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关于到现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简短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本文整理了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写作特色

(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

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在孟子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要符合道义,只要符合道义,别人就会拥护。这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巨大有指导意义,不过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人文的发展,我们要得到的道除了仁义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强大,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而人才是科技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这是尊崇科技的道

2、尊重自然规律,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任何一个靠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的生产模式都不符合道,虽然能得到短期的好处,但从长远考虑,则破坏大自然平衡,在以后必然会被大自然报复。

总而言之,道是一个宽广的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看待古文时,不但要看通作者本身的意思,还要以现代实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查看更多【文言文】内容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