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理财的6大误区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理财观念日益深入的今天,大多数白领通常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财务问题,或是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因而产生一些理财误区。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这些误区?且听rfc会员为您揭开其中的奥秘。

  在理财观念逐步深入千家万户的今天,金融工具越来越多,我们的财务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理财需求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白领来说,工作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忙碌与劳累是他们共同的感受,有些高级白领甚至连足够的休息时间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有精力考虑理财的问题。在信息量不足、考虑不充分的情况下,导致本该有效利用的资金闲置,或是做出一些冲动的投资行为。怎么才能帮助他们走出理财的误区,打点好每一分钱呢?

  透析白领理财的6大误区

  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分析说,白领们的理财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

  1.无暇打理,漠视风险。

  很多白领的时间大部分花在工作上,甚至连休息都被当作很奢侈的事情,他们把大部分的钱??有些甚至高达收入80%的钱全部存入银行,理财活动也仅限于定期和活期存款。有的白领家庭收入好,总是认为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将来有什么问题自己的存款就可以解决,理不理财都无所谓。

  2.没钱不用理财,理财规划性差。

  有些年轻白领经常以“月光族”自居,因为没有长远的打算,每个月不知不觉中就把有限的薪水花光了,他们借口永远是“没钱理什么财?”理财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行为,“现在”理的是“未来”的财。

  3.过度投资。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房产市场非常红火。在财富效应的驱动下,有些白领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增值,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4.单一投资。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名目繁多,一些白领听到预期高收益率的产品,便一哄而上争相购买,却没有关注它的风险。他们往往会将资金投向单一的投资领域,一旦发生投资风险,财务危机随之产生。

  5.保险障碍。

  有两种极端的“保险障碍”:要么一概不买,要么照单全收。保险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将自身的风险进行转嫁,保险的缺口通常是不能工作时所需资金与现有个人资产之间的差额。

  6.透支健康。

  这一条看似与理财无关,其实人的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没有健康谈理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白领阶层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小病拖着不看,不断透支身体,以致生大病后收入受损,引发财务困难。

  三大建议

  面对这么多的误区,怎么才能把财理好呢?我认为,个人理财的前提是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家庭收支、风险偏好制定出符合个人需求的财务规划,另外还要根据市场环境和家庭状况、收入情况的变化做科学的修正。针对以上的一些误区,给大家几点建议:

  关注和控制支出,增加储备金。

  家庭储备金为6个月的固定收入最为合适,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各种事情。一些年轻白领刚工作不久,开支比较大,建议这类年轻人应该有一定的计划性。对那些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白领来讲,把每个月收入分成三大块,生活费、储蓄和活动资金各占1/3,各存入一个账户。首先,每个月的生活费如房租、水电、通讯费等,是必须支付的,先从收入中抽出这部分,这部分钱是绝对不能动的。其次,是自己用来储蓄的部分,也就是储备资金。剩下的钱,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生活目标,有侧重地花在不同的地方。如旅游、购置服装等等。这部分钱要细心管理,有些人喜欢刷卡消费,这样看起来很方便,但是不利于明白理财。最好能用存折,每笔支出都一目了然。分析自己的每一笔钱都花在哪里了,看有没有可以节省的地方,以后消费的时候就要注意节约。

  中等收入家庭财务规划建议

  年收入大概为150,000元左右的家庭,除去年底分红等,月收入约为10,000元,属于中等收入家庭。除了3000~4000元的日常支出以外,家庭年缴保费应该占总收入的14~15%,保障额一般可控制在年薪的6~7倍,包括意外险、健康险、大病险等等,年缴保费总计不超过20,000元钱。但是保险规划的钱一定要分配到每个月之中,每月的保险费用为1500左右。

  除去这些,剩余的钱一部分存入银行;考虑到以后还要有一些大项支出,可能会买房、买车等等,每月拿出2000元(每年不超过25,000元),投资一些基金、分红险、万能险等等风险不大但有一定收益率的产品,有时候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拿出一部分投资股票。

  投资规划建议

  一些白领还想要创业,建议他们不管如何投资,家庭的生活品质要有所保证,通过储蓄规划、风险规划等保证了家庭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保持原有生活品质。家庭和个人投资要量力而行,一般而言,家庭债务的合理比例应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50%之内,否则,一旦市场波动或家庭发生意外的话,破产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