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下岗女工的创业路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从深圳到无锡,高雪华三起三落

  今年54岁的高雪华已是2家公司的大老板,提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她感慨万千:“历尽沧桑,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高雪华是老三届毕业生,好不容易进城成为“企业人”后,又因工厂不景气加上身体多病而成为下岗一族。她创业路是从学做衣服开始的,买来布料学习摸索,几个月后裁剪的服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1989年,她南下深圳和朋友合伙办服装厂。没想到,工厂刚有起色,这位朋友就将她排挤出厂门,身处异乡的她从老板一下变成了“打工妹”。一次偶然机会,她被介绍到香港一家公司驻深圳办事处跟单,因工作出色不久应邀参股一家服装厂。在这个新天地里,她的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由她本人设计的服装被客户选中率达到50%。企业的异军突起却招来了麻烦,一次下班,一名男子突然在她面前,晃了晃手中的刀子威胁道“你抢了我们的饭碗,赶快滚出深圳”。但倔强的她没有退却,她所领导的服装厂年销售额最高达到2000万元。

  由于种种原因,1994年,她回到家乡,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她在家附近租个店面开起小服装店。为方便送货,她买了一辆三轮车,利用晚上在小区里学骑车。良好的服务和过硬的服装质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三年后,终于办起了高华服饰公司,并且越办越兴旺。两年后,又有了艾玛机械公司,目前年销售额已超过百万元。

  从卖服装到办保姆公司,唐玉玲抛开了“面子”

  在南京,由唐玉玲任总经理的“帮帮月子保姆”名气不小,许多家庭都请这家公司照料刚出生的宝宝和产妇。几年中,“帮帮月子保姆”先后为南京市几千户家庭提供了服务,安排就业约500人。

  八年前,工作了28年的唐玉玲与丈夫双双下岗了,为了生计,她倾其积蓄卖起了服装,但仅约半年时间,就因亏损一万多元而歇业。接着,她又想开一间花店,而3万多元的投资又使她望而却步。在认真反思后,她觉得应结合自身条件,抛开面子,找一份投资少、岗位要求不太高、社会有需求的事去做。就这样,她选择了一个“冷门”行当:月子保姆。找准定位后,她立即报名参加专门培训班。

  如今唐玉玲对第一个客户记忆犹新,她说,那是一个出生4个月的婴儿。当时这个孩子一直哭闹不止,妈妈心疼得吃不好、睡不着,乳房出现肿块。她利用学到的知识,手把手指导妈妈抱孩子、正确哺乳,三天下来,孩子吃饱了、妈妈乳房也不胀不疼了,一家人十分高兴。唐玉玲看到自己的月子保姆特色服务在南京越来越受欢迎,就想着把事业做大。从1999年初开始,她每天骑自行车在市内奔走,了解每天有多少孩子出生,有多少家庭需求。当年5月,拿到了营业执照。现在,她的月子保姆品牌越来越响。

  从公司主动下岗,吴桂英身患癌症创业不变

  吴桂英原是兴化华夏水电安装公司的职工。1994年,出于为单位“卸载减负”考虑而主动下岗。下岗后,她干过缝纫工、营业员,做过广告制作。一年后,在兴化城有名的四牌楼旁边开了一爿小酒店,因为服务好、饭菜物美价廉,酒店生意红火。然而,事业刚刚开了个头,她却患上了乳腺癌。那年,她才38岁。经历了短暂的心理煎熬后,她认定要把酒店做好。从此,她经常主动向客户征求意见建议,四处走访学习,有时一天只能睡几个时辰。她说:“把酒店开好了,苦点累点反而把病忘了。”其实,事实并不像她说的那般轻松,几年中,做过三次大手术,经历了一次次化疗、放疗。就是这样,她所领导的“山外山酒店”名声越来越大,成了兴化城的一个品牌,还吸纳了近20名下岗职工,酒店也成了市下岗职工免费培训中心。本报记者邵生余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