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存钱意识20年来最强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日本人存钱意识20年来最强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日本人存钱意识20年来最强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日本人存钱意识20年来最强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日本人存钱意愿20年来最强

据《日本时报》11日报道,日本的储蓄率上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出于对新冠疫情和经济前景的担忧,日本民众没有将政府发放的10万日元现金补助花掉,而是存了起来。

根据总务省发布的家庭支出数据显示,在今年8月之前的5个月里,人们平均储蓄达收入的44%,高于去年同期的33%。有数据显示,日本6月的储蓄率尤其高,当时政府发放的大量补助金进入个人银行账户。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储蓄都有所增加,但后者的增加幅度尤为明显。近日也有调查显示,由于政府发放补助金使银行存款增加,人们待在家中又花钱更少,日本家庭二季度净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南武志称,“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消费下降相比,这次情况更为严峻。”他说,虽然人们最近开始考虑进行消费,但实际消费不会立刻恢复。

日本2020年第二季度GDP下降27.8% 创二战后最大降幅纪录

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日本本年度第二季度实际GDP比上季度下降7.8%,换算成年率为下滑27.8%,降幅创二战后最差纪录。

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调查第二部主席研究员南武志表示,“消费和出口的减少,可以解释这种大幅下滑。”

据报道,日本内阁府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显示,个人消费比上季度减少8.2%,出口下降18.5%。

据称,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日本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在5月底解除紧急状态后,日本经济已重新开放,但疫情反弹,又给企业和家庭支出的前景蒙上阴影。

日本计划明年启动数字货币实验

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9日宣布,将于2021年启动数字货币实证实验。日本银行表示目前没有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但正在推动建立可应对数字化进展的机制。

日本银行计划进行的实验将包括检验货币必需具备的基本功能如发行和流通等,检验是否能让数字货币产生利息,规定所持数字货币金额上限,以及探讨如何让民间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等。

相较于现金,数字货币的优势在于保管和运输成本下降、透明度提高以及有利于防止偷税等,但在保护用户信息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除日本银行外,欧洲央行也在探讨2021年启动实证实验,美国也正推进研究工作。

日本经济浴火重生,给中国2大启示

亚洲有个神奇的国家,作为一个面积不大、资源不多的岛国,二战之后遇到了不少的危机,但是每每到了人们以为其经济已经“无药可救”之际,这个国家又神奇地浴火重生,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不死鸟”一样,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日本却一直拥有凌云壮志。即使是在美国通过《广场协议》,令其“失去”二三十年之后,但如日本今仍稳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宝座。这也令人们开始思考: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做对了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新的经济发展战略。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的日本,在1986年就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内需主导,着力于摆脱过分依赖出口的问题,为该国发展“双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所谓的“双循环”经济,就是强调由出口和消费共同拉动。1987年,日本着手制定了1988年至1992年经济发展计划,将中期宏观经济增速定为4%,其中内需增长目标为4.5%,出口为-0.5%,走上“双循环”经济之路。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美国的“整顿”下,日本开始卖惨,被认定“失去”几十年之后,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重点目标。2019年,日本突然限制对韩国出口3种核心尖端材料,世界才恍然发现,走上“双循环”经济道路的日本,原来这么强大。

那么,靠着“双循环”经济实现浴火重生的日本,其经验对于即将走上“双循环经济”之路的中国来说,能带来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要想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升级。

从日本经济转型的结果来看,该国的内需得到极大的拉动。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最终民间消费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5%这一高位上下。

在减税降费、降低利率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日本居民对多样化的消费和休闲娱乐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加,该国餐饮业、旅游业、文娱业、医疗业和体育业等多个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过,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其实只是一个“助攻”,要想真正拉动内需,其实还是得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收入做起。否则,光凭政府一己之力,这种模式也维持不了多少年。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其实是日本刺激“内循环”的重中之重。从具体实践来看,此后日本开始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
要实现这一转型,一方面,日本将石油、钢铁和造船等传统制造业的规模缩减20%,从中“抽”出的人力物力,则转移到新兴产业之中。

另一方面,日本大力扶持电子通讯、计算机、服务、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航天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少知名日企巨头都纷纷从中低端产业改入这些更为高端的“赛道”中。为了保障人才供应,日本还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

这样一来,日本经济主导产业开始向高端产业转型,产业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居民收入自然也就得到改善,这才是该国内需提高的真正来源。

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升级之后,日本企业开始控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等上游产业,同时也占据了研发核心零件这一中游产业。掌握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日本,开始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启示二,采取审慎的货币政策,防范大型资产泡沫。

客观来看,日本这场经济转型,也并非没有瑕疵,否则日本也就不会陷入“失去的20年”这种可怕的经济陷阱之中了。

为了尽快拉动内需增长,日本大幅降低其基准利率,央行贴现率从1980年的9%下降到1987年的2.5%。有分析指出,在1985年到1990年期间,日本央行利率调整不够审慎。(注:图为自1890财年以来日本政府债务占名义GDP的变化)

因为相比于一次调整一般为25个基点的美联储,日本单次调整的幅度普遍为50个基点,最大为100个基点。而调整幅度越大,对其决策准确性的要求也就越高。因为一旦决策失误,其对金融市场甚至整体经济的影响,势必也将加大。

不够审慎的货币政策,最终给日本股市带来了大量泡沫,并加剧其负债程度。而相比于提高居民收入,降息的做法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大,反而加剧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为“失去的20年”埋下伏笔。

由此看来,要想推动“双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根本,过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得不偿失。只有通过适度的货币政策,辅以积极的财政、产业政策,并建立防范泡沫风险的预警机制,合理引导资本流动,使其流入实体经济,才有助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大型资产泡沫的危害。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