。没有参加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是哈尔西引为遗憾的。
  1942年10月中旬,瓜达卡纳尔岛战事对美军极为不利,尼米兹任命哈尔西为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兼第3舰队司令),指挥该区的盟国陆海空三军,以扭转战局。10月24日,日军总攻开始,登陆美军则顽强据守,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26日,哈尔西所辖的第16特混舰队和第17特混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圣克鲁斯岛海域交战,美国海军遭到战术性失利,大黄蜂号战沉,企业号重伤,日本则有2艘航空母舰受创并损失100架飞机,但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认为瓜岛总的形势并非不利。哈尔西在11月8日视察亨德森机场时,提出“杀死日本佬!杀死日本佬!杀死更多的日本佬!”的口号以鼓舞守军。在瓜岛随后的一系列消耗战中,美军渐渐占据了上风。
  1943年2月,瓜岛日军被迫撤离。罗斯福总统为瓜岛战役的胜利而向哈尔西发出”贺电。哈尔西随后晋升为海军上将。此后,日军在哈尔西的战区接连受挫。就在这时,太平洋舰队情报处破译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将飞抵布干维尔岛视察的情报。4月18日,哈尔西奉命组织这次“复仇”伏击行动,并最终击落山本坐机。
  1943年5月,盟国决定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哈尔西奉命组织指挥所罗门群岛战役。第3舰队已经得到加强,共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机540余架)、2艘战列舰、49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还配属有海军陆战队。6月30日,哈尔西部在新乔治亚岛实施登陆作战,遭到日本守军的激烈抵抗。8月25日,美军攻克该岛,歼敌约9000人。根据预定计划,哈尔西的攻击目标将是科隆班格拉岛。该岛有1万日军严密设防,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将使作战旷日持久,因此,哈尔西决定对该岛围而不攻,越过该岛而攻取韦拉拉维拉岛,为后来尼米兹提出“越岛作战”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在布干维尔岛登陆作战之前,哈尔西奉命将一些舰船和部队调给组织指挥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斯普鲁恩斯,因而必须考虑以奇制胜。11月1日,哈尔西以数处佯攻吸引日军主力却在该岛不便登陆的西海岸登陆成功,令日军震惊不已。但哈尔西所辖特混舰队远在后方补充燃料、弹药,而日本的舰队得到6艘重型巡洋舰的加强,使哈尔西面临最危急的时刻。哈尔西于11月5日在没有足够的水面舰只护航的情况下出动他的2艘航空母舰,舰载机炸坏停在拉包尔的日本6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古贺峰一匆忙将重型巡洋舰撤走。布干维尔岛争夺战直到次年3月才结束。
  所罗门群岛战役之后,美军正式划分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辖区和任务。作为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的哈尔西在作战方面归麦克阿瑟指挥,而作为第3舰队司令的哈尔西则归尼米兹领导,这就难免产生摩擦。
  到1944年6月,哈尔西的第3舰队已非当初可比,发展成为拥有4个航空母舰群(12艘航空母舰)共500余艘舰船的舰队。尼米兹和哈尔西都主张绕过加罗林群岛直接进攻菲律宾,但未被采纳。8月,哈尔西率第3舰队进攻加罗林群岛,击毁日军480架飞机、约100艘舰船。在发现菲律宾沿海防务空虚之后,哈尔西力主直接进攻菲律宾,这才得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
  1944年10月,由尼米兹控制的哈尔西第3舰队和由麦克阿瑟指挥的金凯德第7舰队进入菲律宾海域。日本舰队为反击美军而编组为南方舰队、中央舰队和北方舰队。哈尔西亲率3支特混舰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4日,在接到中央舰队已经溃逃的不确情报后即决定攻击北方舰队的航空母舰,致使护航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却遭到日本中央舰队的疯狂袭击。尽管哈尔西击沉北方舰队的2艘航空母舰,但哈尔西的指挥仍遭到激烈批评,但金和尼米兹都不以为然,总是以此役的战果为其辩解。哈尔西在菲律宾战役结束后荣获第3枚优异服务勋章。
  1945年后,哈尔西率部支援硫磺岛和冲绳岛的登陆。随后在海上,除神风外,哈尔西已找不到什么对手。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于9月2日在哈尔西的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举行。两个月后,哈尔西率部回到旧金山。12月,哈尔西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1947年,哈尔西退役,并出版了《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故事》。
  1959年8月16日,哈尔西在美国旧金山去世。

NO.10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姓名: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1885~1966年)
  最高职务:海军作战部部长
  最高军衔:海军五星上将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1966年)。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1901年9月,尼米兹考入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4年之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赴战列舰上实习。1907年1月实习期满即获海军少尉军衔,成为“帕奈”号炮艇艇长,同年7月又成为“迪凯特”号驱逐舰舰长。尽管曾因工作疏忽大意而受到警告处分,但仍于1909年越级晋升为海军上尉并改任潜艇军官,先后出任“潜水者”号、“甲鱼”号、“独角鲸”号等潜艇的舰长,晋升上尉。
  1917年8月,尼米兹海军少校由油料供应船副船长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森的工程副官,受后者的影响而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挥和人事方面。1918年秋至1919年初,就任海军作战部潜艇设计委员会高级成员,此后出任“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副舰长。1920年6月,奉命前往珍珠港修建潜艇基地。同年年底,晋升为海军中校,就任基地司令兼第14潜艇分遣队司令。
  1922年,尼米兹进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在听课和演习之外,广泛阅读战略战术著作、战争史、海军史和名人传记,接受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环形编队思想。尼米兹认为,这次深造比其他任何经历都重要,为他后来在战时担负指挥工作奠定了基础。1923年6月,尼米兹出任战列舰舰队司令罗比森的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在罗比森的支持下进行环形编队试验和演习。1925年10月,罗比森晋升为美国海军总司令,尼米兹仍任其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
  1926年秋,尼米兹调任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海军科学与战术教授,组建海军后备军官训练团。1928年1月,晋升为海军上校。1929年6月,改任圣迭戈第20潜艇分遣队司令。两年之后升任圣迭戈驱逐舰基地司令。1934年出任“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舰长。
  1935年,尼米兹调任海军部航海局(现为人事局)局长助理。因航海局长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海军部长又体弱多病,尼米兹经常代理局长职务并代行部长职权。1938年6月,尼米兹晋升为海军少将。同年7月,出任第2巡洋舰分遣舰队司令,稍后因病改任第1战列舰分遣舰队司令。
  珍珠港事变后,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尼米兹于1941年12月17日晋升为海军上将,赴珍珠港接替金梅尔海军上将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为了重建太平洋舰队并战胜日本海军,尼米兹并未急于惩处失职人员,而是选拔重用英勇善战的军官(如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等),重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战区的海陆空三军力量,承接调拨给战区的人员、武器和补给物资,参与华盛顿的最后决策以制定横跨太平洋而战胜日本的战略计划,亲自筹划切实可行的作战行动。
  1942年1月,在尼米兹的决策下,美国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组成联合编队,突袭了日军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一举击沉了日军潜艇2艘、运输船1艘和小型船只8艘,并炸毁了岸上的部分设施。这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得分"。它的成功,振奋了美军的士气。
  接着,尼米兹又开始策划对日本首都东京的空袭行动。这一计划因困难重重,在2月份曾被束之高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美军所有太平洋基地均离东京过远,实施这一计划只有依靠航空母舰,而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航程又很有限。发动这样一次袭击,航空母舰过于靠近日本机场十分危险。陆军建议使用B-25轰炸机,詹姆斯·H·杜立特中校训练了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的16名机组人员。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用航空母舰把轰炸机运至日本以东500海里的区域,飞机空袭东京和其他日本城市后,到中国沿海机场降落。于是,从大西洋调来了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以搭载旧金山附近阿拉米达机场的B-25型轰炸机。而"大黄蜂"号因为在飞行甲板上装载了陆军轰炸机,不能再用它的飞机进行侦察巡逻.需要另一艘航空母舰将其护送到日本海域。4月18日,16架B-25轰炸机满载炸弹从"大黄蜂"号甲板上腾空而起,在短短几小时内,飞抵东京、名古屋、横须贺、神户等城市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空袭东京的行动虽未取得重大的直接成果,却从心理上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振奋了美国的民心士气。在日本,亿万臣民目瞪口呆,天皇裕仁深感震惊,山本五十六再三请罪。在美国,朝野上下大受鼓舞,悲观情绪一扫而光。
  鉴于珍珠港事件的教训,尼米兹大力加强太平洋舰队情报机构的建设。情报机构设法从被击毁的日本潜艇中找出日本海军密码本,致使日本海军的电文得以破译。通过情报破译,尼米兹得知日军企图攻占图拉吉岛并进而夺取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参战兵力包括由2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突击部队,由1艘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的支援掩护部队,以及由1搜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登陆部队。为了迎击日军,尼米兹将2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紧急编成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前往珊瑚海。此次作战由舰载飞机进行,双方的水面舰艇互不照面,故珊瑚海战役可谓第一次航空母舰会战。战役从5月3日日军攻占图拉吉岛开始。次日,日军分乘14艘运输船由l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驶往莫尔兹比港;美国"约克敦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图拉吉,击沉驱逐舰1艘、毁伤其他舰船数艘,导致日本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南下。7日,日本机群击毁美国1艘驱逐舰、重创1艘油料船,美国机群则击沉日本"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8日,美国"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被日本机群击沉,尼米兹命令美军撤离战场。珊瑚海海战,美国的直接损失较日本为大,但是,尼米兹挫败了日本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企图,使日本的2艘航空母舰无法及时恢复战斗力(其中之一未能参加中途岛战役)、对后来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对大量情报的分析,尼米兹判断中途岛将成为日军的作战目标,决心适时组织反击作战。他将仅有的2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从南太平洋调往夏威夷,编组两支特混舰队,开往中途岛东北200海里处隐蔽待机(后来紧急修复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亦赶来参战);向中途岛增派B-17"空中堡垒"轰炸机、B-25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将潜艇全部部署在中途岛西北海域,于5月14日命令太平洋舰队进入全面战备状态。5月25日,情报机构甚至破译了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尼米兹命令加强空中搜索,力争先机制敌。6月4日,美机先发现日本舰队,开始交战。日本参战部队有机动舰队、主力舰队、中途岛攻击舰队、北方舰队和先遣舰队,拥有各种战舰约160艘;美国参战部队为航空母舰攻击舰队,下辖第16特混舰队、第17特混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拥有各种战舰约50艘,力量对比处于劣势。日机轰炸中途岛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美机则击沉日本2艘航空母舰。6月5日,中途岛海战结束。美国损失"约克敦号"航空母舰、l艘驱逐舰、150架飞机和307名官兵;日本损失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322架飞机和3500名官兵,1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受创。尼米兹情不自禁地宣称:"先生们,今日已报珍珠港之仇!"
  尼米兹和金决定实施以攻占瓜达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为目标的"瞭望塔"作战计划,通称瓜达卡纳尔战役。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图拉古岛和瓜达卡纳尔岛的登陆作战获得成功,但掩护登陆的特混舰队在日本海军的攻击下被迫撤离。在随后的萨沃岛作战中,美国海军失利,损失4艘巡洋舰和1000余名水兵。为了收复瓜达卡纳尔岛,日军动用人称"东京快车"的驱逐舰运送陆军增援部队。该岛美军则固守待援。8月24日至25日,东所罗门群岛作战展开,美国舰载机击沉日本"龙骧号"航空母舰,日本舰载机则重创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和1艘驱逐舰。10月8日,尼米兹任命哈尔西接替戈姆利任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以改善战场指挥。10月26日,两方在圣克鲁斯岛海域交战,美国损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和74架飞机,日本仅有2艘航空母舰略受创伤、损失100架飞机,美国再次遭到战术性失利。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更趋激烈。11月12日晚至13日,瓜达卡纳尔岛海域发生巡洋舰大战,美国损失近1000名官兵和2艘巡洋舰,另有2艘巡洋舰受创,日本损失1艘巡洋舰。14日,美国海军向日本运输舰队发起反击。15日,瓜达卡纳尔岛海域发生战列舰交战,日本损失2艘战列舰、l艘重型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运输舰和几十架飞机,联合舰队再也不能以如此沉重的代价去支援陆军的作战行动了。1943年2月,瓜达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离。瓜达卡纳尔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由战略防御态势转为战略进攻态势。但是,在1943年6月以前,日本联合舰队仍占据力量优势,拥有10艘航空母舰(舰载机480架)、9艘战列舰、30艘巡洋舰、98艘驱逐舰,但舰载机飞行员伤亡过多;美国太平洋舰队仅有3艘航空母舰(舰载机217架)、6艘战列舰和25艘巡洋舰。
  1943年5月,盟军决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条路线向日军进攻,中太平洋作战由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作战由麦克阿瑟指挥,以逐岛进攻为基本战略。11月20日,尼米兹下令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由于美军炮火准备时间太短和日军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美军耗时3天、牺牲1300人才攻占塔拉瓦岛。有鉴于此,尼米兹决定改逐岛作战方针为越岛作战方针,即对某些岛屿围而不打(使之困死),越过这些岛屿而进攻关键性岛屿。是年年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完全转归盟军。
  尼米兹将下一个作战目标指向马绍尔群岛的心脏。作战始于1943年12月31日。此役注意足够的炮火准备,并一再运用夺取日军机场而压制周围地区的战术,战役于次年2月结束。此后,尼米兹决定不对5万日军坚固设防的特鲁克群岛发起突击而先用航空母舰舰载机实施猛烈轰击,然后绕过该岛前进。接着,尼米兹锋芒直指马里亚纳群岛。1944年3月,美军炮击帕劳群岛,6月15日,开始在塞班岛登陆。日本联合舰队赶来对阵,损失3艘航空母舰和315架飞机。7月9日.美军以伤亡1.65万的代价攻陷塞班岛,歼敌约3万。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之间曾就此后作战方向发生争执。前者主张先获得棉兰老岛空军基地,孤立吕宋,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继而打击日本本土;后者则主张迅速攻占菲律宾并获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尼米兹派哈尔西率第3舰队参加解放菲律宾的作战。
  1944年12月,尼米兹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军伤亡和被困人数约为75万,共损失19艘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34艘巡洋舰和125艘潜艇。
  攻克硫黄岛之后,1945年4月1日,尼米兹命令向冲绳岛发起突击,守岛日军殊死抵抗,"神风"攻击队则向美军舰船发动自杀性进攻。6月22日,该岛陷落。美军伤亡近5万,日军伤亡近12万。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1945年9月2日,尼米兹代表美国参加日本投降仪式。战争期间,尼米兹获得3枚优异服务勋章,10月5日被美国政府定为"尼米兹日"。
  1945年11月,尼米兹出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继续强调海军的重要性。1947年11月任期届满卸任。与波特合著有《海上力量:海军史》和《太平洋的胜利:海军的抗日战争》。1966年2月20日,尼米兹病逝于美国旧金山。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尼米兹上将要求死后葬礼从简,并把他埋葬在太平洋岸边的夏威夷的國家公墓里。因为这位来自深山的海军上将,希望在公墓里可以朝夕不停地眺望他曾经创造出盖世伟业的蔚蓝色太平洋。
  为了纪念尼米兹,,美国把70年代開發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尼米兹命名,该级航母共十艘,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母。
  尼米兹级的首舰即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同时也是该级核动力航母中,唯一不是以前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一艘。
  尼米兹大事年表
  1885年2月24日 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德国后裔家庭
  1901年9月7日 考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
  1905年1月 以优异成绩毕业,开始在“俄亥俄”号战列舰实习,获少尉军衔
  1908年 任“迪凯特”号驱逐舰舰长
  1909年 分配到潜艇部队任职
  1913年4月 与凯瑟琳·布·弗里曼结婚
  1913年5月 赴德国学习工程技术
  1913年7月 任“莫米”号油轮轮机长
  1917年8月 调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任技术助理一职,升为海军少校
  1918年 随潜艇部队赴地中海和大西洋水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0年 奉命建造珍珠港基地,升为海军中校
  1922年 进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获上校军衔
  1926年 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海军军官后备训练团教官
  1929年 任圣迭戈基地第20潜艇分队司令
  1931年6月 任“参宿七星”号驱逐舰舰长
  1933年任“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舰长
  1935年 任海军航海局局长助理
  1938年6月 任圣迭戈第2巡洋舰支队司令
  1938年6月 升为海军少将
  1938年8月 任第1战列舰支队司令
  1939年1月 任第7特混舰队司令
  1939年4月 任海军部航海局局长
  1941年12月15日 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1941年底-1944年底 指挥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莱特湾等海战和登陆战
  1944年12月19日 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1945年9月2日 代表美国出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5日 美政府命名该日为“尼米兹日”
  1945年12月15日 任海军作战部部长
  1947年12月 退出军职
  1949年4月 任联合国克什米尔问题督察员
  1951年 出任联合国“友好大使”
  1953-1961年 任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
  1966年2月24日 病逝于旧金山
  尼米兹级航母: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母。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级舰现有10艘,全部建设完毕,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NO.11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
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1]: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也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忠于自己的國家,但反对这个國家的总统(杜鲁门).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其父小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将军,他可谓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麦克阿瑟晚年曾说:“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军号声!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的父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给予的一生的职业道路。”1912年9月5日,老麦克阿瑟因心肌梗塞去世。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还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并且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上,半个世纪没离身。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该军校25年的分数记录;破格晋升少尉.后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少尉。
  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其父从事情报工作。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络事务。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该师亦称“彩虹师”。1918年,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同年11月,在大战结束之后担任彩虹师代师长。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结有怨恨。
  西点校长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國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撒播下的种子,明天,在战场上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1922年2月,与路易丝·布鲁克斯结婚,但因妻子威胁到麦克阿瑟钟爱的军事事业,所以,他毅然离婚。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于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惟恐出力不讨好,遂有推辞之意。其母则力劝他接受该职,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上将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于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于1932年不惜亲自披挂出马镇压华盛顿的美国退伍军人“退伍金进军”。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之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4月,与琼妮·费尔克洛思在美国结婚。
  1937年底,麦克阿瑟从美国陆军退役,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1941年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候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國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尔无奈撤离。于是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 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抵达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军部队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1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鉴于另没有以海军的尼米兹为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而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的1943年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已经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一哈尔马赫拉一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帕劳群岛登陆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登陆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在雨中发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他语气深沉,眼角挂这泪光,他号召大家为了神圣的死者,为了子孙后代,继续战斗,夺取正义的胜利!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1月,盟军于10日开始在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9日在巴丹半岛登陆,夹击日军山下奉文部。直到3月,盟军才经激战而攻克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科雷吉多尔。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回到科雷吉多尔。山下奉文顽抗至9月才率部投降。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日本无条件降书上麦帅的签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次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亦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很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琼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进行干涉。麦克阿瑟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24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战争失利和所谓“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职务。
  麦克阿瑟曾广泛涉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法律和自然科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麦克阿瑟在非正式场合的谈话绘声绘色,扼要而中肯,从不停顿以选择词句或组织思路,但是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则总是要精心撰稿,格外冗长,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语句结构复杂而显得杂乱无章,单调乏味而枯燥无趣,给人以没有幽默感,缺乏想象力的印象。麦克阿瑟高傲自大,渴望别人对他的赞誉崇拜,在某些场合伸手索要荣誉或贪人之功据为已有。麦克阿瑟总部发布的消息提及他时直呼其名,但他总是要用“我的陆军”,“我的海军”或“我的空军”之类的词语。麦克阿瑟感情容易冲动,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好打心理战,自以为一贯正确,往往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符合实际的批评建议。麦克阿瑟一经定下作战决心,就不愿再听到“行不通”或“也许行得通”的话,因而精悍干练的参谋人员被拒之门外,独有唯唯诺诺或阿谈奉承之辈留在身边。麦克阿瑟绝对不能容忍批评或承认错误,惯于竭力掩饰错误或大言不惭地撒谎。
  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后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著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
  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NO.12 华盛顿
华盛顿
美国总统华盛顿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NO.13 巴顿
巴顿
二战美国将军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1885. 11.11~1945.12.21)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雷克维尼亚德一军人世家。1903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一年。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 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 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 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 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4月晋中将。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1月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7月赴法国诺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12月因车祸丧生。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与同样满嘴骂人字眼、在战场上大胆泼辣的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相比,巴顿实为貌似大胆真小心。巴顿所做的一项改革迄今仍影响美军,即随军牧师主日讲道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巴顿,1885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从小爱出风头,立志要成为将军。
  1919年回国后,返回骑兵部队任职,同时从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
  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
  1940年春夏,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巴顿于 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 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1942年再升任第 1装甲军军长。同年 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1943年 3~4月,他参加整装被隆美尔击败的第2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4月晋升为中将。同年 7~8月,指挥美军第 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该岛首府墨西拿。
  1944年 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 3集团军司令。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 3集团军跟进,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在当年 12月开始的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 3~5月,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调任第 15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
  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1945年 12月 21日死于车祸(有大量证据表明巴顿的车祸是美军内部谋杀)。
  1945年8月巴黎解放,巴顿军中的法国军团率先进入巴黎市区,做为了第一支到底巴黎的部队,让法国人自己解放自己,体现了巴顿的人性化的一面。 NO.14 毛泽东
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 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 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國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國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 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 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
  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Zhang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