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郑和是什么年号?(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

80酷酷网    80kuku.com



  郑和西洋的郑和不是年号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而是人物的名字。他的远航主要是在永乐时期。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22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和下西洋在明朝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时期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郑和是什么年号?(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图1)

郑和下西洋的郑和是什么年号?(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图2)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第一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永乐大帝的孙子)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每次都经过南海。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称“七下西洋”。

郑和宝船长约150米,宽约60米,整个舰队大小船只200余艘,人员2.7万余人,放到今天亦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因朱棣是造反抢了侄儿子朱允文的皇帝,得位不正,为正名就他就必须有丰功伟绩来堵住悠悠众口。所以文化上永乐大帝下令由解缙牵头搜集天下所有书籍,编撰成了古今第一大书《永乐大典》,让被蒙古人毁坏的华夏文化得以复兴。在军事上五征蒙古,打的蒙古人丢盔弃甲不敢南下牧马,臣服于大明王朝。政治上重新建立以汉人为主的朝贡体系,其中下西洋就是具体的举措之一。当然下西洋也有寻找朱允文的目的,同时震慑沿路国家让其他蒙古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察哈台汗国)死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