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之地理发现篇第1辑疑案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中国人最先到达澳洲吗?


中国人最先到达澳洲吗?
 
  1879年,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一棵榕树根下,发现了一尊精致的玉石神像。据发掘者描绘,这尊逼真的神像塑造了一个着长袍、束腰的长须男子,跨坐在一头造型优美的羚羊之上;他耳垂极长,口大唇厚,有一双大而凸出的高加索人的眼睛,他扎着一方罕见的头巾,头巾前部有一椭圆形饰物,头巾下露出的头发似乎梳卷并扎成一个譬子,脚上穿着一双方头鞋,鞋底与鞋帮上的皮革不同。

  50年以后,即1928年,一位澳大利亚学者对玉石神像的形貌和含义进行鉴定分析,判定这是一件中国的工艺品,是中国的道教之神——寿老神雕像。他据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尊神像制作于唐朝时期,很可能就在那一时期被人带到了澳洲。这就意味着,在17世纪欧洲人抵达澳洲之前,中国人早在唐朝就已在这块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到了50年代,澳大利亚学术界围绕着这一猜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首先到达澳洲大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早在汉朝时,中国船只即已到达南海,唐朝时已远达印度洋,明朝时更远航至非洲,故完全有可能航行到离中国南部并不遥远的澳洲大陆。但这仅仅是可能性而已,迄今还未见到任何文献记载,唯一的证据就是那尊神秘的玉石雕像。

  问题是,玉石神像是否在古代即已被带到澳洲?有人认为,石像虽是中国工艺品,却是一群华工首先发现的,有可能是其中某个人丢失了这尊像,甚至为了获得一笔赏金而故意埋在地下。如此而言,这尊神像很可能是近代输入澳洲的。但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推测,因为石像发现后,并无华工要求领回或请赏;从神像发掘的细节来看,它是在地下4 英尺深处发现的,并紧紧地楔入树根之间,任何人要将它丢入或埋进地下4 英尺深,并楔入一棵正在生长中的大树的树根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漫长的时间才能造就这一情形。因此这尊神像肯定是早在欧洲殖民者及华工到来之前的某一时期被带入澳洲的。

  如果这一推论合理,这尊像确实是中国人在古代带到澳洲的,那么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又是在具体哪一时期到达澳洲大陆的呢?持唐朝说的学者认为,唐朝时中国的势力已臻鼎盛,其势力已从威海扩张到黄海,从西伯利亚延伸到后印度;此时中国文明不仅传入了印度支那,而且传入了苏门答腊、爪哇以及乌来群岛的其他岛屿,中国的帆船队已远航到波斯湾,并与阿拉伯人一起垄断了国际贸易。根据上述历史背景,很可能唐朝人即已将神像带入了澳洲。

  也有的学者则认为,这尊神像可能制作于14世纪,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被带到澳洲。其理由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印度洋上驰骋了将近半个世纪,远及非洲,而唐代似乎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其次,中国古籍中虽然没有关于澳洲大陆的记载,但关于帝汶岛的描述却在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星槎胜揽》一书中出现,而帝济岛是在距离澳洲最近的地方,并且最靠近达尔文港;再次,从神像特征和出土地点看,这尊神像并不是渔船或小型贸易船只偶然失落的,而是大型帆船航行到澳洲后遗留下来的;最后,郑和下西洋除了政治上的使命外,到各处搜寻奇珍异兽也是航行目的之一,有可能会派一支分队去南方海岛寻找,或许他们听说南面的海岛上有名叫大袋鼠的异兽,便从帝汶岛南下,试图捕获一只袋鼠。根据这四点理由,可以推论在那些被派遣进行不太重要的远航分队中,可能有一艘船到达了帝汶,然后驶抵北澳洲海岸。然而,正如唐朝说纯属猜测一样,这一推论也仅仅是一种假设。那艘船是否真的驶抵澳洲海岸并在那里停泊过?那些船员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些疑问都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迄今为止,除了可以判定那尊玉石雕像是道教众神之一的塑像之外,其他所有的论点都属于在久远的历史背景上构想出的猜测。首先到达澳洲大陆的确实是中国人吗?这尊神像究竟是哪一朝代的制品?又是在何时被何人带到这块陌生的大陆的?要对此作出最后的定论,看来还需要时间与证据。

no.2 澳大利亚是谁先发现的?


澳大利亚是谁先发现的?
 
  大约在5000万年前,澳洲跟南美洲一起从南极洲大陆分离出来,并逐渐向北漂移。而西边70公里宽的爱华莱士深海沟,成为澳洲与东南亚相隔的天然障碍。加之其他自然条件,致使澳洲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其他大陆相隔绝,长期成为一块“未知大陆。”

  15世纪末开始的寻找西方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探险活动,激起了欧洲人对早已传闻的“未知大陆澳洲”的种种美妙的幻想和占领的强烈欲望,但充

  当了“开辟新航路”先锋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没能如愿以偿。随着西方殖民者对控制新航路和争夺“新发现地”斗争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葡萄牙、西班牙海上势力的削弱,寻找澳洲的工作逐渐落在荷兰人和英国人身上。

  荷兰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海上势力大大增强,具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尤其在太平洋的势力迅速发展。1605荷兰航海家威廉。约翰逊从印尼爪哇岛的北部出发,沿着新几内亚南部海岸航行,横渡托雷斯海峡,在澳大利亚的卡奔塔利亚湾登陆。他发现该地的碎石中含有黄金,又看到当地土著使用的原始工具比较奇特,还发现了一种叫面包树的树,从而断定他及随员已踏上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南方陆地(即澳洲),他们将该地命名为“新荷兰”。威廉。约翰逊认为自己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部分学者也认同了这一看法。但是有的学者恃不同意见,认为威廉只到了澳大利亚海岸,实际上并没上岸。

  1642年到1644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荷兰航海家艾贝尔。塔斯马两次对澳大利亚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在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南太平洋发现了今天的塔斯马尼亚岛屿和新西兰;第二次他沿约克角半岛海岸向西航行到达澳大利亚西岸中部的威廉斯河口,发觉卡奔塔利亚并不是海峡,而是一个海湾。因此,他断定澳大利亚是一个大岛。可是荷兰人发现了澳大利亚之后,认为它太荒芜和贫瘠,没有再作进一步的考察,更没有进行移民和开发。欧洲人对澳洲的了解仍然是模糊不清。

  西方人通常把真正揭开笼罩着澳大利亚的神秘面纱,完成了发现澳洲使命的荣誉归于英国航海家詹姆士的名下。那是在荷兰人放弃对澳洲进一步考察的100多年后的事。1786年8 月,詹姆士。库克从英国出发,先用船把几位科学家送往大溪地岛观察金星绕太阳旋转的情况,然后驾船向南太平洋进发,从事他的探险活动。他先在新西兰登陆,接着往西航行。1770年4 月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登陆,以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该地为英国所有,并命名为新威尔士,他绕过层层礁石,冲破惊涛骇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调查了全长2000英里的东部海岸,编制了完整的地图,再次证实了澳洲与新几内亚两岛并不相连。1772年至1775年,库克带领“决心号”和“冒险号”两艘船又进行了第二次航行,由太平洋的最南端三次巡航南极海面上的冰山地带,把船开到南纬70度10分的地方,绕过座座冰山,战胜了严寒,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证实了澳大利亚与南极互不相连。

  这样,如果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开始远航探险算起至库克的考察活动为止,欧洲人经过200 多年的努力,才初步弄清了澳洲大陆的真正面貌。此后,欧洲列强便不断向澳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至此,关于澳洲的发现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其实不然。1970年,人们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西部的蒙戈湖,发现了3.5 万—3.75万年前的人工搬运哈蜊的遗址,于此也发现了3 万年前的男女人骨。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发现的动物化石、刮削器和石核等石器工具进行分析后,认为大概早在4 万年前,人类就在蒙戈湖边生活过。1976年在凯洛尔发现了同样人种的人骨,年代约于3.6 万—4 万年前,具有前额饱满和圆隆、眉脊不突出、颚和牙都较少等特点,定名凯洛尔人。学者们一般认为凯洛尔人更象全新世时期印尼爪哇的瓦杰克人骨,即跟今天的矮个子的小黑人相近。而学者们在澳大利亚的塔尔盖又发现另一种人骨,这种人显然与凯洛尔人不同,具有大的下颚和宽大的脸,头盖顶骨厚而低,前额也较低平,跟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印尼梭罗人化石相同,定名为塔尔盖人。

  学者们的研究早已证明: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大陆迁入的。大约干四五万年前,先民驾驶独木舟或浮水筏子,可能经两条路线迁入。一条从菲律宾经过新几内亚,渡过托雷斯海峡进入澳大利亚;另一条从印度尼西亚群岛进入澳洲。从考古发现的材料分析,第二条路线的可能性更大些。迁入的有蒙古利亚人种和小黑人种。这些人的到来实际上成了第一批澳大利亚的发现者和定居者。

  一部分学者则从西方上古时代保留下来的有关资料,推论出最迟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已有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许多地理学家相信在印度洋以南的地方有一块南方大陆存在。在一些古地图上,这块地被用拉丁文标明“未知的南方陆地”,澳大利亚之名后来即由此而得,意为“南方陆地”。古希腊罗马人不一定到过该地,但能在地图上标出,并非凭空设想,可能是根据其他國家的航海者提供的情况而制作的。但因资料欠缺,难作进一步的确证。

  近段时期来,澳洲和欧美均有一些学者冲破了欧洲人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传统说法,认为古代中国人航海技术卓越,先于欧洲人到过澳大利亚。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14世纪时,已有中国船队队员在澳大利亚的北海岸登陆,比荷兰人威廉。约翰逊约早200 年。这一说法与澳大利亚达尔市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相吻合。该文物为一尊中国玉雕——寿星像。一位寿星公骑在一只鹿上,手捧寿桃,慈祥万端,造型栩栩如生。经有关专家断定,这是中国传统性的艺术品,制作于14世纪。澳大利亚政府非常珍视这尊玉雕,将其藏于澳大利亚应用艺术与科学博物馆。

  总之,谁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no.3 谁首先到达北极?


谁首先到达北极?
 
  世界史土地理大发现热潮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地球本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谁是发现者的论争。如同谁首先到达美洲新大陆和澳洲的争论迄今未了一样,围绕着谁最先抵达冰天雪地的北极的论战,从宣布北极被安全抵达这一天起便已出现。论争主要在两个原本是好朋友的美国探险家之间展开。美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彼利是个颇具有雄心的极地探险家,很早就下了第一个踏上北极的决心。他在许多朋友的财政资助下,于本世纪初创立了“北极彼利俱乐部”。在以后的25年探险生涯中,彼利先后组织了8 次北极考察队,在那里度过了9 个冬季。据彼利本人宣布,他在1909年4 月6 日这一天终于完成了到达北极的使命,那一年他52岁。同年9 月5 日,彼利在返回美国途中发出一份著名的电报,宣布“星条旗已在北极升起!”一时彼利被人们誉为北极的开拓者。

  这时,出现了挑战者詹姆斯。科克。他原先也是“北极彼利俱乐部”的成员,与彼利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曾一起探险到达格陵兰北部。1908年2 月科克脱离了俱乐部,在一位有钱的朋友资助下开始秘密探险工作。翌年9 月1 日,科克在丹麦的设得兰群岛向《纽约先驱报》送去一条消息,声称自己已在1908年4 月21日首先抵达北极。他说从北极返回原出发点格陵兰花费了12个月,直至1909年春季。为了完好保存导航仪和探险日记等物品,他决定将这些东西藏在格陵兰的土拉附近,准备以后再运往美国。

  这消息顿时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两位好朋友也由此翻目,为争夺这一殊荣展开激烈的论战。彼利向许多报社拍发电报,指责科克撒了弥天大谎,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达过北极,1909年科克还在丹麦时,曾经向哥本哈根大学作报告介绍自己的北极探险情况,然而科学家们却认为他提供的材料不够充分,没有承认他首先到达北极的资格。而科克藏在格陵兰土拉的资料和物品也不知去向,迟迟没有找回。科克从丹麦返回美国后,“北极彼利俱乐部”

  许多有影响的会员相继发起攻击、要他拿出证据。而科克除了在哥本哈根大学作的那篇介绍报告,无法提供任何充足有力的证据。结果是科克名望扫地,被人当作骗子看待,丧失了到达北极的优先资格。

  而与此同时,彼利的声誉和地位却迅速提高。美国國家地理协会宣布正式承认彼利发现北极的资格,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彼利到达北极的专门法案,先后有几个國家授予他荣誉勋章。此后,全世界都公认彼利是北极的第一个发现者。

  然而事情并未了结。几十年以后,已为世人淡忘的科克博士的名字又重新被提及,许多北极学专家开始注意到科克的不少论证很有说服力。因为科克当年在哥本哈根大学作报告时所描述的一些北极现象,通过现代运用先进技术的考察而得到了证实。

  譬如科克描述北极极地厚积冰层中的积冰呈分层状态,据现代冰川考察,他所描述的正是冰群岛中的一个。空中摄影还表明,这些“冰岛群”正在缓慢漂流;而科克的报告中恰恰也是将北极描述成经常运动的浮冰群。同时,科克还可贵地发现了现今称之为“冰块向西漂流”的海洋学现象。

  有鉴于此,不少科学家认为,科克博士的报告虽然还不具有完整的说服力,但从他首次描述北极许多现象的论证看,这一切无疑有利于科克获得最先到达北极的资格。纽约州还成立了“詹姆斯。科克协会”,主张正式承认科克的科学功绩。

  另一方面,彼利的荣誉地位也开始动摇。不少人认为彼利发现北极的证据也并不充足,除了他本人在1909年9 月5 日拍发的电报之外,就是一些照片资料和“北极彼利俱乐部”成员提供的佐证。1973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丹利斯。劳伦斯发表论文说,他详细而全面地研究了彼利所发表的一切资料,从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位海军上将根本就没有到达过北极。

  尽管舆论一时偏向于科克,但由于科克藏在格陵兰岛的资料和物品始终没有寻找到,人们尚缺乏能够证明科克曾于1908年4 月21日抵达北极的直接证据。要对谁最先到达北极的这场争论划上句号,似乎还为时过早。

 
 

no.4 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规模有多大?


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规模有多大?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美丽、富绕、充满神秘色彩的非洲,从此灾难笼罩非洲达数百年之久,其中最血腥残酷、骇人听闻的就是延续4 世纪之久的奴隶贸易。由于时间延续之久、地域分布之广,加上缺乏文字记载和统计资料,致使专家们关于非洲奴隶贸易的规模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至今众说纷坛。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國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就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他们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

  由于奴隶贸易主要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所以西方國家一般称之为“大西洋奴隶贸易”。它大体是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这一阶段的贸易主要被最早侵入非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继之称霸海洋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等国所垄断。重要的贸易踞点和军事要地主要在西非海岸,此时的奴隶贸易大多是在國家的支持下由私人出面经营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掳走的黑人还不多,大约在1000人左右。进入16世纪后,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开发和对印第安人的大批屠杀,迫切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从此,贩卖黑奴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中叶,非洲西海岸每年输出奴隶约达1 万人。

  第二阶段,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半叶,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西洋奴隶贸易急剧扩大,进入高潮时期。参加奴隶贩运的國家除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外,英国、法国以及欧洲其它海运发达的國家都蜂涌到非洲西部海岸,成立了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建立起组织严密的贩奴系统,同时有正规军队参加,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利益。他们不仅在西非海岸,还在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大量猎捕黑奴。到18世纪80年代中叶,从非洲运出的黑奴平均每年近1 万人。此时奴隶贸易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赚钱最多的行业。欧洲的殖民主义者一般是以欧洲的廉价商品和火药武器为诱饵,收买非洲的一些国王和酋长,并利用部落间的战争掠取奴隶,有时也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直接捕捉。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奴运到美洲后,将其交换成矿产或农产品,然后运到欧洲出售。殖民者把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有机地串联起来,史称“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的每个航程都可以使贩奴商人赚取巨大的利润,尤其第二个航程的利润最大,一般可达100 —300/100,有的甚至高达10倍。

  第三个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由于欧洲废奴运动的蓬勃兴起,大西洋奴隶贸易日趋衰落。有些國家相继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但由于走私奴隶贸易的猖撅,奴隶贸易实际上直至19世纪下半叶才基本上被刹住。

  万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首先是长期的猎奴战争使大批的黑人丧生。其次,被俘的黑奴在从内地押往沿海的漫长途程中,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艰难地穿过崎岖的山路、丛丛荆棘。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甚至被处死。在漫长的贩奴道上洒满黑人的鲜血,遍布黑人的白骨。黑奴到达沿海后,被欧美奴隶贩子通过体检进行选购,合格者被在胸脯或四肢上烙上烙印,不合格者往往被杀掉。运送黑奴到美洲的大西洋航线,被称为黑奴的死亡线。航程一般需要七八个星期。奴隶们被塞进闷热的船舱里,饮食恶劣,疾病极易传播。奴隶一旦被发现有病,就被扔进大海。19世纪欧洲一些國家通过禁止奴隶法令后,走私的奴贩们在大西洋中为逃避武装巡查船只的追踪,便把奴隶一对对地捆起来,拴上很重的石块,然后扔进大海。据估计,死在航行途中的奴隶约占运载奴隶总数的1/5,有时高达1/2. 世界各国许多历史学家对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黑奴的数量,根据各自的分析作出了各种不同的估计。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黑人历史学家杜波伊斯的估计。杜波伊斯在1915年出版的《黑人》一书中引用了邓巴的估计数字。邓巴认为,16~17世纪总共有1500万黑人被运往美洲。杜波伊斯根据这个估计判断,至少有1000万黑人被送到美洲;同时认为,每送到美洲1 个黑人,至少会有5 个黑人死于捕捉的陆海运输途中。这样,非洲丧生的黑人就要在6000万人左右;再加上17~19世纪阿拉伯人的贩奴人数,杜波伊斯认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生了至少1 亿人。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邓巴估计数字的根据提出疑问。1969年,美国的

  p.d.柯廷教授在奴隶贸易分阶段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作出了新的估计。

  他认为从1415年—1870年,大西洋贸易中运到美洲的奴隶有956 万余人,不包括猎奴时和转送途中死亡的人数。

  有些学者认为,柯廷教授的估计数字偏低。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海地召开了非洲奴隶贸易讨论会,会上一些学者认为,15~19世纪,从非洲运往各地区的奴隶总数应在1500~3000万人之间;另一些学者主张计算时应考虑到捕捉中、陆上运送和海上航行中的死亡数字。他们估计非洲在400 年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共损失了2.1 亿人。

  长期以来,尽管众多的学者为研究大西洋奴隶贸易作出不懈的努力,但在某些事情已经无案可查,只能在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文字记载和口头回忆的基础上,通过对奴隶贸易规模的估计,以求得出一致的结论,恐非易事。

no.5 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众所周知,在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而埃及的金字塔被誉为“七大奇迹”之冠,其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叫胡夫金字培,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高约146.5米,塔基每边长232 米,绕一周约1 公里,塔身用230 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 吨,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物,而由石与石相互叠积而成,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时近5000年,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它仍傲视长空,巍峨壮观,令人赞叹!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关于金字塔的建造,曾引起许多学者研讨的兴趣,但他们的说法不一,大相径庭。

  通常认为是这样建造的:首先是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施工现场。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于是又得修路,仅这项工程就花去了10年时间。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据传,工匠们先砌好地面一层,然后堆起一个与第一层一样高的土坡,再沿着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用这种方法,一层一层砌上去,待塔建成后,最后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异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大的工程是十分艰苦的。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公元前5 世纪到达过埃及,并对金字塔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他写的传世之作《历史》一书所提供的史料,人们可以获知,建造那座胡夫金字塔总共用了30年,建造时驱使10万人一批,每批服役3 个月,轮流替换。

  这座大金字塔的建成,充分说明建造者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块加工而成,还是另有别的制法?最近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在他的新作中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人工浇注而成的,而不是天然的石块。为此,这位科学家进行了试验,他将从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逐个加以化验,其结果表明,这些石块是由人工浇注贝壳石灰矿组成。由此推测,当时埃及工匠制造金字塔时,很有可能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先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注成一块块巨石,将塔层层加高。这一新说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金字塔的石块之间会吻合得如此紧密。据这位法国化学家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奴隶约有1500人,而不是过去设想的10万人。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一缕一英寸长的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见证。他的这一见解引起了世界学术文化界的广泛注意。

  有的科学家作了研究后得出有趣的数字: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去除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3.14159.金字塔所显示的耐人寻味的“魔力”真令人难以置信。于是,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大金字塔是天外来客建造的说法。西方学者冯。丹尼肯是这种“天外来客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古埃及没有测量技术,本土又缺少石头和木材,造不出这样高大的建筑物;他又指出,建造这样的金字塔,承担国的人口至少应有5000万,但在当时全世界人口也不过2000万。丹尼肯甚至想象,天外来客为了建造这座大金字塔,带来了激光测距仪、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

  最近,在埃及更有惊人的发现,考古学家称金字塔内藏有外星人或生物。

  保罗。加柏博士与其他考古专家,对埃及金字塔的内部设计技术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塔内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探测仪器显示该物件内有心跳频率及血压显示,相信它已存在5000年。专家们还认为,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科学家们又据该塔内发现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文献获知,约距今5000年前,有一辆被称为“飞天马车”的东西撞向开罗附近,并有一名生还者。该卷文献称这“生还者”为设计师,考古学家相信这外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设计及建造者,而金字塔是作为通知外太空的同类前往救援的记号。但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那外太空人如何制造了一个如此稳固、不会溶解的冰格,并把自己藏身于内?一般读者也许对唤醒这个冰藏外星人更感到兴趣。

  上述种种,使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充满了神话色彩,但与通常的科学认识毕竟离得太远,为了拉下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纱,1978年3 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用模拟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在古塔之前建造了一座新培,其规模为原塔的1/14. 首先是如何采石?

  模拟试验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在石面上凿出成点线的小孔,然后打进木楔子,不断敲击直至产生裂缝。至今在阿斯旺采石场上,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来的石料。由此可见,这个办法最可能与当年的方法相符合。

  石块又如何搬到现场呢?他们以木撬载石块,用人力牵引,慢慢运至工地。

  堆砌大金字塔的关键技术是墓室。试验中采用了“沉沙法”。证实了古埃及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起重设备的条件下,照样能把一块块巨石砌上去,直至墓室最上一层的三角形尖顶。实验考古证明,古埃及人从实践中发现并采用这种方法建造金字培是可能的。这就有力地向世人揭示:古埃及人有卓越的才能,他们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no.6 金字塔墓碑咒语真有灵验吗?


金字塔墓碑咒语真有灵验吗?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总计有70多座大小金字塔,绝大多数都建筑于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时期。这些经历了4000多年沧桑的巍峨壮观的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尼罗河上游西岸吉萨等地,至今仍傲立于天地之间,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游人。

  埃及金字塔在四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充满了各种各样神奇色彩,而其中最令人震惊且毛骨悚然的是金字塔墓碑上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这些近似神话般的咒语无非是想告诫那些企图窥视墓穴中无价藏宝的后人,以防盗墓。然而,奇怪的是几个世纪来,凡是胆敢进入法老墓穴的,无论是盗墓贼,冒险家,还是科学考察人员,最终都一一应了咒语,不是当场毙命,就是不久后染上奇怪的病症而痛苦地死去。

  1922年11月,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帝王谷经过了7 年的发掘探索,终于打开了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从中发掘出的珠宝、首饰、

  工艺品、家具、衣物利兵器多达5000多件。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而就在次年2 月18日,发掘工作胜利在望的时候,以巨资支持卡特工作的卡纳冯勋爵在进入墓室后突然患重病死去。她姐姐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死以前他发着高烧连声叫嚷,‘我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我要随他而去了!”“时隔不久,另一位考古学家莫瑟先生,在发掘工作中曾帮助推倒墓道里一堵主要墙壁,也染上了一种近乎神经错乱的病症而毙命。x 射线专家道格拉斯。里德,世界上第一个给法老木乃伊拍x 光照的人,不久也成了法老墓的牺牲品,日益虚弱地离开人间。以后两年中此项发掘工程人员中,就有22人莫名奇妙地暴死。从此,法老墓杀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墓碑上的咒语更成了众说纷坛的不解之谜。

  1924年,英籍埃及生物学家怀特带着好奇心进入一座墓穴,令人惊奇的是,他参观后就上吊自缢。临死前,他咬破手指写了千言遗书,声称他的死是法老墓的咒语造成的,自己将带着忏悔心情去见上帝。更令人惊奇不解的是,埃及开罗博物馆馆长盖米尔。梅赫来尔的死,他一向根本不信“墓碑咒语”灵验的说法,他声称:“我一生与埃及古墓以及木乃伊打过多年交道,我不是还健在吗?”然而,就在这番话语出口不及4 星期,梅赫来尔突然暴病西归,时年不足52岁。而且人们注意到,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天,他曾指挥一队工人将一批珍贵文物打包装箱,而这批令人费解的文物恰恰是从那可惧的图坦卡蒙法老墓中出土的。这一切,使法老墓的传奇更蒙上神秘可怖的黑面纱,和墓中的财宝一起使人们望而生畏而又跃跃欲试,也许这也是法老们生前的意图吧!

  此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与埃及法老金字塔打交道的人,暴卒的原因是什么?法老墓碑上的咒语是否真有灵验呢?

  一种观点认为墓道壁上有一层粉红色和灰绿色的东西,可能是一层死光,据说它放射出的物质能使人丧命。

  也有一些科学家倾向于另一种看法,即古埃及的文明已达到可能以剧毒的害虫或毒物作为特殊武器,来保护埃及统治者的陵墓免受暴力侵犯。1956年,地理学家怀特斯在挖掘罗卡里比陵墓时,就曾遭到蝙蝠的袭击。

  近年来有一些科学家试图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开罗大学生物博士、医学教授伊泽廷豪于1963年声称:根据他对博物馆许多考古学家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的结果,发现所有体检者肌体均存有一种能引起呼吸道和使人发高烧的病毒。进入墓穴的人由于感染上这种病毒,将导致呼吸道发炎最终窒息而死。但墓穴中的这一种病毒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竟能在木乃伊中生存4000年之久,科学家们就不得而知了。

  1983年,一位叫菲利普的法国女医生,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这些人死亡原因都是因为发掘者和参观者对墓中霉菌过敏反应造成的。据她研究,死者病状基本相同——肺部感染,窒息而死。她解释道:古埃及法老死后,随葬品除珍宝、工艺品、衣服外,还放置了各种水果、蔬菜和大量食品,后者长久保存经过千百年的腐烂成为一种肉眼难见的霉菌,粘附在墓穴中。不论是谁,只要吸人这种毒菌后,肺部便急性发作,最后呼吸困难而痛苦地死去。

  斯特拉斯堡的杜米切恩教授就因钻入刚发掘不久的充满霉菌的陵墓中临摹铭文而一命呜呼。至今为止,这种说法成为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了。

  但是法老墓碑咒语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而最近人们又发现这与金字塔本身所具有未知的“塔能”有关,看来真相如何,不可猜测。

no.7 狮身人面像是谁发现并制作的?


狮身人面像是谁发现并制作的?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的埃及金字塔,每天都要迎送从世界各地来这里游览观光的旅游者。为了让游人充分领略埃及古老灿烂的文化。埃及政府每天都在毗邻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的广场上,举办“声与光”的文艺节目。演员们用英、法、德和阿拉伯语轮流演出,五彩纷呈的光柱,优美动人的诗句,雄浑回旋的乐章,使人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特别是广场上巍然屹立的身高22米,长约57米,耳朵长2 米的狮身人面像,更激起人们的赞叹和惊奇。一块天然巨石,竟然雕刻成如此栩栩如生的雕像,真是鬼斧神功。由此也给人们带来一个问题:这一奇迹是谁最先发现和制作的?

  围绕着这个问题,世界上许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或埋首典籍,或遍访民间,或实地考察,努力揭示这一奥秘,然而纵观他们得出的结论,却又是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有些学者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妖魔斯芬克斯的塑像。其依据是流传埃及以至全世界的一则民间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在埃及忒拜城外,巨人堤丰与妖蛇厄喀德娜同居后,生下一怪物,他有美丽的人头,但身躯却是狮子的身躯,并长有双翅,取名斯芬克斯。斯芬克斯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会了许多深奥的谜语,生性十分凶残的斯芬克斯便以此来残杀百姓。他整年日夜守候在悬崖峭壁之间,或是通衙大道路口,强行挟持过路人猜出他所叙述的谜语,如果猜不出,他立刻就将这些人撕裂成碎片吞食,结果无数无辜身遭其害,就连国王克瑞翁的儿子也惨遭厄运。一时间,人心惶然,为了铲除这个恶魔,克瑞翁国王下令:如果谁能够征服斯芬克斯,他就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他,并可以娶王后为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希腊有位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揭榜应征。当他找到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就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能发出一种声音的,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这是什么?”俄狄浦斯略加思索,立即回答说:“这是人呀!小孩的时候,是生命的早晨,小孩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是用两手两脚爬行,这就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虽然脚最多,却‘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长大后,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这是生命的中年。但到了年老体衰的晚年,走路需要扶持,因此需要拄着杖,以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正确的答案,使斯芬克斯因失败感到羞愧而无地自容,为了赎罪恶,跳崖自杀。国王克瑞翁除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外,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个恶魔,便在斯芬克斯经常出没的地方,也即今天狮身人面像的所在地,用块巨石刻上斯芬克斯的形象,这就是狮身人面像的由来。

  有些学者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巨石天然风化而成,并非是什么人的发现和事后雕成。他们援引这样一件事,3400年前,当时埃及年轻的王子托莫来到基隆,即狮身人面像今天的所在地狩猎,因奔波了一整天,他觉得十分疲劳,便在一座沙丘上休息,没过多久,酣然入梦,梦中他见到一怪物,有着人的头,但却是狮子的身躯,这怪物对王子说:“我是伟大的胡尔。乌姆。乌赫特(古埃及人崇拜的神,意为神鹰),泥沙盖住了我的身躯,如果你能去掉我身上的泥沙,我将封你为埃及的国王。“王子惊醒后,立刻调集大批民工,昼夜挖掘,沙尽石出,就是今天的狮身人面像。

  有些学者则认为,上述观点的佐证均来自民间口碑资料,口碑资料虽然生动感人,但口碑资料,上下沿袭,真伪并存,不足为信,他们根据史籍记载,提出首先发现并制作狮身人面像应该在距今约四千4230多年前(即公元前2240年),当时的埃及国王是哈夫拉。这一年正逢金字塔刚刚竣工,为了巡视金字塔建造后的情况,他亲临建造工地,巡视过程中,当发现工地采石场上还有一块巨石被丢弃一旁未被使用时,国王哈夫拉颇感可惜,马上下令在场的工匠按照他的脸型,雕刻成一座狮身人面像,以资纪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匠们终于完成了任务,造就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狮身人面像,石像脸长5 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雕有象征帝王威严的长须,在阿拉伯文中,它被称为“恐惧之神”,是一种君主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最近美国考古学家又提出一种新观点,这就是狮身人面像既非克瑞翁下令以斯芬克斯的容貌所雕成,也非王子托梦发掘而面世,更不是哈夫拉发现并以自己的脸塑就。因为根据他们的考察,这座狮身人面像大约在1 万年之前就已建造成功,比历来史书所记载的要早5000年。在考察报告中,他们还说,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头部大约在1 万年前建成,5000年后,法老凯夫伦完成了狮身人面像的背部,并用自己的面孔造型替代了原来的面孔造型。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史学界和考古专家的重视和关注。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本来就谜团重重,例如说它曾在4000多年前突然失踪,它的鼻子至今下落不明,每天清晨从它的身边发出令人莫测的歌声和泣声。如今谁是它的首先发现者和制作者又成了学者专家们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兴。

no.8 斯芬克斯生辰究竟是何时?


斯芬克斯生辰究竟是何时?
 
  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使人们不时地落入迷惑之中,而其中似乎已定论的东西又被推翻,使旧谜未破,又添新秘。最近,狮身人面巨像的年代又引起争论,形成一个新的视焦点。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这座狮身人面巨像是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处于古王国时代第四王朝的埃及法老哈夫拉统治时期修建的。这个国王的陵寝虽然内部比其父胡夫的金字塔逊色,却以其外部分布有致的建筑群而独胜一筹。

  哈夫拉巡视墓碑时,为没有一个体现其法老威仪的标志而不满,一位石匠投其所好,建议利用工地上一块2000吨重的巨石雕一座象征法者的威严与智慧的石像,遂有了驰名世界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了表明狮身人面像比人们认为的年代可能早一倍的证据,从而在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地质学家断言,狮身人面像的年代肯定更久远,而考古学家们说,这一结论同他们了解的古埃及的情况产生了矛盾。

  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特。m.肖赫对吉萨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地震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狮身人面巨像最初雕刻时与裸露在外面的这座巨像周围的石灰石床岩受风化和侵蚀的时间要比人们认为的长得多。另外,狮身人面巨像和其它年代确凿的建筑物侵蚀程度的差异也表明狮身人面像要古老得多。

  狮身人面像是刻在石灰石床岩上的,所以它座落在一个壕沟里。壕沟的四壁给地质学家提供了令人感兴趣但又不满足的证据。它们被水严重侵蚀的事实,表明这个壕沟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开凿的,因为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降雨量只有那时是最高的。

  科学家还进行了揭示声波穿透岩石的地震研究。风化在岩石上造成多孔,声波穿行的速度使科学家们了解到岩石的孔隙度,从而表明岩石受风化和侵蚀的程度。这反过来又使科学家们知道岩石暴露在暴风雨中的时间有多长。

  研究揭示,狮身人面像的“尾部”是在哈夫拉统治时期刻在石床上的,它的年龄约只有巨像前面及两边的壕沟年龄的一半。即是说,哈夫拉只是对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狮身人面巨像进行了整修,并纳入他的墓群之中。这一结论令考古学家大吃一惊,因为这意味着狮身人面像的头部在哈夫拉出世时已屹立在那里几千年了,显然,这扰乱了他们所掌握的有关古埃及的常识。

  地质学家于1991年10月22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提交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巨像的实际修建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到7000年之间。

  针对这一观点,考古学家争辩说:就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看,在哈夫拉统治埃及以前的几千年间,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建造这一建筑物的技术,甚至没有这种愿望。显然地质学家的结论与考古学家和埃及学家“对古埃及了解的一切情况都是背道而驰的”。

  至于埃及学家的另一证据,狮身人面像酷似哈夫拉,则有人聪明地反问,哈夫拉在把这一现有的建筑物纳入其墓群时,难道不能让人整修它的脸吗?

  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不能排除任何一种可能。

  考古学家们坚持说,狮身人面巨像的修建技术比已确定年代的其它建筑物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因此,将狮身人面像建造年代再提前几千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承认地质学家的看法,即狮身人面像可能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的话,那么,修建这一建筑的不应是当时的埃及人,而是另一群高级智慧生物。

  宇宙学的研究者根据金字塔建筑群种种与天文现象的巧合神奇之处,以及塔内遗存的超现代的物品,推测金字塔是外星人在不同时期单独或帮助法老建造的。科学家以先进的仪器探测发现,狮身人面巨像之下也有类似金字塔内的秘道或秘室,莫非斯芬克斯真的出自外星人之手,作为宇航导向的标志,而后法老利用吗?

  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多久才会知晓呢?

 

no.9 亚历山大灯塔是怎样导航的?


亚历山大灯塔是怎样导航的?
 
  金字塔对你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在它附近与它齐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吗?它是怎样构造,如何导航的呢?

  亚历山大灯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位于古埃及东北部法洛斯岛东端的一块被巨浪冲刷尽净的巨大的岩石上。之所以取名为亚历山大灯塔,还得追溯到公元前4 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时代。公元前332 年冬,亚历山大攻克腓尼基的推罗城之后,进军占领了埃及,亚历山大在前往西瓦绿洲谒拜阿蒙神庙时,途经尼罗河三角洲西北临近地中海的一个名叫拉库台的渔村,他发现这个地方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决定于此修建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这座城市到托勒密一世时发展为埃及经济、文化繁荣地,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和近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大批船队峰涌而至,迫切需要一座灯塔来引导船只进港。托勒密一世看中了离亚历山大城1 公里的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岛长2600米、宽400 —500 米。灯塔建在小岛的一块长230米、200 米的巨石上,同时还修筑了一座连接大陆与小岛上的一块长1300米的人工桥,形成z 字形东、西港,灯塔到托勒密二世时正式使用。灯塔确曾存在过,根据1980年2 月6 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美国洛杉矶的默比乌斯研究小级发表一项报告说: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东港水下,发现一批极为重要的古迹,其中就有亚历山大灯塔的残骸。至于我们今天在一些书本上看到的灯塔图不过是人们通过想象后复制的,其根据有三:罗马帝国发行的几种铸币,币面上刻有该灯塔的图样;根据公元100 年前后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统治时期修建的“赫拉克列斯塔”,据信该塔是模拟亚厉山大灯塔建成的;阿拉伯史家伊本。谢赫的入门书中的记述。

  据此,我们才对灯塔的构造及其导航方法有了个大概印象,整个灯塔高135米,由石灰石砌成,柱为花岗石,有些部分用大理石和青铜装饰。灯塔由底座、塔身两大部分组成。底座每边高15米,呈正方形,仿佛是一座矮墙,将塔团团转转围在中央。塔身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底部是边长为30米的正方形,下层高60米,由底部往上逐渐缩小。底层塔身共有十几层,塔身周围有300 百多间房一说有500 多间,供管理人员、卫兵、天文学家居住,并存放物品用。下层与中层相接的平台四端分别安放了一尊海神波赛敦的儿子口吹海螺号角的青铜铸像,以测风向。平台下面,正门上方希腊设计师留下了这样的题词:“生于开俄斯的台克西凡斯之子——苏斯特拉图斯以海员的名义敬献给两位救世神”。中层稍细,呈八角形,高约30米。上层最细,圆柱形,高15米,8 米高的穹窿状圆顶由8 根花岗石石柱支撑着,圆顶内一个巨大的火炬照耀着,这就是导航室,又叫灯室。圆顶上一尊7 米高的海神青铜像高高矗立着。从塔底到塔顶有倾斜的螺旋式道路,有32个台阶通到中层,从中层到塔顶有18个台阶。塔外有升降的吊车运送物品。这座庞大的灯塔的建造耗费800 银他连特(合20吨)的白色大理石。

  灯塔是如何导航的呢?有人说高大的灯塔本身就是一个航标灯,灯塔进入视野宣告亚历山大港的临近;也有学者说,灯室内装有一块巨大的磨光的金属镜,又称魔镜。白天魔镜将阳光聚集折射到几十公里之外,引起航船注意。夜幕降临后,在镜前燃烧大量的木材,火光冲天,形同白昼,火光又通过特设的金属镜反射出去,照射到40公里以外,引导航船。还有人认为灯室内装有透明的水晶石或者玻璃镜,其作用类似今日的望远镜,极目远眺,近岸景物尽收眼底,灯室及时发出信号导航。

  上述这些导航方法,是人们根据有关资料作出的种种推测,这个历史之谜的解开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以及考古材料的发掘。

  灯塔存在了1100多年,为进出亚历山大港的船只克尽职守,名闻遐迩。

  欧洲各国语言中灯塔一词,源于法罗斯岛名。早在13世纪,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赵汝适可能根据海员们的传闻,在他所写的《诸蕃志》一书中记载了这座灯塔的情况。他说:“相传古有异人徂葛尼(指亚历山大),于濒海建大塔,下凿地为两层,砖结甚密,一窖粮食,一储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齐驱而上,至三分之二。塔心开大井,结渠透大江以防。他国兵侵,则举国据塔以拒敌,上下可容两万人,内居守而外出战。其顶上有镜极大,他国或有兵船侵犯,镜先照见,即预备守御之计。近年有外国人投塔下,执役扫洒数年,人不疑之,忽一日得便,盗镜抛沉海中而去。“

  关于镜毁塔塌,有人说地震是导致塔毁的重要原因。公元700 年,埃及亚历山大城发生强烈地震,灯塔也未能幸免,从塔顶到灯室部分塌陷。不过也有人说是埃及哈里发中了东罗马皇帝的圈套故意撤毁的。100 年后,埃及国王下令修复了灯塔。然而在1100年;灯培再次遭受强烈地震,只剩下底层。

  灯塔成了了望台。1301年、1304年,埃及先后又发生了两次地震,了望台以及在了望台上修建的清真寺全部塌毁。1477年卡特巴素丹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筑一座城堡,这样卡特巴城堡取代了灯塔。一度傲视地中海狂风巨流、为古代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灯塔永远成为了过去,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之谜。

no.10 克娄巴特拉石碑是何碑?


克娄巴特拉石碑是何碑?
 
  在英国首都伦敦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矗立着一座又细又高的石碑,这座石碑高21米,底座宽约2.3 米,尖顶,碑身四周雕有精美的图案。这座重达200吨的石碑是用整块花岗岩凿成的。它和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那座石碑本是一对,名为“克娄巴特拉方尖碑”。

  克娄巴特拉是埃及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富有魅力又工于心计,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利用她那迷人的风姿和超人的胆略,征服了古罗马叱咤风云的两位大人物凯撒和安东尼。他们先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据考证,“克娄巴特拉方尖碑”是公元前1460年为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所建。与克娄巴特拉毫无关系,那么为何将这石碑以克娄巴特拉的名字相称,有人猜测可能是由于这位埃及女王在历史上太有名了,而尖细的石碑又与这位狡诈、尖刻的女王的性格有着某种共同之处。

  有些史学家认为,其实方尖碑是古埃及神庙前成对排列的一种纪念碑。

  它是埃及人的一种宗教祭祀物。他们把石碑奉献给自己崇拜的神。法老们还将他当作登基的纪念碑。

  在阿斯旺,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块尚未完成的方尖碑,从岩石的材料来看,多为整块的红花岗岩,也有少数暗灰色的玄武岩。埃及人只选那些没有污损和裂缝的石头做材料,因而石质十分均匀。

  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人们要把这种重约几吨的花岗岩石雕凿成石碑,并把它竖立起来,可以想见,这是件相当浩大繁重的工程。

  据史学家们考证,古埃及人在发现可以雕凿石碑的岩石后,首先先用水流喷射的方法将岩石冲洗干净,察看石质,然后再用取自荒野中的特别坚硬的石块刮磨岩石表面,直到平滑为止。

  接着在岩石周围挖好深坑,并按一定的距离在岩石周围打上许多洞,洞里打入巨大的木楔,用水浇湿,木楔受潮后澎胀,岩石按木楔排列的方向破裂,方尖碑的雏形就这样出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再用工具和绳子把方尖碑从坑里抬出来。放在装有轮子的铺板上,运到港口再装上长长的驳船,运到要去的地方。

  那么古代没有起重器,这些石碑怎样才能竖立起来呢?古埃及人运用的方法是在方尖碑的顶端添砖加土,不断地垫高,使它逐渐趋于垂直,最后才把它稳稳地竖在底座上。

  古代埃及人创建这种方尖碑,大概是在公元前2600年。耸立于埃及首都

  开罗郊区的太阳城奥波利斯的方尖碑,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方尖碑,约建于公元前1950年,矗立于卡拉克阿蒙神庙的第三和第四座碑楼之间的那对方尖碑,可能是现存最精致的方尖碑了。它是图特摩斯一世建立的,每座高21米,底部1.8米见方,重143 吨。镌刻在碑上的象形文字,记载了埃及王朝的一些历史,以及方尖碑制作、运载和安放的经过,卢克索有一座高约24米的方尖碑,它以碑身上的文字精美绝伦而著称于世。

  方尖碑是埃及历史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它象征了古埃及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但是现存在埃及境内的方尖碑现在已经不多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沧海桑田,许多方尖碑被毁于地震和风雨的侵蚀。也有不少竟然被野心勃勃的外来征服者强行掠走。

  以原有方尖碑最多的卢克索为例,原来那里方尖碑成群,今天只剩下3 座了。公元前13世纪拉美西斯建立的一对方尖碑,现在形单只影,它的“孪生兄弟”现在却安家落户在巴黎。

  掠夺埃及方尖碑的历史可能从公元前1 世纪罗马人征服埃及后开始。当时作为胜利者的罗马人用船只运走了大量方尖碑,安放在自己国土上,其中光罗马城就安放了12座,这些方尖碑一直保存到16世纪。今天在意大利拉特兰的圣佐凡尼广场上仍然耸立着一座32米高、230 吨重的方尖碑,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埃及方尖碑。

  矗立在泰晤士河畔的那座克娄巴特拉方尖碑,是1819年埃及总督赠送英国的。可是直到1878年才运到伦敦。运输船途中遇到了风暴,方尖碑差点葬身海底。同年9 月,这座碑用绞盘吊起立在泰晤河岸上。

  方尖碑奇特的造形也引起了现代一些建筑家的兴趣,作为建筑的参考物。例如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仿方尖碑而建立的。它建于1884年,高169 米,碑内设有瞭望台和楼梯,甚至还装上了电梯,游人站在瞭望台上,华府风光尽收眼底。而又细又高的纪念碑,矗立在华盛顿,好象一把刺向苍穹的宝剑,也为城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