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形势透视:事关全局的问题 长期艰巨的任务

80酷酷网    80kuku.com

  

再就业形势透视:事关全局的问题 长期艰巨的任务
2004年05月14日

新华社记者 贺劲松 齐中熙

  以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事关群众家庭生活的再就业工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再就业,正全面提速。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特别在有着13亿人口的我国,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

  扩大就业,任重道远;扩大就业,刻不容缓。

  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目前,全国多少人有工作?

  答案是7.3亿。其中,1726万国企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

  在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成绩十分巨大,但就业形势依然面临多重压力。

  新增劳动力数量骤升。据劳动保障部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面临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

  再就业人数不断上扬。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新增下岗员工739万人,1999年新增781万人,2000年新增512万人,仅这三年的国企下岗职工就超过2000万人,构成庞大的再就业需求。

  而再就业率却逐年走低。目前已从1998年的50%降至2001年的30%,今年上半年仅为9.1%。再就业率持续下降又直接导致再就业困难群体逐渐增多。

  下岗失业现象仍将继续出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仍处于攻坚阶段,必然会遇上企业富余人员过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此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汽车工业、金融服务、医药制造等一些行业势必会受到冲击,其就业状况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正因如此,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这项工作牵动全局,既是一项紧迫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着力解决。

  坚定信心 勇破难题

  尽管再就业工作难度不小,但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仍然比较充分。

  从大局看,我国目前仍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按照“十五”规划每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可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整个“十五”期间,高速前行的经济列车能“搭载”4000万人就业。

  结构调整中也蕴藏着大量就业机会。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中,至少有150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

  4年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三条社会保障线衔接日渐紧密,2550万国企下岗职工和31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都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和基本养老金;1170万人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115.5亿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织越密,缓解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带来的矛盾,为各地腾出精力推进再就业工作创造了条件。

  一些地方制定和实施了行之有效的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为破解再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重庆、大连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人困难人员就业;北京、天津鼓励兴办劳务派遣组织,为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提供服务;湖南、湖北等地建立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等,都取得较好效果。

  最近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又发出了全面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动员令,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全国上下出现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大好局面,各地、各部门正纷纷行动起来,新一轮的再就业工作正全面铺开。

  可以看到,从大局到环节,种种因素“组合”成了我国再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采取得力措施,就一定能够打开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选准突破口 拓展新局面

  解决再就业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开发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一份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最容易产生新岗位的行业和企业予以突破,找到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这一点上,我们仍然有着回旋的余地。尽管目前第一、二产业的在岗人员已经富余,但第三产业仍有就业空间可以拓展。从从业人员比例看,去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三成,而发达国家都在60%以上。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左右。从统计数字看,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17万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在85万个。发展三产解决就业问题大有可为。

  各地的实践也表明,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成为再就业工作的第一突破口,也是各地推进再就业工作的首选着力点。

  但仅仅依靠发展第三产业仍然不能完全“消化”庞大的就业需求,还必须进一步拓展新的就业领域。这时,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我们的视线。

  近10年来,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城镇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净增1.18亿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从各地情况看,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有就业潜力可挖。各地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这类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作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源头”,国有企业在尽量减少下岗失业人员上也应有作为。比如武汉钢铁集团实施主辅分离,科学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近9万多人,没有把企业富余人员推向社会,企业利润水平也连年提高。深化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发展多种经营,改制分流,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不能简单地将富余人员一推了之,从源头上减少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

  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选准突破口,把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让更多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安居乐业。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