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六零、七零与八零》

80酷酷网    80kuku.com

  

新年的钟声即将再次敲响,不知不觉又是一年。
 
在这12个月、365天、8760个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里,每一位职场人仕都体味了千种感觉,万般滋味。在这一年里,多少人少年得志、意气激扬,又有多少人黯然失意,斗志消靡。
 
这是一个英雄的年代,同时更是一个悲情的时代。进步的滚滚车轮辗碎了多少职场人仕的激情与梦想,抛下了多少“年老色衰”的营销界人。尽管时代同时也造就了新一代的成功典范,但成就的精英仅仅是那么屈指可数的凤毛麟角,与它所淘汰的数量相比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2007年,不计其数的营销职场人仕将身陷风雨飘摇,面临越来越多的遥不可测的未来而被动的挣扎;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少壮职场精英人仕正踌躇满志,伺机待动,准备抓住“过眼即逝”的人生机遇害迅速上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朝代。
 
六零一代,无牙的虎
 
王国庆出生于1965年,师专毕业后教了7年的书,之后终于忍受不了望梅止渴的“道德成功”而下海了。王国庆先是跑了几年的贸易业务,在工作过程中,王国庆接触到了it并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新行当。在把工资的大半部份都花在it电脑书籍和层层色色的电脑进修之后,王国庆顺利的通过了电脑四级、程序员等种种考试,也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某知名it公司担任销售工程师。挂的是工程师的职务,做的却是典型的销售业务。白天面对面目模糊的客户,夜晚心头总压着沉重不堪的指标。王国庆咬着牙默默的忍受住了一切的困难,坚持在销售的第一线艰苦奋斗。几年过去了,随着资历的积累王国庆获得逐级的提升,成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手下管着五六十人。在短暂的激动和惊喜之后,王国庆的工作又归复平静,压力又重新回到了每天夜晚的梦中。虽然才刚过40岁,按常理是刚刚进入一个男人的盛年之期,是精力最旺、处世最稳、行事最历的黄金时代,但王国庆已经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正在堕入“老化”的无边深渊。首先是身体开始吃不消了,常常在开会或是与客户洽谈的时候走了神;然后是反应开始跟不上了,在公司的讨论会上已经很长时间缺乏建设性的意见。渐渐的王国庆似乎濒临“江郎才尽”的那一刻了。王国庆的恐慌来自同部门的副经理李维。李维是一个毕业六年的七零年代的市场营销学学士,科班出身,理论充实,实践丰富,对营销业务显得轻车熟路,更兼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屡屡为公司立下奇功,隐隐是销售部门真正的掌权人。老板慢慢的开始时不时的在公开场合表现了对王国庆的不满和对李维的赏识,部门员工随之开始调整了对待王国庆和李维的角色定位,对李维开始毕恭毕敬起来,而对王国庆则更多的是礼貌性的敷衍。王国庆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恐惧在无边的漫延,他不知道,如果他离开了这家工作了八年的公司还能去哪里?
 
王国庆的恐惧与困惑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在靠青春吃饭的营销行当,60年代的营销梯队正在慢慢的退出营销历史的舞台。他们就像是失去了牙齿的老虎,没有了营销的激情,失去了挑战困难的斗志和勇气,也失去了他们的职业未来。如果仍然没有上升到营销管理的高度的话,60年代的营销人直接面临了70年代乃至80年代新人的挑战与进攻。在知识更新、工作激情、成长空间等各个方面均占劣势60年代,只能靠经验和资历和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时代的发展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这些了,现在任何一个年轻的营销新人只要用30秒的时间,就可以用google搜索出以海量计的营销经验以供借鉴、分析、吸收,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营销经验”更甚于60年代的营销人,因为他们吸纳了全世界营销人数以百年的先进经验。资历更是成为了一个人人诟病的“新顽症”,当前整个营销界吹的风是一面倒的“年轻化、知识化”之风,资历反而成为营销人的一大弊端。
 
60年代营销人,是奋起改变、自强自新还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大家拭目以待·····。
 
七零一代,彷徨的羊
 
谢明1995年毕业于北京某知名大学市场营销系,临近毕业时,通过层层筛选和直面竞争,终于进入了某跨国日化用品公司并被派遣到一个城市担任最基层的业务督导。一开始工作就拿3000元的底薪加业绩奖励,业绩好的话,一年可以拿十万,相较于某此其它同学,谢明也算是当初最风光的人之一了。2005年同学十周年聚会时,谢明开着广本飞度轿车,穿着报喜鸟西服出席,虽然算不上是最有钱的,但好歹也属于“三子登科”的成功一族——房子、车子、妻子都已经拥有了,虽然车子不是宝马,衣服不是阿玛尼,妻子不是明星。在众人相互致贺声中,谢明的笑容里隐藏着微微的苦涩。谢明刚刚进入那家跨国公司之初,确实感觉意气风发,手上有“花不完”的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渐渐的三年过去了,谢明仍然待在那个城市担任着初始的那个位置,原先拟定的两年提主管,三年升经理,五年上大区,八年奔总部的职业规划看起来竟然是那么的遥远,就像镜花水月一般的不着边际。第四年,总算是提了主管,但宣布任命的时刻,谢明丝毫没有喜悦之情,远没有领到第一笔工资时的那份忐忑不安与惊喜若狂。第六年,因一位60年代的副经理工作出现失误而遭解职,谢明顺理成章的成为副经理。在谢明成为副经理的那一刻,他更是多了一丝无奈与恐惧,因为他亲眼目睹了一位刚刚毕业才两年的“新新人类”凭借出众的表现和灵活的技巧,与他同时被提拨为副经理。毫无疑问,从这一刻开始,谢明已经落在了那位“新新人类”之后。若不是房子要供、车子要养,谢明真想冲到大区经理面前,把辞职报告丢到他的桌上并永不回头。但为了妻子、房子和即将要出世的儿子,谢明只能选择沉默。想想毕业之初的意气风发和奔放活力,谢明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彷徨的羊,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无所适从。未来的路如何走,谢明自己并不知道,抬头望望被乌云遮住一半的明月,不禁喟然长叹······。
 
70年代之于营销而言,是一个尴尬的年代。大学毕业后尚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投身全国改革开放大舞台。刚刚适应了市场经济和市场化,新经济又席卷而来。从学校学到的东西没过二三年就变成了“历史的垃圾”,刚刚充完了电就发现新的潮流又迎面而来。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令70年代的营销人疲于奔命,无所适从。
 
身处营销界,70年代营销人上要面对60年代前辈的打压,下要应付80年代新新人类的挤兑,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都要防。论资历比不是60年代前辈,论应变又不如80年代新新人类,只能在中间婉转传承,左右逢迎。60年代筑下的障碍令其上冲无门,更是提防80年代新新人类像闪电一样擦身越过,跑到自己的上头。更兼刚刚步入“家庭生活”新阶段,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都需要票子来维护,70年代营销人普遍陷入迷惘。风雨飘缥,前途未卜。
 
70年代的营销人,是尴尬的一代,更是彷徨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未来会怎样,实在不敢想····!
 
八零一代,狂奔的狼
 
李浩出生于80年代,原本成绩并不突出,上初中和高中时就在电脑、游戏上花费了大部份的时间。幸运的是,高考时赶上扩招的好政策,顺利进入一家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就读信息技术。本科毕业以后,李浩没有从事技术工作,反而由于性格外向,李浩选择了最具挑战的市场营销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层层竞争之后,李浩成功进入一家国内规模较大的食品公司并担任一名基层业务代表。以思想活跃,创意突出见长的李浩,一进入公司就帮助代理商解决了管理数据化和信息数据化的问题,受到公司元老级代理商的高度赞赏。三个月之后李浩成为该公司的高级代表,半年之后升任品类业务主任,一年之后荣升为城市经理,二年成为省级副总经理(也是该公司这一职位最年轻的人之一)。在他的那些70年代的同事眼里,李浩的职业升迁堪称“坐火箭”,打破了该省分公司历年以来的升迁纪录。而李浩对此并不以为然,他的一些同学,现在都已经是身家千万的“大腕”了。而且,就在他们公司的总部,也冒出了一批服务年限不超过三年的中层管理骨干。比起他们来,李浩甚至觉得自己有些“滞后”了。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做什么事都比上一代的人更快。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可以用一年做到,为什么要用三年呢?他们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人在30岁之前可以属于社会、家庭、公司,但在30岁之后,每个人都应该“退休”,去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三年一升迁五年一调整的职业规划,在他们看来是极为恐惧而不可思议的事。
 
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就像中国用4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400年所走的现代化之路一样,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的营销也迫切需要用40年走完400年的路,以适应时势的发展。80年代营销人应时而生,得天独厚。他们个性鲜明,能力出众。他们一开始就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掌握了足够的营销工具,与时代潮流站在一起,懂得利用资源、盘活资源。在他们手上,任何营销奇迹都有可能发生。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他们藐视权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创造力与他们的青春一样激昂。当然,80年代营销人的缺陷也像他们的优势那么引人注目,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激进有余,稳重不足,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待于完善和提升。
 
80年代营销人就像一匹狂奔的狼,在营销的道路上风驰电掣。但是,80年代营销人如果要顺利接替60年代与70年代营销前辈,成为当代营销的中流砥柱,就必须面临如何破除这些营销前辈的层层封锁,如何获得这些营销前辈的鼎力支持。只有先解决这些问题,再不断充实自己,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营销梦想。
 
未来,我来······!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