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几个误区

80酷酷网    80kuku.com

  

  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等中途休学创业成就了一代it业巨子,以貌似神话的故事煸动着众多激情满怀的莘莘学子身在校园,心在创业。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时间,学生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经过一年多的沉浮,续航的少,触礁的倒是不少,称为“上海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仅“存活”了一年就无声无息倒闭了,另一家由上海交大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也“趴下”了,被称为大学风险投资创业第一人的李玲玲所创建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陷入瘫痪,目前帐面仅剩100多元,李玲玲本人也离开公司拂袖而去。

  湖北一家名为“湖北大家生科技创业风险基金管理公司”在8月份决定,武汉在校大学生不再是该基金的投资对象,并且将这一条款写入了该公司的章程。一时间,媒体和泼网络经济的冷水一样毫不留情警告学生创业,“大学生慎谈创业”,“大学生创业急需镇静剂”等屡见报端。王志东、王先等代表新经济的企业主也纷纷表态泼学生创业的冷水。热了两年的学生创业一下子从烈火堕落到冰山,众多学生创业公司步入雷区,战战兢兢踏错一步都可能导致倒闭的危险,目前这些幸存的学生创业公司均不同程度的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事实上,这二年表面上热闹的学生创业仍然处于一个盲目追逐的阶段,大多数学生创业公司都借互联网这阵东风应运而生,无疑,在网络经济泡沫开始挤兑的今天,这些没有什么背景学生创业的网络公司将首当其冲的被洗出市场,过去几年的学生创业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学生创业仍然脱离不开校园,无论环境还是心态上都没有真正把自己置入到社会。这些创业者仍然没有勇气彻底摆脱校园,他们一方面迫切想能过社会来成功创业,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真正脱离校园投入到社会去,他们甚至天真的幻想校园能为他们提供创业的一切条件。而国家教育部的态度正好满足这些缩手缩脚创业者的愿望,相应高校所谓的扶持学生创业政策更让这些乐得安逸的创业者乐不思蜀。

  创业并非如此的简单,很多学子还认为在学校的活动中心廉价租个办公室放几台组装pc机就叫创业了,这样的温室是不可能出什么成果的,他们根本领悟不到与市场、管理、资金等都事关企业生存激烈竞争下积累的经验,这样的创业除了把他们当初的雄心壮志磨掉别无其它了。某种程度上讲,现在高校正扮演一个溺爱孩子母亲的角色,它们把这些创业的学生仍然紧紧握在手里,而不是把路彻底给堵死。人们也许会质疑,如果把后路堵死,是不是会使这些有意创业的学子畏而却步呢?但试想,如果一个创业者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什么创业呢?那些畏而却步的即使给他们一千条退路他们也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创业信念。

  大学就是大学,它没有创业所必须的商业环境,把这些有可能成功的创业学子留在大学,就像是把一个急需输氧的人扔到真空室。创业不可能像现在一些人认为的“把创业融入到校园本身的运转”,它是一个做科研学术研究的地方,但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是商业环境,它必须每天看看自己的客户增加了多少,营业额增加了多少,什么时候能够盈利,竞争对手的产品缺陷等商业数据,至于提出了一个解决死锁的新算法并且发表在某本权威科学杂志上对一个公司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个创业公司一旦开始运转,技术对它已经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当然高新技术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公司实际运作阶段,它的主要运作是研究如何把技术转化为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这是大学无法帮这些在校学子的创业者所能办到的。

  即使在曾称为创业乐土的美国也没有像中国校园如此离谱,它要么就请学生彻底出去创业,要么就呆在学校安安心心读书做学术研究,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可从商,但必须自己到校外去做,在美国大学里面从来没有鼓励过大学生休学创业,更不允许大学生在校创业。这种鼓励政策使学生创业完全变了味,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把创业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而仅仅是玩玩而已,事实上,目前高校的包容是给这些创业学子造笼,只有让他们飞出去才可能造就几个成功者,而且即使不能成功所得的收获也会比呆在温室下面创业要强得多。校园是一个做学术研究的地方,其运作是非商业性的,我们应该欢迎那些真正有创业潜力和信念的学子飞出去,那些仅仅是想玩玩的学子们还是别耽误了他们的学业,半推半留即害了学校也耽误了那些创业者们。

  “打折啦”网站的ceo、现在北大读mba的贺铮说,如果一个学生想创业,他首先应该别把自己当成学生,那么我们的高校更不应该特意在这些创业公司上贴上“学生”的标签,对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脱离校园的勇气,就不要轻易谈创业,毕竟创业不是一场游戏,创业仅仅是一门选修课。

  第二个误区是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认识过于简单,甚至有不少学生创业者根本没有考虑过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许多学生创业者都是做底层技术的,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务活动策划,如何市场营销,如何确定公司战略,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他们连根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是一片空白。

  事实上,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不可能靠单打独斗使企业成功的,在这些创业者成立公司后,接下来的就需要规范公司运作,建立完整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行政制度等,这时创业者必须退到适合他自己的位置,但大多数学生创业者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公司成立后还停留在简单的小作坊式运作中。事实上,如果yahoo不是在初期风险投资人引入职业经理人,yahoo很可能仅仅是一个窝在学生脑子里面的想法,学生创业应该在开始就有现代公司运作的意识。

  事实上,急功近利的情绪也弥漫在学生创业者身上,不少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并没有把创业当成真正的事业来做做,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拿投资人一笔钱逍遥。在他们的想法里,根本没有接受将屡屡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事实是创业往往需要经过一很长期的磨练和付出艰巨的努力,并非很多人想象中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这些观念上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创业公司都是虎头蛇尾,刚开始还是激志斗昂,还没开始多少就坚持不下去了,他们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投资商青睐,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总是没有业务量。他们不知道公司该怎么制订战略,怎样管理提高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但投资商知道,他们知道你的公司是否有前途,有否值得投资,这往往决定了学生创业公司的前途。

  第三个误区是把互联网当成创业的捷径,事实上互联网是目前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块,这里面创业所依赖的技术优势很难发挥,因为互联网是技术公开传播最快的领域,任何技术和新的概念不出一周就可能被全盘复制。互联网目前比拼还是好的服务和商务模式,只有这些才能吸引用户和投资商,而这正是学生创业者们所欠缺的。然而互联网是在所行业中对学生来说是门槛最低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一台pc sever加几个星期能做出来网站就可以称学生创业的网络公司了。但是互联网也是最难胜出的。

  相对其它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是非常年轻的,也有很多机会,但事实是互联网更需要耐心,对于学生创业者来说,互联网有三个方面的瓶颈难以突破。首先互联网还很弱小,没有收入来源却不得不大量支出以维持目前的用户,在整个业界都为赢利头痛的情况下,学生创业公司首先要碰这道门槛,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学生创业公司的心痛,在赢时无望的前景里学生创业比其它的互联网公司更容易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这往往是这些学生创业不得不中止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技术门槛不高,但资金门槛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目前站在前头的互联网公司每个季度都是几百万美金向外面扔,可以说这不是学生创业的长处。其次是互联网用户过于广泛,事实上基本上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面对的都是一个很大区域的用户,比如广东视聆通至今还在为它当时仅仅面对广东用户而后悔,这要求商务拓展有更大的可变性,这对于学生创业公司而言,是十分困难把握如此大范围的市场推广策略的。互联网经营往往一开始就需要比较大的宣传经营,否则很难赢得用户,而对于学生创业来说,是比较难于把握的。再次就是互联网本身正处于一个激烈的重新洗牌阶段,由于整个行业并没有完全成熟,这时候投资商的心理左右着整个业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创业公司往往不是无法获得资金就是获得资金由于整合产生不调谐而退出。

  无疑,互联网经济泡沫的挤兑也是使很多学生创业公司提前宣告game over的强力催化剂。

  第四个误区是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学生参与,这往往决定了学生创业的失败。学生创业往往最大的优势是好的idea,再加上年轻、有激情,但正如一个业界人士所说,这个世界满大街都是idea,创业能否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idea,而这个idea的成功实施。而单纯学生组成的团队往往没有经验,他们没有实际管理和业务经验,如果这时能够有一个或者几个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人士参与,如职业经理人,一个好的idea加一个完善的实施过程,才能产生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

  学生创业往往开始重在创意和模式上,比如一个成熟的创业计划,良好的创意,独特的经营角度。而在这些计划的实施过程,那就需要善于推广运作和市场营销的人;善于把握企业的策略和商务拓展的人;善于管理调配激励和提高员工效率的人;对技术理解具有很好创意能够贴近市场需要的人。而在学生中,往往只精于技术,其它知之甚少,而且这种了解往往仅仅是基于技术的了解,是没有经过市场基础检验的,他们对创业领域相关产业背景甚为陌生,这很容易造成公司业务的缺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