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十大政坛悬案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华盛顿死因难明

华盛顿死因难明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之后,于1798年初冬,悄悄回到了自己离别16年的家乡——弗农山庄。66岁的他准备在这里安度自己的晚年,一年以后,死神却奇迹般地夺去了他的生命。而对他的死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两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史学家们。

1799年12月12日,天空阴沉沉的,好像要有一场大雪。对于这天的天气,华盛顿早有预见,但他仍旧骑上马开始巡视。他是上午10点钟出去的,下午3点钟才回来。
  
第二天早晨,他感到嗓子痛,不能再出去巡视了。下午,他的嗓子开始嘶哑。到了晚上,嗓子哑得更加严重。到了夜里,他又冷得全身发抖,呼吸不畅,凌晨两三点钟,他叫醒了夫人,但又怕她着凉,没让她起床。清晨,女仆进来生火,才把利尔先生叫来。此时华盛顿已呼吸困难,话也说不清了。他让人去把克雷克大夫请来,同时,在医生没来之前,让罗森斯给他放血。
  
大约4点30分,他让夫人在写字台中取出他早就写好的两份遗嘱。他看了一下两份遗嘱后,让夫人把其中一份遗嘱烧掉,另一份保留,放到她的密室里。夫人从密室回来后,华盛顿握着妻子的手,说:“这场病可能马上让我离开这个世界,如果真是这样,你要清理一下账目,把款项结清,另外你还要把我那些关于军事的书信文件仔细整理一下。”
  
大约5点钟,克雷克大夫来到房间里。
  
华盛顿说:“医生,我现在很痛苦,从一得病我就知道死神这次是不会放过我的。不过,死对我来说并不可怕。”
  
华盛顿又说:“谢谢你们的照顾,不用替我操心,我很快就要去了。”
  
他接着又躺了下来,大家也都走出了房间,只留克雷克大夫一人照看。
  
晚上,又采取了其他治疗方法,但都收效甚微,这次医生让他服什么药他就服什么药了。利尔先生后来在书中叙述道:
  
“大约10点钟,他几次要说话,但都无法说出。最后,他终于说了一句话:”我快不行了。我死后的三天再下葬,葬礼要尽量简单。‘我这时已难过得说不出话,只好向他鞠了一躬,表示同意。但他没有理解我的鞠躬,说:“我的意思你明白吗?’我说:”明白了。‘他说:“那我就放心了。’
  
“在他去世前大约10分钟,他的呼吸通畅了很多。他变得很安详。他还伸手,摸自己的脉。忽然他的脸色变了,我连忙叫克雷克大夫,坐在火边的大夫急忙到了病床边,但一切都结束了:华盛顿的手垂了下来,停止了呼吸。克雷克大夫蒙着脸哭了起来。华盛顿就这样没有叹息、没有挣扎地离开了我们。”
  
华盛顿的死因却一直没有被查实,他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他诊断的结果是什么、给他吃的药对病情有没有作用、药名等都无人知道,而他生前为自己准备两份遗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

no.2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亚伯拉罕·林肯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任总统。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废奴主张,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1860年11月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南方诸州不满这一结果,在其上台后的3个月中,先后有11个州退出联邦,组成新美国政府,推举出总统和副总统,并制定了新宪法。奴隶主分裂了联邦,开始公开叛乱。
  
美国国内形势十分危急,内战一触即发,北方政权岌岌可危,宣誓就职后的林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863年4月12日,萨姆特要塞一声炮响,南北战争拉开帷幕。
  
战争进行了一年,但战场上的情形却几乎没有进展,黑奴问题也没有解决,原因是林肯政府一直认为,战争只是为了维护宪法和联邦的统一。当时的林肯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事非常谨慎,认为立刻废除黑奴制不妥。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并不支持他。
  
1864年元旦,林肯签署了“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解放奴隶宣言》。此举赢得了全国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的支持,并因此扭转了战争局势。
  
1865年4月,美国内战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林肯开始忙于战后的重建工作,他希望总统任期结束后,能回家乡去开一个律师事务所,但他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1865年4月14日晚在首都华盛顿,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在去陆军部的路途中,林肯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停下车犹豫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取消去剧院的计划,但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亲自要求作战部长斯特顿派一个名为埃克特的陆军上校来做自己的保卫,但斯特顿通知总统,埃克特早已在当晚安排了任务,后来只得委派一名叫布莱恩的军官作为总统当晚身边的警卫官。
  
演出十分精彩,剧情慢慢发展到高潮,有人悄悄走进了总统的包厢。不久传出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总统的后脑,总统应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4月15日清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是回天乏术,林肯总统命赴黄泉。
  
枪击林肯后,慌乱中的凶手急于逃跑,不慎碰伤了自己的脚,警察沿着血迹找到了他,并开枪将其击毙。
  
刺杀总统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能在有警卫的情况下溜进包厢?人们对这些问题都希望能有所了解,可直接犯罪嫌疑人已被击毙,只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事实。
  
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初现端倪。凶手是一位名叫约翰·韦克斯的职业演员,据说在内战爆发初期,他是站在北方这边的,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却突然支持南方政权。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有朝一日一定要杀死林肯,这样不但一下子除去了这个新执政者,而且干掉林肯会使自己出名。他刺杀总统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调查结果,官员是这样向民众解释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一案一定是一个阴谋,有不可告人的内情。
  
我们在前面提到,林肯在去剧院之前曾有过不祥的预感,而且还对作战部长点名要求要埃克特陆军上校担任自己的警卫,作战部长借口说埃克特上校当晚要执行别的任务而改派他人。事实上,埃克特那晚根本就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作战部长为什么要说谎?后来派去顶替埃克特的布莱恩,一向行为不轨,认识他的人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但林肯夫人却亲自点名要他保卫林肯,其中是不是藏着什么玄机?至于对凶手的追捕,抓活口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最终却把惟一的直接参与者击毙了,是谁开枪打死他的?又是谁下命令要把凶手杀死的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凶手缉拿报告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上面居然写着:凶手系自杀身亡。
  
一般认为林肯遇刺的原因是他的政策对南方不利,激怒了南方叛党,而且他在南北战争中,成功领导北方打败南方,取得了反对南方分裂运动的胜利。南方叛乱分子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1861年3月4日,林肯准备到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前往华盛顿时,美国南方联邦所派的特务便计划在路上刺杀他。林肯事先得到风声,从另外一条路来到华盛顿,避免了这次暗杀。林肯就任后,南方叛党开始进行更为频繁的谋杀行动,一心想将林肯置于死地。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我愿意前往华盛顿击毙林肯和西华德,只要邦联政府(即南部邦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脱离联邦的南方11个州所组成的政府)出资100元作为我的酬劳。有意者请函信箱119号。由于经常发生恐吓事件,林肯周围的人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问题,他们经常提醒林肯要小心。面对这一切,林肯表现得镇定自若,他用两个大纸袋把恐怖分子寄来的恐吓信都装在里面,并在纸袋外面写了“暗杀”两个大字。虽然他表现得满不在乎,但早已有心理准备。
  
林肯是一个政治家,在那场关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南北战争中,是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他给黑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却在和平时期的子弹下丧生。
  
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他要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这些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有叛国罪的证据。现在人们已无法得知他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罗伯特为什么要将这些证据焚毁呢?为什么不向世人公开呢?这成为林肯之死的谜中之谜。

no.3 肯尼迪遇刺悬案

肯尼迪遇刺悬案 
  
“不要问你们的國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的这句名言让这位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深得美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就不幸遇刺身亡,而且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悲剧发生在1963年11月22日,当时肯尼迪正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进行政务视察。12点30分,正当总统车队缓缓地通过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时,突然几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枪响过后,总统在人们的惊叫声中倒卧在血泊之中,凶手奥斯瓦尔德被当场抓获。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国会决定由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成立了一个7人调查委员会,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领导。经多方取证和认真调查之后,该调查委员会于1964年9月发布了该案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行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和其他部门与集团一概无关。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一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雾重重。案件最大的疑问在于枪响的次数。当时官方公布的消息是三声枪响,包括穿透肯尼迪总统的身体,同时又射中康纳利州长的那一枪。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法医d·b·托马斯经过审慎研究,在《英国法庭科学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仔细分析了当日的现场录音带,并指出当时射向总统车队的子弹是四发。证明研究所采用的录音带是当时总统车队中达拉斯警方的汽车上的麦克风所录的现场录音,因而资料来源绝对真实可靠。而官方当时认为是三声的原因是这四声枪响中只有其中三声枪响听起来比较清楚,剩余的那声枪响则被國家研究委员会说成了“听起来像枪声的噪音”。最为关键的是,得到官方认可的三声枪响都与肯尼迪中弹的时间有明显的间隔,反而是那声“像枪声的噪音”与总统中弹的时间吻合。而这个声音的来源地也不同于其他三声,经回声分析,专家认为射击地点应当位于公园山丘。对现场照片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这发子弹是从前面射来的。众议院特别暗杀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布莱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也承认自己认可和接受托马斯的这一分析结果。
  
1990年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披露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名为珍尼佛·怀特的妇女召开的,她声称自己的丈夫罗克斯曾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鲁比同时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珍尼佛曾经亲耳听到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计划。肯尼迪遇刺后第4年,罗克斯被中央情报局出卖,接着就死于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事件。到了1982年,珍尼佛的儿子李奇·怀特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父亲珍藏的私人日记,日记中对1963年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美国联邦调查局得知此消息后迅速派人取走了该本日记,至今尚未归还。
  
刺杀事件发生后的20年内,涉及该案的重要证人都接二连三地丢掉了性命,死亡人数已近200人。而该案的真相却始终未浮出水面。很多人注意到了这样一件事实,那就是得克萨斯州法律规定死于当地的人,尸体必须在当地解剖,但是肯尼迪的尸体却被直接送到了位于贝塞斯德的美国海军医疗中心,并且总统的遗体是在其家属尚未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秘密解剖的。于是有人断言当时运到贝塞斯德的青铜棺内并无尸体,这一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整个事件充满了神秘气息,然而这只是肯尼迪家族半个世纪以来悲剧的开始,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总统竞选时也遭人枪杀。对此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人担心一旦罗伯特·肯尼迪进入白宫,便会下令调查哥哥被害事件的整个内幕。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员也由于各种各样奇怪的原因死于非命,或是终身瘫痪,或是失去了一切政治资本。这个家族悲剧还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尽管遵循母亲杰奎琳的教诲低调生活,远离政治,却也未能摆脱不明不白的死亡结局。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究竟是谁?
  
众所周知,保护美国大财团、大企业家的利益一向是总统制定政策的行为准则。肯尼迪总统是个有进取心的年轻总统,“旧的时代已经结束,旧的行为和旧的思维方式已不再适用”是他竞选总统的著名言论。肯尼迪当选后,便以改变保守的政治机器为己任,这使他与美国主要经济部门大亨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凶案发生的前一年,这些大亨们已无法容忍,可肯尼迪当时的威信很高,大亨们担心他连任下一届总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在古巴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中情局的人极有可能也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也有人认为此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以胡佛为首的联邦调查局。胡佛历经几代总统,权高位重,手中掌握了很多政客的把柄,在美国政界几乎可以一手遮天,可是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协,积极限制胡佛的权力,两人势如水火。据说在肯尼迪遇刺之前,撤换胡佛一事已提上了工作日程。于是,大财团、中情局、胡佛三者联手策划此次谋杀事件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1993年,古巴首都哈瓦那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名为《zr——来复枪》。该片的拍摄资料严格遵循史实,参照了古巴和美国电影档案馆资料及古巴保安官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的访问材料,最终披露出该刺杀事件只是一项政治阴谋的一部分。目前,还未调查清楚策划该事件的人,但古巴方面认为,刺杀总统的凶手是芝加哥的一名黑帮分子和两名古巴流亡分子。
  
耐人寻味的是,约翰逊在委托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后又将调查结果封存起来,对外宣称要在2038年,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全部谢世之后,才能公布。这是为了保护什么人还是在遮掩内幕,人们不得而知。如今,民间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种调查仍在继续,但扑朔迷离的结果一直让人们争论不休,也许真要等到2038年,所有的一切谜团才能揭开。

no.4 巴顿将军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巴顿将军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二战时叱咤风云,身经百战。作为一个军人,他没有献身在战场上,却死于战后的一次车祸,真是叫人慨叹造化弄人,然而他的死留给后人的也是一个谜团。
  
1945年12月9日,巴顿将军和盖伊少将去养雉场打猎,霍雷斯·伍德送他们前去。他们在38号公路上发生了车祸。

中午12:45分,大约是车祸发生后的1个小时,巴顿和衣躺在医院里,他那时还非常清醒,微微颤抖着,好像也知道自己前景不妙,他的四肢不能动,脖子以下没有知觉。
  
这真是一场特别可怕的事故,但是最令人吃惊的是,除巴顿将军外,另外两人一点也没有受伤,而且巴顿将军的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令人高兴的是,巴顿将军经过医生精心救治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很快,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一条腿也有了一些较微弱的知觉。
  
在巴顿将军受伤住院一周后,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危险,至少是性命无忧了,但是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他们仍然无法预知。他们变得乐观起来。
  
但是,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没有预兆地发生了。巴顿将军的情况急转直下,这令医生们束手无策。12月21日5:55分,巴顿将军停止了呼吸,死因毫无疑问是血栓和心肌梗塞。
  
巴顿将军去世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人们感到导致他遇难的车祸非常可疑。首先,当时轿车里共有3人,其他两人皆毫发无损,为何偏偏只有巴顿将军遇难呢?其次,肇事司机居然能够在案发后溜掉,这点尤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宪兵们对现场进行的例行调查特别草率,甚至都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纪录。有人指出,宪兵队长巴巴拉思中尉曾经写下一份调查报告,但是后来却不见了,据此,有人认为巴顿将军之死带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跟他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矛盾有关。二次大战以后,巴顿将军成为“亲德派”。他曾经公开指责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曾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极为不恰当地比喻为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之争。他甚至还考虑过要扶植德国9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他的这种亲德倾向,使艾森豪威尔感到威胁,想除之而后快。
  
此外,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巴顿将军之死与“奥吉的黄金”谜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纳粹在二战中埋藏的一批黄金,后来,它被美军某些将领发现后窃为己有。巴顿将军受命调查这件案件,就在真相即将大白之际,巴顿将军遇上了车祸。或许是某些人担心劣迹败露而先下手为强。
  
巴顿将军到底是因何而死?他的死是否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是个谜。

no.5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议定书吗?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议定书吗? 
  
二战时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吗?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于1946年5月30日登了这样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一项秘密议定书,并且对其内容予以了披露。
  
不少西方学者推测1939年《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例如英国著名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等人编的《大战前夕,1939年》一书载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主要条款。法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其《外交史》中断言:《苏德条约》存在着无可争议的秘密议定书。原纳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叙述了关于希特勒将部分波兰领土划给苏联、对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小国不感兴趣的问题,他实际上谈到了西方國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一些内容。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在其《苏德战争1941-1945年》一书中也有《苏德条约》附有一份草率拟就、措辞模棱两可的秘密议定书的叙述。美国学者威廉·夏伊勒在其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还对《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列举。奥地利的布劳恩塔尔也对《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说法持肯定态度。
  
中国一些学者近年来也认为《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有些学者还在书中介绍了西方國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内容。
  
但是,有关《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在苏联的出版物中至今尚未见到。1948年2月,苏联情报局在题为《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的文件中对英、美单方面公布德国外交文件予以反对。收入《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第四卷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没有涉及秘密附属议定书的条款。阿赫塔姆江等人所编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谈到《苏德条约》时对秘密议定书没有提及。鲍爵姆金领导编写的《外交史》第三卷和维戈兹基等人编著的《外交史》第三卷也只字未提秘密附属议定书。萨姆索诺夫主编的《苏联简史》也持同样说法。曾参与1940年苏德谈判的别列日柯夫在其回忆录中不仅没有提《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而且声称:“对1939年苏德条约问题,虚假报道堆积如山。”德波林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引用了1939年8月24日苏联《消息报》所发表的《苏德条约》的条款,不但对秘密附属议定书一点儿也没提到,而且批评说:“资产阶级世界有人陷于伪造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继续就条约和苏联的目的撒谎。”
  
中国学术界在有关苏联对《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认为苏联并未否认其存在;另一种是认为苏联否认其存在。
  
这样,1939年《苏德条约》是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问题就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热点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战前国际关系、深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o.6 希特勒生死成谜

希特勒生死成谜 
  
1945年4月下旬,纳粹元凶希特勒在度过了凄惨的生日和婚礼后便毫无音讯。
  
极少的人认定希特勒已逃生。希特勒已飞往巴伐利亚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说法,当柏林陷入一片火海之时就有了,希特勒结婚的消息也被否认。据说还有一些人掌握着希特勒在柏林失陷3天之前便和女飞行员莱契驾机出走的证据,至于他的死不过是为了迷惑众人,制造假象而已。也有希特勒从地下通道逃出柏林的说法,还有人说希特勒躲到“攻不破”的南蒂罗尔堡垒中去了。
  
被缴获的文件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些机构和部分文献,他的一个秘书,还有私人医生莫勒尔已被转移到伯希斯特加登。从当时希特勒的病情推断,他丝毫不能离开私人医生配制的强烈刺激剂。还有一个可疑点就是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北线军事总指挥,但却没有任命南线指挥。难道是希特勒企图在南方东山再起,自己做南线军事总指挥,而后来的杳无音讯是否是因为大势已去呢?如果这可以作为希特勒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逃遁南方的一种证据,那就从侧面证明了希特勒并没有在柏林自杀。
  
在鲍曼的文件中有一封电报十分值得注意:
  
45·4·22·上萨尔斯堡休麦尔
  
同意迁往大洋以南全国总区长鲍曼
  
这是鲍曼在遥远的德国境外已安排了避难所的证据,而且大批纳粹战犯都选择南美作为隐身地,这点在后来的事实中可以证明。“元首”是否也选择南美作为潜伏地呢?
  
有人以“相貌相同的两个人”说明希特勒似有“金蝉脱壳”之嫌,从而否认希特勒在柏林自杀。20世纪60年代,甚至有一名摄影师发表了希特勒尚还存活的照片,更骇人听闻的是电影中竟然出现配有夸张字幕的希特勒画面:“希特勒——安静地进入蒙太奇”,这使世界各家报刊为之震惊。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希特勒已于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陷落前夕自杀身亡,并且随后被浇上汽油焚尸,但对希特勒到底如何自杀依旧众说纷纭。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解剖报告还有另外一说:“已被烧变形,也无明显致命伤或疾病发生”:“薄玻璃瓶的瓶身和瓶底的玻璃碎片还残留在嘴里”。在详细研究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Qing化钾中毒致死。”还有两点可作为辅助证明:一是在4月30日下午3时到4时Qing化钾的苦巴旦杏仁味充满希特勒自杀时的地下室。二是4月29日到30日的夜间,希特勒给总理府医院院长哈泽教授看了3个装在子弹壳里的小玻璃瓶,希特勒说:“这些小瓶里装着从医生那儿得到的快速致死的毒药。”希特勒当场让哈泽用自己的爱犬验证药的毒性。
  
希特勒贴身侍卫林格的供词认为:“希特勒用7.66口径的手枪在右太阳穴处开枪。它和另一支作为备用的6.35口径的手枪滑落于地上。希特勒的脑袋向墙壁倾斜,沙发边的地毯上也沾上了鲜血。”林格亲手用毯子裹住尸体,再浇上汽油焚烧。
  
希特勒自杀时有无枪声出现也众说不一。认为希特勒用Shou槍自杀的人当然相信有枪声;而相信希特勒以Qing化钾自杀的人则对是否有枪声说法不同。有些人认为当时并无枪声出现,或者只是门外人的假想。有人认为当时在场的希特勒卫兵、传令兵和女秘书等可以作为有枪声的证明人,但他们认为开枪的人不是希特勒,林格才是真正开枪的人。希特勒私人卫队长腊登休伯的供词为这些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希特勒怀疑毒药是否有效,因为他长期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在他服毒之后向他开枪......林格这样做了。”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下落也说法不一。苏联人声称希特勒被焚烧的尸体已被发现。1945年5月5日的备忘录记载,7名苏军官兵“在柏林城内的希特勒总理府地区,在其私人避弹室附近,离戈培尔及其妻尸体处很近,发现并取出一男一女两具烧过的尸体”:“经过仔细研究后认定,两具尸体属于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思”。另一旁证是,还有两条狗与两具尸体同葬一个弹坑中,而且被确认为是“希特勒私人的狗”。对希特勒牙齿的鉴定最具说服力,因为世界上所有人的牙齿都不会相同。苏联人找来希特勒的牙医布拉什克教授的助手霍伊捷尔曼。她找到了希特勒牙齿的x光照片以及制作好而从未使用过的金牙套,认为“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是金牙,以左边第一颗戴牙套的牙为支撑......”,这基本与希特勒的牙齿吻合,经其仔细对照实物,最后“确认该牙是希特勒的”。
  
而与希特勒关系较近的一些人,如他的育犬师托尔诺夫、厨师兰格尔等均说:“元首死了,但从未留下过尸体。”据焚烧希特勒尸体的执行人林格说,希特勒于15时30分自杀,而后他就裹好希特勒的尸体去花园,浇上汽油焚烧,“19时半,遗体保持燃烧状态,我便不去注意它了”。由时间可以判定尸体早已被烧成灰烬了。
  
也有人认为希特勒的尸体已“通通烧化”,而骨灰由希特勒青年团首领阿克斯曼带走。英国历史学家特雷沃尔·罗别尔说:“希特勒终了其愿,他的尸体由他的追随者秘密葬在意大利的布其托河边,人类摧毁者也永远告别了人类。”
  
奇闻种种,矛盾重重,是否真正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是否会有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世?是否注定这是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而无法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no.7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看一下曹操的一生,不管他自己怎么说,他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在一条通向帝王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着。如果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只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铺垫,那么从建安元年起,他就开始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建安元年8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来因为袁绍不满,曹操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4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5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泮宫。6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10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12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6马。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曹操不但早已在事实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使自己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而且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了。曹操惟一没到手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
  
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孙权劝他称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首先,孙权认为这样做可以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10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其实,孙权认为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其四,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是一种自我评定。

no.8 民族英雄郑成功猝死之谜

民族英雄郑成功猝死之谜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骁勇善战,令殖民者闻之丧胆。但郑成功就在台湾收复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38岁。正值壮年,却突然暴病而亡。仔细推敲其死因,就会发现有许多疑点。
  
关于郑成功的死,同时代人如李光地、林时对、夏琳等人的笔记都很简单,一般是说“伤风寒”、“感冒风寒”,但一个正值壮年的人怎会轻易地被“风寒”夺去生命?
  
根据郑成功临终前的异常情况和当时郑氏集团内部斗争的背景,有人认为郑成功是被人投毒谋害的,目前这一说法最引人注目。此说主要的依据有:
  
第一,郑成功死前的情状与中毒后毒性发作的症状极似。另外,夏琳《闽海纪闻》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成功将药投之于地,然后成功“顿足扶膺,大呼而殂”。郑成功大概察觉出有人谋害自己,为时已晚。
  
第二,郑氏集团内部暗藏着一些危险因素。生性暴烈的郑成功,用法严峻,郑氏部下,包括他的长辈亲族因过被处以极刑者很多,众将人心惶惶,其中很多人在清廷高官厚禄诱惑下叛逃,郑氏集团内部关系极其紧张。伍远贤所编《郑成功传说》一书中记述,清廷收买内奸刺杀郑成功,因此,如果说台湾岛上一直有人企图谋害郑成功,极有可能是以清廷作为背景。
  
第三,一个重大疑点是马信神秘地死去。马信是清降将,后来成为郑成功的亲信,郑成功去世当天,由他荐一医师投药一帖,夜里郑成功死去,他本人也突然无病而卒。照李光地的说法,马信在郑成功去世的第二天就死去,江日升《台湾外纪》中记载,其死期距郑成功去世仅仅5天。因此马信可能直接参与谋害郑成功的活动,但后来又被人杀害以灭口。
  
那么,这起谋杀案的主谋究竟是谁呢?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到了郑成功兄弟辈的郑泰、郑鸣骏、郑袭等人的身上,特别是郑泰。郑泰长期操纵郑氏集团的东西洋贸易,掌握财政大权,对郑成功早存异心,对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曾极力反对。复台初期的郑氏政权财政面临困境,郑泰却暗地里在日本存银30多万两以备它用。等到郑成功去世,郑泰等人迫不及待地伪造郑成功的遗命诛讨郑经,并抬出有野心但无才干的郑袭来承兄续统。最后,他们的阴谋被郑经挫败,郑泰入狱而死,郑鸣骏等率部众携亲眷投清,据此分析,策划谋害郑成功的很可能就是郑泰等人。他们早存夺权之心,还可能和清廷有勾结。他们乘郑成功患感冒的时候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夏琳和江日升的记载中说,郑成功病情开始并不严重,常常登台观望、看书,有时还饮酒,甚至拒绝服药。他们极可能在酒中下毒,但这期间郑成功饮酒较少,因此七八天毒性才发作。最后他们又在医生开的凉剂中下毒,郑成功终于被毒死。郑成功死后,郑经先是忙于对付郑泰的叛乱,后发现郑泰在日本银行的巨款,又集中注意力追回这笔款子。由于他本人曾因犯奸险些被郑成功杀死,因此对于其父的死他并没有深究。海天茫茫,也许这永远是个解不开的谜了。

no.9 清代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赐死?

清代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赐死?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令,善墨翰,办事能力亦极强。后受到雍亲王的重用,各皇储争夺皇位时,他利用自己的精明才干,时时向主子出谋献策,奔波游说,深受青睐,更使主子高兴的是,年氏将自己的亲妹妹献给了他,以示忠诚,那时,主仆二人曾发誓,死生不相背负,从此交情更加深厚。再加上年氏的才能,官阶越升越高,不到10年即升为四川巡抚,接着,又升为川陕总督,独掌军政大权,成为雍正心腹。
  
年氏受到雍正的宠幸是在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10月年氏来京陛见以前,具体地说,在7月中旬以前,即平定西海叛乱以后。年氏手握重权,荣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间,无猜无疑,如雍正所谓“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但7月中旬后,雍正便使出浑身解数开始置年氏于死地,雍正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年氏的死因究竟如何呢?
  
有人认为年羹尧的死与雍正帝夺嫡有关。学者孟森的《清代史》、王钟翰的《清世宗夺嫡考实》等持此说。据说康熙帝临终时指定十四子胤嗣位。四子胤串通年羹尧、鄂尔泰、隆科多,矫诏篡位。其时,十四子胤在四川为抚远大将军,原可挥兵争位,然受制于川督年羹尧,遂无能为力。胤即位后,改元雍正,为酬报年羹尧拥立之功,大加恩赏,然而这不过是灌“迷魂汤”,雍正帝内心实已对这些知情者存有杀心,最终还是找借口除掉了他。
  
有些人不同意此说。他们认为雍正初年年羹尧受宠,并非是雍正帝为他灌“迷魂汤”,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弼的奖励。雍正帝继位之时,年羹尧尚在四川平乱,并未参与其间,所以不可能知情,故上说不能成立。《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等作者,都认为年羹尧是恃功自傲而致被杀。《清史稿》载:“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傲......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羹尧)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无人臣礼。”《清代轶闻》作者说“年挟拥戴功,骄益盛”,且年羹尧残暴对待部下,任人惟亲,乱劾贤吏,引起公愤,也为雍正帝所不容,故被杀。
  
年羹尧成败之速,异乎寻常,对于其死因的种种说法,人们到现在还是难辨真假,难怪被史学家列为“雍正八案”的首案。

no.10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起义威胁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天京后,曾国藩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他没有这么做。曾国藩为何拒不称帝?一般归结为三点原因:忠君报国思想、条件不成熟和为了统一。
  
其一,曾国藩满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清朝。他的个人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其二,曾国藩即使想当皇帝,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当时清政府虽衰落,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拥有一支强大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人心思归,战斗力锐减。最关键的一条,湘军起兵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号召,一旦曾国藩称帝,很可能湘军要成为众矢之的。再说,也没有所谓“友邦”的帮助,曾国藩称帝未必能得到国际承认。
  
其三,曾国藩真称帝的话,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各地又要出现割据的局面,天下统一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因而从客观上说,曾国藩拒不称帝也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