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风民俗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当地民俗禁忌
阿勒泰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当地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游客需要注意尊重当地民族的风谷习惯,这里介绍一下哈萨克族和图瓦人的禁忌:
    
    哈萨克族禁忌: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图瓦人禁忌:图瓦人也有许多日常禁忌,图瓦人崇拜火,最忌讳有人往火里吐痰、扔脏东西,也不能从火上跨过去,更不能把火踩在脚下,图瓦人也特别崇拜水,最忌讳有人在河水里洗澡、洗衣服、倒垃圾,更不能在河边和井水边大小便,还有孕妇不能骑骆驼,怕延长胎龄;送葬时不许哭,怕泪流成河挡住了死者的去路;不让喇嘛和尼姑做媒人,不在蛇年举行婚礼,因为他们认为蛇是十二动物中最恶的。图瓦人还忌讳在家人面前或身后泼水,怕引来不必要的误会。

no.2 撒面粉喝盐水——塔吉克族婚俗
塔吉克族婚礼前二天,男女双方的主要亲戚就要骑马四处奔走,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到村里家中刚刚发生不幸的家庭去征询意见,一般要把他们请到家中来热情款待,然后将手鼓放到他们面前,请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喜庆日子里擦干悲伤的眼泪,为新人祝福。如果客人在手鼓上敲几下,表示婚礼活动可以举行了。

    婚礼前一天晚上,所有亲戚和全村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宾客们都要在主人的墙壁上撒上一些面粉,表示庆祝。大家在手鼓声中翩翩起舞。在大家的歌舞中新郎新娘要提前穿好结婚的衣服。
    举行婚礼的这天下午,新郎在两个伴郎和亲友的陪同下,去新娘家接亲。他们每路过一家人的门口,这家的女主人都要向新郎敬上一碗奶子酥油,并将面粉撒在新郎的肩上,祝他幸福。
    新郎到新娘家后,也是先喝一碗奶子酥油,接着将礼物奉上。新郎进房后,由阿訇给一对新人祝福,接着两人同喝一碗盐水,交换缠着红白丝绸的戒指,仪式便算告一段落了。

no.3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节日庆典: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那吾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那吾鲁孜节 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在回历十二月举行,这是一个送旧迎新的节日.过节时家家户户要用七种食物做成粥 (由水,盐,塔尔米,熏肉块,酸奶子、葡萄干、玉米等混合而成的),然后互相宴请亲朋好友品尝,以示对节日祝贺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古尔邦节 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据说,很久以前,阿拉伯北部人民的祖先、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安拉,并受到安拉的启示,要他到山谷宰掉自己的儿子为安拉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带着自己的儿子到了密那山谷,正要把儿子伊司玛义杀死时,安拉看到了易卜拉欣对他的虔诚和敬畏,派天使送下一只羊,代替了伊司玛义的牺牲。这就是宰牲节的来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阿拉伯人民便根据这一传说定期宰羊献祭,相沿成俗。伊斯兰教成立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把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定为古尔邦节。我国的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 11天的日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

    按照传统的规矩,穆斯林们在节日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诵经、上坟、缅怀先人。节前,穆斯林们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赶制各种糕点,炸馓子、烤馕、做新衣裳,进行节日的充分准备。穆斯林们从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便回到家里开始杀牛宰羊、煮肉做饭,对穷人进行施舍,对来宾进行招待。身着节日盛装的哈萨克族人要相互拜节,互相问候,过去有成见的人,在节日里见面时也要互相问候,并消除隔阂,从此言归于好。青年男女又说又笑、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使整个节日期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肉孜节 : 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之一。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的斋,也是教徒们所要履行的一项重要“功修”。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甚至连咽口水也不允许。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才能进行吃喝。所以这个节日也是宗教上沿袭下来的习俗。

    斋戒日期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这一月称为“斋月”。“斋月”可以出现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原因是伊斯兰教历是纯阴历,以月亮出现的那天为月首,单月 30天,双月29天,全年12个月,不置闰月,计354或 355天,这样就比太阳历少10天或11天。它的月份和季节没有固定关系,所以“肉孜节”便会在一年四季中轮流出现。九月份封斋满一个月,到了十月一日改为正常生活, 举行礼拜和庆祝活动,称为“开斋节”。新疆地区称为“肉孜节”。其实“肉孜”在阿拉伯语中,也是“斋戒”的意思。

    关于“肉孜节”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白天躲进深山里不生火、不做饭,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才开始做饭。其实,这个节日完全是宗教上的活动,尔后成为民族习俗。斋戒被伊斯兰教称为五大功修之一。穆罕默德曾说过:“斋戒,一半是忍耐。”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斋戒不仅是不吃不喝,而且是为了杜绝一切不良行为。宗教上说人是污秽的,如今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已不封斋,而是将开斋节作为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进行庆祝。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就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把房子院落打扫整修一新,并要赶制节日盛装。妇女们还要炸馓子、做点心、熬果酱,购买各种水果和干果,准备招待贺节的客人。节日的清晨,穆斯林们聚集在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开始庆祝活动。这天人们将不计过去的“疙瘩”和“磨擦”,而会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兴高采烈地相互拜节问候。

no.4 维吾尔人待客有规矩
维吾尔族在新疆各民族中,人数最多,无论走到哪个县,都可以见到维吾尔族人民。这是一个热情而好客的民族,每当客人到他们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招待。

  客人来到后,主人在门口热情迎接,热情让座和互相问候。按传统习惯,维吾尔人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30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表示;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仪,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

   维吾尔族以好客见称,待客、作客有一套规矩。待客一定要敬茶,并频频为客人斟茶。进餐时,勿去嗅闻食物,也不要用手去擦摸食物,最后餐具中最好不要剩留食物。如果客人在主人家留宿,主人会送上家中最好的被褥。作客者要注意衣冠整洁,仪容端庄,不可只穿背心短裤去。

   维吾尔人款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请客人喝茶。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秋冬季节,主人还要拿出各种瓜果来招待。待客的茶是新烧的,有条件的还用大碗奶茶招待,他们还喜欢把馕掰碎放在奶茶里,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友好。

   喝过茶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菜来招待。维吾尔族饮食品种很多,用什么样的饭来招待客人,主要根据不同的客人来定。如果远道而来的客人,常做“玉古勒”(银丝擀面)来招待,有面有汤,吃了利于解除疲劳;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来做客,根据朋友的口味来做饭。除此之外,常做包子抓饭、油炸包子、拉条子或炒菜来招待。一般招待客人很少用一种饭菜,而是三四种以上,让客人既能吃到干的,也能吃到稀的,品尝到各种风味。

    吃过饭后,进行最后一道程序,即喝茶或吃水果。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主人还要自己或请人弹奏乐器,表演歌舞,让客人尽兴。有时还邀请客人同歌同舞,使气氛显得活跃而融洽。维吾尔人这种待客方式,显示了他们热情好客的性格。

no.5 闹洞房解衣扣——锡伯族的婚俗
锡伯族的婚礼以热闹著称。新娘到男方后,先举行拜天地的仪式,然后进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为其梳头。锡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辫子,正背中间垂下。做新娘要将一条辫子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晚间闹新房时,邻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头让新郎新娘去抢。闹洞房要到深夜才结束,离去之前,青年们要将新婚夫妇衣服的扣子解开,如果新郎害羞,不让解衣扣,大家便会大声喊:“这是老人们的嘱托!”闹洞房者将两人外衣的扣子都解开然后才会离去。

no.6 图瓦人节日

    节日:图瓦人也有三个比较大的节日,分别是春节、敖包节和邹鲁节。蒙古族图瓦人也象汉族人一样欢度春节,只是他们欢庆春节的方式有所不同,每当大雪封山,湖面结冰,春节来临时,当地图瓦人就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喀纳斯湖面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滑雪撬等比赛,然后举行全村人的酒会,并在喇嘛的念经声中欢度春节。图瓦人称春节为“查干”即“白节”之意,他们自古崇敬白色,把它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图瓦人特别讲究在新年时晚辈给长辈 、孩子给父母敬酒献哈达,因为他们视酒为食品的精华,视白色的哈达为珍贵的礼品,都含有“祝福”、“吉祥”之意。

    敖包节: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欢聚一起,欢度此节日。这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和大自然的节日,每年都在春暖花开的六月举行,他们将过节的地点选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各家各户都携儿带女并各自带上一道拿手的好菜或上好的食品,团聚在中间植有被尊为“神树”的敖包周围,焚香点烛,每人往树上绑一根布条(布条以白色为主),再抱一块石头堆加在敖包上,然后各自拿着从家中带来的食品,由年长者带领绕着敖包一边念经唱歌,一边不断向上撒着食品(此时妇女不能参加),绕完三圈后,参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包跪拜磕头,祈求上天降福于人间,祈求风调雨顺,牲畜兴旺。礼毕,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并宰羊煮肉、载歌载舞,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烤肉、喝奶酒、共同欢度节日。

    邹鲁节:邹鲁节又名“入冬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也是喀纳斯湖畔图瓦人的特有节日。在这一天整个夏秋季在外放牧的牧民都要回到村庄。主要是为了纪念活佛马盒卡拉逝世日。民间传说,马盒卡拉逝世这天正好是125岁。每年10月25日,天短夜长,整个夏秋季在外放牧的牧民回到村庄过冬。为了吉祥,返村的牧民在这一天从山上采集一些爬地柏(新疆圆柏)堆成一堆,在傍晚时分,将爬地柏点着呈冒烟状,然后牧民们围坐其周,作揖、祈祷,希望能顺利地度过漫长的冬季。仪式结束后,人们各自回家,点上油灯取光,所以此节又叫“点灯节”。

no.7 哈萨克族婚俗

    婚俗 :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属明显的买卖婚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在过去的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如今,这种不良的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哈萨克人的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 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

    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婚礼这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 100只羊,15匹马。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有所表示。哈萨克族结婚后的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属于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no.8 新疆的命名礼
 孩子出生几天后,将举行命名仪式,这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仪式,只有婴儿近亲长辈参加。主人会认真准备这次仪式,为客人准备美味的饭食。婴儿的姥姥或奶奶将婴儿包裹在干净漂亮的小被子里,从母亲身边抱出去交给请来主持命名的阿訇参加仪式的其他长辈轮流抱过婴儿,逗一逗孩子,呼唤孩子的名字。直到轮转到婴儿的父亲手上时,小家伙才被父亲送回到妈妈身边去。主人家热情招待客人们吃饭。阿訇先对着婴儿的右耳朵诵念祷告词,再对着婴儿的左耳朵念赞主词,并呼唤为婴儿的名字。在唤过三遍婴儿的名字以后,家里的长辈会抱过婴儿,呼唤婴儿的名字。

no.9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与公历基本相同。太阴历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轮回总相差十来天。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麦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肉孜节在斋月结束后的第二天、古尔邦节前七十天。由于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日期与公历之间的差异,使这些年节有时候是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季节不同,节庆的色彩也不同,这就使得年节也异常的多彩。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节日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意为“牺牲”、“献牲”,故回族学者将古尔邦节意译为宰性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该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有此渊源,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每户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杀一只羊,有的还宰牛、骆驼、马(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家里实在太穷的也得宰杀一只鸡。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了。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

no.10 结婚要五个阶段——维吾尔族婚俗

 

    维吾尔族人从提亲到结婚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1、选亲 
    男方家长从亲戚朋友、邻里或从别处为儿子物色姑娘,选中以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也可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

    2、接亲
    姑娘一经选定,由家长出面拜托亲戚朋友中的两名中年男子到女方提议结亲,经女方家长同意,才可以订亲。

    3、送订亲礼
    送订亲礼时由男方的母亲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聘礼,在三四名妇女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女方备餐热情招待。餐中,把带去的礼物一一拿出,当面交给女方,并商定送大礼的日期。

    4、送大礼
    作为大礼送的衣物、食品及其他东西要比第一次送的多得多。送大礼时,陪同人数和娶亲人数一般由双方商定。男方的父母在亲友及邻居的陪同下到女方同女方的父母和主要亲属正式见面。送大礼的客人要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之后,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和婚礼事宜。

    5、婚礼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把举行婚礼需要的东西送到女方家里。当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摆席招待来宾,现招待男宾,后招待女宾。男女不同席;庆贺礼物由女宾带去。新郎、新娘由各自的陪伴陪同,聚集在女方院内一间屋中弹唱跳舞。举行婚礼,要请伊玛目或宣礼员诵经。仪式上,新郎新娘同时吃一块在盐水里泡过的馕,意思是“同甘共苦,永结良缘”,因为盐和馕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

no.11 塔吉克族油烛节
塔吉克族的皮里克节是一个十分降隆重的节日。皮里克直译成汉文是“灯芯”或“灯”,应译为“灯节”。但是此节所用之灯,并非通常概念中的灯,而是将浸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做成的油烛;其用途也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避邪祈福、追祭亡灵,因此意译为“油烛节”更为合适。塔吉克人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前曾长期信仰拜火教。拜火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原始宗教,赞美、膜拜火,认为火是有灵魂的,是可以与之购通的,通过某种仪式,火就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万物有灵就是多神论,这是伊斯兰教所坚决反对的。但是塔吉克人在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对火的崇拜依旧,只是用伊斯兰教的祈祷和诵经取代了原来的咒语,祭祀的时间也改成了伊斯兰教历。油烛节共过两天,第一天是“家里的皮里克”,第二天是“墓地皮里克”,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十四、十五两天。 

    油烛节到来的第一天晚上,主妇要给家里人每人做两个油烛,为第二天到墓地上去准备一支油烛。

    夜里,将做好的油烛插在一只盛满沙子的大盆中点燃,家里人围坐四周,家长挨个点名,以确保家人都在场;全家人对着油烛潜心祈祷,以求消灾降福。祈祷仪式结束后大家分食节日食物。

    第二天,邻居新朋互相串门拜节,主人家会以点心招待。

    既然是节日就少不了歌舞娱乐。走马舞和刁羊是常见的活动。
    追悼仪式完毕,来同一个墓地上祭祀的人将带来的食物集中在一起,由德高望重者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塔吉克人宰羊讲究将羊放在屋顶上宰杀,羊血要流在屋墙上。宰羊的时候,把羊血抹在小孩脸上。伊斯兰教认为血是动物灵魂寄居的地方,但是以动物血来驱邪,却又是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遗风。

    塔吉克人有在重大活动时以洒面粉避邪祈福的习俗,洒面粉者为一家中的女性长辈。面粉洒到屋墙上部,是表示邪祸在这座房屋里没有藏身之处;将面粉洒在人们的肩上,是祝愿他事事吉利。

    下午日落时,大家聚在墓地上,点燃墓地油烛,一起怀念、赞美和祝福死去的亲人,并将食物祭献给死去的亲人。

    “墓地皮里克”结束后,家家户户屋顶上燃起火把油烛,孩子们在户外生起篝火尽情嬉戏玩闹

    各家各户为夜间举行的“墓地皮里克”准备食物

no.12 哈萨克族禁忌
禁忌: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