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称农村基层就业政治上升空间大

80酷酷网    80kuku.com

  

  履任“村官”即将满一年,刘蔚深感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去年12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刘蔚通过大连市人事局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成为该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她被派驻到大连市下辖的瓦房店市谢屯镇前进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在不久前的一次报告会上,她“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呼吁更多的大学生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到基层工作”,因为“农村、农民回馈给你的远远要比你付出的多”。

  从去年开始,大连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打算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1002个村级组织中选派约1000名大学毕业生任职。类似的计划亦正在全国其他地方展开。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而在上月下旬,教育部等十部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也表示,要“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根据10月25日教育部的消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截至9月1日已有351万人实现就业,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明年毕业生数量将突破500万大关,达559万人,基层就业仍将是有关部门力推的方向之一。

  幸运“村官”

  自从到了前进村,幸运的光环好像就一直围绕在刘蔚周围。这与她从前找工作屡屡碰壁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先的幸运是前进村有一个规模为10万只的大型养鸡场,这正好给了毕业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刘蔚用武之地;其次,这样大型的养鸡场竟然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令刘蔚的专业知识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再次,在刘蔚改进鸡场管理的同时,国内禽蛋市场价格大幅飙升,刘蔚的辛苦很快换来了回报:养鸡场扭亏为盈。

  于是,在前进村工作了不到8个月的刘蔚迎来了她更大的幸运,谢屯镇政府决定把她抽调到镇里帮助工作,负责办理该镇的社会保障具体事务。

  刘蔚这样看待她的“幸运”:“如果说是幸运的话,那也是对付出的回报。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生愿意舍弃城市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呢?”

  和刘蔚一同到谢屯镇的还有另外3名大学生。大连市两级财政每年给予他们每人1万元的补贴。刘蔚所在的前进村经济实力雄厚,每个月还给她500元的“工资”。其他的学生除了财政上的补贴之外,也有数额不等的“工资”。这在消费水平不高的农村乡镇,已经可以应付生活基本支出。

  工作之余,刘蔚还可经常上网,这令她一点也没感觉到“跟现代社会脱节”。她在QQ上的签名,显示她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上升”空间

  或许刘蔚的幸运才刚刚开始,以后她的道路或许会是这样:正式进入镇政府成为公务员,进入瓦房店市政府,甚至进入大连市政府,以后慢慢擢升。

  这并非是天方夜谭。刘蔚到前进村的时候,是该村第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生。她到了镇政府,仍然是镇政府的第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生。

  大连市人事局副局长王元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乡镇党委政府一级的工作人员每年离退休比例在5%左右,缺额肯定有大部分要从村干部中遴选,而整个大连市,村干部中没有一人是大学生。市县级干部又从哪里选?乡镇干部当然是重要选项。

  王元新透露,大连市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今后市县以下公务员招考中,拿出特定比例的名额,比如说30%,专门面向像刘蔚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这将使竞争力大大减小。

  按照《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意见》,服务期满并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应作为各涉农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备干部主要来源,予以提拔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留村工作或者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王元新说,刘蔚抓住了机会,开始走上了“政道”第一步。

  还有比刘蔚更幸运的。两年前,冯志坤大学毕业主动到大连市下辖的庄河市某村任“村官”(当时大连市尚未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于工作出色,在此前的当地镇党委班子选举中当选为宣传委员。

  “宣传委员就是进了‘班子’,是镇党委‘常委’,副科级干部。”王元新告诉本报记者,“这对冯志坤来说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取得了公务员身份,二是成为了‘领导干部’。”

  “在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人员做到副科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的人工作一辈子也做不到。”王元新说,“乡镇中缺少高学历人员,这对大学生毕业生是个难得的机会。冯志坤和刘蔚无疑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尽管冯志坤和刘蔚已经取得或者已经接近“成功”,但到农村去仍然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选项。

  来自大连市人事局的统计数字,该市北部偏远的三个市(北三市)乡镇卫生院的3300多人中,没有一个本科生,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全都选择在城市工作。同时,“北三市”265个中小学中,目前尚无一个本科毕业生。

  王元新表示,大连市将继续鼓励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鼓励他们到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工作。为此,大连将继续探索新的优惠政策,不仅要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还要让每一个医院、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大学生。

  大连经验

  在王元新看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中最急迫的任务。大连市目前约70%的大学生就业率,让王元新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王元新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初,大连市有意购买一些公益性岗位照顾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就业,但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原因是公益性岗位一般是交通协管、市容清洁等,这对“4050”人员比较合适。虽然困难大学生也可通过这些岗位获得收入,但归根结底对他们的发展并不有利。

  对此,大连市常务副市长王承敏说,高校毕业生年轻,又接受了高等教育,不要通过公益性岗位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锻炼。

  在王元新看来,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即使是到偏远的农村去,也比从事公益性岗位更有前途,当然也比“漂”在城市中更有前途,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必须加以改变。

  王元新介绍说,从去年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至今,已经派出了75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了明年,派驻农村的大学生总数就将达到1000人。而在计划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正在发挥作用。大连市人事局最近的一次统计发现,“村官”报考的比率达到了20:1,要是吃住条件、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到村委会任职的大学生可能将更多。

  “一村一名大学生”只是大连市引导大学生就业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大连市还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102家见习基地,进入基地开展就业见习的毕业生达2000多人次。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见习的毕业生有589人,其中354人留在见习基地就业。同时,大连市政府也制定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办法,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

  有了这些,王元新心中的压力应该能减轻不少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