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之元首篇疑案第2辑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庇隆遗体的双手哪里去了?


庇隆遗体的双手哪里去了?
 
  1974年7 月1 日,曾三度当选阿根廷总统的——胡安。多明戈。庇隆病故了。他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置在恰卡利达墓地的一座两层的拱顶地下墓穴的墓室中。墓室长4.5 米,宽3 米,须经过一条狭小的过道方可到达墓室门口,而进入墓室又须打开三道门,每道门上有六把锁,它们的钥匙保存在政府总秘书处。

  虽然防护如此严密,但13年后却还是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盗墓事件。

  作案者直入墓室后,取下了重170 公斤加锁的棺木防护罩,但没有打开棺材,而是在棺盖上开了一个洞。他们将电动刀具(据认为很可能是屠宰场用的电锯)割断了庇隆遗体的双手,连同随葬的一把军刀和一顶军帽一起窃走。

  案发后,阿根廷全国为之轰动。庇隆创建的正义党(又名庇隆主义运动党)成员更是群情激愤,他们强烈要求阿方辛政府尽快破案,严惩罪犯。

  不少人认为,庇隆墓被盗不见得有什么政治背景,很可能是件刑事案,盗墓者大概是为了寻找一枚镶有玛瑙的戒指,而这枚戒指又被作案者认为与一大笔财富有关。

  1955年,阿根廷军人发动政变,将四年前蝉联总统的庇隆赶下了台。庇隆流亡国外,定居西班牙的马德里,这枚戒指陪伴他度过了18年的流亡生涯;1973年,庇隆东山再起,这枚戒指又陪伴他回国再度登上总统宝座,由于它长期伴随主人在政坛沉浮,所以当庇隆逝世后,它就被当作随葬品带进了棺材。谁知后来又是它引来贪婪之辈截去主人遗体的双手——据分析,盗墓者是听信了这样一个传说才这样干的:这枚大戒指里,藏有能开启已故总统在瑞士银行的存款箱钥匙。他们同时盗走了军刀、军帽,当然也是出于谋财的考虑——名人生前用过的物品,有朝一日可以卖个好价钱。但他们不知道,这两样东西实际上与庇隆当年的戎马生涯毫无关系,不过是在庇隆死后从军用被服厂买来当随葬品的。后来,盗墓者发现庇隆的这枚戒指里并没有瑞士银行保险箱钥匙,于是给正义党领导机关写信,建议他们赎回庇隆双手和其他物品,起初开价1000万美元,以后又降到800 万美元,但没人理睬他们。

  1987年7 月,法庭开始审理庇隆墓被盗一案,直到1991年审理中断,此案因两名重要人物的神秘死亡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个是案发当晚正在值班的墓地看守人路易斯。拉瓦诺。他死于1988年,死亡证明上说是因“严重的肺水肿”去世。负责此案的法官海梅。法尔。苏奥同意拉瓦诺的突然死亡值得怀疑的看法,决定进行尸体解剖。经检验,发现致死原因是“连续踢打和用粗大木棒猛击造成严重内伤”。

  另一个是苏奥法官本人。1990年底,苏奥死于一场公路交通事故。据官方的说法,苏奥的死是由于他的汽车突然撞到了布兰卡港附近3 号公路边的一根木桩上。当地一位名叫乌戈。阿尔韦托。罗萨的法官说:“查清这一疑云重重的交通事故的原因简直是不可能的。”

  苏奥在出事前不久曾公开宣称,他已“掌握了全部材料和具体线索”,可确定盗墓作案人。他的继任者卡洛斯。安迪纳。阿连德不久便宣布封案。

  对中断审理此案最为不满的是已故总统的未亡人伊莎贝尔。庇隆。四年间、她坚持不懈地搜集与盗墓案有关的线索和罪证。1992年1 月,庇隆夫人在马德里发表声明,要求重新开庭;她的律师称,伊莎贝尔。庇隆已搜集到足以使此案真相大白的新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并将在法庭上陈述全部情况。

  据墨西哥的《至上报》透露,庇隆夫人的调查材料表明,侵入庇隆墓室并断其双手的嫌疑犯是六名前军警,为首者是曾在阿方辛总统任职初期担任其卫队长的秘密警察拉乌尔。古列尔米梅蒂。国防部为应付突发事件而成立的特别行动小组在他的指挥下参加了作案。拉乌尔。古列尔米梅蒂因被控参加一个由警察组成的犯罪组织于前不久已被拘捕。这个组织先后绑架了五名富有的企业家,在最近的18个月中获赃款1000万美元。另一名与此案有牵连的秘密警察奥拉西奥。卡隆迪,也因涉嫌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亵渎六座犹太人的坟墓而被拘捕。但是,卷入此案的还不止这一些人。

  当初阿方辛总统曾保证侦破此案,但数月后他又称,盗墓者“是一个外国秘密组织的成员”,此案难破。一位名叫波因瓦塞尔的新闻记者写了一本《庇隆的手》,其副题是“阿方辛,这是为什么?”指责以阿方辛为首的前政府玩忽职守,尤其不该的是阿方辛竟然委派作案者拉乌尔。古列尔米梅蒂负责调查此案,使他得以上下其手,弄虚作假,导致此案因“证据不足”而被中断审理。

  那么,庇隆夫人现在所掌握的证据和线索能否使上述几个嫌疑犯的罪名成立呢?与此案有关的还有些何等样人呢?再有,被截走的庇隆遗体的双手如今在哪里。是否还保存完好?这一切,当然都要待到重新开庭,案情大白以后才能公之于众。

no.2 阿连德死因究竟何在?


阿连德死因究竟何在?
 
  70年代,地处南美、世界上最狭长的國家智利发生了两起震惊世界的事件。一件是1970年9 月由社会党、激进党、共产党等6 个党派组成的人民联盟候选人、曾四次竞选总统、以激进民族主义著称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戈麦斯当选智利总统;另一件是仅时隔3 年,这位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就倒在1973年9 月11日发生的智利历史上第23次政变的血泊之中,不幸以身殉职。曾一度叱咤风云的阿连德就此匆匆湮没在智利历史长河之中。

  阿连德短暂的总统生涯,以及他为什么死、怎么死,引起人们长时间的思索和议论。

  阿连德出生于瓦尔帕莱索一个中产家庭。早年在智利大学学医时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多次被捕。1932年获智利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因领导学生运动出名而在医务界找不到工作,以后当过助理验尸官、牙科学校助教。1933年成力智利社会党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过社会党总书记、主席等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人民阵线”政府部长,后当上了参议员、议长。1970年9 月“人民联盟”在竟选中获胜。11月5 日阿连德在欢呼声中跨进了拉莫内达宫(总统府)。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胜利歌声震撼着北起阿里卡南到火地岛的这块狭长国土。上任不久,阿连德满怀雄心壮志推行宏大的改革计划,提出建立一个“民族主义的、人民的、正义的和革命的政府”,“结束帝国主义、垄断集团、地主寡头的统治,并在智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在他1971年5 月21日发表的第一篇总统咨文中,宣布智利“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方式,即我们的革命道路“,表示要在不触动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下,在现行”法制范围“内”向社会主义过渡“。在颁布宪法修正案和铜矿国有化法案不久,果断将控制智利铜矿开采90%美资安纳康达铜公司、肯奈科特铜公司和其他外资企业收归国有,结束了智利铜矿50年的屈辱史。这一历史性创举赢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赞扬和国内人民的支持。几乎同时,还对国内控制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业、对外贸易的507 家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广泛进行土地改革,扩大征地范围,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实行医疗、基础教育免费,低价出售粮食、生活必需品,对孕妇、育婴妇女和15岁以下儿童每天免费供应半公升牛奶等,这些措施尤其是一系列福利待遇使广大劳动人民得到实惠,然而这些脱离实际国力、超越历史阶段的做法已为后来危机埋下炸弹。

  仅隔2 年不到,智利上空布满乌云。锅盆的敲击声代替了当年的歌声,手持警棍的防暴队取代了悠闲自得的警察。恐怖、暗杀、抢劫等消息充斥着每天的报刊杂志。1973年阿连德已如坐火山,如履薄冰,身陷漩涡之中。这固然与阿连德政策的失误有密切关系,如土改侵犯了大批中小庄园主利益,国有化扩大了打击面,他上台没收的507 家企业,竟有80%是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化后的铜矿因没及时推行正确的政策,以致生产上不去,又有大批技术人员离弃祖国,奔走异国他乡。在经济濒于崩溃边缘,阿连德不仅不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矛盾,相反加紧改革步伐,这样就把更多的支持者推到了敌人营垒。“6.29”未遂政变是个信号,尽管三军司令一再表示忠于阿连德,但殊不知智利军队一向同美国垄断资本有密切关系,且当时右翼力量已在军内占居优势,正步步加紧筹划大规模反政府阴谋。阿连德准备总结执政以来的历史进程,但为时已晚,时局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久发生了一连串暗杀、全国卡车司机与私营店主罢工、家庭主妇上街游行等事件,最大反对党基督教民主党宣布拒绝与阿连德对话,全国上下一片混乱。

  阿连德犹如大海中一叶小舟,失去依靠,完全孤立。8 月23日阿连德的得力助手、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普拉茨被迫下台,由陆军参谋长皮诺切特接替。皮诺切特如鱼得水。一上任即召开绝密会议,密谋推翻阿连德。9 月10日形势发展到剑拔驽张程度。晚上9 点半,阿连德与部长们在郊外别墅进晚餐时,从总统府传来消息,两辆满载部队的卡车正从北方向圣地亚哥开来。

  餐桌上,阿连德夫人谈到她接连收到许多恐吓电话和信件。深夜11点总统府再次来电重报刚才的消息。次日凌晨2 点半,阿连德打电话对他秘书说:“明天将是很长的也是艰难的一天。”他知道摊牌的时间已不远了。

  9 月11日清晨6 点半,海军抢先动手了。“辛普松号”潜水艇、“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巡洋艇和美国舰队停泊在科金博(智北方一座小城)附近海面。六辆装满士兵的卡车从瓦尔帕莱索驶向首都。7 点15分空军开始轰炸工厂、电台。7点30分阿连德从别墅来到拉莫内达宫时,警察防暴队已全部出动,总统卫队也作好战斗准备。

  7 点55分,阿连德向全国发表首次广播讲话,通报目前形势,动员人民提高警惕,坚守岗位,对军队依然表示信任和寄予期望。此时得到消息说国防部长被陆军部队逮捕,8 点15分阿连德发表了第二次广播讲话。这时空军参谋长为阿连德准备了一架飞机,让他立即离开智利。阿连德拒绝了,说他知道怎样做一个士兵,也知道作为总统的职责。

  8 点30分,电台中断军乐,向全国广播以皮诺切特为首的武装部队军政

  府委员会公报,下令阿连德立即交出政权。阿连德简直不敢相信,他所信赖的陆军总司令竟是策划政变的头目。9 点正,阿连德打开窗子挥手向群众作最后的致意。不久电报电话中心被武装部队占领,阿连德下令夺回,但终因身边只剩数十名官兵,而无法执行了。9 点过一点点,阿连德在第四次广播讲话中坚定表示“将为保卫属于这个國家的珍贵原则而献出生命”。9 点10分他在唯一没有被炸毁的麦哲伦海峡电台作最后一次讲话,“在这个历史关头,我将为诚实的人民献出生命”。说完走出办公室,检查了拉莫内达宫内每一个机枪和重炮发射点,然后下令射击,但这是鸡蛋碰石头。不多时阿连德别墅遭轰炸,电台广播军方最后通牒,“空军将在11点轰炸总统府”。阿连德为减少牺牲,下令解散总统卫队,撤退所有人员,最后还是有50人坚决留下来,包括4 名政府部长、6 名秘密警察、21名武装人员、15名社会党成员,还有些记者、医生等。11点多,炸弹雨点般射向总统府。1 点30分,第一支政变部队攻进总统府。2 点差几分,65岁的阿连德倒在部长会议大厅的战斗岗位上,他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时手里紧握着枪,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对阿连德的死,人们议论纷纷,世界上很多政治家为之惋惜。一些人说他是自杀身亡的。一些人认为他是被炮弹击中而英勇牺牲的。持后一观点的有他生前的政治顾问琼。e.加塞斯,有了解他的朋友,有对政变过程掌握情况的人。他们认为阿连德性格坚强,在几次危难中都挺着身驱迎接枪林弹雨,直到生命最后瞬间还紧握枪杆顽强抵抗,这样的人绝不会走自杀的路的。还有不少拉美和第三世界的人士认为,与其说阿连德是在“9.11”政变中殉职,毋宁说是某个大国错误道路的殉葬品。

  阿连德的具体死因虽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解开,但他是当时两个超级大国在南美这个國家角逐的牺牲品是确定无疑的。

no.3 希思首相为何独身?


希思首相为何独身?
 
  爱德华。理查德。乔治。希思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平民首相。他曾12次访问中国,使中英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他酷爱音乐,曾任欧洲交响乐队指挥,并应邀指挥过院长哈泽教授看,希特勒说,“这些小瓶里装着快速致死的毒药,这些毒药是他从施登夫赫尔大夫那儿得到的”(哈泽语),并且希特勒当场请哈泽在其爱犬身上试验药性。

  关于希特勒自杀时秘室中的枪声,也说法不一。认为希特勒用Shou槍自杀的人当然认为:(一)有枪声;(二)这枪声是希特勒本人开枪所致。认为希特勒以Qing化钾自杀的人对枪声的说法各异。有些人认为当时希特勒房间里根本没有枪声,或者只是当时在门外的人们的一种幻觉。另一些人则认为,当时在场的希特勒卫兵、传令兵和女秘书等听见了枪声,这不应视为讹传。

  但他们认为打枪的人不是希特勒,而是林格!这些人的证据是希特勒私人卫队长腊登休伯的供词:“看来,希特勒怀疑毒药的作用,因为他长期以来每天都进行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让林格在他服毒之后向他开枪……林格向希特勒开枪了。”

  人死见尸,通过法医便可验明正身,然而有关希特勒尸体的下落,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一种是死不见尸体。希特勒当时身边的一些人,如为他育犬的托尔诺夫、厨师兰格尔等都认为:“元首死了,他的尸体一点也没留下。”

  据亲手烧掉希特勒尸体的林格说:希特勒自杀的时间是15时30分,而后他将尸体用毯子裹好搬到花园里,浇上早已准备好的汽油焚烧。“7 时(19时)半,遗体还在继续燃烧,我不再管它。“由时间推断,尸体已焚化得所剩无几了。前苏联人则不然,他们声称发现了希特勒已焚烧过的尸体。1945年5 月5日的备忘录记载,有7 名苏军官兵在柏林城内的希特勒总理府地区,离发现戈培尔及其妻尸体处不远的地方,在希特勒的私人避弹室附近,发现并取出两具烧过的尸体,一具女尸,另一具男尸。经过仔细研究后确定,这是希特勒与爱娃。布朗,尸体上也有特征。另一旁证是,与这两具尸体同葬在一个弹坑中的还有两条狗,而那是”希特勒私人的狗“。决定性的证据是对希特勒牙齿的鉴定,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牙齿完全相同。前苏联人找到了希特勒牙医布拉什克教授的助手霍伊捷尔曼,她帮助前苏联人找到了希特勒牙齿的x 光照片和没有来得及戴的金牙套,并且凭记忆描述道:”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有金桥,支撑在左边第一颗戴牙套的牙上……“这些与前苏联人手中握有的希特勒的牙齿基本吻合。最后霍伊捷尔曼仔细对照实物,”确认这是希特勒的牙齿“。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说法,如希特勒的尸体“通通烧化”,与蒙克小组一起突围的希特勒青年团首领阿克斯曼带走了“元首”的骨灰。或者如英国历史学家特雷沃尔——罗别尔所说:“希特勒总算达到了自己的最后目的。……

  被自己的追随者秘密葬在意大利的布其托河边,当今的人类摧毁者也永远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奇闻种种,矛盾重重,是否有真正水落石出的一天?抑或它注定为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并且是永远无解的谜?

no.8 莫罗前总理遇害内幕如何?


莫罗前总理遇害内幕如何?
 
  意大利罗马玛利奥夫尼街,凌晨4 点半,一切还显得静寂、安宁。可谁会想到,几小时后,这里将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绑架案。此刻,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主席、前总理莫罗已兴奋得早早起床了。1978年3 月16日这一天对他来说,是其30年政治生涯中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日子。不久前,他顺利解决了意大利战后最大的政治危机——数月来的无政府状态行将结束,各党派在他的斡旋下已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今天,国会将讨论这个协议。事先他已得到许多头面人物的保证:协议一定会获准通过。在当今意大利政坛上,莫罗是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五度出任总理,解决过不少政治危机。人们都说,没有莫罗,意大利早就四分五裂了。年底的总统竞选,他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如果这个协议得到批准,总统的位置一定非他莫属。

  可悲剧也恰恰在这时发生了。

  8 点半,莫罗和妻子依列娜深情吻别,每次出门他都要这样做。莫罗的轿车正沿着斯特里大街向国会大厦方向驶去。这时,四名“红色旅”罗马小组的成员正化装成航空公司雇员模样静静地守候在玛利奥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处,准备绑架莫罗。为首的是个美貌的金发女郎,名叫安娜,是“红色旅”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红色旅”创建于1969年,成立后即以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闻名于世、给意大利政界造成了严重威胁。安娜见莫罗的汽车缓缓驶来,猛一挥手,四人同时打开旅行包。转瞬间,乌亮的冲锋枪出现在他们手中,闪电般地向莫罗的汽车冲来。安娜端着冲锋枪对准前排座位乱扫,警官里奇和莫罗的司机连叫都没叫一声就死去。随车的四个保镖情知中伏,刚要拉开车门外冲,一阵弹雨铺天盖地而来,三个惨死车内,另一个勉强逃出车外,即被一排更为猛烈的子弹打倒。安娜等人用冲锋枪指着一动不动地坐在车后座里的莫罗:“跟我们走!”众人一起走向停在路旁的一辆警车。突然,当莫罗被人推着行将登车之际,他把皮包扔在地上,用恳切的、哀求般的口吻说:“求求你们,放走我吧。”安娜厉声命令:“上去!”他顺从了。警车呼啸而去。

  莫罗被绑架后,意大利举国震动,世界也被震动了。罗马戒严,全国戒严。警察倾巢出动,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大搜捕。次日,政府又调来5 万军队加入搜捕的行列。其实,莫罗并没离开罗马,甚至只在离绑架地斯特里街不远的停车场修理库的密室里。之后,“红色旅”不断发表公告,不断提出要求,然而,所有这些均遭到意大利政府的拒绝。接着,“红色旅”又发表了莫罗的亲笔信。莫罗以个人名义向政府呼吁:同“红色旅”谈判,释放库乔等人。库乔何其人也?“红色旅”首领是也。他曾是特伦多大学的学生领袖,在一次示威游行时,他的两位好友被警方的催泪弹炸死。就在这一天,他发誓成立“红色旅”,为好友报仇。1975年,库乔偶然被捕。3 年来,官方对他开庭审判已有数次,然而没有一次能进行到底,库乔还威胁法官们:谁坚持对他的审判,“红色旅”便会结果其性命。“红色旅”也曾多次营救库乔,均未能得逞。而这次绑架事件就发生在将对库乔进行新的审判的前一天,意大利政府对莫罗的求援,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不错,那是莫罗的手迹,但仍不能释放库乔。理由很简单:这些信一定是莫罗在饱受折磨后被迫写的,甚至受了药物的影响,也未可知。依列娜也多方奔走,希望政府能同“红色旅”对话,拯救莫罗的生命,政府同样置之不理。她又来到天主教民主党总部,声泪俱下地对党的领袖们说:“为了这个党,莫罗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你们不能见死不救!”那些领袖大多是莫罗一手提拔的,与他私人感情极深,但这件事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只得沉痛地说:“党的立场不能改变,我们绝不同恐怖分子对话。这样,即使莫罗遇害,也等于意大利精神上的胜利。”

  “红色旅”再次要求莫罗给政府写信,重复他们的要求。他想拒绝,但求生的欲望很强烈,于是他写了。他写了一封又一封,但封封遭到拒绝。当他的第80封信遭到拒绝时,他彻底绝望了。至此,“红色旅”也明白不能以莫罗为人质要挟政府,于是决定利用莫罗给政府以严重打击。一天,安娜命令莫罗侧卧在雷诺轿车后座的地板上。随后,安娜举起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对着莫罗的胸膛连发11枪。大约10分钟后,莫罗死去。5 月9 日,莫罗的尸体发现于罗马市中心的一辆汽车内。莫罗的死再一次震动了全世界。当罗马电视台新闻广播员呜咽着宣读特别公告时,意大利全国哭声一片。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知:莫罗是因政府拒绝“红色旅”恐怖分子所提条件而被害的,政府为了國家制度的尊严而抛弃莫罗可以理解,而这些制度又正是莫罗用毕生心血建立起来的。但也有人指出:莫罗实际上是被政府和天主教民主党送上断头台的,因为政府完全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对付“红色旅”,莫罗也不会那样悲惨地死去。

  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以后,意大利警方连续破获了“红色旅”的几个军火库,却惊讶地发现:那里的武器弹药几乎清一色是苏联制造的。有确凿证据证明,许多“红色旅”成员曾在某个东欧國家受过训。更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安娜等人在绑架莫罗前曾反复进行过实战演练,地点竟是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是怎样到那里去的?谁提供经费?莫罗被杀是否和这些國家有关?

  1987年,几盘据认为是“莫罗自供状”的录像带再度在意大利政坛上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民主党经过大选好容易在议会中保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若不与议会第二大党、政见与其迥然相异的共产党联合组阁的话,政府便难以为继。莫罗便是两党联合体制的推动者。大多数意大利人都认为,在近两个月的监禁中,莫罗对“红色旅”供出了两党联合的内幕,这无疑对两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实际上,在“红色旅”部分成员被捉拿归案的1978年秋天,曾公开过他们记录的“莫罗自供状”,这当中几乎均系未公开过的情报。

  当时72岁的众议院议长皮科里证实说:莫罗自供时有录像。关于这些录像,意大利极左政党“意大利社会运动”机关报在1986年也报道说,一警官在搜查“红色旅”位于罗马的一个地下指挥所时,发现了不少录像带,已交情报机构复制。但是,皮科里证词中提到的一个证人——原“红色旅”的一个负责人却在狱中写信给意大利国营广播电台,否认有录像带。估计这些录像带很可能在负责反对恐怖组织的基埃札将军遇难后被盗走的。他在1982年被黑手党杀害后,官邸中的保险箱也被撬开,机要文件被悉数掠去,录像带也许被一同盗走了。所以,莫罗被害的真相就无从所知,真正的死因也就被掩盖了。现在,莫罗惨死一事已成了意大利和国际上扑朔迷离的悬案。

 

no.9 莫罗前总理遇害内幕如何?

 

莫罗前总理遇害内幕如何?
 
  意大利罗马玛利奥夫尼街,凌晨4 点半,一切还显得静寂、安宁。可谁会想到,几小时后,这里将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绑架案。此刻,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主席、前总理莫罗已兴奋得早早起床了。1978年3 月16日这一天对他来说,是其30年政治生涯中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日子。不久前,他顺利解决了意大利战后最大的政治危机——数月来的无政府状态行将结束,各党派在他的斡旋下已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今天,国会将讨论这个协议。事先他已得到许多头面人物的保证:协议一定会获准通过。在当今意大利政坛上,莫罗是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五度出任总理,解决过不少政治危机。人们都说,没有莫罗,意大利早就四分五裂了。年底的总统竞选,他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如果这个协议得到批准,总统的位置一定非他莫属。

  可悲剧也恰恰在这时发生了。

  8 点半,莫罗和妻子依列娜深情吻别,每次出门他都要这样做。莫罗的轿车正沿着斯特里大街向国会大厦方向驶去。这时,四名“红色旅”罗马小组的成员正化装成航空公司雇员模样静静地守候在玛利奥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处,准备绑架莫罗。为首的是个美貌的金发女郎,名叫安娜,是“红色旅”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红色旅”创建于1969年,成立后即以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闻名于世、给意大利政界造成了严重威胁。安娜见莫罗的汽车缓缓驶来,猛一挥手,四人同时打开旅行包。转瞬间,乌亮的冲锋枪出现在他们手中,闪电般地向莫罗的汽车冲来。安娜端着冲锋枪对准前排座位乱扫,警官里奇和莫罗的司机连叫都没叫一声就死去。随车的四个保镖情知中伏,刚要拉开车门外冲,一阵弹雨铺天盖地而来,三个惨死车内,另一个勉强逃出车外,即被一排更为猛烈的子弹打倒。安娜等人用冲锋枪指着一动不动地坐在车后座里的莫罗:“跟我们走!”众人一起走向停在路旁的一辆警车。突然,当莫罗被人推着行将登车之际,他把皮包扔在地上,用恳切的、哀求般的口吻说:“求求你们,放走我吧。”安娜厉声命令:“上去!”他顺从了。警车呼啸而去。

  莫罗被绑架后,意大利举国震动,世界也被震动了。罗马戒严,全国戒严。警察倾巢出动,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大搜捕。次日,政府又调来5 万军队加入搜捕的行列。其实,莫罗并没离开罗马,甚至只在离绑架地斯特里街不远的停车场修理库的密室里。之后,“红色旅”不断发表公告,不断提出要求,然而,所有这些均遭到意大利政府的拒绝。接着,“红色旅”又发表了莫罗的亲笔信。莫罗以个人名义向政府呼吁:同“红色旅”谈判,释放库乔等人。库乔何其人也?“红色旅”首领是也。他曾是特伦多大学的学生领袖,在一次示威游行时,他的两位好友被警方的催泪弹炸死。就在这一天,他发誓成立“红色旅”,为好友报仇。1975年,库乔偶然被捕。3 年来,官方对他开庭审判已有数次,然而没有一次能进行到底,库乔还威胁法官们:谁坚持对他的审判,“红色旅”便会结果其性命。“红色旅”也曾多次营救库乔,均未能得逞。而这次绑架事件就发生在将对库乔进行新的审判的前一天,意大利政府对莫罗的求援,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不错,那是莫罗的手迹,但仍不能释放库乔。理由很简单:这些信一定是莫罗在饱受折磨后被迫写的,甚至受了药物的影响,也未可知。依列娜也多方奔走,希望政府能同“红色旅”对话,拯救莫罗的生命,政府同样置之不理。她又来到天主教民主党总部,声泪俱下地对党的领袖们说:“为了这个党,莫罗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你们不能见死不救!”那些领袖大多是莫罗一手提拔的,与他私人感情极深,但这件事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只得沉痛地说:“党的立场不能改变,我们绝不同恐怖分子对话。这样,即使莫罗遇害,也等于意大利精神上的胜利。”

  “红色旅”再次要求莫罗给政府写信,重复他们的要求。他想拒绝,但求生的欲望很强烈,于是他写了。他写了一封又一封,但封封遭到拒绝。当他的第80封信遭到拒绝时,他彻底绝望了。至此,“红色旅”也明白不能以莫罗为人质要挟政府,于是决定利用莫罗给政府以严重打击。一天,安娜命令莫罗侧卧在雷诺轿车后座的地板上。随后,安娜举起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对着莫罗的胸膛连发11枪。大约10分钟后,莫罗死去。5 月9 日,莫罗的尸体发现于罗马市中心的一辆汽车内。莫罗的死再一次震动了全世界。当罗马电视台新闻广播员呜咽着宣读特别公告时,意大利全国哭声一片。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知:莫罗是因政府拒绝“红色旅”恐怖分子所提条件而被害的,政府为了國家制度的尊严而抛弃莫罗可以理解,而这些制度又正是莫罗用毕生心血建立起来的。但也有人指出:莫罗实际上是被政府和天主教民主党送上断头台的,因为政府完全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对付“红色旅”,莫罗也不会那样悲惨地死去。

  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以后,意大利警方连续破获了“红色旅”的几个军火库,却惊讶地发现:那里的武器弹药几乎清一色是苏联制造的。有确凿证据证明,许多“红色旅”成员曾在某个东欧國家受过训。更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安娜等人在绑架莫罗前曾反复进行过实战演练,地点竟是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是怎样到那里去的?谁提供经费?莫罗被杀是否和这些國家有关?

  1987年,几盘据认为是“莫罗自供状”的录像带再度在意大利政坛上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民主党经过大选好容易在议会中保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若不与议会第二大党、政见与其迥然相异的共产党联合组阁的话,政府便难以为继。莫罗便是两党联合体制的推动者。大多数意大利人都认为,在近两个月的监禁中,莫罗对“红色旅”供出了两党联合的内幕,这无疑对两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实际上,在“红色旅”部分成员被捉拿归案的1978年秋天,曾公开过他们记录的“莫罗自供状”,这当中几乎均系未公开过的情报。

  当时72岁的众议院议长皮科里证实说:莫罗自供时有录像。关于这些录像,意大利极左政党“意大利社会运动”机关报在1986年也报道说,一警官在搜查“红色旅”位于罗马的一个地下指挥所时,发现了不少录像带,已交情报机构复制。但是,皮科里证词中提到的一个证人——原“红色旅”的一个负责人却在狱中写信给意大利国营广播电台,否认有录像带。估计这些录像带很可能在负责反对恐怖组织的基埃札将军遇难后被盗走的。他在1982年被黑手党杀害后,官邸中的保险箱也被撬开,机要文件被悉数掠去,录像带也许被一同盗走了。所以,莫罗被害的真相就无从所知,真正的死因也就被掩盖了。现在,莫罗惨死一事已成了意大利和国际上扑朔迷离的悬案。

  (俞奭勋)
 
 
  1975年,82岁的佛朗哥死了。他是法西斯独裁者中唯一寿终正寝之人。

  他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唯一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國家。他曾经宣称:在一个受尽苦难和蹂躏的欧洲中,西班牙是一块快乐的绿洲。这是“國家主义运动”的成绩。

  1939年的欧洲,战争已如上弦之箭,一触即发。佛朗哥告诉墨索里尼,他准备竭尽全力使欧洲相信:发动一场全面战争是无意义的。9 月1 日,德军进攻波兰。3 日,英、法对德宣战。同一天,佛朗哥公开呼吁使战争局部化。他声称,愿意和其他國家一起来商讨结束一场有可能导致“亚洲式的野蛮残暴”的战争。4 日,西班牙宣布了“中立”。

  是佛朗哥有“保卫和平”的善意?或者是他有未卜之明,知道轴心国必遭失败?否则,作为欧洲三大法西斯國家之一,且又和德、意在刚刚结束的

  西班牙内战中结成了非同寻常的关系,西班牙为什么不和德意同步而却独树一帜呢?

  有人认为,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当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国民经济濒于停滞状态,食品严重不足,灾荒频繁,人心浮动。

  必要的进口工业材料和设备供给不足,黄金、外汇储备十分短缺。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团和共产主义者左翼集团依然保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和影响。长枪党内部酝酿着的种种不和、猜忌、争斗又削弱了党的独裁统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稳定政局、确保独裁统治。显然,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国内危机并非不参战的可靠理由,解决上述危机的最快捷而有效的办法,可能正是对外战争。

  另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同盟国的利诱、拉拢。西班牙和直布罗陀、丹吉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盟国担心,一但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作战,直布罗陀海峡必为其控制,大西洋与地中海航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940年3 月,英国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 万英镑的贷款,并允许它从盟国进口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材料,英国还从阿根廷快速运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决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援助西班牙价值150 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随后,罗斯福又设法让国会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向西班牙输出石油的控制。这种说法也有明显不足之处:人所共知,佛朗哥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兄弟式”关系,没有德意的直接插手,佛朗哥难以建立其独裁政权。而且,1940年5 月,意大利宣布把西班牙的债款从70亿里拉减少到50亿里拉。德国则始终向西班牙提供军火、机械、精密仪器。1940年10月23日,在昂代会谈中,希特勒表示,如果佛朗哥参战,他可指望得到梦寐以求的直布罗陀,在战后分赃时更能大捞一笔。希特勒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麦、棉花、橡胶和肥料等物资。由此观知,如果说佛朗哥“唯利是图”,那末德、意所提供的“利”是超过盟国的。而且,当时形势德、意极有胜利可能,“分赃”并非全是空言。佛朗哥为什么不贪此“利”呢?

  第三种说法是:佛朗哥反对的,只是苏联。因为苏联是支持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的后台。佛朗哥曾经说过,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敌人是苏俄,西方國家之间的任何战争都不过是为俄国人“火中取粟”。1941年6 月,德国进攻苏联,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国的军事行动,并很快组织了1.7 万人的长枪党志愿军,称为“蓝色师团”,参加对苏作战。佛朗哥强调,“蓝色师团”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苏俄的一贯立场,这并不等于参加轴心国一方作战。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虽然尚存,却已渐趋衰落,不致于对佛朗哥政权产生致命威胁。如果说把佛朗哥看成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健将,或者说他是“意识形态至上者”,那么为什么1943年德军失去对苏优势后,佛朗哥落井下石似地撤回了“蓝色师团”呢?佛朗哥与各国的交往表明,他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不会因为反对苏联而放弃参战可能带来的利益。

  还有一个为人所忽略的疑点是:希特勒为什么会能容忍佛朗哥的种种“背叛”而不对西班牙开战?1940年夏,德国已经完成了对低地國家和法国的控制。从战略需要而言,德军急需穿越西班牙攻占直布罗陀和北非的丹吉尔以便将地中海置于自己手中。这可以说是事关成败的一着。奇怪的是,当佛朗哥表示,西班牙对任何入侵企图都将加以抵抗时,德国停止了行动。同年6 月14日,西班牙出兵占领国际共管的丹吉尔,随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西班牙参加轴心国的条件,其中包括对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奥

  兰省的领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认后,德西双方议定共同对直布罗陀采取军事行动。可是,当德军做好一切准备,而且供给了西班牙作战所需重武器并通知明年1 月开始行动的时候,佛朗哥明确表示西班牙目前还不能参战。尽管希特勒表示,战后一定满足西班牙的要求,但佛朗哥仍然拒不参战。

  德国便停止了这一战略行动。人所共知,德军当时在欧洲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战争需要,不管是中立国与否一概入侵,而对西班牙的这一“不轨”行为,怎么会一反常态,变得如此宽宏大量了呢?而佛朗哥出于什么动机,居然能在关键时刻,出乎意料之外地没有参加第二次大战呢?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no.10 谁是刺杀“平民首相”帕尔梅的凶手?


谁是刺杀“平民首相”帕尔梅的凶手?
 
  1986年2 月2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时值初春,这个北欧國家的首都寒风凛冽。夜深了,虽然一些大商店的橱窗里依然彩灯通明,但街上正是人车稀疏。11时许,位于市中心的格兰德电影院的最后一场电影散场了。观众们陆续步出影院朝各个方向走进了夜幕之中。影院门口,瑞典政坛第一号人物、首相奥尔夫。帕尔梅及其夫人莉斯贝特向全国工会主席罗先格林辞别后,又与儿子及其女友互道了晚安。首相夫妇如同普通公民那样,踏着街上未融的积雪,步行回家。按瑞典法律,首相平时私人活动毋须保安人员相随。

  帕尔梅和夫人并肩挽臂缓缓而行,边走边谈论着刚才观看的瑞典新片《莫扎特兄弟》。当他们走过两个街区,来到斯韦亚瓦根大街尽头与内加尔坦胡同交叉口时,有人从后面向首相连开两枪,旋即逃窜而去。帕尔梅中弹栽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白雪。背部受了轻伤的莉斯贝特从瞬间的惊恐中醒悟过来后立即大声呼救。三名年轻人先后闻声赶来,对帕尔梅做人工呼吸,但无济于事。几分钟后一辆出租车驶来,司机见状马上用车内电话报警并要了救护车。

  帕尔梅被送进附近一家医院,医生在手术台上确诊,子弹穿过胸腔,切断了一根大动脉。3 月1 日凌晨,医院宣布抢救无效,帕尔梅溘然与世长辞。

  直到此刻,救护人员和封锁现场的警察才知道,遇刺身亡的是帕尔梅首相。

  帕尔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深受瑞典公民爱戴,有“平民首相”之誉。

  他不幸逝世时还只有59岁。噩耗传出,瑞典举国悲哀,世界为之震惊。瑞典警方把搜捕刺杀首相的凶手列为头号要案,然而此案从一开始就头绪纷繁,虽然先后拘捕过几个嫌疑犯,但至今未有足够证据确认真凶。

  2 月28日午夜,即案发后不久,当地《瑞典快报》社的总机便接到匿名电话,称这次谋杀事件是一个缩写名为“pnk ”的组织。然而警方却表示,他们不了解这个组织;并且认为,此时谈论有关谋杀动机问题,为时过早。

  次日,瑞典驻波恩大使馆和瑞典律师协会也先后接到匿名电话,称此案是同西德红军旅有联系的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干的。

  同日,美联社报道,驻伦敦的一家通讯社接到匿名电话,也称暗算帕尔梅首相的是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干的。打电话的男子用带有北欧口音的英语说:“你可以从历史上查到这次袭击的理由。”

  霍尔格。迈因斯是西德左翼恐怖组织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的创始人,该集团后来改称“红军旅”。据报道,该组织成员在1975年占领了西德驻瑞典大使馆,瑞典政府出动军警,打死了该组织两名成员,夺回了大使馆。从此,这个组织与瑞典政府结下了仇恨。

  土耳其的一家报纸则推测说,总部设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库尔德工人党,对帕尔梅首相怀有敌意,因为帕尔梅拒绝接纳它的一位领导人到瑞典避难,这次帕尔梅被害可能与它有关。但是,库尔德工人党立即公开否认。

  还有一些来自各方的消息和推测,但都因缺乏证据被警方排除。

  瑞典警方曾说在现在场搜索时找到两颗直径为9 毫米的子弹壳。据鉴定,这种子弹杀伤力很大,可穿透防弹衣。警方认为凶手受过专门训练。据查,瑞典库存的500 种子弹中,没有在谋杀现场发现的那种型号的子弹。

  3 月3 日,被任命为代理首相的卡尔松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谋杀帕尔梅的凶手问题时说,国际上恐怖活动越来越多,当然也会在瑞典有所反映,国际恐怖活动不是一个國家单独能解决的。在处理恐怖活动问题上,瑞典将和其他國家合作。

  此说法似乎表达了瑞典官方对这一谋杀事件有国际背景的看法。

  3 月4 日,瑞典警方宣布悬赏缉拿凶手,赏金为50万瑞典克朗(合7 万美元)。后警方又两次通告提高赏金,直到850 万美元。

  3 月6 日,丹麦警方在从瑞典到丹麦的渡轮上逮捕了两名据称与杀害帕尔梅有关的嫌疑犯。这两名疑犯一名居住在西德,另一名居住在美国。被捕时,两人正乘坐一辆西德牌照的豪华型汽车从瑞典前往丹麦。丹麦警察是按照瑞典警方的通报,根据其中一人相貌非常像瑞典当局当天公布的一张凶手模拟像才逮捕他俩的。

  模拟像的作者是位22岁的女画家。她说,出事那天夜里她正沿着通往内加尔坦胡同的斯韦亚瓦很大街方向走,忽然和一位神色慌张匆忙跑来的男子迎面相撞,他长脸型、黑头发、高鼻子、黑眼睛、深眼窝,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她画了一张头像交给了警方,警方根据其他材料,认为可以做为凶手模拟像,经两名从西德赶来的专家的修改,3 月6 日公布了这幅凶手模拟像。

  可是,根据这张像逮捕的嫌疑犯都因证据不足很快就获释。此后,警方又根据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提供的情报,把侦查重点放在库尔德工人党方面。据说,该党受伊朗支持。它怀疑帕尔梅首相制止瑞典与伊朗的军火交易而对帕尔梅怀恨在心;此外,帕尔梅还因在瑞典的库尔德人中的一些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而驱逐了他们。因此,库尔德工人党有相当大作案的可能性。警方曾拘留过该党的两名成员,后因缺乏证据只能将他们释放。

  瑞典警方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共审查过1.7 万名涉嫌此案的人,侦查记录有2.7 万份之多,证人多达10500 名。但依然未能对嫌疑犯中任何一人提出正式起诉。斯德哥尔摩警察局局长汉斯。霍尔梅尔于1987年引咎辞职。

  司法部长和地方检察长也因处理此案不力或方法不当而被解职。

  到了1988年冬天,此案的侦察似乎出现了转机。警方把重点转向一个黑社会人物—42岁的失业男子克里斯特。彼特松。此人吸毒酗酒,有过63次盗窃及用刺刀杀人的纪录。据他朋友的揭发,他曾谈起过帕尔梅夫人在她丈夫遇刺时是怎样尖叫的。有证人说,他憎恨帕尔梅,曾多次以威胁性语言谈论帕尔梅首相;还有4 个证人说,在行刺现场附近看见彼特松跟踪帕尔梅夫妇。他本人也承认那天夜里他在出事地点附近。帕尔梅夫人及十多名证人从电视录像片,对作为嫌疑犯的彼特松的脸型、头发等特征进行了辨认,一致认为他与凶犯相像。

  经过两个半月的调查,警方认为彼特松作案可能性甚大,经法院批准,于12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城北苏伦托那一幢居民楼内,正式拘捕了彼特松。

  1989年6 月5 日,斯德哥尔摩地区法院第一次以半公开形式开始审判彼特松,当时,连被告的姓名都没公布。检察官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指控被告于1986年2月28日尾随帕尔梅夫妇,从背后开枪打死帕尔梅,并打伤帕尔梅夫人。

  彼特松在法庭上否认对他的指控。其辩护律师认为控方证据不足,嫌疑犯缺乏作案动机,并提出,“许多迹象表明,此案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谋杀案。”

  在瑞典,对这一指控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审判前夕在斯德哥尔摩地区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仅有15%的人认为这个嫌疑犯是真正的凶手。

  许多人指出,目击者中无人能作证这名嫌疑犯持枪射击的行为,警方又未查获作案凶器,嫌疑犯与被害者无任何联系,因此,指控他枪杀帕尔梅证据不半个月以后,法院再次开庭,由帕尔梅夫人出庭作证。应她的要求,嫌疑犯暂不出庭。据帕尔梅夫人陈述:出事前,她曾发现有一个人在暗中盯着她看。

  当他们走到出事地点时,她听到一声类似爆竹的声响,帕尔梅应声倒地。紧接着又听到第二次同样的响声,她看到了旁边站着先前见到的那个男子,她记住了他的相貌。

  帕尔梅夫人回答了法官和辩护律师的提问。

  在作证即将结束时,嫌疑犯彼特松被带入法庭,这是帕尔梅夫人自该犯被押后第一次与他面对面相遇。当她看到彼特松时,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她在出事地点见到的人。

  案情好象有了很大的进展。

  7 月27日,法院在最后一次审讯中裁决彼特松为刺杀帕尔梅首相的凶手,判处他终身监禁。据检察官称:1986年2 月28日晚,彼特松在格兰德电影院外面等候一名毒品贩子时,看到帕尔梅夫妇走进电影院。他随即到那名毒贩住处取来一支手枪。电影散场后,他尾随帕尔梅夫妇,开枪打死了帕尔梅。

  法庭对判处彼特松为凶手的意见并不一致,只是以6 :2 通过上述裁决。

  六名非专职的陪审员根据30多名证人中大多数人提供的证词,特别是帕尔梅夫人关于彼特松就是在枪响后她看到的离她几步远的那个人的说法,确定彼特松是凶手。二名专职法官则认为,所有证人都没有看到彼特松开枪或持枪,而帕尔梅夫人在三年之后陈述当时惊慌中所见,不能作为裁决的重要依据,主张释放彼特松。

  根据瑞典法律,在无法获得凶器或无人能作证见到嫌疑犯进行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如果法庭能够排除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可以裁决此人为凶手。

  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正是根据这一条,通过审判官表决,裁定彼特松有罪的。

  彼特松当即表示不服并立即提出上诉。大多数瑞典公民对法院的裁决也表示怀疑。当天晚上,瑞典电视台接到3000多人的电话,其中2000多人认为彼特松不是真正的凶手。一些持怀疑态度的法学界人士指出,彼特松有杀人前科、坐过牢,但这不能作为判定他谋杀帕尔梅的依据;他同帕尔梅并无任何私人恩怨,在历次选举中,他都向帕尔梅所属的社民党投了赞成票;也没有发现任何他同政治组织或外国集团有联系,在法庭上检察官未能说明彼特松作案的动机。

  由于上诉法院专职法官的人数多于非专职陪审员,因此,对地方法院裁决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期待着这一裁决将被上诉法院否决。11月2 日,瑞典斯维亚上诉法院宣布,涉嫌杀害帕尔梅首相的瑞典公民克里斯特。彼特松无罪。

  于是,这一震惊世界的谋杀案重又陷入重重迷雾,时至今日仍然难以作出定论。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