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雇员工资标准出台历史实录

80酷酷网    80kuku.com

  

    作为雇佣双方,工资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很多人想知道,1979时,中方雇员到外商那里去工作每月挣多少“洋钱”?无论在20多年前,还是在市场经济渐趋完善的今天,这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当时,所有的外企雇员都是作为国家正式职工先要调到外企服务机构,然后像领了任务一样到外方那里去工作,所以他们的工资是由外企服务机构发放。这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制度,就是因为其特殊,令20多年前的外企服务机构大大伤过一番脑筋。
    
    因为外企雇员既是国家职工,同时也是外方的雇员。那么,对于派出去的外企雇员,工资到底该怎么定?在这方面,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外企雇员的薪酬福利情况是一个“真空”地带。
    
    想来想去,中国最早的外企服务机构——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创造出了一个分三块的“结构工资”,即:雇员在原单位挣多少,现在工资还保留多少,这是第一块,叫“档案工资”;第二块,“外事津贴”,每月为25元;第三块,“提成工资”,就是老外每月交给外企服务机构雇用中方员工的“聘用费”,外企服务机构从中提出5%交给中方员工。
    
    “档案工资”是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差异不大,“外事津贴”是固定的,每个人都为25元,“提成工资”这一块完全是灵活的,根据“聘用费”的高低起伏。
    
    以王琦为例,作为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外企雇员,当时每月的聘用费是400元,那么她个人一个月能够挣多少?作为工人,她原来每月从厂里拿50元工资。现在,按照“结构工资”的计算方法:50元(档案工资)+25元(外事津贴)+20元(提成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是95元,比她在工厂时多出了近一倍。
    
    再举一个大学生的例子。当时“外企”若向外商派送一位大学生,“聘用费”价码得翻一番——800元。大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档案工资为60到70元,按照70元计算。70+25+40=135元。
    
    从工厂或者一般的国营单位调到外企服务机构,然后派往外国商社,坐在高档宾馆里办公,从“蓝领”一下子变成了“白领”。工资又比以前翻了一番。这些人成了当时人们艳羡的对象,那时候,年轻人谁每月的工资能够超过100元?
    
    10多年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实际收入但又志得意满的外企高级雇员很艺术地说,“我每月拿的钱嘛,起码比一个部长多吧。”今天,中方雇员在外国商社端洋人的饭碗,与社会平均收入相比,他们是高薪阶层,这已经不需要再做掩饰了。但在20多年前,第一次为外企雇员制定工资标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