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股神”李兆基学什么?

80酷酷网    80kuku.com

  

  “经验”在许多时候是个好东西,但也有不少时候,你会对它恨之入骨。

  财富的经验主义

  最近,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财富传奇为坊间所热捧。这位78岁的老人三年前开始“转行”,在股市里将500亿港元变成了1200亿,完成了从“楼神”向“股神”的成功转变。与这种“高端”的财富传奇相对应的是,传媒更是爆出了一些“民间股神”,将几万块炒成了上百万;最通俗的版本是,中学生炒股成风,甚至和尚、修女也疯狂!

  不能不说现在是偶像泛滥的时代,在追逐财富的诱引下,偶像的一颦一笑都可能被迅速克隆。李兆基的传奇越炒越离奇,人们开始探寻他的财富路径,希望能从“股神”的经验里学取一鳞半爪,实现自己的发家之梦。

  然而,关注过李兆基创业史的人大都明白,李兆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成了“楼神”、“股神”或说在几个角色间转换,也不在于他炒股时的某一时段某一城池的得失,最重要的,其实是他逐利时强悍而又平和的心态。

  作为“楼神”,李兆基视恒基兆业为“楼宇制造工厂”,不管是行情好淡,他都照建不误,甚至在1997年前后,不少人担心香港楼市会发生巨大变数,而李却“视而不见”,结果香港楼市依旧向好,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成为“股神”的过程中,李兆基的造楼经验几乎无济于事,心态才是他一次次转型并同样成就辉煌的根本。

  “经验”在许多时候是个好东西,但也有不少时候,你会对之恨之入骨。在2007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许多小股民依靠自我观察或传闻中的“经验”,在所谓的高位时抛出股票,结果却是大盘仍继续上行。同样,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一些鼓吹学习西方国家调控手段的专家,有一天看到建设部等部委拿起了其当初力荐的调控手段,而收效却适得其反时,他们除了抓耳挠腮,就只剩下沉默的份儿了。

  今年以来,中国的股市与楼市制造的财富迷局更加错综复杂,想靠所谓的经验主义“制胜”,显然没那么容易了。

  楼市与股市的“后现代迷局”

  李兆基“左右逢源”的楼市与股市,也正是中国当前两大热点与难点。

  房价陆续快速攀升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司司长沈建东在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房地产蓝皮书》中直陈,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处于高度敏感期,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在房价调控“越调越高”的质疑声中,一股渐强的声音是,土地供给匮乏是导致房价节节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这种说法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或教训,比如韩国也实行严格的土地供给,刚性的政策措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地价一度年平均增速超过了24%,房价更是直线上涨。

  然而经验或教训往往具有两面性。泰国也实行严格的土地供给,然而房价并没有出现多大的上涨,与韩国同期的1980年代,其地价增长率仅为5%左右。究其原因,泰国那时在建筑规划的灵活性方面略胜韩国一筹,城市建筑密度与风格根据地价合理“搭配”。

  判断力缺失的情形下,经验主义泛滥导致的感观错乱,和对市场本原性格的不加关注,是造成如今财富迷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学习时代与“扬股抑楼”

  九年前,一本名为《学习的革命》的书迅速走红,“迎头赶上”的快速学习一时成为时髦。

  遗憾的是,《学习的革命》强调的是学习的“量”而非“质”。在中国经济深入转轨的特殊时期,市场上充斥的不乏各种各样的信息,甚至一些“内幕消息”,也不缺少精明的头脑,和快速学习的方式与技巧,缺乏的是对市场局势“质”的重新思量和重新学习,做到这一点,首当其冲的便应摒弃“唯经验主义至上”的陋习,和“唯财富偶像是瞻”的幼稚病。

  这也是证监会于5月1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虽然不是什么利空消息,也不是所谓“打压”股市的前兆,但它其实更在于引导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获取、筛选时注重从事情的本原出发,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一改如李兆基戏言的“盲侠”身份。

  而对监管层和众专家学者来说,如今是同样绝好的“学习”的契机。一方面是指重新盘点市场化与行政调控的手段,以及借鉴国际作法的可行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利用如今投资者对投资渠道选择“一边热”的现状,用心理疗法来部署新的调控方略——比如“扬股抑房”。

  李兆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但我们能从偶像身上学到什么、怎么学,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