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之民族篇疑案第4辑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波利尼西亚人的祖籍在何方?


波利尼西亚人的祖籍在何方?
 
  在波涛滚滚的南太平洋上,散布着众多绿色的岛屿,它们是大海的明珠,组成了富饶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群岛上居住着勤劳能干的波利尼西亚人。当欧洲人发现他们时,人口大约有100 万。波利尼西亚群岛周围是茫茫的海洋,它离亚洲、非洲、美洲、澳洲都有三四千海里。岛上的居民被欧洲探险家发现时,只能制造独木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何处?他们的祖先是何方人士?

  波人的族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土居说。

  西班牙学者基罗斯,法国航海家迪蒙。迪尔维尔认为,波利尼西亚是土生土长的种族。群岛周围是汹涌的海洋。海洋把群岛与大陆隔离,古代先民不可能从几千里外的大陆上驾舟而来。迪蒙。迪尔维尔还认为:波利尼西亚群岛原来是一块完整的大陆,由于地质变迁,主大陆沉入大海成为星罗棋布的群岛,岛上的幸存者就是现代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波人土居说中流传的洪水神话,就是大陆沉没后海水滔滔的历史的记忆。然而,考古学证明,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没有古人类化石。

  二、亚洲起源说。

  有些学者认为,波人是亚洲来的移民。他们来自亚洲何处,有的认为来自马来亚,有的认为来自中国,有的认为来自印度。

  1 、马来亚说。这由18世纪旅行家布根维尔、拉佩律斯等人所主张。其根据是,波利尼西亚语言与马来人语言很相似,因而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是来自马来亚人的迁移者。

  2 、中国说。本世纪初,维也纳学者罗伯特。涅格尔登主张中国说。他认为,波利尼西亚的石器“回棱斧”分布于中国、印度支那和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等地。据此认为,古代中国人通过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到达波岛。波人的故乡是中国,他们是古代的“华侨”。有个学者泰兰吉。希罗亚提出,中国人南迁波利尼西亚是由于蒙古南侵,波利尼西亚的始祖才背井离乡,“把自己的视线集中到东方的地平线,从而开始了一次最大胆的航行。”

  3 、印度起源说。这由人种学家福南德提出。其根据是,印度古代语言称月亮女神为“辛”,波利尼西亚语言称之为“辛那”,波人传说古代有个“伊里希亚”国,印度梵文中称古代有“符里希亚”国,也有相似之处。据此,他认为波人起源于印度。

  无论认为起源于马来亚、中国,还是印度,都认为波人是亚洲移民,都必须乘船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横流大洋。但是,现代研究表明,在太平洋上漂流由南向北,风向多与漂流方向相反。古代波人先人是很难漂流几千里成功地达到波岛的。法国航海家艾利克。比斯乔普曾架一只中国小木船从印尼出发,经三年漂流航行,未能到达波岛。后又架独木舟,从波岛向北漂流,却很快到达印度尼西亚。而且,亚洲起源的语言证据、工具证据都不充分,波人与中国人、印度人、马来人、毛利人在体质、语言、工具、习俗上的差异是很大的,而泰兰分。希罗亚提出的蒙古入侵时,中国人南迁波岛,到波岛发现时,迁入只有几百年,这几百年中,不可能在语言、人种上发生突变。

  三、美洲起源说。

  这是由挪威海洋考古学家海尔达尔提出的。他曾到美洲秘鲁和波利尼西亚群岛考察。他发现,波人有个传说,说古代有个叫提基的神率领波人的祖先从东方乘木筏而来,在秘鲁,则有类似的传说:神提基带领部落创造了文化,后在异族入侵时,率领族人乘木笺离开西方大陆,向东行驶,不知所终。

  这个神的名字、事迹,在两地很相似。这引起了海尔达尔的深思:古代波人祖先可能来自美洲。

  进一步考察两地文化,他发现了更多的相似性。例如,印第安人和波利尼西亚人都喜欢制造木乃伊,制造的方法也很相似,都喜欢建造石像,两地种着一种相同的薯类作物。海尔达尔深信,波人起源于美洲。

  但是,波人先祖靠什么工具横流几千里海洋的呢?海尔达尔从传说中知道他们乘的是木筏。在秘鲁古代墓碑上,他看到了这种木筏的式样。为了证明提基远洋迁移的可能性,他建造了一只仿古木筏,采用秘鲁深山中的轻木作原料,用藤条把木头扎紧,不用一根铁钉,还做了原始的帆。然后从秘鲁卡亚俄港出发,扬帆漂流。经过101 天,风和洋流把他们送到了波利尼西亚的腊罗亚岛,全程4300海里。据此,他认为波人起源于美洲,古代先民乘木筏远航是完全可能的。

  四、亚美起源说。

  维也纳人类学家库诺。克诺伯尔认为,美洲起源说,能说明许多文化现象,但是,不能很好地解释波语与马来语的相似性。他主张,波人的起源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迁移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在亚洲。亚洲古代航海家沿亚洲海岸经阿留申群岛到达美洲,然后顺洋流进入波利尼西亚。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库诺曾乘小船由日本海漂流到美洲。j.c.沃斯曾乘印第安人独木舟从加拿人的温哥华航行到波岛,从而证明,从亚洲虽然不能直接到达波岛,但从亚洲到美洲再到波岛是完全可能的。

  波利尼西亚人肯定来自他乡,但他们究竟来自何处,沿着什么样的路线,出于什么原因,用了什么工具,又于什么年代迁移,至今仍然若明若暗,还有不少疑问。

no.2 波利尼西亚人是复活节岛上最早居民吗?


波利尼西亚人是复活节岛上最早居民吗?
 
  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荒凉小岛,因为一年只有一至二艘船驶抵岛岸,在相当长时间里,它只在科学界引起注意。早在1688年,英国旅行家爱德华。戴维斯作为欧洲人第一个登上小岛,但事后未作宣传,也没产生什么影响。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海军上将在太平洋航行途中发现了该岛,并命名为复活节岛,因他踏上小岛的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以后陆陆续续有不少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登上小岛。

  复活节岛以神秘的巨象名闻遐迩。面积仅117 平方公里的小岛四周却密布着600 多尊巨石雕像。这些石像造型雄浑生动,颀大无比。长长的脸,大大的耳朵,浓浓的眉毛下一双深凹的眼睛。大多数石像排列整齐,有的还戴着帽子或头饰,背朝岛中央,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安祥地坐在石台上。石像高3 米至30多米不等,重数吨到上百吨。在一些火山和洞穴里还发现许多尚未完工的巨大石雕像。此外,在岛上还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文字,说是文字实际是用石器或鱼齿刻凿在木板上的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类似古代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至今没能被人破译。据说最早发现这种文字的西方传教士将其视为“魔鬼文字”,并下令把刻有文字的木板全部焚毁。当时究竟烧掉了多少这种木板,没有人能说得上来,现在保存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國家博物馆里的木板加起来不到20块。20世纪初,一个由英国科学家劳特利奇率领的考察小组在岛上考察时,曾打听到岛上仅剩一位能读这种文字的老人,但待他们赶到时老人只剩一口气了。临终前他们记下了老人断断续续说出的一些音节,然而这些音节却无法帮助他们破译木板上的文字。神秘的巨像、古怪的文字引起人们探索岛上居民渊源的强烈欲望。岛上最早的居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是波利尼西亚人说。持这一说法的一部分人认为最早居民就是现在岛上生活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大约公元8 至9 世纪,太平洋上的马克萨斯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历经艰辛,飘洋过海来到此荒岛。他们带来了石刻文化和波利尼西亚语言。至今岛上居民仍以该语言作为通用的语言。而持这一观点的另一部分人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本来就是岛上土著居民,不是外来的,认为星散在太平洋四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原是整块大陆,一度曾创造发达的文化,由于地壳变动,主大陆沉入洋底,剩下零星一些岛屿,而复活节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就是劫后幸存者。

  二是西方白人说。其理由就是最早登陆的一些探除家、航海家当时见到岛上的居民有不少是头戴红帽的白皮肤人,因此就推断岛上居民为来自西方的白人,甚至设想是古代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把西方文明带到了岛上,依据是岛上遗留下的高大石像和将尸体埋在巨石建筑物中的作法,以及发现的那些象形文字,与古埃及文化有类同之处,可是人们又有怀疑,因为同是埋葬尸体,也有很大差异,前者是将尸体埋在巨石平台下,后者则葬在方锥形的金字塔里,象形文字也一样,同是象形,但符号形状各不相同,而且众所周知,古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的主要航海活动范围是在地中海,即使有驶出直布罗陀海峡的,也从没有进入太平洋水域的,所以上述说法就不能成立。

  三是南美人说。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是挪威科学家、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图尔。海尔达尔。他是在将岛上发现的文物与南美的印加文化作比较后得出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他作了一个实验,仿照古印第安人木筏自制了一个木筏,取名《太阳神号》,从秘鲁利马附近的卡亚俄港出发,亲自驾驶木筏航行4000多海里顺利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腊罗亚岛,由此证明在古代印加人乘坐的原始的简易木筏,完全可以飘渡到太平洋中的任何岛屿,他还认为以秘鲁、玻利维亚交界的蒂亚瓦纳科作出发点,经陆路到太平洋沿岸,然后借助贸易风,也能顺利安全地到达复活节岛。海尔达尔过不多久,又重返复活节岛进行考古活动。1955年他考古发掘工作又喜获丰收。

  他在岛上发现了许多与印加蒂亚瓦纳科文化相同的古文物,如具有典型印加文化的石砌墙垣建筑,双膝跪地、双手抚膝的虔诚石像,双手安放在腹部,围着腰带的石像,悬崖峭壁上刻有月牙形船的壁画……,这些巨石建筑物几乎与印加时代的巨石文化没有两样。因此,他断言岛上最早居民就是南美印加时代的印第安人。他们以其独具匠心的独石雕刻艺术创造了岛上的巨石文化。

  四是美拉尼西亚人说。持这看法的人主要依据是岛上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与西南太平洋上美拉尼西亚群岛居民的习俗、信仰极为相似。从考古发现,复活节岛人的宗教信仰主要以人鸟崇拜为主。1915年人们在岛的祭祀中心、西南角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奥龙戈村落发现了100 多幅手握海燕蛋的人鸟象,这些人鸟象与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所罗门岛屿上发现的人鸟象几乎没

  有区别,人身鸟头,大而圆的眼睛,弯而长的喙,高举的手……此外复活节岛举行宗教仪式时,司仪须将头发剃去并把光头染红也与所罗门岛的习俗一致,而且两者都时行垂吊耳环将耳朵拉长的习俗。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就认为岛上最早居民是从西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上迁徙过来的。但是持南美人说者认为崇尚人鸟信仰和盛行长耳朵正是南美古印第安人的习俗。

  1981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吉尔来到岛上进行科学考察,他从19个不同地点挖掘出308 具尸骨,吉尔已对发掘出来的尸骨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这些尸骨骨骼的特点和死亡年代,预料吉尔的研究工作将有助于解开岛上原始土著居民之谜。

no.3 谁是辟尔唐人骗局的策划者?


谁是辟尔唐人骗局的策划者?
 
  翻阅《不列颠百科全书》,人们很容易查到辟尔唐人[piltdownman ,亦称曙人陶逊种(eoanthropusdowsoni)]的条目,称这是1912年在英格兰出土的一种史前人类化石,后被证明是伪造的。一种伪造的古人类化石居然被如此著名的辞典列为专条,可见这一事件之重大。那么,辟尔唐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12年12月19日,一个名叫陶逊的律师兼地质学家在伦敦地质学会上宣布,自己在苏塞克斯郡辟尔唐村的砾石坑里,发现了一个属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一新发现的人类。当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伍德沃德也证实,这是距今几十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祖先。日后的进一步发掘,又发现了一些人骨残片和一批伴生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大量粗糙的燧石石器。当时,德国和法国不断有早期人类遗迹的发现,而处于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却一直拿不出类似的东西与之竞争。因此,辟尔唐人的发现,极大地满足了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社会各界中影响颇大。然而,早在这一消息正式公布以前,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馆长、著名的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基恩就表示过对它的怀疑。即使在基恩与伍德沃德取得一致意见之后,争论仍没有结束。青年牙科医生华脱斯顿指出其头骨与下颌骨不相配,不可能出于同一个个体。动物学家米勒更是看出那件下颌骨是黑猩猩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赫德利卡也委惋地对其臼齿表示了怀疑。1926年,人们发现化石出土的砾石层远非原先估计的那么古老。

  1953年至1954年,英国的韦纳、奥克利和克拉克等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终于证明,所谓辟尔唐人化石其实不过是用化学药液染过色的现代人类颅骨和小母猩猩的下颌骨,那件下颌骨以及几个臼齿和犬齿上还有明显的人工琢磨的痕迹。其伴生化石有些可能产于地中海,另一些是典型的英国产化石,看来它们与出土的石器一样,都是从别的地方搬运来埋入地下的。至此,关于辟尔唐人长达四十多年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然而,不少人在震惊与羞愧之余,开始追究是谁一手制造了这个大骗局。于是,扑朔迷离的辟尔唐人事件再次成了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

  作为辟尔唐人的发现者。陶逊显然也最有可能是伪造者。有人指出,陶逊不仅了解英国人企盼找到欧洲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的愿望,而且有丰富的区域地质学知识,知道伪造些什么样的化石能在解剖学上为专家所接受。另外,为了加固1912年春季以前发现的第一批头盖骨碎片,他还进行过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是把“化石”浸在重铬酸盐钾溶液里染了色,其目的实在令人怀疑。

  更有人指出、陶逊在1912至1913年期间频繁地光顾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收集资料,在他曾经借用过的一个雌性大猩猩的头骨上,至今不仅留有修理过的痕迹,而且有用蜡翻制模型留下的蜡印。这不禁使人想起1915年在辟尔唐出土的一块头骨化石残片和一颗臼齿,看来这几件“化石”极有可能是在那时被伪造出来的。有人注意到,陶逊似乎也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部的技师巴洛很熟。巴洛制做化石模型的技艺十分高超,辟尔唐人的头骨复原像以及其所有的化石标本模型都出自他的手。靠着私下贩卖辟尔唐人的化石模型,巴洛显然还发了一笔横财。那么,陶逊的那些伪造得几乎可以乱真的假化石是否也出自巴洛之手呢?显然,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少人对陶逊的知识是否丰富到能够单独伪造辟尔唐人化石的地步表示怀疑,认为他只是替罪羊,真正的仿造者应该是一位经验更为丰富的古生物学家或人类学家。于是,参与辟尔唐人发掘工作的伍德沃德,以及另一位年轻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日后以发掘北京人而闻名于世的德日进神父等都曾被列为怀疑的对象,然而至今仍未能找到他们参与这一阴谋的确切证据。70年代末,有人引述已故牛津大学地质学教授道格拉斯的回忆,提出辟尔唐人的骗局是由英国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家索拉斯一手策划的。据曾与索拉斯共事30年之久的道格拉斯回忆,索拉斯不仅非常憎恶伍德沃德,还碰巧认识陶逊。

  对于陶逊来说,要搞到这么多的化石、石器以及各种用于作假的药品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在索拉斯牛津大学的博物馆里这些东西却唾手可得,道格拉斯清楚地记得曾有一小包不知有何用途的锰酸钾寄给索拉斯,索拉斯还从人体解剖学系借来了许多猿类牙齿做不知什么研究。总之,辟尔唐人的骗局很可能是由索拉斯一手在背后操纵的,其目的在于让伍德沃德出丑。此说一出立即赢得了不少支持者,有人进一步考证出与索拉斯合谋的还有一位在伍德沃德手下工作的啮齿类化石专家欣顿博士,辟尔唐人的下颌骨就是由他伪造的。诸如此类的新说法与新证据,使这一本来就很复杂的奇案更加令人费解。

  辟尔唐人事件的发生距今已经有80年了,随着当事人的先后作古,他们所遗留下来的疑团很可能从此永无冰释之日。奇怪的是,在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查之下,受牵连的人居然越来越多,最近,甚至有人提出著名的侦探小說家柯南。道尔是这一事件的幕后策划者。由此可见,辟尔唐人事件的情节之奇,与影响之大了。也许正是因此,《不列颠百科全书》眼光挑剔、要求苛刻的编者才会把它收入那本英语世界最负盛名的工具书中去的吧?

no.4 印度佛塔始建于何年?

 印度佛塔始建于何年?
 
  在神州大地上,耸立着一座座巍然挺拔的佛塔,使高山更为雄伟壮观,让古城更加神秘诱人,为中华大好河山增添绚丽多姿的异彩。佛塔起源于印度,梵语为stupa ,音译为窣堵波,是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筑了造型不同、形貌多样的中国佛塔。然而,人们是否知道,印度的佛塔起源于何时?创建于何地?流传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引起史学研究工作者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佛塔的制作是佛祖释迦牟尼在成道30日后亲自宣告大众的,他们引述《华严经。净行品》中“始欲建塔,当愿众生,施行福佑,宄畅道意”。又引《摩诃僧祈律》卷二十三中:“尔时世尊起伽叶佛塔,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盘盖,长表轮相,佛言作塔应如是”。再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杀事》卷十八中:“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台,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安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说明佛陀不但阐述了造塔的功德,还具体描述了造塔的步骤与规定。但是,也有人认为:《华严经》所述仅仅是佛塔的名词在印度的最早出现,而《杂事》是佛灭后的著作,因此不可作真。

  有人引证流行在东南亚國家的一则传说,佛陀在世时,有弟子询问,怎样才能表示对佛的虔敬,佛陀听罢,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再将锡杖竖立在覆钵之上,这样,佛塔的雏型便基本出现,认为这是佛塔形制的最早发生,可惜,这段传说并未见之于文学记载,可靠性是不大的。

  倒是《十诵律》卷五十六和《摩诃僧祗律》卷三十三的两段记载颇能提供早期佛塔的资料,前者说:“起塔法者,给孤居士深心信仰,至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尊游行诸国时,我不见世尊,故深谒仰,愿赐一物,我当供养。佛与爪(指甲)、发言:居士,汝当供养此爪、发。

  居士即时白佛言:愿世尊听我起发塔、爪塔“。后书也说:”时波斯匿王闻世尊造伽叶佛塔,即敕载砖七百车诣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我得广作此塔不,佛言得,……即便作塔,经七月七日乃成,成已供养佛与比丘僧“。这两书上所叙述的给孤居士即给孤独长者,佛在世时拘萨罗国首都王舍城(今印度沙雉德、马维德)的富商,曾以黄金铺满祗陀王子的祗园精舍,而共同将精舍捐献作佛陀的说法重地,波斯匿王是当时的拘萨罗国国王,都是在佛教传布史上极为著名的佛的信徒和大护法。以上所说可认证为印度佛塔的最早建造者。

  也有人根据《长阿含经》第四《游行经》记载的释迦牟尼在末罗国拘尸那伽城外娑罗双树林涅槃(即逝世)后七国建造佛塔的资料作证说:佛陀逝世火化后,出现许多圆明皎洁,坚固不坏的舍利子(即灵骨),当时与佛陀有因缘的七国国王都派使者礼请佛舍利,拘尸那伽城居民拒不给与,引起争执,后在一香姓婆罗门调解下,将全部佛舍利平分八份,七国与拘尸那伽城各得一份,以后各建佛塔一座供养佛舍利,据《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这八座佛塔分别建立在(一)迦毗罗卫城的佛伽诞生地蓝毗尼;(二)摩揭陀国佛成道时沐浴处尼连禅河畔;(三)波罗奈斯城佛初转经轮的鹿野苑;(四)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五)曲女城;(六)王舍城;(七)广严城;(八)拘尸那揭(以上四至八处均为佛说法处)。另外,香姓婆罗门分得舍利瓶所建立的舍利瓶塔,毕钵村人民所得火葬焦炭所建的焦炭塔,这样,这10座佛塔可称最早出现的佛塔。遗憾的是:上述佛陀在世时所建两塔和佛涅槃时所建10塔迄今均已荡然无存,连遗址也无处考查勘察,因此有人怀疑其史实价值。

  大多数学者赞同既有文献记载又有部分实物存在的阿育王8.4 万塔说:阿育王或译阿输伽王与无忧王,公元前3 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他建立了空前的全印度大统一的帝国,在东征羯陵伽国时,看到了战争的惨状,大动悔悟之心,为了忏悔前愆,摆脱悔疚之苦,便皈依佛教,定为国教,印度建塔之风在这时达到空前的高潮。据《阿育王传》卷一和《善见律毗婆娑伦》卷一记载:阿育王曾敕令收集佛涅槃时所建八大灵塔舍利,分别在8.4 万处各建佛塔一座,据传,在这些灿若繁星的众多佛塔中,有19座安立在我国,今浙江鄞县阿育王寺舍利塔便是其中仅存的一座。又据考古学家鉴定:今印度马尔瓦附近的桑奇大塔主体覆钵部分就是阿育王佛塔的遗迹。

  佛塔的形成与世间一切事物同样,有一个发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佛陀在宣扬教义时,必然会提到塔与造塔的功德和程序,其弟子如给孤独长者与波斯匿王等依仗其雄厚的实力而遵循佛陀教诲建造出实物形式的佛塔,但是,这种佛塔尚处在原始的初级阶段,简单而低矮。尔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蓬勃发展,塔的建造逐步进展,佛陀逝世后,各国护法国王为了表示对人天师尊的崇敬,相约造塔,安放供养佛舍利以作永久的纪念,到阿育王年代,这位以全身心崇奉、供养佛陀的君王,倾其全国财力建造8.4 万佛塔,至此,佛塔的规模已趋完善优美。

no.5 古印度僧服是怎样的?


古印度僧服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印度僧装,大都从佛经而来,但古印度特重记忆,讲究口口相传,虽有三次佛经大结集,但都限于讽诵,没有成书,一直到第四次结集,才出现贝叶经书,此时距佛陀逝世已达500 年,所以有关僧装情况,存在多种传说而无法弄清。

  在僧装的样式上,一般地说,有三衣、五衣和粪扫衣三种说法。所为三衣,即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总称袈裟,是佛陀在世时所制定的。

  安陀会译言中着衣,是五条布缝缀成的衬衣,又称“五衣”。郁多罗僧译言上衣,《慧琳音义》十五曰:梵语僧衣也,即七条袈裟,是三衣中之常服也,又名“七衣”。僧伽黎译言聚时衣,《西域记》说,是大众集会或外出时表威严穿着的大衣,有三品不同,由9 条以至25条布缝缀而成,又名“祖衣”。

  三衣皆为方形,每一条布又要由一长一短(五衣)、二长一短(七衣)或三长一短(大衣)的布块所合成,这种样式叫“田相”;言其如同田间畦陇的形状,表示僧众可为众生作福田。

  另一种说法是五衣,实际上是上述三衣之外另加上僧祗支和涅槃僧。僧祗支是覆肩衣,作为三衣的内衬,《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即是掩腋衣也,古名覆髆,长盖右肩,定匪真仪,向使掩右腋而交搭左肩,即是全同佛制”,是一种长方形的衣片,袈裟的下挂,袈裟直着于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挂。

  涅槃僧是裙子,《行事钞》说:“僧祗支于佛前自着内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说:“沙门法服唯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那(僧祗支和涅槃僧的异译)。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可叶有大小,僧却崎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无带袢,其将服也集衣为,束带以絛,则诸部各异,色亦黄赤不同”。

  粪扫衣又曰衲衣,《实用佛学辞典》说: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月水衣等,天竺之人,弃之于巷野,与拭粪之秽物同,故名粪扫衣,浣洗缝治之而着于外也,又补纳粪扫之衣而着用之,故亦名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五施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粪扫衣功德,在于离贪着。

  在大乘佛典中,三衣或五衣的制作,有一定的标准,(一)颜色不准用上色或纯色,(二)凡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美观,称之为“坏色”或“点净”,其作用是避免贪图享受。在僧衣的颜色上,佛陀规定用十种色彩,即是一泥、二陀婆树皮、三婆陀树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叶、八佉陀树皮、九施设婆树皮、十种种杂和用染。其中所说陀婆树皮等均系古印度植物,有些已不可考查。

  但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中说:衣不得用黄赤青黑白五大色。又有纯色,如黄蓝、郁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者不得着用,绀黑青作衣也不许用,只可用皂、木兰作衣。非纯青、浅青及碧青许作衣里,赤黄白色不纯大的也许作衣里用。紫草、蘖皮、蘖皮、地黄、红绯、黄栌木都是不如法色。

  在《五分律》卷二十中说:不听着纯青黄赤白色衣,而黑色是产母所着,也不准用。又《摩诃僧祗律》卷二十八中说:“比丘不听着上色衣,上色者,丘佉染、迦弥遮染、俱毗婆染、勒叉染、卢陀罗染、真绯染、郁金染、红蓝染、青染、皂色、华色,一切上色不听”。丘佉等今也不可知悉为何物。以上诸经所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原则,即不可用鲜艳色彩染制僧衣。

  但是,也有典籍所载与上述说法有绝然不同之处的。如《魏志》卷三十,裴注中引用《西戎传》说:“浮屠,太子也,父曰屠头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黄”。浮屠即佛陀,指释迦牟尼,屠头邪即佛父净饭王,莫邪是佛母摩耶夫人,这里的佛陀身穿禁用的黄色僧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说:“那揭罗蜀国有释迦如来的僧伽胝袈裟,是细毡所作,色黄赤”,黄赤也是佛陀禁用的。此外《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九叙述佛陀姨母偕同五百妇女出家经过,她们也是身穿赤色僧伽胝衣,而赤色也是违法的。类似记载在其他典籍中还有,《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说;梵衍那国的阿傩弟子商诺迦缚娑的九条憎伽胝衣是绛赤色的,《善见律毗婆沙》卷二中也说阿育王时末阐提大德身穿赤衣,在阿罗婆楼池水上飞行。从这些援引事例来看,似乎黄色、黄赤色、赤色、绛赤诸色还是可以用来染制僧衣的,诸书所说,自相矛盾,时至今天,已达二千多年,孰是孰非,难以断定,恐是存疑千古的了。

  后汉安世高所译《大比丘三千威仪》中所说的袈裟颜色更与前说迥异,该书中说:佛灭后二百年,部派分裂,在教理上分为二十部,在戒律上分为五部,各自制定不同颜色的僧装,如萨和多部着绛袈裟,昙无德部着皂袈裟,迦叶维部着木兰袈裟,弥沙塞部着青袈裟,摩诃僧祗部着黄袈裟。《舍利弗问经》更说,在上述五部中,可以通用赤色袈裟,除了皂色和木兰色以外,绛、青、黄三种颜色都是佛陀禁用的,但这几个部派竟然公开规定作为本部派僧装的颜色,实在是无法明了其用意。到底古印度的僧装是什么样子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证。

 

no.6 观音菩萨是如何由男变女的?


观音菩萨是如何由男变女的?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以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复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头等饰物的男神。

  汉文“观音”意译自古印度的梵文avalokitesvara. 或以为,avalokita 义“观”,svara 义“音”(指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意谓该菩萨能够自由地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

  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 至7 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记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地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地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期脱离灾厄。我国唐初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载云,漕矩吒国的商人们在海上遭遇庞大的怪鱼,将有灭顶之灾。但大商主对同伴们说:“我闻观自在菩萨于诸危厄能施安乐,宜各志诚,称其名字。”诸人旋即同声念诵菩萨名号,怪鱼便即隐没。当时“俄见沙门,威仪庠序,杖锡凌虚,而来拯溺,不逾时而至本国矣。”“沙门”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侣,可知印度的观音是为男相,其职能主要是以大慈悲救苦救难,地位与作用大致类似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毗湿奴。

  在我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像通常为11个头(分成三层)和8 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湿婆那样佩戴着髑髅项链。西藏佛教徒祈请观音菩萨的最通用诵辞便是广为人知的“六字真言”——“唵摩呢八弥吽”。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多将观音描绘成女身。《编年通论》卷十记云:“南山道宣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师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主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现千手千眼圣像。‘“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根,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出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罔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

  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生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王

  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作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痼疾。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像更具有女子的特色。《大日经疏》卷五云:“半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以此最白净处生出普眼,故此三味为莲花部母也。”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中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与观音菩萨由男变女这一演化过程最为相关的两个问题是:甲。观音是在什么时候由男变女的?乙。观音为什么会由印度的男神变为中国(及日本等东亚國家)的女神?关于第一个问题,或以为中原地区女相观音之始当在12、13世纪,因为唐宋名手所画的观音像俱不饰妇人冠服;有人则认为当稍早,即在11世纪;更有人认为应早在七八世纪,因为盛唐时期吴道子画的观音像便垂璎带钏,显然已呈女相;此外,尚有主张始自六朝者。诸说纷纭,迄今并无定论。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人认为,由于中国本地的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深具爱心,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深具爱心的偶像,故逐步创造出了女性的观音形像。有人则认为,在印度的观音形像本来就带有柔和的女性色彩,所以最终在中国演变成完全的女相。还有人主张,由于唐初传入中国的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播了有关圣母玛利亚的信仰,从而影响中国人,将观音演变成了女相;故观音实际上是“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都有一定的依据,但谁都无法力排众议,独树已说。

 

no.7 蒙古的“白老人”源自佛教吗?


蒙古的“白老人”源自佛教吗?
 
  我在高山之颠居留,在我之上,天为君主;在我之下,地母为后。

  地神、水神、二十四方保护神,人类、牲畜、毒蛇和野兽,尽管其中的邪恶者不在少数,但我都能主宰之,作为它们的领袖。

  在群山之中,我是山地之主,在大草原上,我是农田与河水之首。

  我是人类的君王,主管其一切土地、房屋和水流。

  一切宗教产业均属于我。

  一切城镇、居民也归我所有。

  这是关于“白老人”的一段咒语。“白老人”是广泛流行于蒙古族居民中的一个神祗,无论是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人,还是西蒙古的卫拉特人,抑或是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都祀奉“白老人”。蒙古族人的祈祷文和咒语中经常出现的名字便是“白老人”。他的形像通常为一个身穿白袍,须发灰白,并拄着一根龙头拐杖的老头。他大体上是人格化了的自然界造物威力,故被视作一切水土的主宰者。

  “白老人”之所以十分流行,恐怕与其职责、功能极有关系:人们相信,他主宰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他可以控制人类的生、死、贫富。一般祈祷文道:“人类寿命的绵长和短促,均在我的控制之中;我能使你富裕发达,也能使你困苦贫穷。”正因为他拥有如此威力,所以人们就要求他赐予绵长的寿命、繁盛的畜群,以及免遭风险祸患。有段祈祷文道:但愿我的寿命绵长,请让我的牲畜兴旺,摧毁恶鬼邪神,使之永远消亡。

  保佑我免遭毒蛇啮咬之殃,既无贼人偷窃,也无强徒劫抢。

  白老人啊,使我远离一切不幸和死亡!

  另一段见于西部蒙古人中的祈祷文则道:白老人啊,望你俯允我的恳请,消灭众生之中的四百种疾病;我向您白老佛献上纯洁的贡品,请您驱除邪恶的魔鬼与可怕的神灵。

  请您将三百零三种悲哀肃清,请您使八十八种凶兆不应,请您把诽谤和阴谋扫除干净。

  布里亚特人还将避免各种痘疹和热病之患的职能归之于“白老人”。

  按照一些有书字记录的祈祷文和口头传说,“白老人”每月两次降临地面,时在每月的第2 天和第16天。其目的是,一方面惩罚罪恶,另一方面收取人们的贡品。贡品包括彩色丝条和形形色色的美味食品,尤以乳类为佳。

  献祭品都由各家的户主制备。据说,“白老人”居住在宏伟险峻的山上,上面种有一种果树,山名便由这种果子而得。然而,有关这座山的具体地理位置则不甚了了,所以更加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只有流行于布里亚特人中间的故事说,这是位于西南方的“多雪的白山”。于是有人便认为当指喜马拉雅山。

  “白老人”是如何形成的?即这一信仰起源于哪里?有些资料似乎表明,这源于佛教。例如,上引的一段祈祷文中便称之为“白老佛”。此外,有一本题为《镇服土、水经》的作品叙述了佛陀和白老人会晤的故事,谈及佛陀如何认可了白老人的职能:“我闻如是说:大觉世尊(即是佛陀——引者)尝与阿难陀、诸托钵僧及诸菩萨行于耆弥呬黎山,见一老人,年寿极高。

  老人须发已白,身穿白袍,手执一杖,杖头一龙盘绕。此即佛陀所见之灰白老人。大觉世尊见而问曰:“汝为何方之主?因何独居此山之颠?‘”《经》文接着叙述了“白老人”如何向佛陀谈及,自己的职责乃是主管大地和诸水,庇护良善。惩处邪恶。于是佛陀认可了其职能:“彼如是解释后,大觉世尊赞云:”善哉,善哉!名门之子,我当面允汝庇护一切众生。……

  在蒙古人中广泛流行,并有许多抄本的《绿塔拉传说》也倾向于将“白老人”归入佛教诸神中。一个“聪明的白发隐士”曾给予绿塔拉以忠告,绿塔拉为感激他,便祝福道:“今世你虽为普通隐士,但来世则将成为佛陀所称的‘白老人’;作为浑身雪白的老人,你是水土二十四主的君主,你带来了三宝的福惠。你手中有根龙头拐杖,统治着人类和动物,你是耆弥呬黎山的主人!”

  尽管在迄今所知的蒙古人的许多祈祷文和咒语中都把白老人说成是由佛陀委任(“他在庄严的佛陀面前允诺和发誓,去庇护……”之类的话比比皆是),但是要断定“白老人”完全来源于佛教,则尚嫌证据不足。首先,上文提及的《镇服土、水经》只不过是一部伪经;任何正统的佛教经典中均未见关于“白老人”的记载,西藏喇嘛教与中原佛教经典祈祷文中也未见相应的内容。显然,“白老人”很可能只是后世佛教徒的伪托而已。其次,尽管关于“白老人”记录人类罪孽并惩罚之的说法极类似佛教的地狱报应之说;但是,它也可以溯源至蒙古萨满教惩处恶人的模式:“白老人”主宰着地面和水中的一切精灵,其中也包括邪恶威力;他放任数十上百种魔鬼、疾病,抢劫、诽谤、伤残、恶梦降临到那些恶人的身上。“恶人们将被出卖,得不到任何帮助,其牲畜将遭瘟疫和不幸——这即是我将给于他们的!”再次,“白老人”的龙头拐杖实际上相当于萨满巫师的马头杖;二者在蒙古语中是同一个词:“塔雅格”。“白老人”的龙头杖击打后可以导致牲畜的疾病和死亡,而萨满巫师的马头杖也有类似的魔力。又,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萨满巫师也如“白者人”一样穿着白袍。最后,“白老人”的外貌与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寿星”极为相象:寿星也是白发白眉,手执拐杖;其突出的前额也就是某些“白老人”肖像的特征之一。

  有鉴于此,我们恐怕只能说。“白老人”当是蒙古人融合土著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后塑造成的一个神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