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是什么意思(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
成语出处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 成语简拼 | bmzd | 
| 成语注音 | ㄅㄨˋ ㄇㄠˊ ㄓㄧ ㄉㄧˋ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成语用法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 成语正音 | 地,不能读作“de”。 | 
| 成语辨形 | 地,不能写作“的”。 | 
近 义 词 |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