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惶恐

80酷酷网    80kuku.com

  

    最近与一位资深咨询师聊天,他说自己每次去南方一家通信企业客户那里时,总感到心惊胆战。原因说出来很好笑,这位咨询师每次从机场出来后,都要坐上客户派来接他的专车。而当司机驾车翻山越岭、急速飞驰时,他总有种恍惚的感觉——这个司机恨不得把他撞死,然后弃尸荒此感缘何而发?原来这位咨询师向客户递交了一份“降薪、裁员”的方案,而包括那位司机在内的行政后勤部门,恰恰是被裁撤的对象。俗话说,冤家路窄,现在他“撞”到司机手里了,感觉当然好不了。

    其实,在这个例子中,真正想降薪、裁员的是这家企业的高层,而咨询师却为此背了黑锅。人们在惊叹咨询之艰险时,还可以认识到咨询公司的一个生存逻辑:充当企业推行改革的工具,帮助客户进行利益再分配。

    一般来说,作为企业外脑的咨询公司能为客户出谋献策,帮助客户提高竞争力。但除此之外,企业聘请咨询公司往往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借咨询公司之手拿自己企业“开刀”。企业聘请咨询公司,犹如病人找医生。

    实际上,企业内部可能也有名医,而且这些名医也知道企业得了什么病,要用什么处方。但是俗话说,“医不治己”,名医再高明也无法给自己做手术,因此还得另请高明。这时,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咨询公司当然就是选择的目标了。

    熟悉咨询行业的人都知道,咨询公司的“医术”也是有限的。企业经常会得病,而且病因很多。当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挫折时,很可能是“产品老化”、“缺少研发能力”、“渠道不畅”、“流程落后”、“人浮于事”等原因所致。不过,咨询公司要找到客户的真正病因非常困难,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下药。“减薪、裁员”是减少财务费用的普通方法,而且是一剂比较“难吃”的苦药。如果企业的问题并不在此,就会出现“庸医误人”的结果。

    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管理咨询公司的强项如人力资源、品牌规划、企业文化等传统咨询服务,已经出现逐渐老化的趋势。国内一些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一般性的企业经营管理范围。但由于国内咨询公司在人才结构方面的缺陷,使其在把握某一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帮助企业进行流程改造方面,能力有些不足。因此,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咨询公司更应该注意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更新换代,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做到对症下药。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