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学(真气运行法练功体会 来自功友的投稿)

80酷酷网    80kuku.com

真气运行学(真气运行法练功体会 来自功友的投稿)

我每天习练真气抟聚的内容和时间为:早上卯时练混元坐;上午 9 时后去公园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五禽导引和混元桩;下午酉时或晚上练混元坐。混元坐每次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上、下河车搬运和五行攒簇放在混元坐中间(隔天练)。

上午户外锻炼具体内容,先做我自己编制的养生保健操(松颈椎、松两腰、敲打环跳穴、敲胆经、敲打足三里),然而练混元桩 50 次,五禽导引一遍,再练混元桩 50 次,五禽导引一遍。

三.体会

1 .真气运行法使我尝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甜头。我深深体会到学好真气运行法、练好真气运行法的关键还是那三句话:1 )以功为法,坚持修炼就是方法;2 )以静为务,静是功力的体现;3 )以守为成,继续守丹田,让真气凝聚、抟聚。

2 .修炼路上,只要认准一个方法就要坚持下去,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通过习练真气运行法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体内的病灶会一次一次地反复出现,这就要我们不断地培养真气,使真气旺盛,真气便会自动地去冲病灶。病灶也会一次比一次轻,直至痊愈。

3 .《黄帝内经》中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说明人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体内真气便可从之而生,且旺盛的运行。这说明习练好真法最核心问题的就是做到入静。真气运行法的练功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静字。什么是静?《真气运行学》书中李老说得很辩证透彻,“我们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因此,所谓入静不是什么也不去想,事实上什么也不去想是做不到的,口头上说什么也不去想,实际还是静不下来,思绪纷纭。李老在真学书中还说;“为了使高级神经活动不受干扰,最大限度的摒除外界刺激的反应,集中于真气运行,对内环境进行诱导,这个功夫叫做内视,也叫精神内守”。“习练真气运行五步静功,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步位”。所谓“内视”也就是“全神贯注”,不可分心分神。这就起到以“一念”代“万念”的作用,以“一念” 摒除杂念的干涉。

我在习练真气抟聚混元坐时,先从头到脚节节放松,下锷微内扣,舌抵上锷,双目平视,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丹田,双眼轻轻闭上,注意呼气,沿任脉进入下丹田。要轻轻呼气,耳朵也同时听着呼气。由于注意呼气,很快进入了较好的入静状态,随着从上到下的一次次呼气,丹田有充实感,轻守下丹田,上、中、下三个丹田同时开阖、跳动,不再守丹田,顺其自然。人处于圆圆融融的气场之中,身体好像被气场托了起来。头部觉得清清爽爽,有凉快的感觉。

注意呼气,是真气运行法的精粹。“ 注意呼气 ” ,是李老 60 余年以来临床实验总结出来的首要经验。他说:“ 为了达到真气运行的一切要求,在调息上必须注意呼气。” 并说:“ 长期注意呼气运动的训练,则可顺承自然规律而巧夺天工,是夺天地之正气的不二法门 ” 。练真气抟聚混元坐时同样要注意呼气,十分有利于快速入静,有利于真气抟聚。

练真气运行法中轻守下丹田是要长期坚持的,这是以守为成,让真气凝聚、抟聚。

4 .我练真气抟聚,还注意了根据不同时间,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以混元坐为主体,结合练上、下河车搬运和五行攒簇,再以练动功五禽导引为配合。练混元桩感觉到混元之气自头顶百会进入并流到下丹田。

晚上入睡前,练五龙蛰法或五步静功的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有利入睡。此外,我坚持利用乘车途中,练习捻指通经法。有时每天要乘两遍公交车进城,我便利用乘公交车的时间,练捻指通经法,一遍捻指通经二、三十分钟,人感到很舒服,过去乘公交车进城一个小时觉得很单调,现在感觉乘车时间一下就过去了,乘车练功两不误。

5 .俗话说的好,“心平气和”。常听到很多人对练功有成就的人的评价是:他已得其心法。这说明练功到很高境界,首先要修心法了。这里心指以大脑为主的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的指挥部和指挥网络。心法是根据心的生理规律和活动规律,对心进行自觉有效地认识、理解、调整、维护、养护、锻炼等等的实践性方法,从而达到心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消除心的疲倦、医治心的疾病、提升心的活力和能量、摆脱由心引起的一切坏习惯和不良现象,进而带动人的整体更健康,逐步摆脱一切令人异化的现象发生,使人得到觉悟聪明,得大智慧。

心法是自身修炼。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重性命双修,儒家是修心就养性。修心养性就是涵养道德习性,是健康养身的灵魂。

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这是非常深刻的认识和论述。现代科学已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身体的重要保证。而健康心理状态的关键在于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态。

修练心法,修心养性,得到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淡泊名利,洁身自爱;多做善事,心胸开阔,处在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体欲常劳,食欲常少,素食为主;生活有规律,睡眠有定时,有节制。这样“心安易入静”,“气清不浑浊”,“神志清明”,有了良好的功态,便于进入高度入静的状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