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金融=高薪 金融信息人才端起“金饭碗”

80酷酷网    80kuku.com

    金融业是个“金饭碗”的职业。但是,这个“金饭碗”却越来越难端了。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行业,金融业的效率与安全得到大幅提升。可以预期,未来的金融企业中“电子虚拟网点”将大幅替代现有的“物理网点”,“信息流”将最大限度地替代“物流”和“现金流”。因此,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转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可达同级别员工的3至5倍。业内人士透露,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人才的年薪是国有银行同类薪酬的10倍。同时,商业银行的这些“热门人才”又是外资银行高薪“挖走”的对象。1997年,中国银行总行一共招收了29名大学生,到2001年已有16人辞职,其中计算机专业全部流失。可见,既懂“金融”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端人才市场的“焦点”,而且这种金融经验应该是以“业务技能”导向而不是“理论”导向的学者。

  传统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地位受到了来自于“金融信息”人才的强势冲击。有一个问题令行长们最头痛:难以阻止“金融信息”人才跳槽的大潮。有些地方行长们不得已出台特殊“薪酬政策”以减缓人才流失。然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金融信息”人才的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金融从业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的不足1%。这远远不能满足民间股份制银行蓬勃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大量需求及因我国能够培养金融信息人才的院校屈指可数而造成的人才紧缺。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一人才紧缺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的缺陷,一直以来这方面人才培养的“通道”匮乏,缺少相应的人才沉淀。同时,中国能够培养这种人才的单位屈指可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了金融信息人才的培养战略方针,指出两条中国“金融信息化”之路:第一,金融企业有必要鼓励有“学习能力的”在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给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同时还要培养员工对原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防止信息化人才的过度流动;第二,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人才的待遇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IT界人才学习金融以投入到金融行业中。另外,加强普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在意识上强化金融从业员工的“信息意识”,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作为金融信息人才的专门培训基地(www.uibe.org),并开设金融信息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www.sailcon.com),以期培养能适应国际规范的、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背景一:

   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外资银行除了以灵活地市场运作对中资银行施压外,还会以优厚的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这必然造成中资银行业人才的严重流失。同时,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会使中资银行丧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利润份额也将大大缩小。所以,国内银行须开拓电子银行等新的业务领域。

  背景二:

  证券业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证券业的冲击相对不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开放态度趋向慎重。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关部门还须加大对证券业的督导作用,要求证券业者学习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信誉,切实按照国际化标准建立起内部的现代经营体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提高、培养证券业内人士的从业水平。

  背景三:

  保险业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加入世贸组织定会冲击和影响我国的保险市场。其消极性主要在于,国外保险公司会利用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手段抢夺国内的保险市场。而我国保险市场又因缺乏管理外资保险公司的法规和经验很难管理整个保险市场。另一方面,保险人才队伍还因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造成人才的合理流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保险业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进服务,重视提高保险业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我国的保险体制和机制。

  前景:

  21世纪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智慧资本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灵魂,金融业的知识含量愈来愈高。中国银行业在与国际大银行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各家银行投入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等有形资产,而且更取决于银行研究开发并以快捷的方式将研究成果融入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能力。决定银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将从传统的机构网点数量、存贷款业务规模等转为对金融知识开发、创新与有效运用的程度。为此,中国银行业应不断提高管理的知识含量与知识内容,加强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知识管理既是对银行拥有的“智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也是对银行管理过程的知识化变革与创新。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为银行业实现显性金融知识与隐性金融知识的经济价值提供可能的途径。而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知识管理若不借助技术平台的协助,将无法完整发挥知识的力量。如今,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提供了信息储存和知识发现的工具;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网和万维网)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自由交换信息的巨大平台;运用知识发现技术和金融学及管理学模型可以提供金融商务智能和支持一对一的客户关系管理,极大地推动知识管理的应用。这些知识管理的内容可以统一在由信息系统支持的知识化管理平台上。

  知识管理是在应用操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数据收集、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的三个历程。知识不仅仅是被动地收集数据,或者将信息按某种既定的方式排列以便于搜索,而且包含了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步骤。通常情况下,这些知识往往存在于雇员的头脑中,不一定转化成为文件或数据。比如,有经验的银行个人贷款职员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判断出借贷人的信誉。这一经验就是知识的具体表现。能否让这种积累更快、更有效,同时也更容易在企业的内部被保留呢?通过全银行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共享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员工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自我学习,这样也不会随着人员的变动而发生知识的流失。对于一个银行来说,内部知识网的建设将比互联网更加有序和有效,因为企业可以利用管理规范防止垃圾信息的输入,可以界定范围,保证信息的专业性,可以设定商业规则将银行业务规范和银行知识融为一体。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