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武则天墓在哪)

80酷酷网    80kuku.com

武则天陵墓(武则天墓在哪)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陵寝,位于陕西省乾县以北的梁山,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同时埋葬夫妇两位皇帝的帝陵墓葬。乾陵现存无字碑、述圣纪碑及石人、石马、瑞兽、华表、蕃臣像等精美石刻,为后世唐陵树立规制与典范,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墓葬壁画也以其精美闻名于世。

一、高宗仁孝 武媚入宫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高宗李治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亲为长孙皇后。631年,李治获封晋王,自小宽厚仁慈,以仁孝著称。唐太宗晚年时期,因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导致太子李承乾与之争宠。643年,李承乾联合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预备起兵逼宫,事情败露后,李承乾被废,太宗有意四子李泰即位,李泰表示自己将“杀子传弟”,将来将皇位传与李治。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太宗李世民

因李治与汉王李元昌交好,李泰便以李元昌联合李承乾之事警告恫吓李治,李治于是将此事告知太宗,李承乾也表示自己是因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才决定谋反。在此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并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子弟争位之事欲自刎。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唐太宗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常年跟随在太宗身边,学习太宗处理政务的经验并参与议事,在太宗生毒疮时亲自吸吮毒脓,得到了唐太宗的肯定。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武则天

武氏,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637年,唐太宗驾临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氏“容止美”,于是召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武氏入宫前,其母杨氏啼哭不止,武氏便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武媚入宫后,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地位也始终没有提高。一次,唐太宗爱马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服,武媚便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唐太宗听后,夸赞武媚的志气。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感业寺

在唐太宗病重时,武媚在一旁服侍,在此期间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649年,唐太宗于终南山翠微宫驾崩。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武媚因与先帝没有子女,按例入长安感业寺为尼。650年,唐高宗李治为祭奠唐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在此又与武媚相遇,王皇后见状,便提出将武媚纳入宫中,以此打击受宠的萧淑妃,高宗李治应允。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651年,李治服丧期满,武媚于是再度入宫,在此期间武媚便已有身孕,入宫后即诞下李弘,迅速打败萧淑妃,得到了高宗李治的宠爱。652年,武媚受封二品昭仪。654年,武昭仪诞下安定公主,此后王皇后来看望,趁王皇后离开,武昭仪将公主掐死并蒙上被子,高宗李治驾到,见到公主已死,便与武昭仪指责王皇后,高宗自此便产生了“废王立武”的计划打算。

二、废王立武 二圣临朝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长孙无忌

唐太宗去世前,特意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托付后事,将两人作为托孤大臣,二人也成为了朝中关陇集团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高宗李治想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亲自前往长孙无忌住宅表明态度,但长孙无忌始终表示反对。高宗又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入内殿,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的意见。李勣托病未入,于志宁未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二人则坚决反对。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褚遂良

655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了李治和武昭仪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见机行事,转而支持“废王立武”。李勣则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使高宗李治与武昭仪扭转了不利局势。655年,高宗以“阴谋下毒”之罪,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立武昭仪为皇后。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朝疆域

657年,唐军灭西突厥,660年灭百济,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了今伊朗一带,达到极盛。660年,高宗因风痹病发作,头晕目眩,无法处理国家大事,于是命武后代为处理朝政。武后最初可以“屈身忍辱,奉顺上意”,但她得势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二人之间产生了嫌隙。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高宗李治表示同意,于是命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赶忙告知武后,武后立即到高宗李治面前哭诉,高宗最终“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并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上官仪因此遭到族诛,从此武后开始“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

665年,高宗李治率文武百官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668年,李勣攻破高句丽,拔平壤城,唐高宗以其地为安东都护府,分置四十二州。672年,武后以两万贯脂粉钱,资助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674年,高宗在武后的建议下采用天皇称号,武后称天后,并称为“二圣”。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674年,武后上建言十二事,均被高宗采纳并颁布施行。武后要求重视农业生产,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也颁行天下。675年,高宗李治风痹病愈加严重,欲禅位给武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停议。武后得知后召集了大批文学之士,撰《列女传》《乐书要录》《百僚新诫》等书,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权力。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683年,高宗李治重病难愈,诏命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在东宫任同平章事。同年十二月,高宗李治在洛阳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宣布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群臣上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684年葬于乾陵。

三、太后称制 日月当空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中宗李显

683年,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中宗即位后,尊武后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太后。中宗李显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将韦后之父韦玄贞提拔为侍中,裴炎表示不可。中宗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武太后得知后大为恼火。684年,继位55天的李显被太后废为庐陵王并贬出长安,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太后仍临朝称制。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即位后,武太后改东都为神都,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684年,徐敬业等以拥立庐陵王李显为号,在扬州举兵,武太后命李孝逸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不久后徐敬业兵败自杀。因徐敬业之事,宰相裴炎趁机请太后还政于睿宗,被武太后以谋反罪名斩首。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686年,武太后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睿宗,李旦知其并非出自真心,于是奉表固让,太后仍临朝称制。太后临朝期间,严密监察李唐宗室与臣子,并任命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进行酷刑审讯,使朝廷形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天下诸王进行了多批起兵反抗,包括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等,武太后则派丘神勣、魏崇裕讨伐,最终李冲败死,李贞自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被迫自杀,太后势力进一步巩固。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武太后之侄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书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太后,太后为之取名为“宝图”。688年,武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并亲自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文武百官、蛮夷酋长随从,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689年,武太后改名为“曌”,意为“日月当空”。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在称制,太后修筑明堂、天堂等建筑彰显威仪,并以此拔高佛教的地位,压制唐朝国教道教的地位。690年,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称太后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曌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要求东西两京置大云寺,命僧人讲解《大云经》,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690年,出现了多起百官、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六万多人请求太后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的要求,睿宗李旦见状也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有凤皇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并请武曌称帝,于是武曌登上则天门,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以长安作为陪都,上尊号为圣神皇帝,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自此,武曌正式篡唐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四、万国颂德 神龙革命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武曌自690年至705年,任皇帝十五年,期间迫害李唐皇室,施行酷吏政治,宠信任用面首,但在治国理政方面仍有一定贡献。武曌为打击以关陇集团贵族势力,首创殿试与武举制度,以便选用贤士。她知人善任,重用了如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大臣。武周时期,政治稳定、军事强盛、文化复兴、经济发展,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后世称其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693年,吐蕃联合西突厥、后突厥、室韦大军入侵,全国上下一片恐慌,武曌沉着冷静地应对战争,派遣王孝杰和韩思忠与吐蕃和西突厥联军作战,李多祚同后突厥和室韦交战。亚洲大陆上涉及今西亚、中亚、东亚、北亚等地区游牧民族同时对中原展开侵略,有称谓之“亚洲大战”,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武周大获全胜。王孝杰率军斩敌6万余,韩思忠斩敌万余。此战使武周国际声望大幅提高,在波斯大帝亚伯拉罕的号召下,200多国首脑齐聚神都洛阳,建立了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国际地位达到顶峰。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狄仁杰

698年,武曌之侄武承嗣、武三思谋为太子,多次派人对武曌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曌犹豫未决,狄仁杰对她说:“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劝武曌召回李显。自此之后,武曌便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在各方面拥护李唐皇室的压力下,武曌进一步认识到李唐才是众望所归,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武曌解决继承人的问题后,开始沉溺享乐,大修宫殿、佛寺,其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十分美貌,衣着华丽,地位极高。武承嗣、武三思等追捧二张,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因武曌病重,二张兄弟便成为了皇帝的耳目,两人逐渐开始插手朝政,与众臣结怨,激化了武曌母子及君臣关系。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705年,武曌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寝。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假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入宫城,杀死二张兄弟,包围武曌住处,要求她退位。武曌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徙居上阳宫。李唐复辟,武周一朝自此结束,因此年为神龙元年,史称“神龙革命”。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四川广元皇泽寺武则天真容石刻像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每十天便至观风殿问武曌起居, 又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擅政与退位前“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退位之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中宗李显入见时,为此大惊,武曌哭泣道: “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李显听后,跪地拜谢死罪。

五、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曌在上阳宫仙居殿病逝,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故后世称其为“武则天”。二人的谥号后世多有更改,唐高宗初谥天皇大帝,唐玄宗先后加谥号天皇大圣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武则天初谥则天大圣皇后,唐殇帝时期改谥天后,唐睿宗时期加谥大圣天后,后改谥天后圣帝、圣后,唐玄宗时期改谥则天皇后,后加谥为则天顺圣皇后。706年,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位于今乾县县城北4650米的梁山主峰之上,梁山海拔1069米,乾陵封域范围80里,气势宏伟,被称为“关中唐陵之冠”。683年,唐高宗去世前曾说:“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因此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将其归葬关中。因卦象,梁山位于长安西北的“乾”地,故名“乾陵”。乾陵经半年建设基本完工,684年八月,葬高宗于乾陵。705年,武则天逝世,要求与高宗合葬,706年正月,唐中宗“护则天灵驾还京”,次年五月葬武则天入乾陵,至此乾陵正式完工。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六十一蕃臣像

乾陵依昭陵之制,采取因山为陵的形式,在封域内有两重城郭,坐北朝南。乾陵四周修筑围墙,城垣四面各开一门,四门外各有土阙一对,城角均有角阙,鹊台和乳台上也建有阙,非常壮观。乾陵不仅以规模宏大著称,也以石刻众多而闻名,乾陵石刻依照帝王生前仪卫制作,包括华表、瑞兽、祥鸟、仗马、侍臣、狮子、蕃像、石碑等十余种。蕃臣像分为两组,每组南北4行,东西8排,站立于南门阙内东西两侧,共六十余人,在明代中后期遭到了破坏,都已失去头部。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述圣纪碑

在乾陵南门东西两阙楼前建有述圣纪碑与无字碑。述圣纪碑高6.85米,重89.6吨,由五块方石榫卯套接而成,碑顶为庑殿式,碑为七节,象征七曜。传统礼制习惯中,皇帝陵前是不树碑的,武则天打破了这一制度,为唐高宗树立了这一歌功颂德碑,碑文由武则天亲自撰写,唐中宗李显书丹,46行,共5600余字。由于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述圣纪碑仅存1000余字。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无字碑

无字碑是乾陵的标志性石刻之一,通高7.53米,宽2.1米,厚4.19米,重约百吨,相传原石源于于阗,因其高大宏伟且未刻一字的神秘吸引着众人。从宋到明,四朝文人墨客在无字碑上刻下了42段文字,最具代表性的是碑阳正中用女真文刻写的《郎君行记》,讲述了1134年金人修葺乾陵地面建筑的事情,为研究女真族历史与女真文提供了重要资料。无字碑本身应由复位的唐中宗李显题写,但李显与武则天关系复杂,难以下笔,且中宗李显不久后便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所杀,此碑题文与刻写便逐渐被搁置,这应当是无字碑无字的原因之一。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乾陵博物馆

乾陵陪葬墓位于乾陵东南方向,根据考察可以得出乾陵现存陪葬墓至少17座,其封土形式包括覆斗形5座,其中懿德太子墓与永泰公主墓为二层台覆斗形,规模较大,且有陵园以及土阙、石狮、石人、华表等,章怀太子墓也为覆斗形,墓前置有石羊;封土还有规模较小的圆形封土陪葬墓,没有陵园和石刻。现已对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李谨行墓和薛元超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永泰公主墓仕女图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唐中宗第七女,韦皇后所生,以永泰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永泰公主因与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丈夫武延基私议武则天面首一事而被惩罚杀害。唐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永泰公主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的最大、最典型的唐代女性墓葬,其内发现了青龙白虎图、仪仗图、仕女图等壁画,墓志盖及铭,甚至在墓志铭附近东璧发现了一个盗洞与骨骼,应当是唐末五代时期盗墓贼同伙之间残杀所致。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

章怀太子,名李贤,唐高宗与武则天嫡次子,深得高宗喜爱,675年立为太子,680年以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84年,丘神勣赴其住所,逼其自尽,终年31岁。685年,武则天追封李贤为雍王。唐中宗复位后,追赠李贤为司徒公,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睿宗时期追赠其为皇太子,谥曰“章怀”。章怀太子墓壁画丰富而精美,全墓共有58组壁画,200多个人物、动物、植物、山石等,包括狩猎、马球、礼宾、仪仗等画面。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章怀太子墓客使图

懿德太子,名李重润,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长子。681年被封为皇太孙,684年中宗被废,废为庶人,698年中宗复为太子,李重润被立为邵王。701年,因与永泰郡主夫妇私下议论武则天男宠之事被构陷而死,年仅19岁。中宗复位后,追封其为懿德太子,迁至乾陵陪葬,号墓为陵。懿德太子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十分丰富,出土文物1000多件,壁画完整,有40幅,包括仪仗、青龙、白虎、城阙等,其中列戟达48件,属于帝王一级,仪仗队196人,阵容庞大,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皇室威仪。

「古城探微」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懿德太子墓仪仗图

1961年,国务院将乾陵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成立了乾陵文物保护管理所,1978年成立了乾陵博物馆,正位于永泰公主墓之上。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埋葬夫妻皇帝的独特帝陵,乾陵仍以其宏大的气势,精美的石刻,丰富的文物,灿烂的壁画闻名于世,展现给世人恢弘强盛的盛唐景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