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零薪酬”求职现象升温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今年找工作比往年显然难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感到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寒意”:很多实力强、岗位好的企业不是今年没有招聘计划,就是招聘人数较往年少了一半还多。在很多招聘会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打着“零薪酬”的口号为自己寻找就业机会。

  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由于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大多数企业并不为此举所动。职场专家表示,对企业来说,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远比不要薪酬更有吸引力。

  “零薪酬”求职现象升温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小邵愁云不展,问其缘由,他只说了两个字“就业”。几场校园招聘后,本来对就业自信满满的小邵开始泄气,发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没得到半点回应。由于不断碰壁,小邵开出了实习期“零薪酬”的条件,打算以此为自己制造点“优势”。“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几乎都是几千个人争夺一个职位,我只是想以此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先占上一个岗位,如果工作得好,争取留下。”小邵坦言,在应聘公司的选择上,他会选择有一些知名度的公司,“虽然前3个月没工资,但得到了锻炼、经验和留下的机会”。小邵说,即使3个月后没有留在该公司,但拥有了在大公司实习的经验和履历也是很珍贵的。

  与小邵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日前全国很多招聘会上,这种现象时有出现,不少大学生表示,由于单位招聘员工时,基本上都要求应聘者有相应的实习经验,作为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我们只得降低自己的标准,‘零薪酬’是不得不尝试的一种方式”。

  职场专家就此指出,现在确实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今年提出“零薪酬”的毕业生要比往年招聘时更加集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伟国对记者表示,今年学生的工作压力比过去要大些,大学生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工作,会想出一些办法为自己就业增加筹码。

  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明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11万人,比今年还将增加52万人。

  大学生求职趋于务实

  杨伟国认为,大学生提出“零薪酬”,这个现象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的正常反应。不过,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日前在搜狐教育上的一项关于“零薪酬”的调查正在火热展开,就目前的投票结果看,有超过1/4的网民认为大学生选择“零薪酬”就业,是因为“就业压力太大,为一份工作自降身价”,更有不少网民认为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实习经验,只能出此下策”,“自身竞争力不强,只能先就业再说”。

  原来一直在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不少大学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现在,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开始不断地自降身价,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评价呢?天际网职场研究中心顾问把冉指出,从大学生的期望薪酬情况看,目前已经趋于理性,即使不是“零薪酬”,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也是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肯定,大学生求职更加理性和务实。”

  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赵小姐表示,提出“零薪酬”的学生,说明对工作的心态比较正常,对目前就业的形势有客观、成熟的判断和估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如果选择这种方式求职,也能促使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把冉表示,在她日前接触的很多学生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表示,在经历了第一场顶尖企业的校园招聘后,目前还未找到工作的同学,其心态是非常务实的不会过分地挑剔大城市、大公司。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和合适的发展机会,他们都会考虑。无论是从求职方向还是收入上看,学生更加理性。

  大多企业对“零薪酬”不买账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零薪酬”基本上处于大学生“一头热”的状况,几乎所有被访企业都对此现象说“不”:因为劳动者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企业不可能不付给员工薪酬,违法雇佣人员。

  杰伟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任飞表示,一般企业不会录用提出“零薪酬”的这类人,因为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企业招聘来说,也不会有太大吸引力。

  “‘零薪酬’现象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如果企业接受‘零薪酬’的学生,也是在他实习期间,在没有拿到毕业证的情况下,一旦毕业了,肯定不会‘零薪酬’。即使是实习,一般公司也会给予一定补助,如车补、饭补等。”北京壳牌石油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王蕴萌说。

  人力资源专家郭海苓对记者说,就其目前做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使用大学生实习时,大多都愿意给予大学生津贴,有超过60%的企业愿意将津贴的金额维持在500元至1000元的水平。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需支付劳动者薪酬。即使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大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所谓‘零薪酬’对企业的用工成本没有影响,只要是企业录用员工,都要按规定与员工签订合同,并给予一定工资。”杨伟国指出,即使录用这类人员,3个月后,如果企业觉得该人员不符合岗位需求,也将面临着解雇等方面的成本问题。“加上《劳动合同法》的约束,企业不会因为‘零薪酬’去冒违背法律规定的风险。”杨伟国认为,企业还是会从应聘人员的能力去判断录用与否,大学生“零薪酬”求职对于他们是否能找到工作的影响不大。

  “‘零薪酬’求职并不是一个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把冉说,大学生将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降低,此点可取,但并不是对工资的期望值降到“零”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就业的核心还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是否适合应聘的岗位。“如果适合,公司自然会用适当的人力成本去请这些大学生。反过来说,如果不适合这个岗位,即使提出不要工资,公司也不会聘用这些人。”

  各方努力解决“谁为新手买单”

  一直以来,“谁为新手买单”这个话题被不断提及,从各大招聘会上就可以看出,供需矛盾总是难以避免:60%的求职者是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然而80%的职位都是针对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

  人力资源专家郭海苓表示,在大学生就业中,缺一些环节,就是没有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举措,“无论是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上,还是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上,都存在漏洞”。郭海苓说,大量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一个全面的技能培养。如何让大学生真正走向就业岗位,非常重要。

  郭海苓建议,在学生大四期间,如果学校、企业能够积极引导其实习,是非常好的做法,对其以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走向企业,可以学到技术、技能,获得经验;而在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上,如果形成有效机制,其培养人才成本是很小的。如培养新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的参与感等。

  把冉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就业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去解决。如企业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等。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些鼓励企业使用大学生的优惠政策,这将有助于企业接受应届大学生,企业为“新手”买单,其实也是政府在为“新手”买单。

  专家观点

  大学生自我“推销”四部曲

  大学生提出“零薪酬”并不是一个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天际网职场研究中心顾问把冉指出,“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样才能提高求职的效率。大学生要了解自己适合的方向及专业优势,特别针对自己有过实习和实践经验的职位去申请,在简历的制作过程中,严格对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将自己‘推销’出去”。

  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罗列了很多东西,想要做到全面,但丝毫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核心能力体现出来。

  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四个方面:第一,去干,即参与实习,积累经验。目前企业对大学生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实习。把冉特别提醒,实习不要强调多,企业关注的是个人在实习中表现怎样,做过些什么,实际能力如何,而不是实习过多少家企业。

  第二,去想,即学会思考。在面试前将自己想清楚,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优势,我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我为什么比别人适合这个岗位……这些问题想清楚,会比“零薪酬”对企业有诱惑力得多。

  第三,写清楚,即把个人能力转换到简历中,把最核心的东西体现出来,针对职位要求写简历。“只有对应了职业要求的简历才是好简历。”把冉说,应聘者的简历中要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全面泛泛地罗列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第四,说出来,即毕业生要把自己核心的能力表达出来。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