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民:卖汤圆卖出的亿万富翁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从无线电发明家到中国第一位速冻汤圆王;1.5万元起家,19年成就8亿身家

  人物剪影

  陈泽民 大学学历,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生于1943年1月,1965年任四川五六五医院外科医师,1979年调任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1984年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干部。1989年发明“二次速冻法”,1993年郑州市三全食品厂成立,任厂长;1998年郑州市三全食品厂改制为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1年6月股份公司设立至今,任公司董事长。至目前,陈泽民现持有三全食品公司19.66%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

  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002216)登陆深交所, 公司董事长陈泽民身价飙升至8亿。绚丽的创富结果太容易冲淡成就事业的原因,以及创业过程的艰辛。为何陈泽民能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为何1990年三全的汤圆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为何他会在60岁之前就甘愿放权将企业交由年轻人管理?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泽民接受了记者专访,在细述以上疑问时,还首次披露企业取名“三全”是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黄昏,气温零下20度,时速20公里。一辆没有挡风玻璃的破旧昌河面包车,在冰雪覆盖的柏油路上艰难“爬行”,驾驶员的睫毛已结满白霜,脸冻得发黑。

  这是1991年12月的一个傍晚,驾驶员叫陈泽民。这条从郑州通往沈阳的路,他已开了两天,车里面用冰箱装着他要推销的速冻汤圆。半小时前,为避让大卡车,昌河面包发生了侧翻,挡风玻璃摔得粉碎,幸运的是,汤圆完好,陈泽民也无大碍……

  当天夜里,落脚郊区小旅店的陈泽民,不顾翻车惊魂,频频联系沈阳市内的供销社和商场。第二天,他还现场给供销社的经理们煮汤圆,恳请帮助代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后,两辆沈阳牌照的大卡车开到了陈泽民的郑州三全食品冷饮部———由于汤圆销售情况出奇的好,供销社主动派车上门要货……

  17年后,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首日以54.37元价格收盘,当天三全食品市值达到50.84亿元,而持有1376万股的董事长陈泽民,身价近8亿。

  从自制矿石收音机到夹心冰激凌

  要想收听到节目,陈泽民还要爬到房顶、大树等高处去架设天线,并且要反复爬上爬下,调整天线的方向、角度。“那时便体会到,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敢于冒风险。”

   陈泽民从小就对各种发明特别感兴趣,尤其“嗜好”无线电。小学时他就用零花钱买来矿石和漆包线等,自己缠线圈制作矿石收音机。

  第一台矿石收音机,陈泽民制作了5天。期间有3天熬夜,一次是通宵。但当“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响起时,一切辛苦都烟消云散。“看着一大堆不相干的东西,拼装起来就可接收到千万里之外的信号,感觉科技的力量太不可思议。”

  此外,由于当时无线电事业不发达,要想收听到节目,陈泽民还要爬到房顶、大树等高处去架设天线,并且要反复爬上爬下,调整天线的方向、角度。“那时便体会到,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敢于冒风险。”

  无线电所激发的发明创造的兴趣,一直激励着陈泽民。

  初中时,他制作的石英管收音机被送到副院长的陈泽民,依然心态坦然地上门推销小食品。

  第一颗三全汤圆出炉次日,陈泽民便骑着自行车,带着煤气灶和锅碗,到郑州市当时最大的商场刘胡兰副食品商场推销。他诚恳地介绍完产品特点后,“下厨”现场烹煮,亲手盛到碗里,谦恭地征求意见,请求试销。商场经理和售货员决定留下两箱。第二天,陈泽民便接到了商场经理的电话:“供不应求,再送10箱。”

  借开会自带模型打开北京市场

  北京市场的顺利开拓,使陈泽民信心大增。陈泽民于是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昌河面包车,每个周末,冒着寒风、酷暑奔走外省。

  一传十,十传百。三全汤圆很快成为风靡郑州的食品, 三全食品厂的门口每天都排着前来购货的车龙。

  “尽管在郑州已经供不应求,但我更坚信有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必要。”1990年春节前,陈泽民到北京开会时,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西单菜市场,向商场负责人推销。负责人答应进两吨试销。结果两天后,会还没开完,三全厂就接到西单菜市场经理的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接下来,北京的多家副食品商场竞相要货。

  北京市场的顺利开拓,使陈泽民信心大增。陈泽民于是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昌河面包车,每个周末,冒着寒风、酷暑奔走外省,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990年至1992年期间,陈泽民身兼司机、装卸工、推销员、会计于一身,开着那辆破旧的昌河面包车跑遍全国大部分城市,北至哈尔滨,南达广州,西至西安,东到青岛。

  “我们的汤圆,只要上门送一次货,下次肯定是买家主动上门要货。”正是这样的寒风和酷暑背后,1993年时,三全日产量30吨,但货到各城市仍引起供货商的争抢,在济南甚至出现一次让警察出面维持销售秩序的火爆场面。

  三全食品厂每年搬一次厂址,扩大一次生产规模,仍供不应求。

  1992年5月,陈泽民正式决定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将三全食品冷饮部升级为“三全食品厂”。

  陈泽民租下了一个大厂房,自己设计、自己购料、自己动手,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自动化汤圆生产线,使汤圆的日产量由原来的不足2吨,猛增到20吨。1993年,日产量又上升到30吨,实现了速冻食品由小作坊手工作业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

  ■ 对话

  陈泽民:募资源于产品供不应求

  记者:听说企业取名“三全”有点故事,能透露吗?

  陈泽民:叫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会有今天的三全食品。

  大小股东利益本该一致

  记者:有人认为你的儿子陈南、陈希二人在经营层担任一、二把手还是近亲繁殖,你怎么看?

  陈泽民:实际上,公司9名高管中,只有陈南、陈希2人是家庭成员,其他高管均是拥有大公司及研究机构等专业工作背景的人才。让他们参与管理,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看着三全长大,更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而且这个任命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人如果做的可以比他们好,我们都乐于让他来当总经理。哪怕有一天三全不是陈氏家族控制的了,只要它发展得更健康、更壮大,我也一百个愿意。

  记者:招股书数据显示三全食品家族控制程度过高,有人称不利于保障中小股东权益,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陈泽民:恰恰相反,我们恰恰是为了全力改变家族企业的弊端才推进三全上市。我们就是想更大程度上改变“近亲化繁殖”、“人情管理”等情况,才将家族企业曝光在公众投资者面前,接受各方监督。我想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股权集中可以使我们监控三全健康发展,这并不影响三全在经营方面引入更多投资者。此外,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本来就该是一致的。

  募资源于产品供不应求

  记者:资料披露,三全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73%以上,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未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陈泽民:上市融资本身就能迅速优化息差结构。三全以前虽然持续负债率很高,但这不能与每年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割裂开来。也就是说,我们的负债率等指标虽然不甚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走下坡路,相反,这证明企业产品供不应求,高速扩张才使企业负债较多,而这正是上市融资的原因之一。

  记者:三全的募集资金主要投建综合基地华东基地和冷链项目,为什么设立新基地?

  陈泽民:老基地的一些生产设备已使用多年,自动化程度偏低,技术工艺趋于落后。三全此次募集资金建立综合基地将大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提高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但我们对新旧基地的职能有个“相反”的分配———新基地主要生产汤圆等技术成熟的传统品种,老基地用来开发试验新品种以及生产销售量少的小品项。

  记者:为什么要开设华东基地?

  陈泽民:简单来说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司目前自有生产线设计产能不足。2007年实际的产能为9.9万吨,外协厂商2007年的产能约为4.7万吨。二是华东市场一直是我们营业收入最大的一个市场区域,但我们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华东市场却不是第一,这个市场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华东市场要求产品口味偏甜,设立华东基地将侧重这方面产品的研发。

  记者:加大冷链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陈泽民:郑州基地、华东基地建成后,三全产量将显著提高,自然要求扩大冷链的存储和运输能力。

  记者:招股说明书披露,到2010年三全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8.66吨/年,新增产能是目前产能的1.89倍,存在一定市场开拓风险。三全如何应对?

  陈泽民:关键是要理解,这种产能扩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未来三年内逐渐释放的。三年内,速冻食品市场总体在扩大,而且三全历年来市场占有率在以每年14.87%的平均速度递增,照此计算,到2010年,28.66万吨依然产能不足。总之,我们担心的不是扩张压力,更多是供不应求的问题。

  ■ 记者观察

  善于放权的老板

  陈泽民称,培养年轻人的独立作战能力,企业才能与时俱进。

  在陈泽民眼里,三全是他第三个孩子。这种责任感使得陈泽民对三全的口碑异常呵护。

  善于放权的老板陈泽民称,培养年轻人的独立作战的能力,企业才能与时俱进。

  “就像我不愿自己孩子声誉受损一样,多年来我不愿三全有任何污点。”在陈泽民眼里,长子陈南和次子陈希可以继承他对三全的这种挚爱,并使三全得到更大发展。

  1995年,陈泽民的长子陈南从郑州商厦辞职,帮助父亲开拓市场,逐渐卸下了陈泽民的包袱。1997年,陈泽民次子陈希从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与信息大学学成归来,三全如虎添翼。

  陈泽民将许多与陈希同届的大学生引入三全。他亲自开车去省内、外大学接人,直到下车,许多学生还以为陈泽民仅仅就是一个老司机而已。“我特别敬重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如今,三全各部门的主力正是这一批人。

  当年,陈南和陈希对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以往三全的包装箱由某企业供应,每个2.50元,陈泽民曾要求降价,供应商称利薄,陈泽民碍于情面就放弃了。但陈希要求投标,结果是每个1.70元,而且质量比以前还好。

  最初陈泽民觉得这样做伤感情,但“听了几次课”后陈泽民感到:“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讲求人情,但他们更强调规矩,该招标就招标,该评估就评估,该论证就论证,这对于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而言十分必要。”

  “我以前常去听他们的课,感觉他们讲的很多管理方法,是我凭借多年摸索才能总结出来的。”陈泽民总结道,“我依靠个人零散的经验管理企业,他们靠的则是更系统的章法,比我强多了。”

  1998年,三全食品厂改制为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在陈泽民的支持下,三全逐渐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2001年三全进一步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而担任董事长的陈泽民却开始主动远离“权力中心”,2006年起,他只参加董事会,将管理工作全部移交给陈南和陈希等高管。

  “放手让年轻人干,培养他们独立作战的能力,这样三全才能与时俱进。”陈泽民说。

  这样的放权背后,陈泽民依然坚守着三全的大方向,因而三全拒绝了房地产业、发电业等各种多元化投资的诱惑。陈泽民专心期望三全“成为速冻食品的百年老店”。原因还是那句话———“做好汤圆是一种责任”。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