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产资料(为什么有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

80酷酷网    80kuku.com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两方面内容及意义是怎样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1)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独立性表现为: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目的;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7、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为重要?

1、实践中才能产生出正确的理论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能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3、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认识的两次飞跃: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论到实践)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答: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2、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任务没有完成也永远不会完成,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具体的历史统一。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1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个属性是什么?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特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是怎样的?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3、简述矛盾的普遍和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是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相关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特性。

1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15、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

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16、简述真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点:(1)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3)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

1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首先,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规律。

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方面。

(2)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9、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上中的统治地位。

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简述人民群众及其对历史的决定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简述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其重要意义是: 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2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原因:

(1)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2)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3、为什么要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为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

(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24、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5、垄断能消灭竞争吗?

垄断不能消灭竞争,反而使竞争进入了垄断竞争的阶段,竞争更加激烈。

原因: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6、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

(1)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2)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3)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7、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2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什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3)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4)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

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当代资本主义:指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采取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实行福利政策,缓解阶级矛盾。

3,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国家参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金融危机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4,政治制度的变化。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当代的高水平所作出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

3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② 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③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④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⑤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总之,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